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的工艺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文静 张星 +6 位作者 黄友 杨莎莎 林夏 张臻 傅超美 代文东 孙颖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39-247,共9页
采用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考察其感官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为干姜精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研究基础.运用Box-Behnken优化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的工艺,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精油得率、感官特征、理化性质与化学成... 采用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考察其感官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为干姜精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研究基础.运用Box-Behnken优化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的工艺,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精油得率、感官特征、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差异;同时选用化妆品原料功效评价经典方法,研究2种方法提取所得干姜精油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揭示二者体外抗氧化和美白活性.结果表明,生物酶解法提取的干姜精油得率为0.74%,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蒸馏时间缩短,精油得率提高了57.45%;生物酶解法提取对干姜精油的品质有一定提升,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使其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主要有效成分α-姜烯的含量增加了4.48%;2种方法提取的干姜精油均有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后的生物酶解法提取干姜精油工艺稳定可行、可控,干姜精油得率高、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为化妆品开发提供了一种兼具抗氧化和美白作用的天然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精油 酶法 抗氧化 酪氨酸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七首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友 李莎 +5 位作者 吴秋红 朱芮 林夏 杨莎莎 傅超美 张臻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62-676,共15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七首中医经典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以筛选治疗UC的潜在共有的重要成分、靶点及通路,同时分析每首复方独有的重要成...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七首中医经典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以筛选治疗UC的潜在共有的重要成分、靶点及通路,同时分析每首复方独有的重要成分、靶点及通路,并对重要证型脾肾阳虚型UC的重要靶点进行实验验证。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7首中医经典复方的4个共有重要成分、42个共有重要靶点、30个独有重要成分、14个独有重要靶点;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重要靶点主要涉及炎症与疾病相关通路;每首复方独有通路主要涉及HIF-1、T细胞受体等炎症相关通路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相关通路;采用AutoDock vina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病证结合的大鼠脾肾阳虚型UC模型,灌胃给予附子理中丸混悬液(1.2 g/kg)21 d后,采用ELISA验证其重要靶点。结果表明,附子理中丸能显著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P<0.001)。本研究初步提示了七首经典复方治疗UC的潜在共性作用机制为消除炎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及抗癌等作用;附子理中丸可以调控TNF、IL-6等重要靶点,发挥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细胞受体等炎症通路相关;β-谷甾醇、豆甾醇、白桦脂酸、山柰酚等参与不同UC中医证型的治疗,为治疗不同UC中医证型的潜在药物发现及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也为UC辨证分型的潜在特异性评价指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靶点 共有成分 附子理中丸 炎性细胞因子 特异性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药渣降解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朱彭玲 王兰英 +4 位作者 彭梅芳 杨丽 柏晓林 王露瑶 胡昌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离筛选中药渣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进行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以提高药渣附加值。[方法]将中药渣腐解物及长期堆放药渣的土壤样本放置于赫奇逊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出以药渣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将得到的菌株采用刚果红平板法进... [目的]分离筛选中药渣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进行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以提高药渣附加值。[方法]将中药渣腐解物及长期堆放药渣的土壤样本放置于赫奇逊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出以药渣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将得到的菌株采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测定菌株滤纸酶(FPA)、外切β-葡聚糖酶(CBH)、内切β-葡聚糖酶(CMC)、β-葡萄糖苷酶(CB)等酶活进行复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筛选到1株纤维素酶产生较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YZ25,其FPA酶活25.073 U/mL、CMC酶活24.978 U/mL、CBH酶活58.452 U/mL、CB酶活37.202 U/mL,经鉴定菌株YZ2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该研究丰富了药渣类纤维素降解菌株资源库,应用前景良好,对研究开发中药渣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纤维素降解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川芎设施育苗技术及装备研究
4
作者 张梅 杨涛 +2 位作者 凌宁 马伟 柏晓林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39-40,共2页
川芎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川芎栽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的道地产区在四川周边[1],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80%以上。川芎栽培集中化和快速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种植分散,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川芎主产区以... 川芎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川芎栽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的道地产区在四川周边[1],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80%以上。川芎栽培集中化和快速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种植分散,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川芎主产区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面积种植 种植方法 川芎 藁本属 药用植物 技术及装备 伞形科 产量与质量
下载PDF
炮制对川产郁金活血化瘀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颖 敖明月 +4 位作者 权亮 周海婷 赵永峰 陈志敏 胡昌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川产郁金及其炮制品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结合郁金传统功效,建立了气滞血瘀大鼠模型,观察黄丝郁金、绿丝郁金及其酒炙、醋炙品对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内皮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前列腺素2(P... 目的研究川产郁金及其炮制品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结合郁金传统功效,建立了气滞血瘀大鼠模型,观察黄丝郁金、绿丝郁金及其酒炙、醋炙品对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内皮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前列腺素2(PGI 2)/血栓素A2(TXA 2)及其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 1α)/血栓素B2(TXB 2)的影响。结果模型组vWF、ET-1、TXA 1、TXB 2水平升高;NO、NOS、PGI 2、6-keto-PGF 1α、PGI 2/TXA 2和6-keto-PGF 1α/TXB 2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丝郁金、绿丝郁金及其炮制品使各项指标不同程度地回调,酒黄丝郁金可显著提高NO、NOS、PGI 2/TXA 2、6-keto-PGF 1α/TXB 2(P<0.05或P<0.01)。结论酒炙增强郁金活血化瘀作用的炮制原理可能在于增强郁金对NOS/NO体系和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代谢的调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醋炙 酒炙 活血化瘀
原文传递
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燕 刘聪 +3 位作者 王丽军 胡昌江 李文兵 许润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制备炒紫苏子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中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制备炒紫苏子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中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40∶60,V/V),检测波长为33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并计算其转移率。建立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对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5.55%~9.75%;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44%~1.58%,平均含量为1.08%;迷迭香酸的转移率为18.31%~34.32%,平均转移率为25.42%。在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高于0.95;并指认出了其中5个共有色谱峰,分别为咖啡酸(峰3)、木犀草苷(峰5)、迷迭香酸(峰8)、木犀草素(峰9)和芹菜素(峰10)。结论:建立了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为炒紫苏子配方颗粒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紫苏子 标准汤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迷迭香酸 转移率 出膏率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紫苏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燕 刘聪 +2 位作者 许润春 胡昌江 李文兵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建立紫苏子和炒紫苏子的HPLC指纹图谱,为紫苏子和炒紫苏子提供一种准确直观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 nm;流速为1.0 mL/m... 目的:建立紫苏子和炒紫苏子的HPLC指纹图谱,为紫苏子和炒紫苏子提供一种准确直观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建立紫苏子和炒紫苏子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及主成分分析(PCA)对紫苏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紫苏子和炒紫苏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紫苏子有10个共有峰,炒紫苏子有12个共有峰,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均在0.950以上;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图,指认出部分成分;并发现峰1和峰2为炒紫苏子的特有峰,可用于区别紫苏子和炒紫苏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子生品和炮制品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分离效果较好,实现了对紫苏子和炒紫苏子的定性鉴别,为深入阐明紫苏子炮制前后药性和药效的差异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炒紫苏子 指纹图谱 5-羟甲基糠醛 鉴别
原文传递
4种不同基源郁金药效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永峰 陈志敏 +3 位作者 权亮 周海婷 李文兵 胡昌江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基源郁金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扭体法以及对小鼠全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比4种不同基源郁金的药效学差异。结果:4种不同基源的郁金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和醋酸致扭体法痛阈值,降低小鼠血液黏度、红细胞... 目的:比较4种不同基源郁金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扭体法以及对小鼠全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比4种不同基源郁金的药效学差异。结果:4种不同基源的郁金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和醋酸致扭体法痛阈值,降低小鼠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卡森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以黄丝郁金效果较好。结论:4种不同基源的郁金在药效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药效学 热板法 醋酸扭体法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历史沿革与特色传承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麟 陈志敏 +3 位作者 余凌英 许润春 胡昌江 邢冷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6期165-168,共4页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川派炮制领军人物徐楚江教授作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中药炮制领域极具盛名。随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全国四大炮制流派之一,历来在中药炮制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川派炮制领军人物徐楚江教授作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中药炮制领域极具盛名。随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体系构建也完全成熟。通过在国家级川派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胡昌江教授口述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主要对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形成、传承脉络、特色优势以及守正创新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为后续川派中药炮制技术的文献整理、技术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派中药炮制技术 传承体系 守正创新 中医临床
原文传递
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彩虹 古锐 +4 位作者 韦婷 曾勇 胡明勋 陈玉峰 张静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0-33,127,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大花龙胆醇提物各极性部位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筛选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25%氨水化学刺激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大花龙胆不同极性部位对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中IL-10、TNF-α表达的影... 目的:观察比较大花龙胆醇提物各极性部位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筛选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25%氨水化学刺激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大花龙胆不同极性部位对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中IL-10、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咽喉部粘膜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花龙胆不同极性部位组大鼠急性咽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大花龙胆正丁醇部位修复大鼠咽喉部病变组织效果明显,可明显减低大鼠血清中IL-10、TNF-α的水平(P<0.01)。结论: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成分富集在正丁醇部位中最多,为进一步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可对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龙胆 急性咽炎 有效部位
下载PDF
多指标层次分析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酒炙工艺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永峰 陈志敏 +3 位作者 权亮 周海婷 李文兵 胡昌江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优选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以层次分析法(AHP)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加酒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酒炙郁金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黄丝郁金最优酒炙... 目的:优选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以层次分析法(AHP)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加酒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酒炙郁金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黄丝郁金最优酒炙工艺为每100g黄丝郁金加10mL黄酒,待酒吸尽后于112℃炒制15min。结论: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郁金酒炙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丝郁金 炮制工艺 层次分析 D-最优设计 黄酒
原文传递
虎杖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燕 刘聪 +2 位作者 陈玉梅 胡昌江 许润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2期35-40,共6页
目的:制备2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虎杖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并对虎杖苷和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其转移率,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xtend-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 目的:制备2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虎杖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并对虎杖苷和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其转移率,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xtend-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测定饮片的大黄素含量;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6nm,测定饮片的虎杖苷含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同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20批虎杖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0批虎杖标准汤剂进行测定,虎杖苷和大黄素转移率范围分别为19.2%~42.7%和1.8%~3.2%,出膏率范围为14.9%~19.0%;通过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10个共有峰,并对20批虎杖标准汤剂分别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5。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指认出3种成分,分别为虎杖苷(峰2)、白藜芦醇(峰4)、大黄素(峰10)。结论:本研究中虎杖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规范,2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其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虎杖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虎杖苷 标准汤剂 大黄素 HPLC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及企业生存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涛 刘书琪 +5 位作者 黎耀宏 杨正明 阎新佳 周厚成 李文兵 陈士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6-173,共8页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免煎易服、携带方便、便于调剂等优点,极大提高了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更符合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市场全面放开,竞争加剧,且处于新标准、旧标准切换使用的过渡期...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免煎易服、携带方便、便于调剂等优点,极大提高了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更符合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市场全面放开,竞争加剧,且处于新标准、旧标准切换使用的过渡期,存在品种不足、规格变换和质量差异等问题,生产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笔者拟通过系统梳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以来的政策法规、企业布局、标准制定等内容,并针对“后试点”阶段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应建立中药配方颗粒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降低过程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攻克疑难品种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有序推进国家标准研究,保证临床配方品种完整;建立健全配方颗粒疗效评价机制,构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间的一致性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充分调动科研机构、企业、医院等单位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模式,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政策法规 企业布局 标准制定 疗效评价 风险评估 生存策略
原文传递
云南重楼ITS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甾体皂苷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尹鸿翔 张开元 +3 位作者 任梓萱 赵家雯 蒋桂华 陈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6-686,共11页
为了解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ITS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与其甾体皂苷构成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药材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利用MegAlign软件对37份云南重楼样本的ITS序列进行对比,根据SNP位点进行分型;采... 为了解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ITS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与其甾体皂苷构成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药材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利用MegAlign软件对37份云南重楼样本的ITS序列进行对比,根据SNP位点进行分型;采用HPLC法测定7种甾体皂苷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H和薯蓣皂苷);用SPSS 25.0软件和SIMCA-P15.0软件对各基因型甾体皂苷构成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重楼ITS序列存在40个双等位多态性位点,其中碱基转换32个,碱基颠换8个,根据SNP特征可划分为2类基因型YN-Ⅰ和YN-Ⅱ。6种甾体皂苷(重楼皂苷Ⅰ、Ⅱ、Ⅵ、Ⅶ、H、薯蓣皂苷)在云南重楼广泛分布,而重楼皂苷Ⅴ稀少。YN-Ⅰ和YN-Ⅱ的药典指标成分总含量分别为1.070%和0.93%,样本合格率分别为68.42%和77.78%;YN-Ⅰ的甾体皂苷总含量为1.65%,YN-Ⅱ为1.32%。方差分析表明,2类基因型的甾体皂苷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但药典指标成分无显著差异,药材应该具有等效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YN-Ⅰ的离散度更高,YN-Ⅱ的聚集度更好,表明YN-Ⅱ的药材质量更加稳定,植株个体的甾体皂苷合成和累积差异更小,YN-Ⅱ的SNP特征对云南重楼良种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重楼 ITS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甾体皂苷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白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天麻素与militarine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海婷 陈志敏 +4 位作者 李文兵 权亮 张希 胡昌江 赵永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7-2533,共7页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野生和栽培白及的指纹图谱,同时建立白及中天麻素、milita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天麻素和militarine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野生和栽培白及的指纹图谱,同时建立白及中天麻素、milita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天麻素和militarine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μL。结果:野生白及指纹图谱共检测出18个共有峰,栽培白及指纹图谱共检测出16个共有峰,二者峰形整体一致。野生白及中天麻素与militarine平均含量较栽培白及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白及HPLC指纹图谱和2种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白及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及 栽培白及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天麻素 militarine
原文传递
黄精炮制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东宝花 蒋云秀 +4 位作者 强梦琴 彭颖 陈志敏 余凌英 胡昌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217,共5页
黄精为临床常用补益药,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是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的良药。古今均有对黄精炮制方法的记载,炮制有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归经、利于储存等作用。黄精生品所含黏液质对咽喉有刺激性,炮制之后麻味降低,不良反... 黄精为临床常用补益药,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是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的良药。古今均有对黄精炮制方法的记载,炮制有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归经、利于储存等作用。黄精生品所含黏液质对咽喉有刺激性,炮制之后麻味降低,不良反应降低。现代研究表明,黄精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均发生显著变化。从黄精炮制沿革、成分变化、药理作用、毒理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黄精的质量控制作出参考,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临床安全用药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炮制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毒理
原文传递
基于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的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达 郑凯旋 +4 位作者 李文兵 赵永峰 张婷婷 李艺丹 胡昌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862,共4页
目的: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方法:以腺苷和亚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以闷润时间、炒炙温度、炒炙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腺苷和亚油酸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 目的: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方法:以腺苷和亚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以闷润时间、炒炙温度、炒炙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韭菜子盐炙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腺苷和亚油酸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8、0.52,最优炮制工艺闷润时间为10 h,炒炙时间为20 min,炒炙温度为120℃(锅底中心温度)。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优选韭菜子盐炙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法 BOX-BEHNKEN效应面法 韭菜子 腺苷 亚油酸
原文传递
川芎茎叶中苯酞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飞 闫洪玲 +5 位作者 杨丽 孙家宜 胡昌江 彭成 敖慧 谭玉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基-3-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Z-6-羟基-7-甲氧基-藁本内酯(8)、川芎内酯B(9)、欧当归内酯A(10)、东当归内酯B(11)、(3 S,3a R)-3-羟乙基-3a,4,5,6-四氢苯酞(12)、(3 S,3a R,10 R)-(-)-10-羟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F(14)、新二聚藁本内酯(15)。其中,化合物1、2、8、12、13和15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所试化合物均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其中化合物1、10、15最高浓度(12μM)舒张率分别为65%、73%、93%(P<0.01),EC 50分别为8.8、8.2、6.2μM。化合物15(20μM)也能显著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构效分析发现,羟基取代位置对苯酞类成分血管舒张活性影响较大,另化合物1活性:消旋体>左旋体>右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茎叶 苯酞 血管舒张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缩泉丸挥发油GC-MS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珊珊 李玮 +4 位作者 何席呈 邱亚磊 侯晓杰 李文兵 胡昌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建立缩泉丸挥发油GC-MS标准指纹图谱,分析缩泉丸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以32号峰为内参,线性插值法获得全局校正图谱,计算均值,生成缩泉丸挥发油标准... 目的:建立缩泉丸挥发油GC-MS标准指纹图谱,分析缩泉丸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以32号峰为内参,线性插值法获得全局校正图谱,计算均值,生成缩泉丸挥发油标准指纹图谱,不同批次之间以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缩泉丸挥发油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6;从缩泉丸挥发油中共鉴别出35个成分。结论: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准确可靠,可为GC-MS指纹图谱建立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泉丸 挥发油 GC-MS 标准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原文传递
黄丝郁金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工艺的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敖明月 彭颖 +5 位作者 东宝花 蒋云秀 廖宇娇 余凌英 陈志敏 胡昌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优化黄丝郁金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的一体化工艺(以下简称“一体化炮制工艺”)。方法按热浸法测定黄丝郁金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在确定产地加工工艺的基础上... 目的优化黄丝郁金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的一体化工艺(以下简称“一体化炮制工艺”)。方法按热浸法测定黄丝郁金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在确定产地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以醇溶性浸出物及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总评归一(OD)值为考察指标,切片含水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单因素实验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并验证,同时与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制备的黄丝郁金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结果最优一体化炮制工艺为取新鲜黄丝郁金药材,置于沸水中煮5 min,于50℃烘箱中干燥至切片含水量40%,切2 mm片,再置于50℃烘箱中干燥至饮片含水量≤15.0%。经实验验证,醇溶性浸出物及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平均OD值(0.8113,RSD=2.13%)与预测值(0.8481)的偏差为4.34%。与传统炮制工艺所得饮片比较,一体化炮制工艺所得黄丝郁金饮片中醇溶性浸出物及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OD值均较高。结论优化所得一体化炮制工艺操作简便且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丝郁金 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工艺一体化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总评归一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