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8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流变自我困境与矫正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
1
作者 胡建兰 罗娟 李魏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在先天性缺陷,所以虚拟自我、沉溺自我和分裂自我等流变的病态自我出现了,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提出以劳动教育保障大学生现实交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自我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培育大学生和谐自我,希冀帮助大学生正视网络中的流变自我,矫正病态自我,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 自我认同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军 杨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和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不断在时空进程中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题,探索在“两个结合”中坚...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和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不断在时空进程中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题,探索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命题,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向新高度。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诉求,还是增进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在“两个结合”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能力;其次要立足于“两个结合”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最后要基于“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在回答时代问题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时空进程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会2016年年会综述
3
作者 陈加飞 罗静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1,共2页
2016年12月10日由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 2016年12月10日由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100多位专家与会。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系列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以事叙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基于四川大学讲好“四个故事”实践的研究
4
作者 杨明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高校能否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紧扣现实问题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四川大学以“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为突破,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高校能否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紧扣现实问题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四川大学以“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为突破,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为导向,探索形成了以讲好“四个故事”为引领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系统重塑。四川大学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高校深化思政改革创新、办好思政课积累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讲好故事 四川大学 创新探索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向度
5
作者 李兵 宋淑梅 《理论与评论》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重大时代课题,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从哲学的视域看,这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重大时代课题,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从哲学的视域看,这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全面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大规律” 民族复兴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王右木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羊绍武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21,共10页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右木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课堂传播 社团传播 刊物传播 革命活动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民生经济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黎明 高苹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这一理想的终极目标。不断改善民生,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的发展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这一理想的终极目标。不断改善民生,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的发展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民生需求和民生供给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民生供给和需求发展规律,促进民生经济发展,是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民生供给 民生需求 民生经济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创新与发展——全国马经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永穆 刘吕红 徐冠楠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96,共6页
2015年7月18至19日,由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主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成功召开。全国马经史学会会长顾海良教授、... 2015年7月18至19日,由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主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成功召开。全国马经史学会会长顾海良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唐永进教授、全国马经史学会副会长严正教授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新闻网、四川在线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说史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学会 经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德虎 曾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0期9-13,共5页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透彻地阐明了党的性质、目标、策略等,同时也包含着对政党建设基本规律题的探索,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透彻地阐明了党的性质、目标、策略等,同时也包含着对政党建设基本规律题的探索,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历史。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从理论创新、人才战略、执政为民、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中共党史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的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敏 周庆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9,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以"党史事件"、"理论成果"、"传播—运用—检验"、"人物思想—历史实践"、"现代化"为研究视角,对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以"党史事件"、"理论成果"、"传播—运用—检验"、"人物思想—历史实践"、"现代化"为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了不同的阶段划分。这些观点不同程度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视角。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还可以从"异质文化相融"和"整体性"视角进行划分,进而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文化特征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分期 文化特征 整体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何以能“套解”马克思主义?——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国敏 王增智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15-20,共6页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或三者,总应有些牵连。因为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批判继承,若没有"中介"是不可想象。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套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概念,不仅是早期的一种解读范式,即使在今天的解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是这种"套解"的成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亲和性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工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四川大学调查问卷分析为释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吕红 申圣超 张珊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文理工医的2000名学生调查(收回1810份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一方面,学生对评教本身是认同的,另一方面,学生对思想政...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文理工医的2000名学生调查(收回1810份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一方面,学生对评教本身是认同的,另一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认识有限,对评教指标体系和实施过程等环节也存在异议,以致评教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鉴于此,高校有必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教工作的宣传力度,端正师生的评教态度;建立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教指标体系,提高评教的科学性;正确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教结果,建立反馈和申请复议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评教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重关系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德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5,共5页
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其关系的前提。"中国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时代化"、"大众化"有泛指和特指之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 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其关系的前提。"中国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时代化"、"大众化"有泛指和特指之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并列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来看,它们是"一体两翼"的主从复合关系。从我党对其认识过程来看,它们是渐次递进的先后被认识的关系。包含与并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同层次范围和角度视域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文泽 邓宗豪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80,共4页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建构具有时代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已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必须确立合法前提 ,通过正确路径。这些前提和路径包括 :返回马克思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合法前提 ;立足当...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建构具有时代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已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必须确立合法前提 ,通过正确路径。这些前提和路径包括 :返回马克思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合法前提 ;立足当代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现实生长点 ;关注科学前沿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必要环节 ;与其他哲学流派对话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哲学流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国敏 梁晓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6,共4页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品质。在新时期,遵义会议精神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品质。在新时期,遵义会议精神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灵活机动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鲜明特征,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志,坚定信仰、敢为人先、听党指挥,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遵义会议 精神
下载PDF
“四个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黎明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用中国的发展成就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包括总结提炼中国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用中国的发展成就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包括总结提炼中国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耦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新境界的内在原因。"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总结,蕴含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唯物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个全面"促进党员干部个体信念和行为与党的宗旨一致,缩短真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指导原则的时空距离,它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新境界 实践新境界
下载PDF
遵义会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多维理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仕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6,共4页
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篇章。探讨遵义会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逻辑关系,理论思路上要从科学性、民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四个维度加以把握,遵义会议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蕴涵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 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篇章。探讨遵义会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逻辑关系,理论思路上要从科学性、民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四个维度加以把握,遵义会议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蕴涵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民主机制保障、奠定了独立自主品质以及弘扬了时代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会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多维理路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布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丽 陈加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19,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布局实践中,在动员人民群众、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良性互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思考,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布局。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布局实践中,在动员人民群众、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良性互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思考,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建设提供了群众基础、发展方向和主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人民群众 党员干部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加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自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路走来经历了从中共一大到七大的"艰难起步"、从八大到十一大的"挫折迸进"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创新发展&q...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自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路走来经历了从中共一大到七大的"艰难起步"、从八大到十一大的"挫折迸进"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创新发展"三个大阶段。新时期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代表大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下载PDF
全球化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启章 高乃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2,68,共4页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与潮流。全球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同时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分析全球化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点,从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