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向运佳 温静 +2 位作者 王自鹏 卢代华 杨晓蓉 《农业科技管理》 2021年第6期51-54,共4页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阐述了其学科建设的现状、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并从学科建设布局、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学科融合及协同创新、学科队伍动态调整、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学科建设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阐述了其学科建设的现状、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并从学科建设布局、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学科融合及协同创新、学科队伍动态调整、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学科建设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学科建设 植保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2
作者 向运佳 李洪浩 +1 位作者 李其勇 杨晓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62-63,68,共3页
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本文就近年来,植保所在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阐述,并对下一步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扶贫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扶贫 主要成效 实践
下载PDF
新形势下深化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和思考——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黎明 王自鹏 +2 位作者 向运佳 彭建华 张鸿 《农业科技管理》 2019年第5期6-9,19,共5页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关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的具体探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完善配套政策、针对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出台...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关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的具体探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完善配套政策、针对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出台具体改革措施、建立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等深化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类 科研院所 体制改革 知识价值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8种植物顶尖嫩叶的取食偏好性研究
4
作者 刘月悦 雷应华 +5 位作者 陈松 陈庆东 王燕平 易春燕 文刚 刘虹伶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12h、24h观察记录各植物喂养区及CK区幼虫数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参试植物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虫卵孵化开始至10 min(孵化率55%左右)的刚孵化的幼虫具有一定的取食偏好性,最喜欢寄主植物玉米(幼虫分布占比28.69%)、非寄主植物辣椒(26.45%),对寄主植物黑麦、水稻和非寄主植物豇豆、红薯嫩叶取食偏好性一般(7.95%~11.37%),最不喜欢的为寄主植物高粱(0.62%)、非寄主植物柑橘(0.38%);随着虫卵完全孵化(100 min),选食红薯嫩叶的幼虫数不断增加,占比(22.85%)与玉米(21.82%)、辣椒(21.31%)的相当,初孵及开始生长的幼虫,对玉米、红薯、辣椒具有较高的选食偏好性;初孵幼虫随生长时间的延长(100 min~24 h),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24 h取食玉米嫩叶的幼虫占比(28.13%)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取食寄主植物的幼虫占比增加,取食非寄主植物红薯的幼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取食非寄主植物辣椒的幼虫量快速下降至与取食豇豆、柑橘的幼虫量相当的较低水平;供试植物中玉米为初孵幼虫和生长阶段幼虫的首选食物;初孵幼虫与生长阶段的幼虫取食偏好性存在差异,生长初期对非寄主植物红薯表现出较高的偏好性,随着生长时间延长,更偏向于取食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初孵幼虫 取食偏好性 寄主植物 非寄主植物
下载PDF
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病虫害防治指南
5
作者 夏先全 肖万婷 +3 位作者 魏会廷 吴晓丽 张伟 叶慧丽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8-81,共4页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如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强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冬小麦丰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冬小麦 病虫害防治 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 精细管理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现状、问题和管理对策
6
作者 唐海涛 张雄 +4 位作者 周小刚 陈德西 陈晓娟 李建伟 潘海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有32种,占整个名录的54.24%。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晚疫病、美洲斑潜蝇等外来入侵重点防控物种都有发现,对四川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四川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体系未有效运行等问题。切实加强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预警和监控、完善省级法规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防治水平,强化高新技术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公众宣传引导等,是当前应对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安全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四川省茶园蜡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建议
7
作者 张海婷 符慧娟 +2 位作者 曾铄程 易军 李星月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量、品质以及生长,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针对近期茶园相继发生蜡蚧危害,综合阐述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的分布范围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提出综合防治建议及对策,为茶园蜡蚧类害虫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角蜡蚧 日本龟蜡蚧 危害特征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荣华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9期75-79,共5页
重庆市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直辖市,其辖区内有超过2 000万的农业人口,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优越的气候环境、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水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先天环境。从当前重庆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产品产量呈现出... 重庆市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直辖市,其辖区内有超过2 000万的农业人口,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优越的气候环境、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水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先天环境。从当前重庆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产品产量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重庆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农业政策,重视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要求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并不断加强对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使得农业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农业经济逐渐成为重庆市的重要经济支撑之一。本文首先对重庆市的基本情况展开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状 植物新品种 保护情况
下载PDF
四川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河庆 宋占峰 +4 位作者 韩帅 吴婕 苗明军 席亚东 乔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辣椒炭疽病菌均为Colletotrichum scovillei;C.scovillei菌丝对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氟啶胺、腈菌唑敏感性较高;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咪鲜胺(95.66%)>戊唑醇(92.43%)>氟环唑(81.00%)>腈菌唑(75.29%)>氟啶胺(72.40%)>苯醚甲环唑(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
下载PDF
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建义 崔永亮 +4 位作者 吕玉梅 赵浩宇 刘胜男 黄静 周小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专项调研工作,以期为四川省猕猴桃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虫害 用药现状 安全风险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现状及绿色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运佳 余垚颖 +4 位作者 刘勇 蔡伟莉 张鸿 杨恩年 张蕾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大豆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作物,巩固提升四川大豆产业,稳定提高大豆的自给率是保障“天府饭碗”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目前防控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绿色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大豆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作物,巩固提升四川大豆产业,稳定提高大豆的自给率是保障“天府饭碗”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目前防控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绿色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提出了选育抗病虫品种、做好病虫监测预警、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精准使用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策,以期为我省大豆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四川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四川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席亚东 刘波微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4-2007年分离自四川省16个地区(市、州)41个县(市)的208个有效稻瘟病菌单孢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全省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20.7794μg/mL)是最敏感菌株EC50值(0.8135μg/mL)的24.54倍。确定了四...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4-2007年分离自四川省16个地区(市、州)41个县(市)的208个有效稻瘟病菌单孢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全省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20.7794μg/mL)是最敏感菌株EC50值(0.8135μg/mL)的24.54倍。确定了四川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基线为6.9749μg/mL。全省没有出现对稻瘟灵产生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大部稻瘟病菌株都表现为低抗水平(≤3),有的地区低抗菌株出现频率为0。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稻瘟灵在四川水稻生产上仍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稻瘟灵 抗药性 敏感性
下载PDF
四川省杂交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3 位作者 白玉连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4-897,共4页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种在病圃中的最高叶瘟级别和平均颈瘟率与其对21个鉴别菌株的抗病频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杂交水稻 抗性基因型推导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油菜区试材料对根肿病抗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小琴 柯绍英 刘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349-352,共4页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四川新育成油菜材料进行了根肿病抗性评价。根据发病严重度将70个油菜新材料分为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高感5个类型,其中,大部分新育成油菜材料为根肿病感病材料,40号和24号材料发病指数大于50,为高感材料;7...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四川新育成油菜材料进行了根肿病抗性评价。根据发病严重度将70个油菜新材料分为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高感5个类型,其中,大部分新育成油菜材料为根肿病感病材料,40号和24号材料发病指数大于50,为高感材料;70号材料发病指数为2.67,为高抗材料,可用于进一步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抗性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平 王晓黎 +3 位作者 李洪浩 刘波微 沈学善 黄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2012-2015年将四川省通过审定的马铃薯(Cucumis sativus)抗晚疫病新品种在昭觉县、布拖县和盐源县等10个县进行品种比较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主栽品种‘米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 为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2012-2015年将四川省通过审定的马铃薯(Cucumis sativus)抗晚疫病新品种在昭觉县、布拖县和盐源县等10个县进行品种比较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主栽品种‘米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产量明显高于‘米拉’的产量,抗病品种增产、增收。在防治晚疫病方面,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用药量25%左右。2014年,引进比利时CARAH模型,在叙永县设置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试验点(观察圃),采用Hobo测量仪定时收集气象数据,探索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田间调查的晚疫病初次发病时间是5月30日,CARAH模型分析得到的初次发病时间是5月31日,两者结果基本一致。2015年,将晚疫病预测预报扩展到四川省7个县市,结果表明CARAH模型可以用于晚疫病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病品种 CARAH预警模型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16
作者 黎青 魏真真 +3 位作者 王毛 雷应华 SHI Gong-jun 郭静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0-2216,共7页
[目的]对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其致病基因组成,探究其致病菌的致病力,明确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主要小麦产区采集小麦叶枯病样本,... [目的]对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其致病基因组成,探究其致病菌的致病力,明确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主要小麦产区采集小麦叶枯病样本,经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析,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利用致病基因(Ptr ToxA、ToxB和ToxC)扩增和小麦黄斑叶枯病鉴定系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小麦叶枯病样本中共分离并鉴定出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株,均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其在所有分离得到的小麦叶枯病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小。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进行形态学观察,未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标准。进一步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菌株与参考基因组(ID:AM887509)的ITS序列相似性达到100%。对致病基因Ptr ToxA、ToxB、ToxC进行扩增,3个菌株在ToxA和ToxB基因的位点上均未扩增出任何片段,但在ToxC基因位点上均成功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病原菌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在Prosper和6B365品种上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大面积叶片黄化,而在Glenlea和6B662品种上则未出现明显的叶片坏死或黄化症状。在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收集到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为P.tritici-repentis生理小种3。[结论]本研究系国内首次针对P.tritici-repentis不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报道,将为我国在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斑叶枯病 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生理小种鉴定 致病性鉴定 致病基因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淳俊 桑有顺 +4 位作者 冯焱 陈涛 汤云川 李洪浩 李倩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0期136-139,共4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国内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高发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病菌群体遗传特征、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国内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高发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病菌群体遗传特征、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品种
下载PDF
四川省杂草稻发生危害初步调查与防除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建义 周小刚 +5 位作者 何洪元 郑仕军 张涛 陈庆华 高菡 郑勇生 《杂草科学》 2012年第3期44-46,共3页
2010年和2011年对四川省水稻主产区的杂草稻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除德阳市绵竹市新市镇局部地区杂草稻发生危害较重(危害级别4级)外,全省范围内杂草稻发生危害较轻,危害级别以1级为主。同时,在杂草稻发生危害调查的基... 2010年和2011年对四川省水稻主产区的杂草稻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除德阳市绵竹市新市镇局部地区杂草稻发生危害较重(危害级别4级)外,全省范围内杂草稻发生危害较轻,危害级别以1级为主。同时,在杂草稻发生危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剂初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只有扫茀特对杂草稻有效,药后30 d和60 d的防效均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杂草稻 发生 危害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机直播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心禄 黄明波 +4 位作者 蒋继承 赵浩宇 李旭毅 池忠志 郑家国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78-82,共5页
为解决机直播稻田杂草多、防除难的问题,在对四川省机直播主要区域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及当地采取的杂草防除方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封闭除草与茎叶除草防效比较、播封同步除草剂防效比较、茎叶除草剂防效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四川省机... 为解决机直播稻田杂草多、防除难的问题,在对四川省机直播主要区域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及当地采取的杂草防除方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封闭除草与茎叶除草防效比较、播封同步除草剂防效比较、茎叶除草剂防效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四川省机直播稻田杂草防除应采取播种时封闭除草,播种后50 d进行茎叶除草,后期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进行茎叶除草,即"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方法;封闭除草宜选用60%新马歇特1 500 m L/hm2+10%吡嘧磺隆300 mg/hm2对水600 L/hm2均匀喷施,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超过和接近90%。茎叶除草采用稻杰900 m L/hm2+千金600 mg/hm2对水600 L/hm2均匀喷施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杂草防控技术
下载PDF
四川省归化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浩宇 朱建义 +1 位作者 刘胜男 周小刚 《杂草学报》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报道四川省3种新记录归化植物,隶属2科3属,分别是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H.Robinson)、裸冠菊[Gymnocoronis spilanthoides(D.Don ex Hook.&Arn.)DC.]和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介绍这3种入侵杂草的形态... 报道四川省3种新记录归化植物,隶属2科3属,分别是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R.M.King&H.Robinson)、裸冠菊[Gymnocoronis spilanthoides(D.Don ex Hook.&Arn.)DC.]和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介绍这3种入侵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省内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入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入侵杂草 归化植物 新记录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