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城镇化: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1
作者 何一民 何永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为主的城市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因而也出现了若干城市病。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遵循。因而,跟随西方传统城市化的发展,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和新路径,扭转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中国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有其历史逻辑,也是“两个结合”的中国化与当代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基本逻辑 人民城市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式城市治理体系的形成与理论创新
2
作者 何一民 何永之 丁小珊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2,83,119,共12页
中国式城市治理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城市发展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城市现代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艰... 中国式城市治理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城市发展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城市现代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艰难而曲折的探索。改革开放后,城市管理由政府一元化管控模式向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管理转变为城市治理,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并日益完善,城市治理能力也日趋现代化。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民城市理念和“全周期管理”理念等创新理论。新时代中国式城市治理体系具有新特点,一是从顶层设计到贯穿基层社会,二是系统性与协调性相结合,三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城市治理体系 历史逻辑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一民 范瑛 付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发展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有三种模式 :独立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农业社会时期 ,独立型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依附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则是与外力的介入和城市化发展...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发展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有三种模式 :独立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农业社会时期 ,独立型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依附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则是与外力的介入和城市化发展初期大城市优先发展规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的世纪 ,要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必须要改变城市的发展思路 ,不仅强调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的分工合作 ,而且更应重视相互之间的互动共生 ,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独立型发展模式 依附型发展模式 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一民 曾进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4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城市史 中国近代 学术 兴起 研究项目 起点 社会科学 国家 目的 存在问题
下载PDF
近代中国衰落城市: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 被引量:8
5
作者 何一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城市衰落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周期的结束,是城市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代中国大部分城市出现衰落,是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近代中国城市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外国侵略、空... 城市衰落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周期的结束,是城市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代中国大部分城市出现衰落,是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近代中国城市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外国侵略、空间地理、交通运输、城市自身发展、战争、农村经济破产、思想观念、自然灾害等等,既与外力的冲击关系密切,也与内力的变化有关系。研究近代中国衰落城市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又对当今中国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城市 衰落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何一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8-67,共10页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期中 中国近代 学术界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 学者 热点 城市史 中国大陆 理论框架
下载PDF
清代黄河水系城市空间分布和数量规模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一民 赵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02,共12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唐宋以前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唐宋以后黄河流域城市的发展逐渐滞后于长江流域城市。清代黄河水系城市虽然比长江水系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但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关清代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唐宋以前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唐宋以后黄河流域城市的发展逐渐滞后于长江流域城市。清代黄河水系城市虽然比长江水系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但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关清代黄河水系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数量、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本文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和梳理,以进一步推动清代黄河城市发展变迁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黄河城市 数量 规模 分布
下载PDF
清代城市研究的意义、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何一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6,共8页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过渡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因而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加强对清代城市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有关清代城市的研究成果众多,相关科...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过渡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因而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加强对清代城市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有关清代城市的研究成果众多,相关科研和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学科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城市 学术回顾 研究趋势
下载PDF
城市地方学研究的三大视野和三个层面——以成都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何一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近年来中国若干重要城市都相继开展以本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城市地方学研究,如北京学、上海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等。成都作为有着四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也应构建成都学。成都学就是以成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认为... 近年来中国若干重要城市都相继开展以本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城市地方学研究,如北京学、上海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等。成都作为有着四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也应构建成都学。成都学就是以成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认为成都学研究和学科构建要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因而研究者应具备历史视野、国际视野、战略视野,同时还要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普及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学 历史视野 全球视野 战略视野 三个层面
下载PDF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动力研究——以湘西洪江古商城发展变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河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城市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文章以城市发展动力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明清以来湘西洪江古商城发展与变迁的分析,首次了论证了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省际边界 城市 发展动力 洪江古商城
下载PDF
跨越传统历史分期的界线:开拓20世纪中国城市史研究新方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一民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历史分期的制约,将20世纪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来研究,由此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究20世纪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特点以及发展规律。20世纪百年间,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 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历史分期的制约,将20世纪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来研究,由此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究20世纪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特点以及发展规律。20世纪百年间,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城市化兴起,但发展道路曲折;二、现代城市兴起;三、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城市功能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五、城市的对外开放性加强;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日益齐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20世纪 城市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一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69,共9页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显示了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急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 2 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 2 1世纪里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将取...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显示了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急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 2 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 2 1世纪里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出现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首先宏观理论的研究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形成多元发展的城市史理论体系 ;其次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宏观研究和个体的微观研究 ,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同时城市发展研究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区域城市研究和城市发展类型研究仍将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对中外城市之间和中国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众多的中小城市的研究也将随着城市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而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城市史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一民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1期62-70,共9页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城市史研究 单体城市研究 区域城市史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城市数量与规模变化研究
14
作者 何一民 黄俊棚 付娟 《城市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3,共23页
晚清民国时期是新疆城市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由于新疆建省,推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故而城市数量增加.晚清民国时期,是新疆城市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由于清末新疆建省,推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将新疆城市纳入了层级行政等级体系,由于地方行... 晚清民国时期是新疆城市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由于新疆建省,推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故而城市数量增加.晚清民国时期,是新疆城市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由于清末新疆建省,推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将新疆城市纳入了层级行政等级体系,由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城市数量也随之增加.民国建立后,新疆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级行政建置,先后经历了杨增新执政时期、金树仁执政时期、盛世才执政时期和国民政府直管时期四个阶段,由此推动了新疆城市数量的增加;随着地方行政建置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新疆城市规模也同步扩大,初步奠定了现当代新疆城市的发展格局.本文重点探讨了行政制度变革与城市数量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与占地规模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城市数量 城市规模 行政制度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史研究课题的进展及趋势——基于201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一民 杨洪永 郭明攀 《城市史研究》 2021年第2期1-20,共20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对中国城市史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其作用更是显著,具体表现为中国城市史立项课题数量多、级别高且呈勃兴态势;课题主持人职称级别较高且结构合理、学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对中国城市史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其作用更是显著,具体表现为中国城市史立项课题数量多、级别高且呈勃兴态势;课题主持人职称级别较高且结构合理、学术人才梯队健康发展;课题阶段成果丰硕、发文量充足,但也存在专著出版周期长、缺乏出版资助等问题。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城市史课题的立项、进展及成果的研究表明,国家社科基金对中国城市史学科发展、研究团队的建设及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学术领地的纵深拓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更促进了中国城市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城市史 学科体系建设
下载PDF
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
16
作者 何一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有关新中国城市历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的研究更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梳理,可以发现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呈现出“零散化”和“边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有关新中国城市历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的研究更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梳理,可以发现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呈现出“零散化”和“边缘化”的状态,缺乏宏观研究视野,缺乏理论思考与理论建设,研究者之间缺乏互动,各观点之间对话不够。对新中国城市史进行分期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供结构性的研究框架;二是可以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和逻辑前提;三是可以提供价值评估体系和整体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对新中国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关键时间节点作为历史分期的重要依据,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七个阶段,各时期城市的发展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城市 历史分期 关键时间节点
下载PDF
城市发展史研究的新视野——评《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的轨迹》
17
作者 隗瀛涛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史 城市发展史 研究基础 学者 教授 学术 中国城市 眼光 视角 呈现
下载PDF
城市史研究的新里程——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年)
18
作者 隗瀛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 城市史 科学出版社 “211”工程 里程 哲学社会科学 系统研究 九五规划
下载PDF
十年来中国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19
作者 何一民 余爱青 +1 位作者 任吉东 廖羽含 《城市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中国城市史学科的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中国城市史研究也出现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论文发表数量的增加和学术专著的大量出版。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城市通史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古代城市史研究也较为深入... 中国城市史学科的兴起至今已有30多年,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中国城市史研究也出现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论文发表数量的增加和学术专著的大量出版。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城市通史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古代城市史研究也较为深入,近现代城市史研究则出现了多方面的突破,新中国城市史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虽然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史研究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不足和若干薄弱环节,需要继续深化。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史研究将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史 城市史研究 城市史学
下载PDF
开拓城市影像史学新领域——评《〈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
20
作者 何一民 《学术评论》 2023年第5期44-47,共4页
“影像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电影领域的影片作品,是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即以历史影视片为载体,以视听为阅读方式,以此区别于以文字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历史研究。20世纪90年代,影像史学引入中国。由于影像史学... “影像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电影领域的影片作品,是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即以历史影视片为载体,以视听为阅读方式,以此区别于以文字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历史研究。20世纪90年代,影像史学引入中国。由于影像史学方法新颖,并以图像为主,较文字更直观,故而颇受国内学术界关注,尤其是青年研究者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还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各种以影像为名的书籍也随之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史学 战时首都 青年研究者 北京师范大学 方法新颖 影视片 叙事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