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计分卡联合层次分析法研究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冰 张俊林 +2 位作者 周军 曾静 黎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8-1896,共9页
【目的】首次联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普遍适用于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财务、内部运营、产出效益、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农... 【目的】首次联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普遍适用于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财务、内部运营、产出效益、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计分,构建判断矩阵确定相应的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结果】对研究对象A单位连续4年的数据计算分析发现,A单位的财务和产出效益2个维度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47.63%和38.51%,而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2个维度所占权重较低,分别为19.15%和13.47%。权重分布显示A单位对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较为重视。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A单位2023年发展情况较好,但还需要强化经费预算执行率、科研创新平台、专利、科技服务、新品种培育等,才能更好实现科技投入的效率和质量。【结论】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相比,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不仅融入了非财务指标维度,还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能够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对目标对象开展更加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使科技投入效能和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预算绩效 平衡计分卡 层次分析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及评价
2
作者 刘茜 陈敏 +3 位作者 靳可婷 包晓明 罗晓梅 杨晓凤 《中国果树》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以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柑橘品种间的关系,得出不同柑橘品种香气的综合得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柑橘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 以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柑橘品种间的关系,得出不同柑橘品种香气的综合得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柑橘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柑橘果实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香气评价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柑橘品种共检测出24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d-柠檬烯的相对含量最高,均在75%以上,其次是月桂烯含量;各柑橘品种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于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而言,除纽荷尔外,烯烃类的相对含量均在92%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不知火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黄果柑和沃柑、不知火、春见,大雅柑和清见的亲缘关系较近,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与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实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香气评价
原文传递
非靶向筛查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凤怡 侯雪 +4 位作者 杨晓凤 韩梅 邱世婷 贺光云 覃蜀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6-163,共8页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从源头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急需开发简便、快速且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农产品中各类风险因子的快速监测。随着质谱精密度和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及数据库的扩大...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从源头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急需开发简便、快速且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农产品中各类风险因子的快速监测。随着质谱精密度和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及数据库的扩大与完善,非靶向筛查技术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定性筛查和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非靶向筛查技术(色谱-高分辨质谱)近5年来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以及多类污染物筛查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非靶向筛查技术在数据采集模式、筛查策略和筛查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促进非靶向筛查技术在农产品中多类污染物残留检测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非靶向筛查技术 高分辨质谱 数据库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初探
4
作者 马兴惠 陈龙飞 《当代农机》 2025年第1期61-62,共2页
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 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要措施;在总结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体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常丽娟 梁晋刚 +6 位作者 宋君 刘文娟 付成平 代晓航 王东 魏超 熊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8-1828,共11页
转基因玉米ND207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转mCry1Ab和mCry2Ab基因的抗虫玉米,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研发者提供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分析,获得了5’端旁侧序列262 bp,包括109 bp的载体序列... 转基因玉米ND207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转mCry1Ab和mCry2Ab基因的抗虫玉米,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研发者提供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分析,获得了5’端旁侧序列262 bp,包括109 bp的载体序列和153 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 3’端旁侧序列316 bp,包括76 bp的载体序列和240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针对两端旁侧序列设计14条引物,组成25对引物组合进行引物筛选,选中3’端一对最佳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建立ND207的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 PCR产物片段大小为166 bp。经过测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相当于20个拷贝的ND207特异分子片段。国内8家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对本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测试、检出限测试和再现性测试,循环验证报告显示:该方法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各项要求,可在检测行业推广应用。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我国ND207及其衍生品系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ND207 旁侧序列 转化事件特异性 定性PCR
下载PDF
小麦镰刀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欣宇 李曦 +2 位作者 赵珊 郑幸果 仲伶俐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第6期47-51,62,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4种镰刀菌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50%乙腈水溶液提...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4种镰刀菌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50%乙腈水溶液提取,QuEChERS法净化,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XB-C18色谱柱分离,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表明,4种镰刀菌毒素在各自线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范围为5~20μg/kg,定量限范围为10~4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1.5%~94.5%,RSD为2.4%~8.6%。采用本方法检测四川小麦中镰刀菌毒素,450份样品总体检出率为74.2%,超标率为2.9%;4种镰刀菌毒素均有检出,以NIV和DON为主,雅安、达州和成都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小麦中镰刀菌毒素快速确证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QuEChERS法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植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世群 秦琳 +4 位作者 仲伶俐 赵珊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类、豆类及薯类进行植物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谷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大米蛋白质在7.19%~10.7%间,最大相差3.51%;玉米蛋白质在9.21%~12.9%间,最大相差3.69%;小麦蛋白质在8.76%~14.9%...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类、豆类及薯类进行植物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谷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大米蛋白质在7.19%~10.7%间,最大相差3.51%;玉米蛋白质在9.21%~12.9%间,最大相差3.69%;小麦蛋白质在8.76%~14.9%间,最大相差6.14%。薯类作物中马铃薯鲜样蛋白质含量在1.66%~2.77%间,最大相差1.11%。甘薯鲜样蛋白质含量在0.44%~2.93%间,最大相差2.49%。豆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黄豆在34.0%~41.9%间,最大相差7.90%;蚕豆在26.4%~30.8%间,最大相差4.40%;绿豆和豌豆在21.0%~25.9%间,最大相差4.90%。结论: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都含有植物蛋白,各类作物蛋白质含量有差异。豆类高于谷类,谷类高于薯类,豆类蛋白质均在20%以上,黄豆最高达40%以上远远高于禽、畜、蛋、奶类等动物蛋白质含量,在日常饮食中完全通过可以几种粮食搭配食用获取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植物蛋白 检测
下载PDF
有色农产品中花青素含量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欣宇 邓苹玲 +4 位作者 仲伶俐 李曦 秦琳 靳可婷 王瑞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74-76,共3页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有色农产品中6种花青素单体,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枸杞花青素含量最高,蓝莓、黑豆和葡萄含有花青素种类最多,6种花青素以矢车菊色素分布最广。经主成分分析黑枸杞综合得分最高;经聚...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有色农产品中6种花青素单体,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枸杞花青素含量最高,蓝莓、黑豆和葡萄含有花青素种类最多,6种花青素以矢车菊色素分布最广。经主成分分析黑枸杞综合得分最高;经聚类分析含花青素的农产品可分为3类。综合评定,黑枸杞和蓝莓是花青素最优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四川藜麦与麦类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世群 秦琳 +2 位作者 赵珊 仲伶俐 李曦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含量相对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大麦和青稞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显著,小麦含量最高63.69%,黑藜麦含量最低55.74%,最大差值为7.95%;蛋白质含量依次为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黑青稞>大麦>小麦>青稞,均差异显著,黑藜麦最高为18.05%,青稞最低为8.30%,最大差值为9.75%;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青稞>大麦>小麦>黑青稞>白藜麦>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和黑藜麦差异不显著,其他均差异显著,青稞最高为18.50%,红藜麦最低为5.33%,最大差值为13.17%;脂肪和灰分含量大多差异显著,脂肪最大差值为4.22%,灰分最大差值为2.22%。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16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7.12%、2.83%、4.47%、1.60而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的总量占比藜麦均大于麦类,白藜麦占比最高为35.50%。采用WHO/FAO模式对供试样品进行理想蛋白人体必需氨基酸评价,藜麦SRC值均大于麦类作物,且白藜麦SRC值最大为78.28,与100最接近。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丰富的能维持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黑藜麦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口感相对较好,经必需氨基酸分析,白藜麦营养价值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麦类 营养成分 评价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生菜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0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3 位作者 张涛 杨强 李辉 刘文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3期303-309,共7页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即食果蔬中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生菜中的危害微生物及蛋白指纹图谱特征。方法对...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即食果蔬中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生菜中的危害微生物及蛋白指纹图谱特征。方法对成都地区50份生菜样品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对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生化鉴定和MALDI-TOF MS鉴定,采用维恩分析(包括小于0.85‰偏差)对生菜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指纹图谱进行拟合,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0份生菜样品中检出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ALDI-TOF MS获得其蛋白图谱拟合出特征性标识峰指纹图16组,与数据库中超级谱图比对有9组不同标识峰,为生菜分离菌特征峰;蛋白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指纹图谱有一定来源指向性,但仍需更多数据修正。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生菜中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危害风险特征微生物继续研究,MALDI-TOF MS可获得更多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特征信息,作为农产品危害识别微生物快速鉴定及差异性分析应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大数据量,并建立农产品微生物数据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生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特征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占明 戴宇琪 +4 位作者 宋嘉慧 贺光云 陈明煌 付才力 侯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完整地描述食品的整体特征,收集食品的产地、品质等信息,近来在食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食品质量分析和溯源等的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1)H NMR组学技术在农产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在概述^(1)H NM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1)H NMR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在典型性食品的掺假及产地溯源上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1)H NMR组学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掺假 溯源 鉴别
下载PDF
绿色食品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
12
作者 杨晓凤 闫志农 +2 位作者 周熙 杨志武 张宪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为确保青花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储藏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广大青花椒... 为确保青花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储藏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广大青花椒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申报绿色食品青花椒提供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绿色食品 田间管理 生产技术
下载PDF
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琳 赵珊 +5 位作者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靳可婷 刘龙龙 仲伶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0-1559,共10页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76.62%~80.96%,其中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37.64%~47.12%),其次为油酸(28.33%~39.89%);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65~1 367和234~502μg·g^(-1);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和对香豆酸是裸燕麦酚酸的主要组分,含量分别为521~881、82~152、55~138和43~121μg·g^(-1),分别占总酚含量的54.4%~64.5%、7.4%~14.4%、5.3%~12.0%和4.8%~11.2%;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酚类物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坝莜3号的多酚类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FRAP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6.8%、88.7%和927 mmol·g^(-1);ABTS·+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RAP与总酚、总黄酮和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优质燕麦高抗氧化品种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燕麦食品开发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多糖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铋/蜂窝状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凤怡 郑保战 +4 位作者 杜娟 杨晓凤 侯雪 贺光云 覃蜀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7-1943,1951,共8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Bi/HCNFs修饰材料对H_(2)O_(2)的电催化行为,并对缓冲溶液的pH值以及工作电位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计时电流法(I~t)测定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催化性能,其在0.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检出限低至42 nmol·L^(-1),灵敏度为1 099.6μA·L·mmol^(-1)·cm^(-2);实际水样中H_(2)O_(2)的回收率为97.2%~102%。该传感器对H_(2)O_(2)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碳纳米纤维 铋纳米颗粒 电化学传感器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四川省“蓝色香葱”情况调查及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攀 游蕊 +3 位作者 周娅 李霞 吴亚姗 王恋琪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蓝色香葱”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在四川省代表性香葱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共采集香葱样品51个,对香葱的病害和“蓝色香葱”可能使用的农药进行了调研,同时对香葱中的铜、锌、锰、咯菌腈、四聚乙醛及其他农药风险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 针对“蓝色香葱”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在四川省代表性香葱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共采集香葱样品51个,对香葱的病害和“蓝色香葱”可能使用的农药进行了调研,同时对香葱中的铜、锌、锰、咯菌腈、四聚乙醛及其他农药风险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调查和验证结果表明:香葱中“蓝色”物质为代森锌蓝粉和硫酸铜,代森锌蓝粉主要来源于香葱种植阶段,硫酸铜来源包括香葱种植和运输2个阶段。“蓝色香葱”中铜与锌含量明显较高,低于安全阈值,健康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
下载PDF
蒲江县“两个替代”工程助力柑橘及土壤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16
作者 吴双慧 胡秀芝 +4 位作者 付成林 杨勇 胡莉 王凤怡 侯雪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120-122,共3页
以蒲江县优势主导产业柑橘为研究对象,选择“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代替化学防治”(简称“两替”)工程代表性的生产经营主体抽取春见柑橘样品,经过两年“两替”工程的持续实施,研究发现,2022年和2023年抽取的柑橘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 以蒲江县优势主导产业柑橘为研究对象,选择“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代替化学防治”(简称“两替”)工程代表性的生产经营主体抽取春见柑橘样品,经过两年“两替”工程的持续实施,研究发现,2022年和2023年抽取的柑橘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情况、部分农药的检出值及有害重金属含量持续降低。柑橘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逐年下降,土壤酶活性和肥力持续明显改善,进一步说明持续推进“两替”工程,可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见柑橘 “两替”工程 农药残留 重金属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四川省餐厨垃圾处理及管理现状分析
17
作者 罗婉 陈龙飞 《区域治理》 2021年第21期9-10,共2页
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餐饮垃圾是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垃圾以及后厨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加工过程的废弃物。近年来,餐厨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如何对餐厨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与管理已经成为了... 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餐饮垃圾是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垃圾以及后厨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加工过程的废弃物。近年来,餐厨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如何对餐厨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与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文中,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就餐厨垃圾处理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垃圾处理 垃圾管理
下载PDF
道地中药材川贝母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富丽 张义蓉 +6 位作者 兰青阔 杨晓凤 刘炜 付绍兵 刘茜 陈敏 尹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9期59-65,共7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中药材川贝母成分的特异性PCR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植物HMGR基因序列,根据同源性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对川贝母及其易混品鳞茎基因组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川贝母特异性DNA片段区域,设计引物扩增获得川贝母基原物种特异核酸片段... 为建立快速检测中药材川贝母成分的特异性PCR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植物HMGR基因序列,根据同源性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对川贝母及其易混品鳞茎基因组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川贝母特异性DNA片段区域,设计引物扩增获得川贝母基原物种特异核酸片段。从川贝母基原鳞茎中提取DNA,设计特异引物对BMH-TF/BMH-TR,优化PCR扩增条件,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实验验证,建立特异性PCR检测体系。采用该方法从川贝母基原中扩增出一条120 bp左右条带,而非川贝母样品、空白对照在相同条件下无扩增条带,检测灵敏度为2 ng/μL,检测下限为4 ng。对10个市售药材的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该PCR法可快速、准确鉴别川贝母基原,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多基源 特异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9
作者 夏涵 李霞 +2 位作者 罗丽卉 王棚 游蕊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根据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涉及的影响参数,明确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评定该方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与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测定重复性是标... 根据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涉及的影响参数,明确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评定该方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与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测定重复性是标准不确定度的次要来源;定容体积和样品称量过程则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更次要来源。通过比较本方法不确定度评价得出的拓展不确定度与国家标准物质中硫含量标准不确定度,验证了该方法测定中高硫含量土壤样品时的有效性,同时也发现该方法在测量低硫含量土壤样品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土壤 全硫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与残留限量标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全 杨晓凤 +5 位作者 刘炜 刘茜 陈敏 张富丽 陈龙飞 李忆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15-218,226,共5页
为了解中国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对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进行检索,并对登记产品的功效、剂型等信息及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概述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生产中登记的1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为了解中国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对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进行检索,并对登记产品的功效、剂型等信息及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概述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生产中登记的1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有效成分以单一制剂为主(94个),占比81.7%;登记的剂型有12种,以可溶液剂、乳油和可溶粉剂产品为主,三者共占比60.9%;登记的柑橘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6项,应尽快建立并健全柑橘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以期为柑橘产业发展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植物生长调节剂 功效 残留限量标准 生产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