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萌芽大蒜挥发性物质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颖 易宇文 +5 位作者 何莲 邓静 胡金祥 吴华昌 石莉芳 杨会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52,共10页
为探究萌芽期大蒜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为探究萌芽期大蒜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差异性热图、相关性分析分析大蒜萌芽在0、24、48、72、96 h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OPLS-DA建立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达96.00%。GC-MS分析表明:含硫化合物是不同萌芽期大蒜的主要共有挥发性物质,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萌芽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减趋势,而种类呈现出递增趋势;二烯丙基二硫醚是样品在萌芽过程中含量降低最多的物质。二烯丙基四硫醚、烯丙硫醇是样品共有关键化合物。差异性热图分析显示:除共有物质含量差异外,硫化丙烯、己醛、叠氮二羧酸二叔丁酯、丙烯醇、6-甲基-2-庚炔、5-甲基噻二唑、2-亚乙基-1,3-二硫烷、2-丙-2-炔基磺酰基丙烷、2,5-二甲基噻吩、2,5-二甲基呋喃、1-戊烯-3-醇、1,3-二噻烷的缺失进一步加大了未萌芽和萌芽大蒜气味的差异。萌芽大蒜主要共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随萌芽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大蒜主要挥发性物质与电子鼻大多数传感器存在显著相关性。大蒜的气味强度会随萌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大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差异 性热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
2
作者 薛东 易宇文 +6 位作者 夏翠群 胡金祥 乔明锋 何莲 王健健 邓静 杨会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1-251,共11页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odoractivityvalue,ROAV)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检测结果结合OPLS-DA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共检测到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9种、醛类30种、烃类12种、硫醚类3种、酯类6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9种;醇类、醛类、硫醚类是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分析表明A样品(精炼菜籽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苯乙醛、反-2-壬醛、二甲基硫醚;B样品(大豆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1-庚烯-3-酮、二甲基硫醚;C(花生油)、E(菜籽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物是:二甲基硫醚;D(玉米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二甲基硫醚、(Z)-2-壬烯醛、1-辛烯-3-酮。结论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一定差异,二甲基硫醚是红油辣椒的共有关键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辣椒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