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腕管综合征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及F波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建华 羊洁 +2 位作者 刘英 胡美云 邹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LS患者(n=45)及CTS患者(n=53),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n=58)作为健康对照,对三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进行分析,并对ALS组临床资料(包括ALS的病程、起病部位、病情进展方式、近或远端起病方式等)与正中神经F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波出波率(F-wave persistent,FP)、重复F波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peated F waves,RFP)、巨大F波(giant F waves,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重复巨大F波(repeated giant F waves,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S组比较,ALS组正中神经DML〔(4.51±0.91)ms比(4.02±0.76)ms,P<0.05〕更短、CMAP波幅下降更明显〔(10.76±3.98)mV比(5.15±3.86)mV,P<0.05〕、SCV更快〔(42.54±12.07)m/s比(58.81±6.21)m/s,P<0.05〕、F波最短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差(difference between F-wave minimal latency and M-wave latency,Fmin-M)更长〔(20.05±3.44)ms比(22.05±2.47)ms,P<0.05〕、FP降低〔95.0(80.0,100.0)%比50.0(25.0,85.0)%,U=2046.50,P<0.05〕、RFP更高〔0(0,10.0)%比15.0(0,27.5)%,U=885.00,P<0.05〕、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3/50比14/31,χ^(2)=98.00,P<0.05〕及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更高〔0/53比7/38,χ^(2)=98.00,P<0.05〕。ALS组FP与病程(r=-0.49,P=0.003)、病情进展方式(r=-0.43,P=0.020)及起病部位(r=-0.50,P=0.003)呈负相关,RFP与病情进展方式(r=-0.42,P=0.022)及起病部位(r=-0.45,P=0.008)呈负相关。结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相对保留而CMAP波幅降低是ALS鉴别于CTS的重要电生理特点。出现正中神经RGF是ALS与CTS鉴别的重要指标;ALS在腕以远和腕以近均有运动传导障碍,不能将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作为鉴别ALS与CTS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在癫痫诊疗和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刘婷婷 陈香 +2 位作者 牟兰 张钰雯 刘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93-196,共4页
癫痫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只有四分之一的癫痫患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治疗。在传统医疗体系下,癫痫诊疗面临多重难题亟待解决。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2031年的“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中呼... 癫痫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只有四分之一的癫痫患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治疗。在传统医疗体系下,癫痫诊疗面临多重难题亟待解决。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2031年的“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中呼吁尽可能加强癫痫病的预防、治疗和照护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为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技术平台。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在癫痫诊疗和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寻找适合癫痫患者诊治和管理的互联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互联网技术 癫痫诊疗 癫痫管理
下载PDF
内脏脂肪组织影像学特征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颜庭琪 赵嘉玲 +4 位作者 苟舒 杨绍杰 蒲默 熊伟 向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组织(VAT)影像学特征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83例做为试验组(AD组),选取同期来院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者83例为对照组(CN组)。...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组织(VAT)影像学特征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83例做为试验组(AD组),选取同期来院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者83例为对照组(CN组)。采集人口学、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实验室指标。采用Slice-O-Matic法测算经脐VAT面积、经脐皮下脂肪(SAT)面积、肾周脂肪(PRAT)总面积。使用PACS系统测定肝平均衰减值(DAV)、脾平均DAV、胰平均DAV。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探索VAT各主要影像学参数与MMSE评分间的相关性,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AT各主要影像学指标与AD发病风险的关系,绘制ROC曲线比较VAT指标间对AD发病的预测效能。结果较CN组而言,AD组PRAT总面积、PRAT总面积/经脐VAT面积、PRAT总面积/经脐SAT面积、肝平均DAV、肝平均DAV/脾平均DAV显著增高(P<0.05);上述各影像学指标的增长提高了AD发生的风险,且与全体受试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其各自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5(P<0.05)。结论腹部VAT影像学特征具有成为AD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内脏脂肪组织 衰减值 生物标志物 影像学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夏敏 王建力 +4 位作者 吴岱宗 高雪飞 龚伟 余能伟 黄国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凝血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区)脑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按照改良Fazeka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0级...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凝血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区)脑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按照改良Fazeka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0级、1级、2级、3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TEG指标的组间差异。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高白质信号的相关性,并分别对一般临床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进行逐步双向有序回归分析,筛选不同模型特征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改良Fazekas等级≥2级)的价值。结果4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最大幅度(MA)、夹角(Angle)和凝血综合指数(CI)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MA、Angle和CI是改良Fazekas等级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模型诊断脑白质高信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高于一般临床资料模型。结论TEG指标MA、Angle和CI与反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的改良Fazekas等级相关。这对快速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弹力图 脑白质高信号 诊断模型
下载PDF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天昌 朱春燕 谈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等讨论了非免疫因素对IMNM发病机制的影响,以期提高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决策及药物研发等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抗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抗信号识别颗粒 发病机制 进展
下载PDF
线粒体微囊泡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黎炳护 刘良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综述将首先概述MDV的形态、大小及特点;其次介绍MDV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Pink1/Parkin、Rab9以及线粒体Rho激酶等蛋白分子在MDV产生中的可能作用;最后从MDV通过包裹MAPL靶向过氧化物酶调控线粒体分裂和生长、包裹氧化的蛋白靶向溶酶体降解调控线粒体质量、包裹线粒体抗原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2靶向吞噬体杀灭细菌等方面介绍MDV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微囊泡 线粒体质量控制
下载PDF
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李小琴 吴燕平 李素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20-528,共9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复发的随机森林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复发的随机森林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行免疫抑制治疗的205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治疗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64例(31.22%)和非复发组141例(68.7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建立预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复发的随机森林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劳累史、前驱感染、脊髓受累≥6个节段例数比较(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3.507,P=0.001)、女性(OR=3.507,P<0.001)、有劳累史(OR=3.502,P=0.001)、前驱感染(OR=2.852,P=0.021)、脊髓受累≥6个节段(OR=2.700,P=0.004)为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复发的相对重要预测因子依次排序为:脊髓受累≥6个节段、年龄、劳累史、前驱感染、性别;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ROC值稍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Z=1.878,P=0.060);5折交叉验证的模型正确率73.1%。结论年龄≥40岁、女性、劳累史、前驱感染、脊髓受累≥6个节段均为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