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涛 李兰 +2 位作者 张潇颖 黄伟 夏庆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已有50余年的历史,AP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优势专病病种,在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备的治疗体系。基于此,202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和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已有50余年的历史,AP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优势专病病种,在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备的治疗体系。基于此,202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在《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团体标准》基础上,更新并制订了《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该指南凝练了25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以此为导向,具体阐述了AP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释了AP的中医分期与辨证、早期液体疗法、疼痛管理、器官支持等早期诊疗时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手段和作用,强调了中医药的早期优势及尽早干预的时机问题,并就营养支持、病因的管理、后期局部并发症及感染的处理,以及预防复发、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策略方面提出建议。本文就该指南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中医药 解读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难点与展望
2
作者 夏庆 邓力珲 +2 位作者 杜丹 胡诚 石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尽管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仍然存在阻碍疗效再提高的因素:缺乏准确易行的早期严重程度预测体系,多学科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尚无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治疗靶点不清、效应物... 尽管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仍然存在阻碍疗效再提高的因素:缺乏准确易行的早期严重程度预测体系,多学科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尚无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治疗靶点不清、效应物质不明、新药研发困难。为进一步降低SAP病死率、实现疗效再提高的目标,应加强中西医融合、多学科协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说明白”中医药的疗效,“讲清楚”其机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SAP诊疗产品。针对SAP这一重大疑难疾病,应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协同、优势互补,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创新发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医药 多学科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要点和进展
3
作者 金涛 夏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特色和优势明显,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以“益气救阴、活血化淤、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的中医治法在SAP早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防治重症化、保护器官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特色和优势明显,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以“益气救阴、活血化淤、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的中医治法在SAP早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防治重症化、保护器官功能方面与西医治疗的协同效应。病程后期,实行以防治感染、微创外科处理并发症联合中医治疗为核心的“建中”思想,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西医结合策略可整体提升救治SAP的疗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原文传递
唐文富教授经方治疗慢性胰腺炎临证经验举隅
4
作者 苏杭 康鸿鑫 唐文富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10-15,共6页
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的上腹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尤其合并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时,西医常规止痛治疗效果不佳,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难题之一。唐文富教授剖析本病病机,结合伤寒六经辨证,以简驭繁,将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恢复... 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的上腹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尤其合并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时,西医常规止痛治疗效果不佳,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难题之一。唐文富教授剖析本病病机,结合伤寒六经辨证,以简驭繁,将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分型辨证论治,以期解决慢性胰腺炎难治性疼痛、脓肿、多发假性囊肿等难题。现总结唐文富教授的临证经验,旨在为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伤寒六经辨证 平脉辨证 唐文富
原文传递
基于内经脉息比值探索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结局 被引量:1
5
作者 石佳华 李兰 +2 位作者 朱萍 夏庆 金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基于脉息比值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亚组的临床结局,为探索AP的临床亚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炎中心临床数据库中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1636例AP患者,根据脉息比值将患者分为少... 目的:基于脉息比值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亚组的临床结局,为探索AP的临床亚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炎中心临床数据库中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1636例AP患者,根据脉息比值将患者分为少气(<4)组350例、平人(4~5)组1054例和脉躁(>5)组232例,比较不同亚组的临床结局。结果:脉躁组的局部并发症、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感染性坏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高于少气组和平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脉躁组的循环衰竭发生率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率高于平人组(P<0.05);需要正性肌力药、感染性坏死发生率和手术率显著高于少气组与平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人组相比,AP患者中脉躁组发生局部并发症(OR=2.35,95%CI=1.76~3.14,P<0.001)、急性胰周液体积聚(OR=2.29,95%CI=1.71~3.06,P<0.001)、急性坏死性积聚(OR=1.82,95%CI=1.22~2.71,P=0.003)、一过性器官衰竭(OR=2.34,95%CI=1.66~3.30,P<0.001)和手术干预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9,95%CI=1.33~4.27,P=0.003);少气组POF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42,95%CI=1.03~1.96,P=0.033)。结论:AP患者根据内经脉息比值可分为少气、平人和脉躁三组,其中脉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息比值 急性胰腺炎 脉搏 呼吸频率
下载PDF
伤寒腹诊法辨治急性胰腺炎
6
作者 苏杭 唐文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腹诊法以《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结合腹诊技术评估和治疗胰腺炎。腹诊通过细致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腹部切诊来辨识患者体质、诊断内脏病变及其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伤寒腹诊提供了急性胰腺炎早期阳明腑实证的治...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腹诊法以《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结合腹诊技术评估和治疗胰腺炎。腹诊通过细致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腹部切诊来辨识患者体质、诊断内脏病变及其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伤寒腹诊提供了急性胰腺炎早期阳明腑实证的治疗指导,强调活血化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腹诊法还能帮助了解腹水和痰饮的积聚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总体而言,伤寒腹诊强调四诊合参、整体观察,可清楚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变化,为急性胰腺炎提供了一种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伤寒腹诊 腹部切诊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寒温统一论治急性胰腺炎
7
作者 苏杭 唐文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多、花费巨大、重症病死率高。合并肺、肾、心多器官功能障碍,局部并发积液坏死感染和后期恢复是疾病进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得到国内公认。早期,基于中医“热病”理论形成了急性胰腺炎热病观的证...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多、花费巨大、重症病死率高。合并肺、肾、心多器官功能障碍,局部并发积液坏死感染和后期恢复是疾病进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得到国内公认。早期,基于中医“热病”理论形成了急性胰腺炎热病观的证候期分类。近年研究表明单纯依赖“热病”理论过度苦寒通下可能加重病情。笔者结合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实际,在张再良教授提出的热病四分法临床诊疗格局基础上提出了寒温统一论治急性胰腺炎的方法。该方法可覆盖急性胰腺炎疾病全程,关注早期器官损伤的治疗和局部并发症与疾病恢复期的管理,强调整体性视角、个性化治疗策略、对疾病演变的跟踪以及恢复期的关注,是急性胰腺炎创新诊疗的临床新路径及中医药在危急重症治疗应用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寒温统一 热病四分法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血糖变异性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雨欣 何艳秋 +4 位作者 陈致尧 蔡飞 胡诚 夏庆 邓力珲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AP伴高血糖患者,每日监...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AP伴高血糖患者,每日监测血糖≥4次,连续监测血糖至少3 d,分析血糖变异性指标对AP患者发生POF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559例AP患者,其中发生POF 95例。POF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值(11.0 mmol/L vs.9.6 mmol/L)、血糖最小值(6.8 mmol/L vs.5.8 mmol/L)和平均血糖浓度(9.6 mmol/L vs.8.7 mmol/L)高于未发生POF的患者,而血糖变异系数(16.6%vs.19.0%)低于未发生POF的患者(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入院时血糖值[OR=1.11,95%CI(1.04,1.19),P=0.002]、血糖最小值[OR=1.28,95%CI(1.10,1.48),P=0.001]、平均血糖浓度[OR=1.18,95%CI(1.04,1.33),P=0.010]增高,POF发生风险增加;随血糖变异系数增加,POF发生风险降低[OR=0.95,95%CI(0.92,0.99),P=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糖值[AUC=0.787,95%CI(0.735,0.840)]预测POF的准确性最高,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84.7%。结论高入院时血糖值、血糖最小值、平均血糖浓度,低血糖变异系数是入院时伴有高血糖AP患者发生PO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糖变异性指标 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IL-17A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严重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吴咏姿 刘诗雨 +5 位作者 张潇颖 李燕妮 蔡文浩 刘婷婷 夏庆 黄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究IL-17A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小鼠胰腺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使用IL-17A全身性基因敲除(generic IL-17A gene knockout,IL-17AKO)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构建雨蛙素(cerulein,CER)诱... 目的探究IL-17A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小鼠胰腺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使用IL-17A全身性基因敲除(generic IL-17A gene knockout,IL-17AKO)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构建雨蛙素(cerulein,CER)诱导的轻症AP(CER-AP)及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NaTC)诱导的重症AP模型(NaTC-AP)。CER-AP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WT对照组、WT模型组和IL-17AKO模型组(n=5),WT模型组和IL-17AKO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CER 7次[50μg/(kg·h)],WT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第1次注射后第12 h处死,收集小鼠血清检测淀粉酶、脂肪酶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收集胰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NaTC-AP模型实验:WT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模型组(n=6),IL-17AKO小鼠亦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模型组(n=6)。假手术组小鼠只行开关腹手术,模型组小鼠经逆行胰胆管泵入50μL的3.5%NaTC生理盐水溶液。于术后第24 h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检测淀粉酶、脂肪酶及IL-6水平,取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取肠道组织进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双花扁豆凝集素染色及肠道荧光细菌原位杂交。结果CER-AP模型实验:与WT模型组相比,IL-17AKO模型组小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IL-6水平,以及胰腺病理总分、水肿评分、炎症评分及坏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TC-AP模型实验:与模型组WT小鼠相比,模型组IL-17AKO小鼠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病理总分、水肿评分、炎症评分及坏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WT小鼠比较,假手术组IL-17AKO小鼠的回肠及结肠组织中糖基化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黏液层结构紊乱及细菌侵袭增加。结论IL-17AKO对AP胰腺及肠道屏障损伤无显著保护作用,但IL-17AKO小鼠在造模前已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受损及细菌侵袭增加,提示IL-17A对小鼠免疫反应及维持正常肠道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肠道屏障 白细胞介素-17A
原文传递
儿童胰腺炎病因分析及ERCP的诊治作用
10
作者 陈郅祺 李燕妮 +2 位作者 谢晓曦 向波 王春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炎的病因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241例胰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胰腺...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炎的病因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241例胰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胰腺炎34例,急性胰腺炎207例;初发168例,复发73例。结果初发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复发组[10.0(7.0,16.0)d vs.7.5(6.0,11.8)d,P=0.012],初发组中AP的占比(163/168,97.0%)大于复发组(44/73,60.3%),P<0.001;初发组和复发组患儿的急性胰腺炎病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04,P=0.347),但初发组的第1位病因为胆源性因素(38/163,23.3%),第2位为胆胰解剖异常(22/163,13.5%);复发组中则以胆胰解剖异常为第1位病因(13/44,29.5%),胆源性因素为第2位病因(7/44,15.9%)。在207例急性胰腺炎患儿中,有明确病因的有114例(55.1%),其中胆源性因素45例(21.7%),胆胰解剖异常35例(16.9%),创伤性因素12例(5.8%),药源性因素10例(4.8%)。因胰腺炎行ERCP治疗的儿童患者共66例,共计行ERCP手术103例次,手术插管成功率达100%。因AP行ERCP的患儿中,以胆源性与胆胰解剖异常患儿为主(23/37,62.2%)。胆源性AP患儿中,ERCP单次手术取净结石率为80.0%(8/10)。术后所有患儿的腹痛、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患儿发生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胆源性、先天性胆胰解剖异常、药物以及创伤均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ERCP对胆源性胰腺炎、胰腺解剖异常以及慢性胰腺炎的儿童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儿童 病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肺组织损伤
11
作者 索朗玉珍 胡倩 +3 位作者 杨月 康鸿鑫 张蜀 万美华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718-1727,共10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小鼠肺组织损伤的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小鼠肺组织损伤的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C57BL/6小鼠和小鼠原代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MVEC)。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AP组、BMSC组,每组8只。将小鼠原代PMVEC分为模型组[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 NaTC)组]、BMSC-EV组、对照组。提取并鉴定健康小鼠BMSC及BMSC-EV,建立SAP小鼠模型,将BMSC-EV尾静脉注射到SAP小鼠体内或体外干预小鼠原代PMVEC,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等变化,肺组织和PMVEC炎症因子、内皮细胞屏障相关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ZO-1、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等表达,以及PMVEC间紧密连接情况,以探索BMSC-EV对SAP小鼠胰腺、肺组织和体外PMVEC的影响。结果 BMSC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的潜能,其衍生的EV具有典型的杯状结构,直径在60~100 nm,BMSC-EV表达EV阳性蛋白TSG101和CD63,不表达阴性蛋白Calnexin。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胰腺发生病理损伤(P<0.05),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水平均上调(P<0.05);而BMSC-EV改善SAP小鼠胰腺组织损伤(P<0.05),下调外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水平(P<0.05),并上调IL-10水平(P<0.05)。除此之外,SAP小鼠还表现肺组织病理损伤(P<0.05),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TGF-β、IL-6(P<0.05),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P<0.05),表达较低水平的E-cadherin、ZO-1(P<0.05)和较高水平的ICAM-1(P<0.05);BMSC-EV改善了SAP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炎细胞浸润、炎症因子水平和屏障蛋白表达(P<0.05),并抑制ICAM-1表达(P<0.05)。在体外PMVEC实验中,发现NaTC组细胞间紧密连接断裂,TNF-α、IL-6水平上调(P<0.05)、E-cadherin、ZO-1蛋白表达下调(P<0.05)、ICAM-1表达上调(P<0.05),BMSC-EV改善NaTC组细胞间紧密连接,并抑制TNF-α、IL-6分泌(P<0.05)、上调E-cadherin、ZO-1表达和下调ICAM-1的表达(P<0.05)。结论 BMSC衍生的EV通过恢复肺内皮细胞屏障、抑制炎细胞浸润进而改善SAP小鼠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