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路面全深式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蒋承奎 王浩宇 +2 位作者 丛卓红 王昱鑫 高海伟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68-172,共5页
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养护设计中,将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混合冷再生作为一种低碳工程技术。为探讨冷再生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的不同比例混合料强度规律,本文以现场取回的沥青层RAP料和基层RBM料为原材料,在调查面层和基层... 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养护设计中,将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混合冷再生作为一种低碳工程技术。为探讨冷再生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的不同比例混合料强度规律,本文以现场取回的沥青层RAP料和基层RBM料为原材料,在调查面层和基层料比例的基础上,就沥青混合料强度进行研究。选择了三种面层和基层混合料比例,以五种水泥掺量占比进行不同种类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了其抗压强度的规律。综合考虑混合料强度与稳定性、经济性,采用33∶67的面基层用料比例较优;水泥掺量在5%~8%时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增长较快,建议水泥掺量大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冷再生混合料 水泥稳定 RAP RBM 材料标准
下载PDF
石灰石粉硅灰复合胶凝体系预制梁混凝土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宝清 袁文 +1 位作者 赵春东 朱云升 《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文中研究了石灰石粉、硅灰以不同比例取代粉煤灰的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其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石灰石粉硅灰复掺胶凝体系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取... 文中研究了石灰石粉、硅灰以不同比例取代粉煤灰的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其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石灰石粉硅灰复掺胶凝体系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掺量的67%、硅灰取代粉煤灰掺量的33%,预制梁混凝土性能最佳,相较于基准混凝土,坍落度提高10%,扩展度提高6.3%,1 h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分别下降了33.3%,37.5%;3,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2%,4.2%,12.6%;3,7,28 d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5%、3.7%、6.1%;干缩率接近基准混凝土。复合胶凝体系混凝土微观结构中C─S─H凝胶比例大幅提高,C─S─H凝胶聚集成层状,对混凝土起到更好的填充和黏结作用。按适宜比例复掺的石灰石粉硅灰预制梁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优于单掺粉煤灰,并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梁混凝土 复合胶凝体系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基于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的老化沥青化学修复机制研究与效果评价
3
作者 张敏 汤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2-3228,共7页
从沥青老化的本质出发,首先采用三乙氧基硅烷在催化条件下与老化沥青发生氢化还原反应,将老化沥青中强极性的羰基和亚砜基还原成低极性物质;考虑到老化沥青的活泼端基会诱导新沥青加速老化,采用自由基抑制剂异氰酸酯对老化沥青活泼端基... 从沥青老化的本质出发,首先采用三乙氧基硅烷在催化条件下与老化沥青发生氢化还原反应,将老化沥青中强极性的羰基和亚砜基还原成低极性物质;考虑到老化沥青的活泼端基会诱导新沥青加速老化,采用自由基抑制剂异氰酸酯对老化沥青活泼端基进行封端。通过测试老化沥青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前后化学结构与极性变化,探究其修复机理;进而以基质沥青为参比,分析测试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前后老化沥青宏观性能的变化,评价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对老化沥青的化学修复效果;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与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联动分析,建立了老化沥青化学结构与低温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使老化沥青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三乙氧基硅烷可将老化沥青中羰基和亚砜基转化成酯或者醚,异氰酸酯通过酯化反应将老化沥青羟基转化为酯,降低了端基活泼性和极性。经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之后,老化沥青的介电常数下降到3.2,下降了27.3%,粘度下降了近20%,而对石灰石的粘附功提高了15.8%,低温劲度模量和蠕变速率对的变化幅度达到14.0%以上;表明催化加氢与端基封端引起了老化沥青极性的显著减弱,分子间作用力和粘度明显降低,粘附性和低温性能得以显著改善;劲度模量和蠕变速率与老化沥青的含氧官能团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还原 端基封端 老化沥青 极性 化学修复
下载PDF
不同养生方式下的水稳材料关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马琴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3期245-247,M0020,共4页
根据久马高速公路的情况,选取了PE薄膜密封养护、养护土工布覆盖滴灌节水保湿养护、可降解保湿膜养护三种常见养生方式,并辅以室内外养生作为环境条件。其中水稳材料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为无限制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按照要求... 根据久马高速公路的情况,选取了PE薄膜密封养护、养护土工布覆盖滴灌节水保湿养护、可降解保湿膜养护三种常见养生方式,并辅以室内外养生作为环境条件。其中水稳材料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为无限制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按照要求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核心技术指标即7 d力学性能试验中,PE薄膜和可降解保湿膜效果均表现优异,劈裂强度相差无几,相对而言土工布的方式的效果较差,在长期关键力学性能增长的过程中,可降解保湿膜效果均表现更为突出。说明可降解可降解保湿养生膜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同时这类塑膜还保持了可降解的特性,具备了较好环保特性,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环境脆弱或少水地区推荐采用可降解可降解保湿养生膜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碎石 养生方式 可降解保湿膜 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回弹模量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5
作者 赖万松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基于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干湿循环作用后石膏质岩的破坏特征及力学特性演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石膏质岩经干湿循环作用劣化后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石膏质岩破坏时剪切面减少,且岩... 基于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干湿循环作用后石膏质岩的破坏特征及力学特性演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石膏质岩经干湿循环作用劣化后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石膏质岩破坏时剪切面减少,且岩样表面出现大面积岩块剥落;同时,泊松比增加,弹性模量和峰值偏应力降低,其中弹性模量劣化最为严重,同比降低约49%。在11次干湿循环后,水平位移于边墙最大,同比提高约1.5倍,竖直位移峰值出现在拱顶,同比提高1.2倍;初期支护各位置安全系数均降低,其中拱顶、墙脚和边墙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下降约63%、36%和53%;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墙脚和边墙为薄弱点,需重点进行加固和补强,以保证隧道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石膏质岩 干湿循环 衬砌结构
下载PDF
高原高速公路生态保温型水泥稳定碎石层养生技术研究
6
作者 卢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3期237-239,M0019,共4页
高原地区环境脆弱,在这里区域建设高速公路的要求很高,其中水稳基层的养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为遴选出更为生态环保的养生技术方案,又要满足性能要求,研究进行了三种养护方式的室内试验和道路施工验证,包括可降解的保湿膜、滴灌节水... 高原地区环境脆弱,在这里区域建设高速公路的要求很高,其中水稳基层的养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为遴选出更为生态环保的养生技术方案,又要满足性能要求,研究进行了三种养护方式的室内试验和道路施工验证,包括可降解的保湿膜、滴灌节水的保湿养护以及PE薄膜密封养护。结果显示:使用土工布进行养护需要水量大,而且保温性能及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性抵抗能力最差。PE薄膜密封养护次之,而可降解保湿膜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可降解保湿膜 养生技术 生态环保
下载PDF
双连拱隧道工法适用性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毅 《交通世界》 2024年第10期178-180,184,共4页
以某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室内相似试验对比分析单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法在不同开挖进尺、不同台阶长度下围岩的地表沉降、围岩水平位移、围岩竖向位移和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前提下,验证了采用超短三台阶法即缩短... 以某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室内相似试验对比分析单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法在不同开挖进尺、不同台阶长度下围岩的地表沉降、围岩水平位移、围岩竖向位移和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前提下,验证了采用超短三台阶法即缩短开挖进尺及台阶长度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围岩位移,并结合隧道设计规范提出将原设计单侧壁导坑法替换为开挖进尺为1m、台阶长度为3m的超短三台阶法进行开挖,对双连拱隧道工程的快速安全施工具有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单侧壁导坑法 三台阶法 围岩位移
下载PDF
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乐西高速公路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银春 汤雄 《四川建材》 2024年第3期190-191,共2页
为验证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结合乐西高速公路路面项目,开展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并开展橡胶复合改性沥青AC-20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黏度指标、弹性恢复指标比SBS改性沥青有所提高,沥青混合... 为验证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结合乐西高速公路路面项目,开展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并开展橡胶复合改性沥青AC-20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黏度指标、弹性恢复指标比SBS改性沥青有所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抗车辙性能明显提升,能够延长路面耐久性,为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橡胶 废旧橡胶-SBS复合改性 沥青性能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下载PDF
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在开梁高速公路应用研究
9
作者 孙云志 汤雄 刘丽 《四川建材》 2024年第4期101-102,105,共3页
为研究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结合开梁高速公路四川段路面工程,通过对不同配方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开展了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并进行了常规SBS改性沥青与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AC-20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浸... 为研究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结合开梁高速公路四川段路面工程,通过对不同配方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开展了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并进行了常规SBS改性沥青与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AC-20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及低温弯曲等路用性能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均有所提升,能够提升AC-2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水损坏性能。研究成果为纳米石墨烯改性沥青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纳米石墨烯 橡胶粉 沥青性能 路用性能
下载PDF
高寒地区路基回弹模量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朱绍奇 《土木工程》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以久马高速公路工程多年冻土路基区段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的路基土回弹模量检测方法。分别利用贝克曼梁、承载板测定回弹模量两种试验方法测定路基回弹弯沉值,在基于多年冻土路基土在工程设计阶段将两种回弹模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针对... 以久马高速公路工程多年冻土路基区段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的路基土回弹模量检测方法。分别利用贝克曼梁、承载板测定回弹模量两种试验方法测定路基回弹弯沉值,在基于多年冻土路基土在工程设计阶段将两种回弹模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针对本标段已经固化后的路基表面,对两者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代表性的测试模量值比较,进行回归换算与对比分析,为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路基 回弹模量 贝克曼梁 承载板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要点
11
作者 苏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86-0089,共4页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是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和提升道路运行能力而进行的重要项目。在工程的路基施工中,深入了解和掌握路基施工的要点,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道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逐渐成...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是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和提升道路运行能力而进行的重要项目。在工程的路基施工中,深入了解和掌握路基施工的要点,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道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路基施工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旨在总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的要点,以提供给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 路基施工 要点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沥青路面降温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文 李进 +2 位作者 甘祥丽 吴霞 何盛 《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分析大风、大温差地区沥青路面降温特性,文中探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并通过红外热成像仪监测现场施工时AC-20C和SMA-13在铺筑过程中的降温曲线,分析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速、不同混合料类型下各混合... 为分析大风、大温差地区沥青路面降温特性,文中探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并通过红外热成像仪监测现场施工时AC-20C和SMA-13在铺筑过程中的降温曲线,分析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速、不同混合料类型下各混合料的降温特性,并计算有效碾压时间。结果表明,2种类型混合料降温速率随着风速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增大,有效碾压时间也随之减少;相比于AC-20C沥青混合料,SMA-13受风速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风速、环境温度作为变量的2种沥青混合料有效碾压时间的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红外热成像仪 降温特性 有效碾压时间
下载PDF
微膨胀自密实钢管外包混凝土性能调控及配制研究
13
作者 李宝清 马崇珍 +2 位作者 曾泳太 陈旭 李存 《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74-78,83,共6页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普通混凝土在钢筋密集环境中不宜振捣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主塔钢管外包壁薄、钢筋密布,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实现模板填充饱满,确保外观质...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普通混凝土在钢筋密集环境中不宜振捣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主塔钢管外包壁薄、钢筋密布,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实现模板填充饱满,确保外观质量。文中以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工程项目为背景,探究四川卡哈洛地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平板法测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添加10%掺量的CEA膨胀剂,现场应用效果较好,28 d抗压强度为39.2 MPa,提升10.7%。平均开裂面积小于10 mm^(2),单位面积开裂裂缝数目小于10条/m^(2),符合抗裂性I级标准,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CEA膨胀剂 早期开裂
下载PDF
混凝土搅拌站浆水回用组合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蹇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期0091-0094,共4页
传统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建筑施工中,噪音大、粉尘漫天,并且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浆水废渣,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搅拌站废浆水产生的原因以及常用的处理技术,然后对混凝土搅拌站浆水回用组合系统的精确控制... 传统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建筑施工中,噪音大、粉尘漫天,并且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浆水废渣,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搅拌站废浆水产生的原因以及常用的处理技术,然后对混凝土搅拌站浆水回用组合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站废浆水主要来源于利用砂石分离机与压滤机分离出来的废水,施工现场的洗刷水与雨水等,同时在对废浆水进行沉降时,其污水池的高度与沉降池的直径变化对污水沉降的速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污水的浓度会对沉降速度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浆水处理方案,从而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回用组合系统 混凝土搅拌 精确控制技术
下载PDF
长径比与桩侧土体模量变化对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15
作者 许白杨 杨珂 +2 位作者 范金海 施文辉 吴悦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54-61,77,共9页
为研究桩基长径比与灌注桩成孔开挖过程引起的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弱化效应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15组竖向受荷单桩模型,以分析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和桩端荷载-沉降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同... 为研究桩基长径比与灌注桩成孔开挖过程引起的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弱化效应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15组竖向受荷单桩模型,以分析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和桩端荷载-沉降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同一桩长和桩顶竖向荷载下,桩顶竖向位移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同一桩顶竖向位移下,桩顶竖向荷载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桩径和桩顶竖向荷载下,桩顶竖向位移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同一桩顶竖向位移下,桩顶竖向荷载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增大。存在一临界长径比,使得桩端阻力发挥比例和桩顶竖向位移变化率的影响达到最大。当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定值时,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变化对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可忽略;随着桩侧土体弹性模量减小且达到某一定值时,桩侧摩阻力开始不发挥的位置逐渐向上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承载特性 长径比 弹性模量 荷载-沉降曲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桥梁加固方案及施工技术
16
作者 雷鸣 《人民交通》 2024年第3期0129-0131,共3页
桥梁加固项目实施过程,为解桥梁加固工程稳定性不足引起各种施工安全问题出现。以某项目工程开展分析,通过比选抛填片石 注浆加固、外包桩基 水中扩大基础、加桩三种施工方案的受力、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优劣,最终选择外包桩基 水中扩大... 桥梁加固项目实施过程,为解桥梁加固工程稳定性不足引起各种施工安全问题出现。以某项目工程开展分析,通过比选抛填片石 注浆加固、外包桩基 水中扩大基础、加桩三种施工方案的受力、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优劣,最终选择外包桩基 水中扩大基础、加桩方案进行加固操作。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联合加固方案实施,整体加固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