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革污泥生物炭对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波 穆传辉 +1 位作者 唐余玲 周建飞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以制革污泥为原料,在氮气氛围下,控制热解温度在300~700℃范围内,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TSBC),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染料(MB)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500℃下热解得到的生物炭TSBC_(500),比表面积最大,为40.98 m^(2)/g,其平均孔径是9.... 以制革污泥为原料,在氮气氛围下,控制热解温度在300~700℃范围内,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TSBC),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染料(MB)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500℃下热解得到的生物炭TSBC_(500),比表面积最大,为40.98 m^(2)/g,其平均孔径是9.21 nm,且表面存在大量-OH、-COOH等含氧官能团。相较于其他温度热解得到的生物炭,TSBC_(500)对MB的吸附去除率最高。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热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的单分子层吸附。TSBC_(500)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76.34 mg/g。结合FTIR分析发现,TSBC_(500)对MB的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离子交换和π-πEDA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生物炭 亚甲基蓝 吸附
原文传递
功能化聚乙二醇及其在制革涂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庆达 梁永贤 +3 位作者 袁琳琳 温会涛 王小卓 但卫华 《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聚乙二醇因其优异的两亲性、柔韧性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聚乙二醇的端羟基具有伯醇活性,可与其他活性官能团反应来实现对聚乙二醇的功能化修饰,进而拓宽聚乙二醇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共价键及共价键功能化修饰聚乙二醇的研究进... 聚乙二醇因其优异的两亲性、柔韧性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聚乙二醇的端羟基具有伯醇活性,可与其他活性官能团反应来实现对聚乙二醇的功能化修饰,进而拓宽聚乙二醇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共价键及共价键功能化修饰聚乙二醇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修饰方法对功能化聚乙二醇改性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功能化聚乙二醇改性丙烯酸、聚氨酯传统涂饰材料和壳聚糖等新型涂饰材料,最后展望了功能化聚乙二醇在制革涂饰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功能化修饰 涂饰 制革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CNKI(2000-2019年)的制革研究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明芳 程海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3,87,共7页
以200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制革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计量的方法对制革研究进行分析,客观生动地呈现了制革研究进展和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近二十年中文文献产出量呈逐年增加又降低的现象,201... 以200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制革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计量的方法对制革研究进行分析,客观生动地呈现了制革研究进展和演变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近二十年中文文献产出量呈逐年增加又降低的现象,2010年达到峰值(126篇),整体上文献产出量有略微下降的趋势;(2)空间上呈现了以四川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为“双核心”的多种合作模式并存的学术环境;(3)除了制革基础工艺,制革废水、制革污泥、清洁技术等一直是制革领域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在制革废水研究主题中,重点关注了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铬等污染治理问题,探究了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具体处理技术,以及制革废水的深度处理。同时研究者也关注制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制革废水 文献 深度处理 可视化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制革含铬污泥处置及资源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姚庆达 黄鑫婷 +3 位作者 周华龙 王小卓 张自盛 孙辉永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5期7-14,共8页
重金属固废在不当储存、运输、处置环节中扩散到自然环境中,重金属会随着生态循环不断富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制革含铬污泥属于重金属危险固体废弃物,对处置的要求极高,分析了目前对制革含铬污泥填埋和焚烧的主要处置方式... 重金属固废在不当储存、运输、处置环节中扩散到自然环境中,重金属会随着生态循环不断富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制革含铬污泥属于重金属危险固体废弃物,对处置的要求极高,分析了目前对制革含铬污泥填埋和焚烧的主要处置方式,重点介绍制革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是对重金属提取,制备建筑材料、沼气、有机肥、饲料及饲料助剂。并对制革含铬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含铬污泥 处置 资源化利用 重金属提取 建筑材料
原文传递
多环氧共聚物与Al(Ⅲ)协同的清洁化无铬鞣制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超 陈勇波 +1 位作者 朱瑞鑫 刘公岩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采用一锅法自由基共聚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环氧含量的聚乙二醇化二元共聚物(PPG),探究了其作为有机预鞣剂与铝鞣剂之间的协同鞣制作用。结果表明,PPG与Al(Ⅲ)具有良好的结合鞣制效果,PPG预鞣能够有效提高铝鞣坯革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采用一锅法自由基共聚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环氧含量的聚乙二醇化二元共聚物(PPG),探究了其作为有机预鞣剂与铝鞣剂之间的协同鞣制作用。结果表明,PPG与Al(Ⅲ)具有良好的结合鞣制效果,PPG预鞣能够有效提高铝鞣坯革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并且鞣制效果随共聚物环氧基含量的变大而增强。此外,环氧基可通过共价交联封闭胶原氨基,从而能够实现无盐浸酸作用。PPG-Al结合鞣制能够从源头上避免使用铬鞣剂和中性盐,在清洁化制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环氧共聚物 铝鞣 无铬结合鞣制 无盐浸酸 清洁化制革
原文传递
微电流促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仲钰 但年华 陈一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促进皮肤伤口及骨损伤的愈合是近年来促愈合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微电流促愈合因有效、快速的促愈合特性和良好的促愈合效果而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目前,有关微电流促愈合的研究可分为有源与无源两类。其中有源微电流促愈合因其便于控制... 促进皮肤伤口及骨损伤的愈合是近年来促愈合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微电流促愈合因有效、快速的促愈合特性和良好的促愈合效果而受到研究人员关注。目前,有关微电流促愈合的研究可分为有源与无源两类。其中有源微电流促愈合因其便于控制电流、电压等参数,主要用于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而无源微电流促愈合因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特点,主要用于促进骨损伤的愈合。有源微电流促愈合,以外源供电方式的不同为脉络,阐述了直流电、交流电及混合电刺激的效果和区别;无源微电流促愈合,以无源微电流来源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叙述了化学微电池、压电陶瓷、压电柔性材料和纳米发电机的原理及差异;并探讨了有关内在机理,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流促愈合 电刺激 压电陶瓷 压电柔性材料 纳米发电机
下载PDF
基于单因素法的植物鞣剂-沸石鞣剂结合鞣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文翰 韦永红 +3 位作者 聂子锐 吴渝玉 温会涛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为改善植物鞣白湿革性能,引入了沸石鞣剂,以湿热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出基于植物鞣剂的沸石结合鞣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植物鞣剂-沸石结合鞣最佳条件为:沸石鞣剂的用量为5%,鞣... 为改善植物鞣白湿革性能,引入了沸石鞣剂,以湿热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出基于植物鞣剂的沸石结合鞣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植物鞣剂-沸石结合鞣最佳条件为:沸石鞣剂的用量为5%,鞣制时间50 min,提碱终点p H为5.5,鞣制终点温度30℃,所得白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94.55℃,撕裂强度达到55.75 N/mm,抗张强度达到11.44 N/mm^(2),部位差显著降低。该工艺对植鞣白湿革的改善效果明显,为无铬结合鞣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无铬鞣 植物鞣 沸石鞣 结合鞣法
下载PDF
长效留香技术与芳香功能皮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可心 温会涛 +3 位作者 韦永红 刘琳 王小卓 但卫华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芳香物质具有镇静、杀菌、保健等功能,可以通过呼吸系统、皮肤等不同途径作用于人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积极的影响,如舒缓紧张情绪、提神醒脑、减轻疲劳、解除压力等。本文系统地叙述了来源于植物的芳香物质及其功能,以及基于微胶囊... 芳香物质具有镇静、杀菌、保健等功能,可以通过呼吸系统、皮肤等不同途径作用于人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积极的影响,如舒缓紧张情绪、提神醒脑、减轻疲劳、解除压力等。本文系统地叙述了来源于植物的芳香物质及其功能,以及基于微胶囊、凝胶化、包合物的长效留香技术,并展望了芳香物质在芳香功能皮革上的应用前景,对制作长效芳香型功能皮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芳香皮革 功能皮革 微胶囊 包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CH/β-CD的无铬鞣白湿革长效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可心 刘琳 +3 位作者 马林 但卫华 王亚洲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以β-环糊精(β-CD)醛基衍生物和盐酸环丙沙星(CH)作为抗菌剂,应用于无铬鞣白湿革(MCFL),开发了一种新型长效抗菌白湿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皮革的结构... 以β-环糊精(β-CD)醛基衍生物和盐酸环丙沙星(CH)作为抗菌剂,应用于无铬鞣白湿革(MCFL),开发了一种新型长效抗菌白湿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皮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与未经β-CD改性和CH处理的MCFL相比,该方法制备的皮革的Ts、Td和Tp分别提高了5.7℃、4.9℃和6.9℃;在贮藏90 d时,经CH处理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分别达到99.7%和97.4%,比未经β-CD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9.8%和34.4%。这说明改性后的MCFL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且引入β-CD空腔可以包合抗菌剂,能改善因小分子抗菌剂释放导致的抗菌持久性差的问题。利用β-环糊精多醛基衍生物和CH对MCFL进行抗菌改性,可满足白湿革生产需求,为实现白湿革长效抗菌提供了一种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无铬鞣白湿革 抗菌性能 Β-环糊精 盐酸环丙沙星
下载PDF
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佳丽 庞楠炯 +2 位作者 刘娴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吸附在化学化工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绿色、低成本的高效吸附材料是未来吸附分离的重要发展方向。胶原纤维(CFs)是一种来源于动物皮的天然生物质资源,其具有独特的三维多层级结构,同时含有丰富的活性官能团。因此,利用CFs制备... 吸附在化学化工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绿色、低成本的高效吸附材料是未来吸附分离的重要发展方向。胶原纤维(CFs)是一种来源于动物皮的天然生物质资源,其具有独特的三维多层级结构,同时含有丰富的活性官能团。因此,利用CFs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论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CFs固化单宁、负载金属离子和接枝功能基团等CFs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吸附材料在放射性核素离子、有毒重金属离子、无机阴离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及天然产物的吸附分离和细胞固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CFs基吸附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固化单宁 负载金属离子 接枝 吸附材料
原文传递
明胶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信息加密和柔性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周荣 金勇 +3 位作者 刘元庆 梅江洋 陈浩楠 毛喆贤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1期15-21,共7页
明胶是一种动物源生物质原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采用明胶替代化石原料以制备各种功能材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明胶、结晶氯化铝、丙三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明胶基双网络... 明胶是一种动物源生物质原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采用明胶替代化石原料以制备各种功能材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明胶、结晶氯化铝、丙三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明胶基双网络水凝胶,研究了Al^(3+)对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加密和柔性传感中。结果表明,Al^(3+)能明显影响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当Al^(3+)含量为2 mmol时,水凝胶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提升到370 kPa和1080%。另外,该水凝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射蓝色荧光,并能对人体运动作出精确的电信号响应,使得其在信息加密和柔性传感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明胶 水凝胶 信息加密 柔性传感
原文传递
花青素和皮克林乳液改善胶原膜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冉锐敏 何叶青 李国英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提高胶原膜的功能活性,扩大其在活性和智能包装领域的应用。将抑菌/抗氧化剂(肉桂精油基皮克林乳液)和3种不同植物来源的pH响应剂花青素[黑枸杞(BWE),黑米(BRE),越橘(BE)],加入胶原膜基质中制备多功能性胶原膜(COL-BWE,COL-BRE,COL-B... 为提高胶原膜的功能活性,扩大其在活性和智能包装领域的应用。将抑菌/抗氧化剂(肉桂精油基皮克林乳液)和3种不同植物来源的pH响应剂花青素[黑枸杞(BWE),黑米(BRE),越橘(BE)],加入胶原膜基质中制备多功能性胶原膜(COL-BWE,COL-BRE,COL-BE),并对薄膜的pH响应性、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光阻隔性和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皮克林乳液和花青素的添加改善了胶原膜的功能活性;相较于胶原膜,多功能性薄膜pH响应性从不敏感到显示出pH响应的颜色变化,抑菌活性从0升至94.74%,抗氧化活性从6.39%升至92.51%。薄膜还显示出增强的热稳定性(从66.60 ℃升至72.20 ℃)和光阻隔性。以上性能的增强程度受花青素植物来源的影响,其中,BE与胶原/皮克林乳液膜基质相容性最好,COL-BE膜性能提升最明显(COL-BE>COL-BRE>COL-BWE)。研究为胶原基活性和智能包装膜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肉桂精油基皮克林乳液 花青素 功能活性
下载PDF
基于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改进的复合酶制剂脱毛工艺研究
13
作者 温会涛 林可心 +3 位作者 王小卓 牛泽 刘琳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8,14,共9页
为改善复合酶的脱毛效果,采用TRIZ进行系统、功能和资源分析,应用物场理论提出了引入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的解决方法,并运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改进的复合酶制剂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酶制剂最佳配比为:复合酶A ... 为改善复合酶的脱毛效果,采用TRIZ进行系统、功能和资源分析,应用物场理论提出了引入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的解决方法,并运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改进的复合酶制剂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酶制剂最佳配比为:复合酶A 0.6%、角蛋白酶K 0.2%和电气石粉1.0%;该复合酶制剂适用于现有酶脱毛工艺,脱毛率>95%,粒面完整性好,脱毛效果极佳。这为减少污染、提升脱毛工序的生态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脱毛 复合酶 角蛋白酶 电气石粉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栲胶-沸石结合复鞣工艺研究
14
作者 韦永红 郭文翰 +4 位作者 王胜龙 林可心 刘琳 但卫华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TWS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及物理力学性能,以沸石鞣剂用量、转动时间、中和pH、固定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坯革收缩温度、力学性能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植物-沸石结合复鞣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沸石鞣剂用量对收缩温... 为了提高TWS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及物理力学性能,以沸石鞣剂用量、转动时间、中和pH、固定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坯革收缩温度、力学性能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植物-沸石结合复鞣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沸石鞣剂用量对收缩温度具有决定性影响,转动时间对抗张强度和崩破强度的影响最大,中和pH对撕裂强度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参数为:BS用量5%,转动时间3小时,中和pH 5.5,固定温度30℃,所得坯革收缩温度89.5℃,撕裂强度75.00 N·mm-1,抗张强度11.53 N·mm-2,崩破强度205.69 N·mm-1。实验对无铬生态皮革的复鞣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结合复鞣 TWS 沸石鞣剂 植物鞣剂
下载PDF
关于制革生产的智能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波 但卫华 但年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3,共4页
制革装备对保证成革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及采用新工艺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括了制革生产装备的现状,总结归纳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制革行业应顺应时代发展智能化生产。重点分析了目前制革生产智能化中的亮点和... 制革装备对保证成革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及采用新工艺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括了制革生产装备的现状,总结归纳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制革行业应顺应时代发展智能化生产。重点分析了目前制革生产智能化中的亮点和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数字化制革工艺和上、下料机械手的发展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生产 质量 发展 智能化
原文传递
生物源性补片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欣 但卫华 +3 位作者 陈一宁 李正军 但晔 胡晓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31-238,共8页
人体内组织缺损修复补片材料一直是材料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之一,人工合成高分子补片因具有物理力学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工合成高分子补片材料普遍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诱导组织... 人体内组织缺损修复补片材料一直是材料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之一,人工合成高分子补片因具有物理力学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工合成高分子补片材料普遍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诱导组织再生能力不佳、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难以达到人体缺损组织理想修复材料的临床要求,因而,人们将研究的触角伸向了生物源性的补片材料。相比于合成高分子补片,生物源性补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免疫原性,在应用中能够很好地与宿主组织整合并诱导新生组织的再生,且并发症较少。但单一的生物源性补片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力学强度不够、降解速率过快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或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生物源性补片材料进行改性,如采用化学交联剂对补片进行交联固定;或对补片结构进行仿生学设计,采用不同的补片成型方法,如静电纺丝等方法优化补片结构;或将多种补片材料复合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补片的物理力学性能、耐降解性能和生物学性能,进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生物源性补片。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源性补片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生物源性补片在腹部、心肌、盆腔以及尿道缺损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性补片 组织缺损修复 脱细胞基质 疝气补片
下载PDF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文涛 白聪 沈里瑞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了5 mg/mL黑鱼鱼皮胶原溶液的流变和热稳定性,并与相同浓度牛皮胶原溶液作比较;考察了温度对黑鱼胶原的动态粘弹性与成纤维过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戊二醛和己二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酯用于交联改性黑鱼胶原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 研究了5 mg/mL黑鱼鱼皮胶原溶液的流变和热稳定性,并与相同浓度牛皮胶原溶液作比较;考察了温度对黑鱼胶原的动态粘弹性与成纤维过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戊二醛和己二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酯用于交联改性黑鱼胶原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黑鱼胶原与牛皮胶原溶液的流变学参数和热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别,黑鱼胶原的分子缠结程度较低、结构稳定性较差;黑鱼胶原的动态粘弹性与成纤维行为都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己二酸NHS酯对黑鱼胶原溶液具有较好的交联改性效果,有望取代戊二醛用于提升鱼胶原基材料的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原 流变性能 热稳定性 化学交联
原文传递
电位滴定法测定制革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实验设计
18
作者 王忠辉 卜扬龙 +2 位作者 谭地华 宋庆双 戴红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4期6-9,13,共5页
建立了密闭氧化消解-自动电位滴定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制革废水COD的测定,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3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94.453%,加标6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105.132%。... 建立了密闭氧化消解-自动电位滴定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制革废水COD的测定,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3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94.453%,加标6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105.132%。将建立的新方法与国标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在3%以内。因此所建立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实践研究,且操作方便,节约试剂,效率高,避免肉眼目测对测定结果带来的主观误差,使测定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在此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氧化消解 自动电位滴定 化学需氧量 制革废液
下载PDF
高校制革工艺实验室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19
作者 张金伟 税科林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6期161-164,170,共5页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实验室30余年来的运行实际,从为实验人员提供便利性和提高实验室规范性角度,以制革加工的工艺顺序为主线,对实验室设备的摆放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化学与工程 制革工艺实验室 实验室布局 设备安装
下载PDF
GO/CS的结构、性能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庆达 梁永贤 +3 位作者 王小卓 温会涛 周华龙 但卫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4,共13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出造成的水污染已引起全球关注。含重金属、合成染料、芳香族有机物的废水将造成严重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吸附法是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之一。传统吸附材料(如活性炭、高岭...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出造成的水污染已引起全球关注。含重金属、合成染料、芳香族有机物的废水将造成严重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吸附法是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之一。传统吸附材料(如活性炭、高岭土、聚吡咯等)对某种类型的污染物表现出高去除能力,但对其他类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低,且存在吸附量小、物理力学性能差、可回收性差等缺点,使吸附技术面临巨大的难题和挑战。近年来,石墨烯的研究热潮推动了吸附材料的高速发展,石墨烯优越的性能使氧化石墨烯/壳聚糖(GO/CS)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的GO/CS在吸附性能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传统吸附材料不同的是,GO/CS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更高,并可通过结构设计(如石墨烯氧化程度的调整、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的改性、交联等)来改善其吸附效果。石墨烯氧化程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的相容性和其与被吸附物的静电作用、氢键作用,还原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提升π-π相互作用;氧化石墨烯、壳聚糖的改性可改变复合材料表面的电荷性质,有利于吸附性能的提升;交联则有利于提升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的相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与目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作用。GO/CS的结构决定其稳定性,还原程度的增加和交联有助于降低GO/CS的溶胀性并提升其物理力学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GO/CS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结构控制与GO/CS吸附性能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氧化石墨烯氧化程度的调整、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的改性、交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GO/CS的溶胀性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其在水处理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吸附 水处理 性能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