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2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项目课程教学提高研究生跨学科教育水平——以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国涛 单志华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对推进高校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增设跨学科教育的专门组织或机构、开展多领域课程教学、加强产学结合与校企联培的课程延伸与扩展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项目课程教学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新途... 对推进高校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增设跨学科教育的专门组织或机构、开展多领域课程教学、加强产学结合与校企联培的课程延伸与扩展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项目课程教学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新途径。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开展跨学科教育不仅简捷、高效及低成本,而且能使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接受完整的跨学科科学与技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课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研究生 跨学科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璐铭 冉诗雅 +2 位作者 徐雅琳 陈意 金垚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1,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在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课程思政"内涵,探讨了... "课程思政"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在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课程思政"内涵,探讨了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从"明确具体目标"、"提炼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为"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供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 研究生 新工科
原文传递
大学交叉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轻化工程皮革商贸方向培养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健西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主要介绍了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皮革商贸方向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材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轻化工程 皮革商贸 探索 实践
原文传递
古代皮革的鞣制工艺复原及模拟样品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皓月 汪徽 +4 位作者 余跃 杨海亮 周旸 杨汝林 王亚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复原古代鞣制工艺并制备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对研究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的天然材料处理皮革,复原了铝鞣、铁鞣、植鞣、烟熏鞣、硝面鞣和油鞣等古代鞣制工艺,制得6种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并分析了所得皮... 复原古代鞣制工艺并制备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对研究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的天然材料处理皮革,复原了铝鞣、铁鞣、植鞣、烟熏鞣、硝面鞣和油鞣等古代鞣制工艺,制得6种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并分析了所得皮革模拟样品的形貌特征、热稳定性和物理感官性能。结果表明,植鞣革和铁鞣革纤维分散良好,热稳定性高,手感丰满柔软;其他鞣法鞣性较弱,成革相对僵硬扁薄。但是,所有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均具有与现代皮革相似的外观、手感和力学强度。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复古鞣制工艺的可行性,能为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文物 鞣制 古代制革工艺
原文传递
抗菌醛鞣透明皮革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陈美君 林炜 +2 位作者 李银生 温会涛 辜海彬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改性戊二醛(GTW)鞣绵羊皮作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引入丙烯酸单体和纳米银(AgNPs),在热引发条件下原位自由基聚合得到抗菌醛鞣透明皮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万能试验机等对GTW鞣... 以改性戊二醛(GTW)鞣绵羊皮作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引入丙烯酸单体和纳米银(AgNPs),在热引发条件下原位自由基聚合得到抗菌醛鞣透明皮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万能试验机等对GTW鞣透明皮革进行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热稳定性能和物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GTW鞣透明皮革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其韧性强度最高能够达到6 MJ/m^(3),断裂应力为21.4 MPa。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测得GTW鞣透明皮革在550 nm处的透光率最高,接近80%,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此外,GTW鞣透明皮革的平均柔软度为4.6 mm^(−1),并且AgNPs的引入赋予了GTW鞣透明皮革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皮革 醛鞣革 透明性 纳米银 抗菌性 物理性能
原文传递
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提升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春晓 彭必雨 +2 位作者 程海明 祝蔚 但年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适应轻化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在实验实践... 为适应轻化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在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继承与创新,构建了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的“554”协同培养体系、“5+N”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3链融合”的实验项目体系,为提高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育改革 轻化工程 实验实践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开放实验平台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忠辉 李艳红 范浩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4,共4页
分析了开放实验平台的内涵,阐述了建立开放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建立开放实验平台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文章以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 分析了开放实验平台的内涵,阐述了建立开放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建立开放实验平台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文章以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对开放实验平台有助于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仪器使用维护等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实验技能培养和技术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有效安全管理机制,以便完善开放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平台 皮革学科 创新型人才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忠辉 李艳红 范浩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是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其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是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其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加强大型仪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配备安全应急设备、完善各项安全标志等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开放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下载PDF
皮革防腐防霉化学品及其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慧娟 桑军 +3 位作者 俞凌云 安然 穆畅道 林炜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8-50,共3页
概述了制革工业中的主要防腐防霉方法,对涉及到的抗菌防霉化学品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对其作用机制、环境风险性和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结合皮革产品中防腐防霉化学品的限量要求,对研发皮革防腐防霉产品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皮革 防腐防霉化学品 限量要求
原文传递
氨基酸分析技术及其在皮革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红 张宗才 张新申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29-31,38,共4页
论述了氨基酸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 。
关键词 氨基酸分析技术 皮革化学 检测原理 应用
原文传递
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2届年会论文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必雨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12,共4页
介绍了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2届年会的情况,对会议交流论文进行了综述。论文涉及:原料皮的防腐保存和蓝革防霉、酶脱毛、无铬鞣法、胶原蛋白和制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型皮革染料等。
关键词 原料皮 制革 鞣制 皮革染料
原文传递
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1届年会介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必雨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9,共4页
介绍了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1届年会的情况,对会议交流的论文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年会 皮革 协会
原文传递
三十载辛勤耕耘,创一流科技期刊——庆祝《皮革科学与工程》创刊30周年
13
作者 陈玲 单志华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借《皮革科学与工程》30年庆,文章回顾了期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期刊目前的出版状况、数据库及核心期刊收录情况,总结了期刊加强审编校印质量及过程管理的措施;重点分析了30年来期刊已发表文献的特征,包括已发表文献涉及的学科分布,关键... 借《皮革科学与工程》30年庆,文章回顾了期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期刊目前的出版状况、数据库及核心期刊收录情况,总结了期刊加强审编校印质量及过程管理的措施;重点分析了30年来期刊已发表文献的特征,包括已发表文献涉及的学科分布,关键词分布等。文章对新时期下《皮革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发展 皮革 30周年庆
原文传递
皮革防腐防霉化学品及其环境风险分析(续)
14
作者 彭慧娟 桑军 +3 位作者 俞凌云 安然 穆畅道 林炜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35,共4页
概述了制革工业中的主要防腐防霉方法,对涉及到的抗菌防霉化学品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对其作用机制、环境风险性和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结合皮革产品中防腐防霉化学品的限量要求,对研发皮革防腐防霉产品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皮革 防腐防霉化学品 限量要求
原文传递
电位滴定法测定制革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实验设计
15
作者 王忠辉 卜扬龙 +2 位作者 谭地华 宋庆双 戴红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4期6-9,13,共5页
建立了密闭氧化消解-自动电位滴定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制革废水COD的测定,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3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94.453%,加标6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105.132%。... 建立了密闭氧化消解-自动电位滴定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制革废水COD的测定,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3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94.453%,加标60 mg/L的试样,回收率为105.132%。将建立的新方法与国标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在3%以内。因此所建立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实践研究,且操作方便,节约试剂,效率高,避免肉眼目测对测定结果带来的主观误差,使测定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在此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氧化消解 自动电位滴定 化学需氧量 制革废液
下载PDF
第十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研讨会议总结
16
作者 范浩军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9-60,共2页
由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省皮革学会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皮革化学... 由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省皮革学会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1日-24日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化学品 学术研讨会 会议总结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专业委员会 四川大学 化工学会 精细化工
原文传递
点翠工艺材料替换及其在皮革配饰领域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云鹤 张若男 +3 位作者 方束元驰 濮瑞凝 唐欣雨 钟银银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点翠工艺是极具中华文化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高等级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所用的翠羽材料不符合时代要求而濒临窘境。文章通过多种天然羽毛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替代试验,结合现代皮革配饰品特点进行设计转化与创新性应用。并... 点翠工艺是极具中华文化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高等级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所用的翠羽材料不符合时代要求而濒临窘境。文章通过多种天然羽毛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替代试验,结合现代皮革配饰品特点进行设计转化与创新性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消费需求为引擎,彰显产品时尚属性,兼容相关非遗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故事性等手段,为点翠工艺在皮革制品领域的生产性保护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翠 工艺 皮革 配饰 材料 设计
原文传递
高校制革工艺实验室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18
作者 张金伟 税科林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6期161-164,170,共5页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实验室30余年来的运行实际,从为实验人员提供便利性和提高实验室规范性角度,以制革加工的工艺顺序为主线,对实验室设备的摆放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化学与工程 制革工艺实验室 实验室布局 设备安装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皮革边角料创新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雅新 冉诗雅 +2 位作者 周爱华 吴玉英 杨璐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是推动皮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皮革边角料可持续设计中的3个原则:“可实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延续性原则”,并以实践进行验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赋予了废旧皮革新的产品价值。《... 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是推动皮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皮革边角料可持续设计中的3个原则:“可实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延续性原则”,并以实践进行验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赋予了废旧皮革新的产品价值。《攀》以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为出发点,针对边角料的设计局限,采用面料拼接法将成品革边角料与“非遗”蜀绣技艺进行协调创新,探究将成品革边角料应用于装置艺术领域的可能性,为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边角料 可持续设计 跨界设计 蜀绣 装置艺术
原文传递
钆-钡/天然皮革复合可穿戴X射线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昊 吴承承 +3 位作者 王志新 王亚平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不明显增加材料厚度的同时提升屏蔽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钡(Ba^(2+))负载到天然皮革(NL)的多层级结构中得到钡/天然皮革(Ba/NL),并将分散有纳米氧化钆(Gd_(2)O_(3))的水性聚氨酯涂饰剂均匀涂覆于Ba/NL的粒面,得到钆-钡/天然皮革... 为了不明显增加材料厚度的同时提升屏蔽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钡(Ba^(2+))负载到天然皮革(NL)的多层级结构中得到钡/天然皮革(Ba/NL),并将分散有纳米氧化钆(Gd_(2)O_(3))的水性聚氨酯涂饰剂均匀涂覆于Ba/NL的粒面,得到钆-钡/天然皮革复合X射线屏蔽材料(Gd-Ba/NL)。X射线屏蔽性能研究表明,施加含钆涂层后,1.5 mm厚的Gd_(1.80)-Ba_(2.32)/NL具有与2.6 mm的Ba_(2.32)/NL相近的屏蔽效率;得益于Gd和Ba的协同作用,Gd_(1.80)-Ba_(2.32)/NL对能量为16~48 keV的X射线的屏蔽效率达到70%以上,对能量为65和83 keV的X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与0.25 mm铅板的作用相当。此外,Gd_(1.80)-Ba_(2.32)/NL具有穿戴舒适度高、力学性能佳的优势,其密度仅为铅衣的1/3,透水汽性是铅衣的12倍,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是国家标准要求的2倍和3倍,是一种可用于替代铅衣的有潜力的可穿戴X射线屏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皮革 可穿戴 X射线屏蔽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