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十五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杨超 王兆川 郭明浩 《中国公路》 2024年第22期14-15,共2页
为科学规划并有效推进“十五五”期间的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应紧密围绕“新质、改革、融合”三大关键词,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交通为基础促融合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布局与积极行动,形成新阶段交通运输高质量... 为科学规划并有效推进“十五五”期间的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应紧密围绕“新质、改革、融合”三大关键词,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交通为基础促融合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布局与积极行动,形成新阶段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 全面深化改革 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 有效推进 积极行动 生产力
下载PDF
四川省电动货车发展难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2
作者 黄福友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电动货车是重要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推广电动货车是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交通运输碳排放和国家能源安全两个角度,探讨推广电动货车的价值作用,并从国... 电动货车是重要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推广电动货车是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交通运输碳排放和国家能源安全两个角度,探讨推广电动货车的价值作用,并从国家政策、电动货车排放特点、四川省能源结构三个维度,分析四川省推广电动货车的良好条件。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分析,总结四川省电动货车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电动货车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货车 碳排放特点 能源结构 发展建议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从业环境发展策略研究
3
作者 李亚辉 梁奕梁 +1 位作者 徐菀徽 贺山成 《交通世界》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为改善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促进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从业环境发展策略研究,调研了解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发展现状,分析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四川省道路货运从... 为改善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促进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从业环境发展策略研究,调研了解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发展现状,分析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四川省道路货运从业环境发展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货运 从业环境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公路网完成货物运输量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熊丹 黄福友 钟媚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0年第5期66-70,共5页
公路运输量是集中体现交通运输发展成果,反映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和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以四川省公路网完成货运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源数据深度剖析,综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扩大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范围,探索了区域公路运输量统... 公路运输量是集中体现交通运输发展成果,反映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和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以四川省公路网完成货运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源数据深度剖析,综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扩大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范围,探索了区域公路运输量统计方法,并对2019年完成货运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四川省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大数据“智库”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货物运输 运输量统计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四川省普通公路运输量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福友 王剑波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在我国公路运输量现行统计框架下,统计对象为本地籍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完成的客货运输量,不能直接反映区域路网中普通公路上真实存在的运输量基本特征。本文以四川省为例,综合运用2019年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交调站观测数据、联通手机信... 在我国公路运输量现行统计框架下,统计对象为本地籍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完成的客货运输量,不能直接反映区域路网中普通公路上真实存在的运输量基本特征。本文以四川省为例,综合运用2019年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交调站观测数据、联通手机信令数据、人工抽样调查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统计分析四川省普通公路运输量规模、结构、分布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公路 运输量特征 统计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深化“交商邮”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6
作者 徐宜河 郑浩月 欧奕昕 《交通世界》 2024年第8期14-16,共3页
“金通工程”是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依托“金通工程”推动“交商邮”融合发展,共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探索四川推进“交商邮”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通过现状调研、政策分析等方式,... “金通工程”是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依托“金通工程”推动“交商邮”融合发展,共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探索四川推进“交商邮”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通过现状调研、政策分析等方式,总结“交商邮”融合发展现状、特征与不足,并从发展路径、政策建议两方面提出推进客运增收、商贸提效、邮政降本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运输 交邮融合 金通工程
下载PDF
基于组合预测法的四川省货物运输需求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洪宇 范林强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2年第6期86-91,共6页
货运需求预测能够为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更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各项功能。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货物运输需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货物运输需求现状,基于货运强度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组合预测了四川省货物运输... 货运需求预测能够为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更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各项功能。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货物运输需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货物运输需求现状,基于货运强度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组合预测了四川省货物运输需求总量,结合预测结果对四川省物流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运需求 趋势外推 指数平滑 回归分析 组合预测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庞登瑀 杨懿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地质条件、绿色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重点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指标被选择比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主观偏好系数,构建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模型;最后以具体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智轨系统是更适合西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制式系统,该方法可体现河谷型城市特征,快速、准确地为河谷型城市提供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 河谷型城市 制式选择 熵权-层次分析法 主观偏好系数
下载PDF
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及线位规划研究
9
作者 高哲 黄福友 李鑫洋 《综合运输》 202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为加快贯彻交通强国战略,统筹做好综合立体交通“三张网”规划衔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需对现行普通省道网规划进行调整。本文按照... 为加快贯彻交通强国战略,统筹做好综合立体交通“三张网”规划衔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需对现行普通省道网规划进行调整。本文按照“补漏项、扩覆盖、优网络”的优化思路,在总体保留与局部优化的基础上,增加普通省道路线,完善布局方案,同步开展线位规划研究工作,旨在准确把握通道线位资源,指导普通省道建设与管理。研究提出,四川省普通省道总里程将达到3.3万km,到2035年普通省道建设规模约2.2万km,建设新增用地需求约2.7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省道 布局规划 线位规划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与峰值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涛 李晓阳 陈斌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为助力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目标,从历史验证和未来预测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分解了2000至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T... 为助力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目标,从历史验证和未来预测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分解了2000至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及脱钩的驱动因素;以影响因素分解结果作为情景分析法指标选择的依据,设定不同情景下的预测指标变动量,利用岭回归构建了STIRPAT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CO_(2)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0至2020年间累计增加了约6.94亿吨,运输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抑制因素,累计效应约为-6.26亿吨;人均GDP的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促进因素,累计效应约为12.94亿吨;能源消耗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能源结构并未得到显著优化;行业碳排放的脱钩指数处于稳定的下降阶段,脱钩状态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增长连接和弱脱钩3种状态,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助力脱钩最有潜力的因素;未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趋势呈现先快速增长,在峰值附近增速减缓,达到峰值后有短期的平台,最后转入下降阶段;基准情景、悲观情景和乐观情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40、2045和2035年,峰值分别约为12.10亿吨、12.63亿吨和11.30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 LMDI分解 Tapio脱钩模型 情景分析 岭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峰值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涛 李晓阳 陈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6-406,共11页
随着我国对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意愿的逐渐增强,首先,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模型对我国2011—2019年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量、贡献率,并得出2011—2019... 随着我国对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意愿的逐渐增强,首先,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模型对我国2011—2019年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量、贡献率,并得出2011—2019年我国人均碳排放累积增长约为1.09 t。其中,经济发展起主要促进作用,累积贡献值约为5.61 t;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降低起抑制作用,累积贡献值分别约为-0.66 t和-3.86 t。其次,依据相关政策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预定目标,设定3种模拟情景下的指标变动量,并预测2022—2030年的CO_(2)排放量。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CO_(2)排放量在2027年达到峰值,约为110.87亿t,人均CO_(2)排放量为7.69 t;低减排情景下CO_(2)排放量在2029年达到峰值,约为112.04亿t,人均CO_(2)排放量为7.75 t;高减排情景下CO_(2)排放量峰值出现在2023年,约为110.00亿t,人均CO_(2)排放量为7.7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 情景分析 碳排放预测 岭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DEM-FEM耦合方法的碎屑流对桥墩最大冲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陈勇 姚昌荣 +3 位作者 周迅 赵实达 陈庭宇 强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碎屑流对双柱式桥墩的冲击效应,并结合斜槽试验,验证了耦合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桥墩冲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与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分别呈幂函数(指数大于1)、幂函数(指数小于1)和线性正相关。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最大冲击力的敏感度值分别为3.012、0.202、0.804,在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时需重视冲击坡度和体积密度的影响。将冲击力的数值模拟值与流体动力学模型预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流体动力学模型理论公式能较好地预测桥墩所受的最大冲击力,最大预测误差低于23.6%。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FEM耦合方法 碎屑流 桥墩 冲击力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系统方式间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13
作者 戴文涛 左大杰 +1 位作者 熊巧 谯熙康 《综合运输》 2024年第10期170-175,共6页
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而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评价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为科学评判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内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2014—2022年四川省的发展统计数据为例,从投入和产出视角构建... 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而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评价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为科学评判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内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2014—2022年四川省的发展统计数据为例,从投入和产出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指数型功效函数和熵权法获取各运输方式的发展指数,借助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度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内四种主要运输方式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在0.71—0.81之间,不同运输方式间仍处于磨合适应的发展阶段。当前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导因素是各运输方式发展仍不充分,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耦合度还有优化空间。该研究能够为后续交通发展政策制定和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运输方式子系统 指数型功效函数
原文传递
国外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梁博 夏梓博 +2 位作者 徐宜河 韩先科 李鑫洋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第2期37-39,共3页
交通基础设施由于其特殊属性,对国家人口分布和地区的各项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农村地区各项信息交流和人口及货物流动、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国外农村发展政策、国外交通发展路径的现状入手,认... 交通基础设施由于其特殊属性,对国家人口分布和地区的各项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农村地区各项信息交流和人口及货物流动、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国外农村发展政策、国外交通发展路径的现状入手,认真梳理了国外支撑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路径及对策,对我国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综合行政 执法改革
下载PDF
基于K-means与GRNN的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
15
作者 林美 梁艳洁 陆彬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了研究可适用于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方法思路对绩效的影响,提出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构建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K-means)与GRNN混合预测... 为了研究可适用于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方法思路对绩效的影响,提出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构建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K-means)与GRNN混合预测方法思路,即通过K-means和绩效指标判断GRNN模型参数最佳值,进而建立最佳预测模型。与传统上通过经验或一定指标判断模型参数值的思路相比,采用K-means和GRNN混合预测思路得出的模型参数值更佳,且模型RMSE、MAE最高可分别改善45.92%、45.05%,则构建的混合预测方法思路是科学有效的,可为高原山区交通流预测方法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规划与管理 短时交通流预测 GRNN K-MEANS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
下载PDF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16
作者 林美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有效避免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关键。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受高海拔地形影响,短时交通流数据特性较平原区域的更复杂,适用于平原区域的预测模型不一定适用于高原山区。选取SARIMA、GRNN、LSTM模型分别作为数理... 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有效避免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关键。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受高海拔地形影响,短时交通流数据特性较平原区域的更复杂,适用于平原区域的预测模型不一定适用于高原山区。选取SARIMA、GRNN、LSTM模型分别作为数理统计、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三类预测模型的代表,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G4217蓉昌高速汶川至马尔康收费站收费数据为样本。结果显示:三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其中SARIMA和LSTM模型预测效果相当,R2均接近0.97,且较GRNN模型的MAE分别减少了53.12%、57.70%,MAPE分别减少了38.19%、43.72%。研究表明即使数理统计类模型亦可较好预测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且数据对模型有选择,LSTM模型预测效果最佳,SARIMA模型次之,GRNN模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 短时交通流预测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吉毅 黄福友 陈斌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259,共8页
交通运输业作为全社会碳排放大户,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实施减排策略,对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水平视角出发,在考虑人口、经济、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新增道... 交通运输业作为全社会碳排放大户,开展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实施减排策略,对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水平视角出发,在考虑人口、经济、运载工具的基础上,新增道路等级、运输结构等因素,重构了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采用岭回归法消除各影响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西南某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实际贡献率,并对短期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运行“堵转畅”、运输结构“公转水(铁)”、运载工具“油转电”等主要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SPIRPAT模型 岭回归法 减排策略
原文传递
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纪小平 孙恩永 +1 位作者 代聪 周荣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6-112,共7页
铁尾矿是主要工业固废之一,其堆放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将其用于沥青路面建设是高质量、规模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为考察铁尾矿沥青混合料(IT-AC)的路用性能随铁尾矿体积掺量的变化规律,本工作设计了不同铁尾矿体积掺量的IT-AC... 铁尾矿是主要工业固废之一,其堆放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将其用于沥青路面建设是高质量、规模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为考察铁尾矿沥青混合料(IT-AC)的路用性能随铁尾矿体积掺量的变化规律,本工作设计了不同铁尾矿体积掺量的IT-AC,并进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浸水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动态模量试验。结果表明,铁尾矿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_(2)且含量超过65%(质量分数),属酸性集料,其压碎值与磨耗值均偏高;铁尾矿表面比天然集料具有更多的空隙,吸附了部分沥青,因此IT-AC的沥青用量随着铁尾矿体积掺量的增加而变大;IT-AC的60℃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浸水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拉应变和动态模量均随铁尾矿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IT-AC的路用性能随铁尾矿体积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铁尾矿的体积掺量不宜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铁尾矿物化性质
下载PDF
四川省高速公路通道运输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剑波 陈清 黄福友 《综合运输》 2020年第8期114-120,共7页
本文依托四川省高速公路运输量统计分析工作,在四川省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进行了客、货车运输情况抽样调查,并运用公路运输统计学方法对2018年度全省高速公路联网交通量大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了高速公路的通道运输功能,并与铁路... 本文依托四川省高速公路运输量统计分析工作,在四川省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进行了客、货车运输情况抽样调查,并运用公路运输统计学方法对2018年度全省高速公路联网交通量大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了高速公路的通道运输功能,并与铁路、水路运输进行量横向比较。2018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完成客运量20.01亿人次,货运量5.88亿吨;旅客周转量1185.18亿人千米,货物周转量877.69亿吨千米。与铁路相比,高速公路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省内运输,客运量是铁路的10.68倍、货运量是铁路的3.40倍,从运输货物的价值看,高速公路每吨货物价值在1.10万元左右,约为铁路运输货物的4.01倍;与水路相比,高速公路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是水路的6.77倍,周转量是水路的4.78倍,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方面,更远高于水路。综合各方面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共同构成了四川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动脉运输通道,而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占主体功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通道运输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经济
原文传递
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高速公路管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昱岗 唐李莹 +2 位作者 郑帅 漆瑞婷 陈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187,共9页
为保证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高速公路正常运行,严防城市疫情的输入和传播,提出出入口关闭控制结合识别点的两阶段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方案;第1阶段关闭低等级或低利用率出入口,第2阶段以总加权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0—1规划识别点选择模... 为保证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高速公路正常运行,严防城市疫情的输入和传播,提出出入口关闭控制结合识别点的两阶段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方案;第1阶段关闭低等级或低利用率出入口,第2阶段以总加权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0—1规划识别点选择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确定识别点设置方案。研究表明:两阶段控制策略通过关闭出入口和合理设置识别点,暴露成本比实际控制降低83.4%,控制总成本比实际控制和对比控制分别降低19.3%和13.6%,可在控制总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 高速公路 两阶段控制 成本最低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