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2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管理经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羊丹 李真林 +8 位作者 潘雪琳 邓莉萍 赵俐红 郭惠利 陈卫霞 余建群 吕粟 伍兵 宋彬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迅速蔓延至全国。放射影像学为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放射科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组建团队进行精...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迅速蔓延至全国。放射影像学为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放射科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组建团队进行精准防控,科学、有序、安全、高效地开展放射检查和诊断工作,是支撑医院有效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之一。该文总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医院感染防控与学科建设等创新管理经验,供各级医疗机构放射科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科 管理
原文传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PACS/RIS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跃 王国瑞 《中国数字医学》 2008年第9期73-74,共2页
1医院基本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年门诊量250万人次,出院病人10.7万人次,手术5.5万台次,平均住院日10.9天;... 1医院基本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年门诊量250万人次,出院病人10.7万人次,手术5.5万台次,平均住院日10.9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PACS/RIS系统 医疗技术 临床医学院 平均住院日 师资力量 诊疗设备 教学医院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多学科全程治疗--华西医院典型病例分享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耀景 魏强 +11 位作者 李响 刘继彦 李志平 王辛 姚晋 陈铌 黄蕤 蔡迪明 沈朋飞 刘振华 龚静 曾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2病案讨论 2.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8岁,因“尿频、尿急半年”至泌尿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直肠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稍增大,右侧叶质地较硬,未及明显结节及压痛。在排除可能干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 2病案讨论 2.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8岁,因“尿频、尿急半年”至泌尿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直肠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稍增大,右侧叶质地较硬,未及明显结节及压痛。在排除可能干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后,重复两次PSA检查发现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分别是87.5ng/mL和93.7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辅助治疗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MRI 多学科诊疗(MDT) 全程管理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科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凯 刘秀民 +3 位作者 陈玉环 谭佳 宋婷妮 李真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放射科预警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COVID-19影像辅助诊断模型应用于影像技师检查、医师诊断工作流程,并同步启动科室应急机制,对... 目的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放射科预警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COVID-19影像辅助诊断模型应用于影像技师检查、医师诊断工作流程,并同步启动科室应急机制,对疑似患者做进一步临床决策和处理。分别回顾性纳入210次本院胸部CT数据(包括60次COVID-19确诊数据)作为模型测试数据和前瞻性纳入1200次胸部CT检查数据评估该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平均检测时间为(105.80±48.50)s,对疑似COVID-19患者从预警至对接院内相关科室的整体处理时间为(5±3)min。该系统检测COVID-19患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2.67%。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OVID-19放射科预警系统可对COVID-19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筛查,并提供及时智能预警提示,有助于减少COVID-19患者放射科就诊时间,优化诊治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预警系统 人工智能 放射科 诊治流程优化
下载PDF
利用Radimetrics平台实现放射科CT检查辐射剂量的综合管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戈 刘科伶 +1 位作者 夏春潮 李真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0期136-139,148,共5页
目的探究利用Radimetric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大样本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价值,以期实现放射科辐射剂量的综合管理。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两年内对123753名成年人进行的173731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数据。按照扫描... 目的探究利用Radimetric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大样本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价值,以期实现放射科辐射剂量的综合管理。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两年内对123753名成年人进行的173731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数据。按照扫描协议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不同检查部位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等辐射剂量参数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值,并比较辐射剂量平均值在不同探测器排数的CT设备上是否有差异。结果各检查部位CTDIvol的诊断参考标准(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DRLs)为:头部平扫50.1 mGy,头部增强52.8 mGy;颈部平扫15.7 mGy,颈部增强16.5 mGy;胸部平扫8.1 mGy,胸部增强9.4 mGy;腹部平扫9.7 mGy,腹部增强12.7 mGy;胸腹平扫10.3 mGy,胸腹增强12.7 mGy。各检查部位SSDE的DRLs为:胸部平扫11.5 mGy,胸部增强14.0 mGy;腹部平扫13.1 mGy,腹部增强17.9 mGy;胸腹平扫14.3 mGy,胸腹增强19.1 mGy。各检查部位DLP的DRLs为:头部平扫802 mGy·cm,头部增强1089 mGy·cm;颈部平扫553 mGy·cm,颈部增强906 mGy·cm;胸部平扫298 mGy·cm,胸部增强683 mGy·cm;腹部平扫437 mGy·cm,腹部增强1478 mGy·cm;胸腹平扫628 mGy·cm,胸腹增强1792 mGy·cm。各检查部位ED的DRLs为:头部平扫2.2 mSv,头部增强3.6 mSv;颈部平扫6.1 mSv,颈部增强10.2 mSv;胸部平扫5.9 mSv,胸部增强13.5 mSv;腹部平扫8.1 mSv,腹部增强28.9 mSv;胸腹平扫11.8 mSv,胸腹增强32.1 mSv。结论使用Radimetrics平台的辐射剂量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时、快捷地监测大样本CT扫描的辐射剂量水平,得到的多参数辐射剂量指标能够为优化CT扫描协议和建立当地DRLs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标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放射科检查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
6
作者 范媛媛 敬茜 +1 位作者 伍冬梅 周曾蓉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1期184-185,共2页
目的评价放射科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医院放射科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和检... 目的评价放射科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医院放射科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和检查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放射科检查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放射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成人肾上腺术中超声表现
7
作者 钟晓绯 邓莉萍 +1 位作者 聂玲 卢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观察成人肾上腺术中超声(IOUS)表现。方法 收集71例因肝脏、胆道或胰腺病变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观察肾上腺IOUS表现,并与CT/MRI双侧肾上腺显示率和厚度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成人肾上腺IOUS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双侧弱... 目的 观察成人肾上腺术中超声(IOUS)表现。方法 收集71例因肝脏、胆道或胰腺病变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观察肾上腺IOUS表现,并与CT/MRI双侧肾上腺显示率和厚度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成人肾上腺IOUS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双侧弱回声结构。CT/MRI肾上腺显示率为97.18%(138/142)。IOUS肾上腺显示率为95.07%(135/142),右侧92.96%(66/71)、左侧97.18%(69/71),且可见4侧CT/MRI未能显示的肾上腺;IOUS所测肾上腺厚度均大于CT/MRI(P均<0.05)。结论 IOUS中,成人肾上腺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双侧弱回声,左侧显示率高于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和自动机器学习的PA患者肾上腺静脉取血结果的研究
8
作者 谢薇 陈涛 +5 位作者 罗国婷 王寒箫 舒炀 刘娟 郑涛 孙怀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辨率增强CT影像和自动机器学习技术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亚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结果亚型诊断的PA患者312例,其中,207例诊断为单...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辨率增强CT影像和自动机器学习技术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亚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结果亚型诊断的PA患者312例,其中,207例诊断为单侧优势(AVS-右∶AVS-左=93∶114),105例诊断为双侧优势。纳入患者初诊CT影像,基于薄层静脉期图像提取双侧肾上腺影像组学特征,并定义影像组学商值特征为双侧肾上腺对应影像组学特征的比值,再将特征向量输入自动机器学习进行模型训练。结果根据自动模型筛选,随机森林分类器在预测AVS结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性能,其中准确度为0.7500,召回率为0.746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92。结论本系统在预测PA患者的AVS结果方面展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因此,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辅助预测PA的亚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静脉取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亚型诊断 影像组学 自动机器学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42
9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2 位作者 余建群 陈宪 郭应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 ,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 5 4例。其中 ,低剂量扫描 2 4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2 0mAs,准直器 ...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 ,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 5 4例。其中 ,低剂量扫描 2 4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2 0mAs,准直器 4× 5mm ,重建层厚 8mm ,床速 30mm/周 ,螺距为 7,扫描时间 0 .5s/周 ;常规剂量扫描 30例 ,扫描参数为 :12 0kV ,90mAs ,准直器 4× 5mm ,重建层厚 8mm ,床速 30mm/周 ,螺距为 7,扫描时间 0 .5s/周。观察并计算两种扫描剂量的权重CT剂量指数 (CTDIw) ,有效mAs,总mAs ,剂量长度乘积 (DLP)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肺部低剂量扫描的CTDIw为 1.38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6 .2 1mGy)的 2 2 .2 % ;低剂量扫描的DLP为4 4mGy·cm ,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 189mGy·cm(P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总mAs为 4 5 9,是常规剂量扫描 (130 8)的 35 .1% ;低剂量扫描的X线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 0 .9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 4 .2mSv(P <0 .0 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 (2 0mAs)的有效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2 1.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部检查 低剂量 常规剂量 放射剂量 肺癌
下载PDF
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真林 肖家和 +2 位作者 杨志刚 余建群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15 0mAs扫描 30例 ;常规扫描剂量为 12 0kVp、2 6 0mAs,依照上述年龄段各扫描 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 :准直 1.5mm ,层厚 6mm ,重建间隔 6mm ,床速 11.7mm/r,扫描时间 0 .75s。分别比较 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有效mAs、CT权重剂量指数 (weightedCTdoseindex ,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product,DLP) ,并作 χ2检验。 (2 )由 3名医师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判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儿各年龄段低剂量 (90mAs、15 0mAs)扫描的CTDIw为 17.2 8mGy、2 8.8mGy ,分别是常规剂量 (2 6 0mAs)扫描的 34.6 %、5 7.8% ;前者的DLP分别为 2 37mGy·cm、4 2 3mGy·cm ,明显低于后者的 6 83mGy·cm、731mGy·cm(P <0 .0 1)。 (2 ) 98%以上小儿头部低剂量CT图像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 ,与常规剂量小儿头部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头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头部 常规剂量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放射剂量 伪影 扫描 检查 参数
下载PDF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中国四川省汉族人群额窦CR片的同一认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红霞 邓振华 +4 位作者 余建群 谢娜 周晓蓉 常云峰 黄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投照体位CR片上额窦用于同一认定的观测指标,以编制特异的识别编码。方法用两宽度比值与形态学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观测额窦CR片,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以额窦不对称性AI、额窦与眼眶宽度之比RI... 目的研究不同投照体位CR片上额窦用于同一认定的观测指标,以编制特异的识别编码。方法用两宽度比值与形态学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观测额窦CR片,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以额窦不对称性AI、额窦与眼眶宽度之比RI、最大额窦宽度的侧别、额窦上缘弓形弯曲数目(左侧、右侧)、额窦部分隔数目(左侧、右侧)、额窦中间隔位置等8项指标,编制8位数字的额窦构型同一认定编码;额窦形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窦形态高度个人特异,可以用于同一认定,但不能用作性别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同一认定 额窦 CR片
下载PDF
放射影像资料的法医临床学同一认定14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红霞 邓振华 +3 位作者 易旭夫 邓开鸿 谢娜 常云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鉴定 放射影像学 同一认定 影像资料 技术方法 损伤机制 损伤时间 刑事案件 高度腐败
下载PDF
生理盐水清除导管间隙降低高压注射对比剂静脉空气栓塞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孟磊 伍冬梅 +3 位作者 赵俐红 敬茜 彭丹 杨帆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间隙对高压注射对比剂静脉空气栓塞(VAE)发生率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10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16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8例和对... 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间隙对高压注射对比剂静脉空气栓塞(VAE)发生率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10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16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8例和对照组81例。干预组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的间隙后连接,对照组用常规连接方法。由2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在检查结束后,对重建后的CT图像中出现的气泡或者气-液平面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VAE发生率及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检查时心率、静脉留置针的部位、对比剂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VAE发生率分别为4.5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E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出37个空气栓子,干预组检出5个空气栓子,两组空气栓子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气栓子的直径、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的间隙减少了进入患者体内的空气体积,降低了VAE发生率,有利于提高高压注射对比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空气栓塞 生理盐水 高压注射器 高压注射 对比剂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7.0 T MRI评估青藏高原环境下亚硒酸钠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尹红科 梁博深 +4 位作者 陈皓田 王磊 赵思斯 方鑫 郜发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2,共7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于购置第二日从成都(海拔500 m)陆运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动物实验室(海拔4250 m),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n=20]和治疗组(SE组,n=16)。高原低氧环境下饲养28周后,MCT组和SE组大鼠均接受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的MCT以建立PAH模型,而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一周后,SE组大鼠通过灌胃方式给予0.7 mg/kg的SE持续治疗一个月,对照组和MCT组进行常规饲养。干预完成后将大鼠运回成都。随机从三组中各选取8只大鼠进行CMR成像,以评估左心室功能、应变和T2弛豫时间。CMR扫描结束后取材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液分别进行病理、血生化检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MCT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1.36%±4.50%)和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19.81%±0.84%)显著降低(P值均<0.05)。然而,与MCT组相比,SE组的LVEF(75.29%±5.67%)、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strain,LVGRS)(42.90%±5.94%)和LVGCS(−21.43%±1.33%)明显提高(P值均<0.05),表明SE治疗提高了PAH后左心室功能。对照组和MCT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s.MCT组:(16544.38±3734.02)U/mL vs.(9974.00±900.80)U/mL,P<0.05],MCT组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增加[MCT组vs.对照组:9.00(7.60,13.20)μmol/L vs.3.86(3.60,6.20)μmol/L,P<0.01],提示MCT组大鼠抗氧化能力下降。经SE干预后,SE组的大鼠表现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292.60±44.38)U/mL和GSH-Px(17843.26±3585.44)U/mL水平的升高以及MDA[5.37(5.10,6.20)μmol/L]水平的降低(P值均<0.05)。凋亡染色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左心室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01),而治疗后SE组的相对荧光强度较MCT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CMR组织追踪技术能够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异常;SE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能改善PAH后左心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左心室心功能 高原低氧环境 亚硒酸钠 大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MR特征追踪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左心评估中的价值
16
作者 岳汛 刘铃 +7 位作者 彭鹏飞 蒲倩 杨慧义 明悦 岳书婷 黄小华 徐严明 孙家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左心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四川...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左心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PD患者(PD组)39例,同期招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4例,均完成常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使用专业后处理软件CVI42分别获得左心室及左心房的常规心功能及心肌应变参数。左心室参数包括: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心肌质量、射血分数、整体周向、径向及纵向应变。左心房参数包括:储备期、导管期及泵血期的射血分数、容积、应变及应变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常规心功能及应变参数与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D组相较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62.01±6.59)%vs.(64.84±4.70)%]及整体的纵向应变[(-17.25±1.57)%vs.(-18.28±1.99)%]均较低(P均<0.05)。PD组相较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51.17±16.56)mL vs.(42.56±9.06)mL]、LVESV指数(LVESV index,LVESVi)[(30.44±8.00)mL·m^(-2)vs.(25.56±5.14)m L·m^(-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79.31±10.76)m L·m^(-2)vs.(72.97±12.51)mL·m^(-2)]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 massi)[41.82(33.11,47.77)g·m^(-2)vs.33.71(32.27,38.78)g·m^(-2)]均较高(P<0.05)。PD组的左心房储备期、导管期及泵血期的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房储备期应变及应变率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409、-0.355,P<0.05)。左心房导管期射血分数、应变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326、-0.482,P<0.05)、应变率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417,P=0.008)。左心房储备期应变、应变率与自主神经症状自评量表(The Scales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onomic,SCOPA-AUT)评分呈负相关(r=-0.535、-0.319,P均<0.05)。左心房导管期应变与SCOPA-AUT评分呈负相关(r=-0.319,P=0.048),应变率与SCOPA-AUT评分呈正相关(r=0.359,P=0.025)。左心房泵血期应变与SCOPA-AUT呈负相关(r=-0.342,P=0.033)。结论CMR-FT获得的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可早期评估PD患者的心功能受损程度。P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心房储备、导管、泵功能受损;左心房储备功能及导管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心脏磁共振 特征追踪技术 心肌应变 左心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ET/CT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龙 吴华 +4 位作者 官泳松 潘为民 刘源 胡颖 拉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优点是治疗区定位精确,靶区剂量高,正常组织的损伤小;与手术、化疗配合有互补作用可以保护机体功能及形态的效应。PET/CT同机完成了功能图象和解剖图像的融合。功能图象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的...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优点是治疗区定位精确,靶区剂量高,正常组织的损伤小;与手术、化疗配合有互补作用可以保护机体功能及形态的效应。PET/CT同机完成了功能图象和解剖图像的融合。功能图象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的判断中突破了WHO传统的实体肿瘤影像学评价标准。其次,解剖图像和融合图像可以指导肿瘤活检、外科手术、放疗靶区确定等。PET/CT对肿瘤特异的分子靶点成像,定义肿瘤细胞的这一分子标记并给出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在功能和解剖图像上被发现、标记、评估。PET/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应用将克服常规粒子植入肿瘤治疗模式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经验主义,为实现肿瘤放射治疗的客观性和个体化提供可能,实现真正的生物适形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线 放射性同位素粒子 近距离放射疗法 实体肿瘤
下载PDF
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1 位作者 余建群 易凤群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评价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 ,为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扫描参数。方法 :将 80例的健康者自愿随机等分成 2组 ,40例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40例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从C... 目的 :评价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 ,为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扫描参数。方法 :将 80例的健康者自愿随机等分成 2组 ,40例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40例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从CT扫描序列设定栏上 ,分别记录 2种扫描方式的权重CT剂量指数 (CTDIw )、扫描长度、总扫描时间 ;最后计算出 2种扫描方法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 (DLP)、毫安秒及X线放射剂量。结果 :肺部低剂量扫描的权重剂量指数为 2 .9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11.7mGY)的 2 5 % ;低剂量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 (DLP)为 63 .4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2 48mGY·cm(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毫安秒为 915mAs ,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3 5 2 1mAs(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放射剂量为 70 .8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2 74.7mGY)的 2 6%。讨论 :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 2 6% ,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CT X线放射剂量 普查
下载PDF
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双腔起搏器辐射剂量
19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李真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 目的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结果AV组AK、电影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均高于传统组(P均<0.05);组间透视时间和透视D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X线辐射投射范围基本一致,且多分布于躯体左半侧。结论相比植入传统双腔起搏器,植入Micra AV时患者所受电影采集辐射剂量更大,而透视所致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脑底动脉观测及其在介入放射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肖 官泳松 +4 位作者 周翔平 项涛 朱磊 陈道邦 李瑞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底动脉环各组成血管的起源、分支、走行方向及其变异,为神经介入性插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获取Willis环并充分暴露脑底部血管后,观测脑底动脉环各组成血管的起源、分支、走向、变异及其长... 目的:探讨脑底动脉环各组成血管的起源、分支、走行方向及其变异,为神经介入性插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获取Willis环并充分暴露脑底部血管后,观测脑底动脉环各组成血管的起源、分支、走向、变异及其长度和外径。结果:虽然脑底动脉变异较大,但仍有规律可循,81.5%的ACA起源于ICA的前壁;67.2%的ACoA连于ACA的内侧壁;75.5%的PCoA起源于ICA的后外侧壁;88.3%的PCA起源于BA的外侧壁等。结论:组成脑底动脉环各动脉的长度及直径的推荐值,与临床介入性插管有关的脑底动脉的开口方位,可作为介入神经影像学在临床介入性插管和预制特定形态的导管、导丝时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动脉环 尸体解剖 插管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