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关联性
1
作者 郭润雪 季欣颖 +4 位作者 李麟华 冷芳群 刘沁欣 吴玉菊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和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究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 目的分析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和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究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喂养情况和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膳食多样化与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70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最低膳食多样化合格率为61.56%(474/770),其中,6~11、12~17、18~23月龄婴幼儿最低膳食多样化合格率分别为45.00%(108/240)、69.16%(287/415)、68.70%(79/11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辅食喂养自我效能是婴幼儿膳食喂养多样化合格的促进因素(OR=1.42,95%CI=1.17~1.73,P<0.001)。结论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婴幼儿膳食多样化喂养情况有待改善,具有较高辅食喂养自我效能的婴幼儿看护人给其孩子提供多样化辅食喂养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辅食喂养 膳食多样化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母亲负性情绪与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晨帆 蔡正杰 +4 位作者 冷芳群 王睿乾 廖颖 吴玉菊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纯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现状,探讨母亲负性情绪与婴儿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用于收集母婴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 目的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纯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现状,探讨母亲负性情绪与婴儿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用于收集母婴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评估母亲负性情绪,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行为的信心程度。结果共纳入723对婴儿及其母亲,纯母乳喂养率为34.16%(247/723)、奶瓶喂养率为57.54%(416/723)。有抑郁倾向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更小(OR=0.532,95%CI=0.291~0.974,P=0.041),奶瓶喂养的风险更高(OR=1.877,95%CI=1.054~3.344,P=0.033)。进一步对不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母乳自我效能的母亲中,有抑郁倾向的母亲比无抑郁倾向的母亲纯母乳喂养可能性更小(OR=0.461,95%CI=0.236~0.902,P=0.024),奶瓶喂养的可能性更大(OR=1.968,95%CI=1.047~3.701,P=0.036);在高母乳自我效能的母亲中,母亲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与婴儿喂养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的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母亲抑郁倾向越强,纯母乳喂养可能性越小,奶瓶喂养可能性越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对母亲抑郁与纯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之间的关联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婴儿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下载PDF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睿乾 杜艳 +5 位作者 吴玉菊 叶睿雪 孙畅 张菊英 沈丽琴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目的了解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及生长发育现状,探究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汉族、藏族和彝族农村地区18~36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儿童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家庭基本情况。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衡量家庭和个人膳食多样性的准则》计算儿童膳食多样性得分(DDS)。采用标准的人体学测量设备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92名儿童,DDS为(4.8±1.7)分,低膳食多样性(DDS≤4)的儿童所占比例为45.3%。汉族儿童的DDS[(5.8±1.4)分]均高于藏族儿童[(4.9±1.6)分]和彝族儿童[(3.9±1.6)分](P均<0.001)。儿童生长迟缓(HAZ<-2)率、低体重(WAZ<-2)率以及消瘦(WHZ<-2)率分别为21.1%、4.9%、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父母身高因素后,DDS与HAZ呈正相关(β=0.206,95%CI=0.158~0.254,P<0.001),进一步调整家庭固定资产、民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后,DDS与HAZ仍呈正相关(β=0.077,95%CI=0.026~0.128,P=0.003)。结论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的膳食多样性情况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其中彝族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儿童DDS与HAZ呈正相关。建议针对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儿童膳食特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膳食多样性 儿童 民族差异 农村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就医延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冷芳群 周奕杉 +5 位作者 廖晨帆 杜艳 吴玉菊 王睿乾 蔡正杰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现状,并探索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常见症状就医延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本研究以过去1年在家居住半年以上且最近1个月有就医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42名,就医延迟发生率为13.45%(46/3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65岁人群相比,≥65岁人群更可能发生就医延迟(OR=2.187,95%CI=1.074~4.457,P=0.031),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评分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就医延迟(OR=0.854,95%CI=0.735~0.992,P=0.039)。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常见症状的就医延迟行为的发生情况较低,农村居民的年龄和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质量评价均不同程度影响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就医延迟的发生,建议重点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意识,并通过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能力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总体水平,引导居民及时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就医延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就医延迟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璐 孙畅 +5 位作者 叶睿雪 高洁 廖颖 郑莉 沈丽琴 周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821,共7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 目的分析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以及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状,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选择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基本特征、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运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对看护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5个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看护人的人格特质与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895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在看护人人格特质方面,外向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64)分、宜人性维度的平均分为(10.60±1.99)分、尽责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41±2.06)分、情绪稳定性维度的平均分为(9.01±2.38)分、开放性维度的平均分为(8.57±2.29)分。在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方面,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3.3%(477/89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看护人的尽责性人格特质(OR=1.08,95%CI=1.004~1.153,P=0.038)是其有效喂服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不容乐观,具有高尽责性人格的看护人给其婴幼儿有效喂服营养包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偏远农村 婴幼儿看护人 营养包喂服行为 大五人格特质
下载PDF
西部地区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现状及其对人乳头瘤病毒和疫苗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慧 周静 +3 位作者 黄倩 司明玉 苏小游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 目的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成都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81名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19名、女生462名,女生疫苗接种率为3.5%(16/462)。分别有59.1%、67.5%、56.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HPV、HPV相关疾病和HPV疫苗。仅有10.4%、10.6%、27.8%的学生知晓“感染HPV通常不会引起症状”、“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多数可自愈”、“HPV感染非常普遍”。女生、医学生的认知合格率优于男生、非医学生(P=0.035,P=0.021)。有65.7%的学生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接种费用昂贵(50.8%)、担心疫苗的副作用(46.3%)、没有性生活(43.4%)是学生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二类疫苗接种史、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史及HPV认知水平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结论本研究大一女生预防性HPV疫苗接种率低,对HPV及其疫苗认知不足,亟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对HPV病毒感染,HPV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知识的宣教。同时应重视男生、非医学生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认知和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遗传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烁 梁艺颖 +2 位作者 洪彬雪 刘祥 刘元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障碍的常见疾病。患者可以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伤或冲动伤人行为,造成公共危害,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遗传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障碍的常见疾病。患者可以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伤或冲动伤人行为,造成公共危害,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遗传因素相关联。本文综述了遗传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两者间形成关联的可能机制,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法医遗传学 精神分裂症 多态现象 遗传 暴力 综述
下载PDF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玉 彭银辉 +4 位作者 马文琳 姚博爽 李一凡 赵莉 杨春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3-970,共8页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的新发焦虑症状,分析影响该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托成都儿童正向成长(Chengdu Positive Child Development,CPCD)队列,纳入成都市5所中小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共5566例,分别建立儿童...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儿童及青少年的新发焦虑症状,分析影响该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托成都儿童正向成长(Chengdu Positive Child Development,CPCD)队列,纳入成都市5所中小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共5566例,分别建立儿童和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并开展2轮调查。第一轮调查(基线调查)的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月,通过促进儿童青少年正面成长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收集队列成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第二轮调查(随访调查)的时间为2020年2—7月,补充收集队列成员的新冠病毒感染史,以及饮食、学习、社交和娱乐活动是否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等信息。利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的新发焦虑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ARED评估结果显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成都儿童及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为13.47%;其中儿童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中的发病率为11.91%,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纵向研究队列中的发病率为14.25%。χ^(2)检验的结果显示,儿童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在年龄、本人或家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饮食、学习和社交活动是否受到影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少年新发焦虑症状的发病率在性别、年级、年龄、居住地区,以及饮食、学习、社交和娱乐活动是否受到影响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儿童来说,6~8岁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而本人或家人感染过新冠病毒、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对青少年来说,男性、居住在城镇、年级≤6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而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影响其新发焦虑症状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儿童来说,年龄、本人或家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学习是否受到影响是其新发焦虑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青少年来说则是性别、年级、居住地区和学习是否受到影响。因此,在动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持续做好心理健康干预工作过程中,应遵循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大流行 儿童 青少年 新发焦虑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基于潜在结果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奕蝶 张柏杨 +3 位作者 胡美婧 徐铭涵 秦成洁 朱彩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1-1197,共7页
目的基于潜在结果理论,采用多重插补法探讨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随访时间满1年且具有行动能力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生存资料。共纳入636例首发缺血性... 目的基于潜在结果理论,采用多重插补法探讨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随访时间满1年且具有行动能力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生存资料。共纳入63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低体育锻炼水平组(LPE)244人,中高体育锻炼水平组(MHPE)392人。采用潜在结果理论将是否复发和复发时间作为每个观察对象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下的潜在结果,由于实际只能观察到每个个体在一种暴露水平下的潜在结果,因此在个体反事实的潜在结果必然缺失的条件下,采用多重插补法建立缺失结果的预测矩阵并进行填补,构建因果推断模型,估计体育锻炼对卒中复发的平均因果效应。结果随访期间共148名患者卒中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累计复发率高达23.3%。对比多重插补前后数据集的分类散点图及核密度图,多重插补的结果没有出现异常点,潜在结果变量的边际分布较为一致,插补效果稳定。基于插补后的10个完整数据集构建因果估计模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合并,得到体育锻炼对卒中复发的平均因果效应为ACE=0.578,方差为0.039,即中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首发缺血性卒中幸存者的复发风险是低体育锻炼水平者的0.578倍(95%CI:0.186-0.970,P=0.012)。结论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卒中后参与中高强度水平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缺血性卒中 潜在结果 多重插补法 因果推断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琴 夏红红 +1 位作者 陈菲 邱培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通过自我报告进行评估,抑郁症状通过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M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12 952例研究对象。基线时1 416(10.9%)例研究对象自报听力损失。在中位随访时间为5.42年的随访中,5 498例研究对象出现抑郁症状。在未调整模型中,基线时的听力损失组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无听力损失组的1.34倍(P<0.05),逐步调整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及健康相关因素后,基线时的听力损失仍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HR=1.21,95%CI=1.10~1.34)。结论:听力损失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方法的信息采集类APP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佳昌 陈慧 +6 位作者 沈明辉 张知胜 李旭 刁莎 苗蕴琪 李佳圆 杨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公共卫生信息采集是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抓手,本研究以“卫健E通”APP为例,分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持续使用该类APP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设计,选择四川省仁寿县为代表地区进行调研。首先... 目的公共卫生信息采集是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抓手,本研究以“卫健E通”APP为例,分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持续使用该类APP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设计,选择四川省仁寿县为代表地区进行调研。首先,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初步探索APP的使用现状、适用性、持续使用意愿等问题;其次,借鉴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期望确认理论等构建乡医/村医使用满意度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并设计涵盖7个测量维度的结构化问卷,对调查地所有APP使用者进行调查,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本次访谈人员包括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三类人群,共计21人,结果显示APP在推广应用中主要存在经费、政策支持不足,其次也存在软件功能欠缺、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乡医/村医满意度影响因素定量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93份。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有7个维度符合最初的假设,与满意度相关的维度降次排序为软件兼容性(r=0.617)、促成条件(r=0.211)、绩效期望(r=0.137)、努力期望(r=0.091)、社会影响(r=0.068)。结论为促进信息采集类APP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需要重点解决软件兼容性问题,打造各级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同时,要统筹解决经费问题,优化软件功能,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做好培训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方法研究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 APP 信息采集 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卡介苗用于我国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灌注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2
作者 苏志铖 李璐 +2 位作者 姚强 朱彩蓉 贾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73-2778,共6页
目的对卡介苗(BCG)与表柔比星用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ChiCTR-IIR-16008357研究构建Markov队列模型。以质量调整生命... 目的对卡介苗(BCG)与表柔比星用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ChiCTR-IIR-16008357研究构建Markov队列模型。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健康产出,意愿支付阈值设定为1倍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QALY)。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比较BCG方案相对表柔比星方案用于我国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BCG方案相比于表柔比星方案的增量成本为34309.51元,增量效用为0.800 QALYs,ICER为42871.33元/QALY,低于意愿支付阈值。当意愿支付阈值为89358元/QALY时,概率敏感性分析中BCG方案可被接受的概率为77.70%,高于表柔比星方案,且BCG方案的可接受性随意愿支付阈值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以1倍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意愿支付阈值时,相比表柔比星,BCG用于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膀胱灌注 表柔比星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四川地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敬轩 谢悦 +3 位作者 谢志豪 余勇 陈志余 杨春霞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KOA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SF-12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四川地...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KOA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SF-12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四川地区的237名KO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KOA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分析KOA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四川地区KOA患者生理健康总评(PCS)得分为(42.20±6.12)分,心理健康总评(MCS)得分为(48.18±5.57)分,SF-12量表PCS和MCS维度得分均低于成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KOA患者PCS得分的影响因素有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影响MCS得分的因素为病程。WOMAC指数各维度得分与PCS得分之间存在负向关联。结论四川地区KOA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低,特别是生理健康方面,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KOA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2–2020年成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雪琴 张量智 +4 位作者 孟建彤 陈恒 程悦 袁萍 龙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分析2012–2020年成都市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成都市在疫苗接种前后的发病差异,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2012–202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率、病死率、重症率等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2012–2020年成都市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成都市在疫苗接种前后的发病差异,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2012–202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率、病死率、重症率等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0年成都市手足口病累计发病279216例,重症2201例,死亡16例。2012–2019年发病率隔年上升,2018年达最大发病率(326.43/105);重症率和病死率自201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共有实验室检测病例11892例,EV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总数的14.8%、18.8%、66.3%。自2016年EV71型病毒感染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Cox A16病毒型感染隔年上升,其他肠道病毒型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儿童组(92.1%),尤以1~<2岁组发病最多,各年份均表现为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地区分布表明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在中心城市,平局发病率增速最大的三个区分别为:青白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时间分布表明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大部分集中在每年5–8月和10–12月,2018年7月发病达历年最高(12309例)。结论成都市未来在继续推进EV71疫苗接种的同时,更需要关注除EV71和Cox A16外的血清型病毒感染,开展针对多种肠道病毒的多价疫苗的相关研究。防控重点可放在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涉农街道多以及人员卫生意识不够强的地区。针对第二圈层的城区,可以加强对涉农街道的消毒,同时对卫生意识不强的人员和托幼机构进行卫生宣讲等活动。另外手足口病防控也可在高发季节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发病率 成都市 接种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林春滢 宛小燕 +2 位作者 张若涵 杨先梅 刘元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精神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年龄、性别、就业、文化程度、收入、居住情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精神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年龄、性别、就业、文化程度、收入、居住情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精神症状、共病躯体疾病、服药依从性、洞察力等临床因素和社会支持、认知、病耻感、自尊和需求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药物和社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认知矫正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以及社区综合干预来改善其生活质量。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干预
下载PDF
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嘉琳 郭洪菊 +4 位作者 王琴 陈梓萱 余雨珂 刘秀秀 袁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2-808,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线索。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绵阳市示范点筛查的115775名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个人基本资料、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0.60%,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27%和50.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70.1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OR=1.327,95%CI=1.292~1.363,P<0.001)、80岁及以上(OR=1.455,95%CI=1.386~1.527,P<0.001)、丧偶(OR=1.343,95%CI=1.296~1.392,P<0.001)、离婚(OR=1.255,95%CI=1.033~1.525,P=0.022)、超重(OR=1.431,95%CI=1.391~1.473,P<0.001)、肥胖(OR=2.171,95%CI=2.076~2.270,P<0.001)、腰围身高比值>0.5(OR=1.317,95%CI=1.281~1.354,P<0.001)以及有糖尿病史(OR=1.865,95%CI=1.791~1.941,P<0.001)、吸烟史(OR=1.107,95%CI=1.068~1.148,P<0.001)和饮酒史(OR=1.950,95%CI=1.894~2.009,P<0.001)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居住区域为城乡结合部(OR=0.628,95%CI=0.594~0.664,P<0.00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942,95%CI=0.912~0.974,P<0.001)、低体重(OR=0.785,95%CI=0.742~0.830,P<0.001)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超过半数的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具有高龄、丧偶、离婚、超重、肥胖、腰围身高比值>0.5、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的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高血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护理环境和工作压力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柏宁培 刘艳 +1 位作者 况欢彧 张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环境和工作压力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的144名护士于2017-04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环境和工作压力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的144名护士于2017-04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采用Spearman相关性探讨变量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水准α=0.05。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3.11±0.81)分,护龄、工作性质、科室(P<0.05)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有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0.599,P<0.01)、与护理环境(r=0.747,P<0.01)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护理环境呈负相关(r=-0.581,P<0.01);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在护理环境与护士工作满意度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LLCI=0.1436,ULCI=0.487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护理环境以工作压力为中介变量对工作满意度间接预测的路径系数为0.20,占总效应的24.69%。结论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环境可直接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也可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医院管理者可通过构建良好护理环境,减低护士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满意度 工作圧力 护理环境
原文传递
不同样本量条件下倾向性评分法与logistic回归法估计处理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美婧 李满娣 +4 位作者 林奕蝶 张露 姚强 徐铭涵 朱彩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倾向性评分方法及logistic回归法在不同样本量的条件下估计处理效应的优劣。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生成数据集,比较各统计分析方法估计处理效应的优劣。评价指标包括效应点估计值、相对偏倚及均方误差等。结果当样本... 目的比较不同倾向性评分方法及logistic回归法在不同样本量的条件下估计处理效应的优劣。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生成数据集,比较各统计分析方法估计处理效应的优劣。评价指标包括效应点估计值、相对偏倚及均方误差等。结果当样本量为900时,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法、分层法、回归调整法的相对偏倚最小。logistic回归法的相对偏倚最大,稳健性最差。当样本量为650时,逆处理概率加权法的相对偏倚最小,均方误差最小。当样本量为400时,逆处理概率加权法的均方误差最小,稳健性最好。当样本量为300时,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均方误差最大。当样本量为200时,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相对偏倚最小。结论在处理数据结构较为简单的观察性研究资料时,logistic回归法可能产生较大偏倚,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法为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 LOGISTIC回归 Monte Carlo模拟
下载PDF
中老年群体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关系:基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鸿祥 蔡佳洁 +6 位作者 魏君 张红梅 向毅 黄子桐 徐浩 肖雄 赵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59,共7页
目的 探究中老年群体中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纵向关联,并探索影响该关联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 UKB)基线调查与首次重复调查中临床生化数据与人体测量数据,采用Klemera Doubal(KDM)算法构建生物年龄(bi... 目的 探究中老年群体中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纵向关联,并探索影响该关联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 UKB)基线调查与首次重复调查中临床生化数据与人体测量数据,采用Klemera Doubal(KDM)算法构建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e, BA)并计算BA加速。使用基于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变化分析(change analysis)探究酒精戒断的变化与BA加速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将年龄、性别、吸烟、饮茶、喝咖啡和体重指数作为分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 412名研究对象。与从不饮酒相比,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β=1.0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5~1.86],而长期戒酒则未观察到明显生物衰老加速(β=-0.20, 95%CI:-1.12~0.71)。体重指数可能是潜在的效应修饰因子。结论 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而随着戒酒时间的延长,该衰老加速作用会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生物年龄 酒精戒断 中老年群体 变化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探讨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玉琪 寇文凯 +4 位作者 师赛龙 周亚希 钟怀昌 邱培媛 万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的数据,纳入6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共7605人。使用无卡钳值、... 目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的数据,纳入6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共7605人。使用无卡钳值、不可替换的1∶1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再用G-computation估计听力损失对认知功能各维度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ATE)。结果匹配前,女性3626人(47.68%),听力损失1409人(18.53%),认知障碍3031人(39.86%)。匹配后,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分别纳入1409例受试者,且两组间人群基本特征分布相似。人群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听力损失组的认知功能得分均低于正常组,整体认知功能低0.593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el,CI):-0.916~-0.257,P<0.001〕、定向力低0.183分(95%CI:-0.302~-0.055,P=0.004)、即时记忆力低0.150分(95%CI:-0.218~-0.085,P<0.001),以及语言能力低0.178分(95%CI:-0.303~-0.058,P=0.006)。老年听力损失者的认知障碍患病率比正常者高4.2%(95%CI:0.007~0.077,P=0.020)。结论听力损失影响老年人定向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认知功能 倾向得分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