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2
1
作者 周宗科 翁习生 +15 位作者 孙天胜 唐佩福 沈建雄 宋跃明 高忠礼 向兵 郭卫 廖刃 刘斌 黄宇光 韩冰 牛挺 邵宗鸿 张英泽 裴福兴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血液管理 加速康复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血液科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满意度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蜀蓉 王颖莉 罗亚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控制血液科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科进行化疗的患者100例,接受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控制血液科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科进行化疗的患者100例,接受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同时护理总满意度(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疲倦、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对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等6方面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血液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地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同时患者的满意率较高,对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满意度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赖玲 《西南军医》 2016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病房采取安全管理基数药的方法。方法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病房基数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制订对策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全科护士群策群力,制订具体管理制度和检查标准,对... 目的探讨病房采取安全管理基数药的方法。方法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病房基数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制订对策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全科护士群策群力,制订具体管理制度和检查标准,对病房基数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既保证了用药安全,又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改进病房对基数药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基数药 管理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古红 张奕玲 +2 位作者 赵宇 张婷 沈恺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7-541,547,共6页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环状RNA TTC3(circTTC3)和微小RNA-138-5p(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诊治老年ACI患者128例(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环状RNA TTC3(circTTC3)和微小RNA-138-5p(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诊治老年ACI患者128例(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亚组42例、中度亚组49例和重度亚组37例,同期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对老年ACI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降低(t/P=17.207/<0.001、16.239/<0.001)。血清circTTC3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miR-138-5p表达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F/P=26.579/<0.001、105.935/<0.001)。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21,P<0.001),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425、-0.392,P均<0.001);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85,P<0.001),与MCA、ACA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571、0.635,P均<0.001)。circTTC3、miR-138-5p及二者联合诊断ACI神经缺损程度的AUC分别为0.817、0.810、0.878,二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Z/P=2.106/0.035、2.406/0.016)。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表达水平降低,二者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ACI病情诊断、治疗相关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环状RNA TTC3 微小RNA-138-5p 神经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启燕 邹莉 +1 位作者 鲁建春 王晖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 为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化疗药物的渗漏和对病人血管的损伤,探讨行之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观察血液肿瘤病人中16例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Ⅰ组)、19例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Ⅱ组)和1... 目的 为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化疗药物的渗漏和对病人血管的损伤,探讨行之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观察血液肿瘤病人中16例用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Ⅰ组)、19例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Ⅱ组)和18例用浅静脉穿刺术置管(Ⅲ组)输注化疗药物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特点。结果(1)Ⅰ、Ⅱ、Ⅲ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8%、89.5%和94.4%(P>0.05);(2)Ⅰ、Ⅱ、Ⅲ组发生药物渗漏和/或脉管炎的比率分别为6.3%、15.8%和22.2%(P<0.05);(3)Ⅰ、Ⅱ、Ⅲ组留管中位时间分别为78d、31d和5d(P<0.001);(4)置管时与留管期间病人有心理恐惧和/或焦虑的Ⅰ、Ⅱ、Ⅲ组分别为12.5%、42.1%和16.7%(P<0.001);(5)3组均未因置管发生感染和栓塞。结论PICC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且感染及栓塞机会低,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护理 血液肿瘤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转化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邬仁华 向兵 +2 位作者 谢莉萍 陈新传 刘霆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02-503,共2页
目的:增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分别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 目的:增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分别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以向多种高度恶性淋巴血液肿瘤转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ichter’s综合征)最为常见;病程中还可以并发多发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等其他实体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血液高度恶性转化或伴发第二肿瘤均作为本病预后不良的指标,治疗效果差,生存期较单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转化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疾病真菌感染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春雪 朱焕玲 +3 位作者 胡楠 李建军 谢丽萍 刘霆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39-1040,共2页
关键词 真菌血症 血液病 伊曲康唑
下载PDF
两种不同置管方法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鲁建春 曾庆会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49-150,共2页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留置针 血液病 两性霉素B治疗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常红 马洪兵 +1 位作者 向兵 周启燕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42-343,共2页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2例住院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122例调查对象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2例住院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122例调查对象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9.3%(48/122),其中重型抑郁7.3%(9/122),有自杀倾向及自杀意念为9.0%(11/122)。女性、疾病进展、接受姑息治疗、化疗及疾病本身所致不适症状、经济压力大与抑郁障碍密切相关。本组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境差、失眠、纳差、无价值感。持续时间从近一周至病后4年。全部病例调查前未接受过抗抑郁治疗。结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值得重视。在治疗躯体疾病同时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必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抑郁障碍 心绞痛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sFas、VEGF等的影响
10
作者 何璇 彭文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VDCP方案(长春新碱+依达比星+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VDC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Fas、VEGF、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差异,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分别为(4.03±1.06)pg/mL、(114.25±41.08)pg/mL、(12.14±2.05)pg/mL、(3.11±0.84)ng/L,均低于对照组[(5.89±1.41)pg/mL、(138.56±48.41)pg/mL、(15.98±3.23)pg/mL、(4.55±1.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较治疗前升高,Fib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T、APTT分别为(13.32±1.85)、(33.12±3.06)s,均高于对照组[(12.44±1.67)、(31.36±2.57)s],Fib为(2.13±0.27)g/L,低于对照组[(2.54±0.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AI-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均较治疗前下降,PLT、RBC、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WBC为(5.88±1.23)×10^(9)/L,低于对照组[(8.59±1.54)×10^(9)/L],PLT、RBC、血红蛋白分别为(221.03±8.19)×10^(9)/L、(4.09±0.74)×10^(12)/L、(97.12±8.43)g/L,高于对照组[(215.63±9.44)×10^(9)/L、(3.12±0.69)×10^(12)/L、(82.69±9.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CP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ALL可改善血常规,降低sFas、VEGF、IL-8、TNF-α的表达,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VDCP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溶血跨膜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住院血液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颖莉 陈凤姣 罗亚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2830-2833,共4页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许多国家已经把防范住院患者的跌倒作为一项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我国也将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标准。既往有关跌倒的研究大多关注老年、...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许多国家已经把防范住院患者的跌倒作为一项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我国也将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标准。既往有关跌倒的研究大多关注老年、骨科及神经内科患者,有关血液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患者 临床护理质量 内科患者 化疗药物 阿米福汀 重度贫血 防范措施 癌因性疲乏 降压药物 降血糖药物
下载PDF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血液学反应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牟晓艳 常红 王彩霞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525-527,共3页
目的:观察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anemia,SAA)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的近期变化、副作用(超敏反应、血清病)、并发症(感染、出血)、输... 目的:观察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anemia,SAA)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的近期变化、副作用(超敏反应、血清病)、并发症(感染、出血)、输血支持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于我院采用ALG治疗的7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均于ALG治疗后迅速下降,中位下降64%(14%~68%),并维持一段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轻度下降,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4例,细菌合并病毒感染1例,真菌合并病毒感染1例,予相应抗感染治疗均康复出院。7例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超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及瘙痒,出现时间最早为第1天,最迟为第12天,中位时间为第2天,持续1~3天。1例患者于治疗第13天发生血清病,表现为皮疹及水肿,经积极抗过敏治疗,所有患者未中断免疫抑制治疗。住院期间中位输注红细胞悬液9u(2u^11u),血小板5治疗量(1~8治疗量),除2例未脱离输血外,其余5例平均23天脱离输血(14~26天)。无一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道等严重出血。治疗后评价疗效:4例有效,1例部分有效,1例无效,1例随访时间1月暂未评价疗效,随访时间1~27月,中位随访时间13月。中位住院日46天(28~77+天)。结论:予以及时抗感染、抗过敏及积极支持治疗,ALG治疗SAA安全、有效,是没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耳鼻咽喉科领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
13
作者 冯勇 何刚 +1 位作者 牛挺 刘世喜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咽疾病
下载PDF
儿科静脉维持液张力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颖莉 杨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8-711,共4页
儿科患者经常需要静脉输注维持液,目前常用的维持液张力有1/5张、1/2张和等张,其中1/5张甚至无张力的维持液仍然经常被使用。近年来,大量严格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与传统的低张力维持液相比较,1/2张或等张的维持液... 儿科患者经常需要静脉输注维持液,目前常用的维持液张力有1/5张、1/2张和等张,其中1/5张甚至无张力的维持液仍然经常被使用。近年来,大量严格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与传统的低张力维持液相比较,1/2张或等张的维持液能有效减少急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同时不会导致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等不良反应,多个国家指南也推荐将1/2张和等张液体作为标准的维持液体使用。文章综述儿科静脉维持液使用的现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液 低钠血症 液体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子在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邹文蓉 刘霆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606-60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新生 调控因子 恶性血液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的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芃芃 刘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8-661,共4页
妊娠是育龄期妇女正常的生理过程,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是一种突发的疾病状况。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在诊断、治疗、家庭和伦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特殊问题,如何处理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要充分考虑治疗相关的母儿风险及患者是否继续妊... 妊娠是育龄期妇女正常的生理过程,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是一种突发的疾病状况。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在诊断、治疗、家庭和伦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特殊问题,如何处理妊娠合并血液肿瘤疾病,要充分考虑治疗相关的母儿风险及患者是否继续妊娠的意愿。这对患者及医生而言都是个难题,需要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合作。血液肿瘤常急需治疗,孕早期化疗可增加胎儿死亡和畸形的风险,但这种风险会随着孕期的增长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疾病诊断 淋巴瘤 医疗团队 继续妊娠 利妥昔单抗 急性白血病 疾病状况 血液疾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贫血诊疗指南 被引量:39
17
作者 康鹏德 +23 位作者 黄强 沈慧勇 邵增务 严世贵 向兵 周宗科 黄泽宇 林进 胡懿郃 张卫国 陈允震 徐鹏 张立海 李庭 郭建军 高鹏 吴新宝 唐佩福 牛挺 孙天胜 翁习生 邵宗鸿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增加输血率、感染风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易引发血液传播疾病并影响免疫功能,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术前明确贫血病因及贫血类型是治疗贫血的关键。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见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正血色素贫血、大细胞型贫血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水平、血清铁蛋白(SF)水平、总铁结合力(TIBC)等检测可明确贫血类型。贫血治疗包括术前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病因、加强营养、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微创操作、控制性降压、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减少手术失血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铁剂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及减少术后异体输血等,必要时联合血液科医师共同诊治,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贫血 围手术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NF-κB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雅 贾永前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NF-ΚB 恶性血液病 蛋白质因子 免疫刺激剂 转录因子 B淋巴细胞核 KAPPA 特异性结合
下载PDF
老年血液病院内感染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蜀蓉 王亚玲 邹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1期206-208,共3页
1老年血液病院内感染现状1.1老年血液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血液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组织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的血液异常改变,疾病类型包括红细胞疾病(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白细胞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出血或凝血疾病... 1老年血液病院内感染现状1.1老年血液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血液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组织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的血液异常改变,疾病类型包括红细胞疾病(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白细胞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出血或凝血疾病(如血管/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淋巴瘤及其他疾病(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病 院内感染 特点 预防
下载PDF
circRNA_MYLK靶向miR-92a-3p调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
20
作者 饶琦 王丹丹 罗婷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080-1088,共9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_MYLK(circRNA_MYLK)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取两组骨髓样本后分离单个... 目的:探讨环状RNA_MYLK(circRNA_MYLK)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取两组骨髓样本后分离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B淋巴细胞;q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ircRNA_MYLK、微小RNA-92a-3p(miR-92a-3p)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中circRNA_MYLK与miR-92a-3p相关性。体外培养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UP-B15、NALM-6、BALL-1)和正常B淋巴细胞,并将si-NC、si-circRNA_MYLK、anti-miR-NC、anti-miR-92a-3p、miR-NC、miR-92a-3pmimic、si-circRNA_MYLK和anti-miR-NC、si-circRNA_MYLK和anti-miR-92a-3p转染至SUP-B15细胞;qRT-PCR法检测circRNA_MYLK、miR-92a-3p表达量;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RNA_MYLK与miR-92a-3p靶向作用。结果:与对照组和正常B淋巴细胞比较,研究组患者单个核细胞和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UP-B15、NALM-6、BALL-1)中circRNA_MYLK表达量升高(P<0.05),miR-92a-3p表达量降低(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中circRNA_MYLK与miR-92a-3p呈负相关(r=-0.9682)。干扰circRNA_MYLK或过表达miR-92a-3p降低SUP-B15细胞存活率和S期细胞比例(P<0.05),增加G 0/G 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P<0.05);circRNA_MYLK可靶向调节miR-92a-3p的表达;抑制miR-92a-3p表达可逆转干扰circRNA_MYLK表达对SUP-B15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干扰circRNA_MYLK表达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与靶向调控miR-92a-3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ircRNA_MYLK miR-92a-3p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