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纹状体内注射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剂量依赖性的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思源 齐建国 +2 位作者 章为 何毅 毕锋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6-羟多巴制造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及信号转导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完成。选取...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6-羟多巴制造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及信号转导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鼠龄1.5个月)20只。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多巴,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取SD大鼠15只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0,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每组5只。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5g/L6-羟多巴4m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将不同剂量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g/L或25g/L,用生理盐水溶解)注入同侧的纹状体内,对照组纹状体内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手术后4周,取实验动物,麻醉,灌注,切片,再行中脑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镜下细胞计数;应用配对T检验、ANOVA,及SNK法进行统计。结果:所有实验动物生存状况良好,未发生死亡现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的改变,但数量明显减少,明显低于对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11.36±3.85),(115.12±17.06),t=3.078,P<0.01]。②损伤侧大多数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圆增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292.20±19.73),(80.40±10.00),t=2.832,P<0.01]。③中脑黑质损伤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生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显著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507.64±19.99),(226.88±20.30),t=2.971,P<0.01]。④损伤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0.16±2.90),(116.84±15.92),t=3.975,P<0.01]。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60±18.71),(66.24±17.19),t=3.811,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88±19.211),(92.72±16.29),t=3.725,P<0.01]。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纹状体内运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在10~100μg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羟多巴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