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精准医疗看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1
作者 李平 杨凡 刘瀚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手段,提出多...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手段,提出多维度精准干预框架。首先,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识别遗传易感性、代谢表型及微生物特征,为分层干预奠定基础。其次,结合遗传风险评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肠道菌群靶向疗法,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因导向策略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优化饮食结构;表观遗传干预是利用营养素(如甲基供体、短链脂肪酸)调控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逆转代谢紊乱;微生物群重塑则通过益生菌、合生元等改善能量代谢平衡。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多场景动态监测,协同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团队,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尽管精准医疗为儿童肥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方向,仍需解决生物标志物验证、数据整合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本文为提升干预有效性与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强调未来需融合跨学科创新技术,推动儿童肥胖管理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精准医疗 表观遗传 肠道微生物 青少年 儿童
下载PDF
全口拔牙治疗严重口腔自伤行为的Lesch-Nyhan综合征1例
2
作者 陈禹霖 乔莉娜 罗黎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拔牙治疗1例Lesch-Nyhan综合征病儿的诊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Lesch-Nyhan综合征病儿临床资料、基因结果及诊疗经过。结果该病儿基因证实为Lesch-Nyhan综合征,有严重口腔自伤行为,... 目的探讨通过拔牙治疗1例Lesch-Nyhan综合征病儿的诊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Lesch-Nyhan综合征病儿临床资料、基因结果及诊疗经过。结果该病儿基因证实为Lesch-Nyhan综合征,有严重口腔自伤行为,药物及干预行为疗效不佳,拔牙治疗后病儿自伤行为减轻。结论拔牙对治疗口腔自伤行为严重Lesch-Nyhan综合征病儿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ch-Nyhan综合征 自伤行为 拔牙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国艳 乔莉娜 +2 位作者 刘忠强 罗黎力 李德渊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AB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91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AB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91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为ABHAP,将其分为研究组(n=19)与对照组(n=72)。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患儿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症、免疫功能、危重评分、发生HAP前于PICU住院时间、留置胃管情况、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治疗转归等。对HAP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ABHAP发病情况、耐药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危重评分、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本研究91例HAP患儿,共计培养出159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为48株,97.9%(47/48)来自呼吸道分泌物标本。248株AB对常用的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70%,对亚胺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为70.8%(34/48),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6.7%(32/48)、27.1%(13/48)。3研究组HAP患儿PICU住院时间≥15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d、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是PICU内HAP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耐药性强。缩短住院时间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根治患儿先天性心脏病,预防肺炎反复发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ABH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获得性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儿童
原文传递
8-羟基脱氧鸟苷在氧化应激与儿童相关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希 彭文涛 罗碧如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DNA氧化损伤产物之一。8-OHdG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DNA氧化损伤和氧化应激(OS)状态的新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8-OHdG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OS与儿童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 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DNA氧化损伤产物之一。8-OHdG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DNA氧化损伤和氧化应激(OS)状态的新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8-OHdG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OS与儿童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脱氧鸟苷 DNA氧化损伤 生物学标记 儿童
原文传递
农村灾害多发地区小学生防灾减灾培训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璇 张建娜 +3 位作者 魏晓梅 赵静 刘谦 李斯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小学生防灾减灾培训模式。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鲁甸县火德红镇某小学五年级三班88名学生开展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完成防灾减灾学习后,农村在校高年级小学生的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和逃生技能、家庭防灾... 目的探讨建立小学生防灾减灾培训模式。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鲁甸县火德红镇某小学五年级三班88名学生开展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完成防灾减灾学习后,农村在校高年级小学生的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和逃生技能、家庭防灾基本知识和技能、急救技能明显提高。结论本培训模式可提高农村灾害多发地区小学生防灾减灾能力,可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灾培训 灾害 小学生
下载PDF
一例14q12三倍重复及FOXG1基因相关疾病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芳芳 罗蓉 +2 位作者 周斌 喻韬 陈小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报告1例包含FOXG1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病例,对FOXGI基因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例包含FDx口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 目的报告1例包含FOXG1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病例,对FOXGI基因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例包含FDx口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结果;并分析FOXG1相关疾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女性患儿,9岁,以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婴儿痉挛症、重度智力低下、语言缺乏、孤独症谱系障碍、步态异常、手功能障碍及小头畸形等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灰质异位等改变。aCGH结果示患儿染色体14q12区域存在1.9Mb的三倍重复,包含FOXGl基因及一个预测基因C140rf23。结论对于有早发的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癫痫、小头畸形、严重认知运动障碍及脑发育不良等异常的患者可行FOXG1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或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q12 FOXG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内质网应激及Wolframin蛋白质与妊娠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婷婷 王晓东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应激反应的核心环节。根据ERS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ERS和慢性ERS 2种类型。根据诱发ERS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内质网过度负荷反应(EO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SREBP)通路调节反应3种类型... 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应激反应的核心环节。根据ERS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ERS和慢性ERS 2种类型。根据诱发ERS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内质网过度负荷反应(EO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SREBP)通路调节反应3种类型。WFS1基因编码的跨膜糖蛋白质Wolframin蛋白质,是内质网上的常驻跨膜蛋白质,亦是参与调控ERS的蛋白质。目前,对E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缺氧、葡萄糖缺乏、脂质过度负荷、Ca2+紊乱等方面;对Wolframin蛋白质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Wolfram综合征相应典型疾病,如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双相情感障碍等方面。围生医学领域ERS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方法学等的滞涸,目前对ERS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相关疾病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拟就激活ERS分类、Wolframin蛋白质与ERS关系,ERS介导的相应信号通路,Wolframin蛋白质在上述信号通路中的相应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等进行阐述,旨在为妊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WOLFRAM综合征 Wolframin蛋白质
原文传递
GATOR1复合物基因变异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梦 罗欢 +1 位作者 饶雪逸 甘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87-891,共5页
GATOR1复合物位于mTOR信号通路上游,能够调控mTORC1的功能。GATOR1复合物基因变异与癫痫、发育迟缓、脑皮质发育畸形及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拟就GATOR1复合物基因变异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 GATOR1复合物 癫痫 肿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miR-15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小兰 邱大健 张怡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131-134,139,共5页
目的探讨miR-15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UVEC接种6孔板,随机分为4组,即miR-155过表达组、过表达对照组、miR-155抑制组与抑制对照组。采用Lipofectamin... 目的探讨miR-15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UVEC接种6孔板,随机分为4组,即miR-155过表达组、过表达对照组、miR-155抑制组与抑制对照组。采用Lipofectamine 3000分别在HUVEC各组中转染miR-155 mimic、mimic NC、miR-155 inhibitor及inhibitor NC。通过NucleoZOL方法提取RNA后验证RNA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转染效率。采用WST-1法比较4组细胞的增殖功能,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4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转染miR-155过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miR-155表达量显著上升(P=0.003),而miR-155抑制组与对照组比较miR-155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0)。miR-155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减弱(P<0.05),而miR-155抑制组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增强(P<0.05)。结论miR-155可抑制HUVEC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MIR-15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与儿童肥胖症相关性研究现状
10
作者 向韵 卢游 杨凡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5期569-574,共6页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由遗传、环境、饮食、行为、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所致,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儿童期肥胖将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全氟及多氟...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由遗传、环境、饮食、行为、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所致,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儿童期肥胖将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庞大脂肪烃类化合物,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PFAS理化性质稳定,对人体有多种毒性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PFAS暴露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拟就PFAS暴露现状及其与儿童肥胖症的关联性,以及PFAS对机体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与儿童肥胖症关系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氟烷 氟化合物 内分泌干扰物 脂类代谢 葡萄糖代谢障碍 儿童
原文传递
肥胖症儿童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李英纳 李敏 +2 位作者 周澳洋 李平 杨凡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探讨肥胖症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差异,以及其与各代谢表型及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例肥胖症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肥胖症组。选择同期于本... 目的探讨肥胖症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差异,以及其与各代谢表型及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例肥胖症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肥胖症组。选择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1例非肥胖症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受试儿体格生长指标及血浆肌肉因子检测结果,包括BDNF、鸢尾素(irisi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与白细胞介素(IL)-6及-15水平,以及临床检查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进行比较。对2组受试儿及脂、糖、嘌呤代谢异常与正常的肥胖症患儿血浆BDNF水平进行差异倍数(FC)分析,若FC>1.20或<0.83,则判断为具有显著FC。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2组受试儿人体质量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BMI-SDS)及血浆IL-6、irisin水平与其血浆BDN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文号:医学科研2022伦理审批第084号)。2组受试儿年龄、性别构成比、身高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肥胖症组患儿的体重、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P<0.001;Z=-5.05,P<0.001)。②肥胖症组患儿血浆BDNF水平中位数为2402.0 pg/mL(1370.0 pg/mL,3958.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2.0 pg/mL(933.2 pg/mL,1688.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6);对2组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进行FC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症组与对照组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具有显著FC(FC=1.42)。③脂、糖、嘌呤代谢异常的肥胖症患儿血浆BDNF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脂、糖、嘌呤代谢正常的肥胖症患儿,均具有显著FC(FC=1.43、1.47、1.98)。④男性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低于女性受试儿,二者血浆BDNF水平具有显著FC(FC=0.69)。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重度缺乏、不足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均高于血清25-(OH)-D正常受试儿,并且均具有显著FC(FC=1.39、1.51)。血小板计数升高受试儿血浆BDNF水平高于血小板计数正常者,二者血浆BDNF水平具有显著FC(FC=2.77)。⑤2组受试儿中,其BMI、BMI-SDS及血浆IL-6、Irisin水平与其血浆BDNF水平均呈正相关(rs=0.396、0.343、0.326、0.656,P=0.004、0.013、0.018、<0.001)。结论BDNF可能参与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并受到性别、血清25-(OH)-D水平、血小板计数及IL-6、irisin等肌肉因子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儿童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肉因子 代谢异常 脂代谢障碍 葡萄糖代谢障碍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损害与情绪失调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沈芳 周晖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63-668,共6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为认知功能损害,并严重负性影响患儿学业、职业、情绪及社交技能。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为认知功能损害,并严重负性影响患儿学业、职业、情绪及社交技能。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情绪调节异常,且情绪调节异常会使其社会功能降低。脑网络发育延迟是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损害和情绪调节异常的重要因素。该文从脑网络机制方面重点综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损害及情绪失调,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损害 情绪失调 脑网络机制
原文传递
114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勇 唐军 +1 位作者 夏斌 母得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救治策略及转归,为VLBWI/ELBWI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 146例VLBWI/ELBWI为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救治策略及转归,为VLBWI/ELBWI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 146例VLBWI/ELBWI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龄分为:<28周组(n=84)、≥28~32周组(n=679)、≥32~37周组(n=378)及≥37周组(n=5)。分析各组VLBWI/ELBWI的临床特点,统计学比较各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呼吸机使用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放弃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 146例VLBWI/ELBWI中,早产儿为1 141例,足月儿为5例,由于足月儿中VLBWI/ELBWI病例数太少,故未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对于<28周组、≥28~32周组、≥32~37周组VLBWI/ELBWI进行统计学比较的结果显示:(1)3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67,P<0.001;χ~2=71.012,P<0.001),并且VLBWI/ELBWI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2)<28周组VLBWI/ELBWI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显著高于≥28~32周组及≥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01、162.157,P<0.001)。<28周组及≥28~32周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率,均显著高于≥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2、74.418,P<0.001),但是,<28周组与≥28~32周组呼吸暂停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77,P<0.001;Z=-4.655,P<0.001;Z=-2.879,P=0.002),并且胎龄越小,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越高。(3)3组VLBWI/ELBWI常见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颅内出血(Ⅲ~Ⅳ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62、74.639、58.076、70.049,P<0.001),并且胎龄越小,上述并发症发生率越高。3组呼吸暂停与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3、25.937,P<0.001);而<28周组及≥28~32周组呼吸暂停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2~37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6、57.893,P<0.001;χ~2=10.146、25.019,P<0.001),但是<28周组分别与≥28~32周组呼吸暂停和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VLBWI/ELBWI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6,P<0.001),并且胎龄越小,放弃治疗率越高;死亡VLBWI/ELBWI中,放弃治疗后死亡者占73.8%(141/191)。结论 VLBWI/ELBWI中,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呼吸机治疗率及治疗时间明显增加,VLBWI/ELBWI存活率下降。降低VLBWI/ELBWI放弃治疗率,可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临床特点 并发症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口腔菌群与儿童常见非口腔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蕾 肖东琼 钟亦思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口腔处于人体消化道的最上游,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微环境,亦是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口腔正常菌群随着生长发育而处于动态变化中,对外界刺激也更为敏感。儿童口腔菌群异常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口腔处于人体消化道的最上游,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微环境,亦是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口腔正常菌群随着生长发育而处于动态变化中,对外界刺激也更为敏感。儿童口腔菌群异常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口腔对儿童进行非侵入性生物样品采集,对某些疾病的快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儿童口腔菌群的建立及其特点,以及近年对口腔菌群异常变化在儿童哮喘、过敏性紫癜(HSP)、肥胖、阑尾炎和炎症性肠病(IBD)等常见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儿童非口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口腔 感染控制 口腔 慢性病患者口腔医疗 消化系统和口腔生理学现象 口腔菌群 生物学标记 儿童
原文传递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璐 喻韬 罗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PKAN)是一种以脑内特定部位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系伴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NBIA)的一种...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PKAN)是一种以脑内特定部位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系伴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NBIA)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吞咽障碍、不同程度的精神认知迟滞和视网膜变性,包括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类。PANK2基因致病变异与本病发生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脂质代谢失调、自噬障碍等。本文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PANK2基因在PK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 PANK2基因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顺利 田志青 +1 位作者 曹杨 乔莉娜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78-186,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收治的234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PICU治疗结局,将其分别纳人死亡组(n=44)和存活组(...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收治的234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PICU治疗结局,将其分别纳人死亡组(n=44)和存活组(n=190)。对2组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绘制不同指标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2组患儿年龄、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构成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岁和≥5岁患儿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的血清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转移酶(ALT)、尿素氮、血清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HCO:一、血清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儿的Glasgow评分、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和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PRISMI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1,95%CI:1.005~1.018,P<0.001)、血清乳酸浓度(OR=1.132,95%CI:1.005~1.275,P=0.041)是导致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0.918-0.312x_(1)+0.124x_(2)+0.011x_(3)(x_(1)为Glasgow评分,x_(2)为血清乳酸浓度,x_(3)为年龄),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其ROC-AUC为0.84(95%CI:0.775~0.904,P<0.05),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68.4%。结论该logistic回归方程对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及综合价值,均优于pSOFA和PRISMⅢ,适用于对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死亡 预后 血清乳酸 年龄因素 GLASGOW评分 LOGISTIC模型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的监测和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徐 张鸽 伍金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379-386,共8页
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SIC)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亦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SIC新生儿中,机体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具有密切关系,但是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则迄今尚未阐明,对于预防脓毒症新生儿发生SIC的治疗方案,目前亦尚无统一标... 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SIC)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亦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SIC新生儿中,机体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具有密切关系,但是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则迄今尚未阐明,对于预防脓毒症新生儿发生SIC的治疗方案,目前亦尚无统一标准。笔者拟就新生儿SIC的发病机制、血清监测指标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新生儿SIC的进一步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改善SIC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脓毒症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凝血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纤维蛋白溶解 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 生物标志物 婴儿 新生 疾病
原文传递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晓燕 赵琪 +3 位作者 唐军 张莉 杨晓燕 李姣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95-603,共9页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Omicron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隔离病房收治的63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所致COVID-19新...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Omicron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隔离病房收治的63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所致COVID-19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等临床特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与同意(审批文号:2022-069)。结果对本组63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所致COVID-19新生儿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男性患儿为30例,女性为33例;84.1%(53/63)患儿有与Omicron变异株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史;COVID-19新生儿的临床分型为轻/中型者占比为76.2%(48/63),4.8%(3/63)为重型,19.0%(12/63)为无症状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发热(65.1%,41/63),呼吸系统症状(63.5%,40/63),消化系统症状(46.0%,29/63)。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正常占比分别为79.4%(50/63)、88.9%(56/63)和91.1%(41/45)。③影像学检查:36例(75%,36/48)患儿X射线胸片及8例患儿胸部CT检查,均提示有肺炎征象。④治疗及转归:对63例患儿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儿采取呼吸支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本组Omicron变异株感染所致COVID-19新生儿以轻至中型为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预后良好。Omicron变异株感染以水平传播途径为主,有效隔离措施可保护新生儿免受Omicron变异株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平片 磁共振成像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依灵 郭霞 高举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是儿童最常见的副癌性神经综合征(PNS)之一,年发病率约为0.02/105,绝大部分病例见于<4岁儿童,尤其是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目前,NB相关性OMA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关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AS)是儿童最常见的副癌性神经综合征(PNS)之一,年发病率约为0.02/105,绝大部分病例见于<4岁儿童,尤其是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目前,NB相关性OMA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关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在于自身免疫所致神经组织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而非肿瘤细胞直接浸润或转移所致。NB相关性OMAS常见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躯干共济失调和肌阵挛。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为NB相关性OMAS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笔者拟就NB相关性OMA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神经母细胞瘤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
原文传递
X-连锁淋巴增殖性疾病分子机制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霞 唐雪 +1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57-460,F0003,共5页
X-连锁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是一种少见、致死性强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LP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3)/106。XLP可以被分为2型:SH2D1A基因突变所致的XLP-1型和XIAP基因突变所致的XLP-2型。XLP临床表现多样,常由EB病毒... X-连锁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是一种少见、致死性强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LP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3)/106。XLP可以被分为2型:SH2D1A基因突变所致的XLP-1型和XIAP基因突变所致的XLP-2型。XLP临床表现多样,常由EB病毒(EBV)感染所诱发。由于XLP-1型和XLP-2型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差异,但总体预后均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XLP目前唯一治愈手段,移植前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缓解状态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笔者拟就XLP的分子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症 分子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