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小干扰RNA递送的阳离子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1
作者 李文婷 段醒妹 夏厚林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基于(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DOTAP)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制备阳离子胶束DMP,并对其表征以及不用浓度的血清转染进行考察。方法:用旋转蒸发仪制备阳离子胶束DMP,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用凝胶... 目的:基于(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DOTAP)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制备阳离子胶束DMP,并对其表征以及不用浓度的血清转染进行考察。方法:用旋转蒸发仪制备阳离子胶束DMP,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用凝胶阻滞来确定阳离子胶束DMP完全阻滞RNA的比例,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阳离子胶束DMP在含有不同浓度梯度的血清的转染效率。结果:通过对阳离子胶束DMP的制备工艺的筛选,制备出阳离子胶束DMP,测得粒径为144.8 nm,PDI=0.183,zeta电位46.4 m V,带有正电荷。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当DMP与Scramble si RNA N/P≥30时能够完全阻滞。体外转染实验显示,在含有0%,10%,20%,30%的血清中,DMP/FAM si RNA复合物对C26结肠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85.47±1.01%,81.57±2.04%,75.29±1.20%,71.64±1.59%。结论:阳离子胶束DMP具有良好的粒径和电位,其转染效率不受血清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血清转染中均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并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si RNA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胶束 小干扰RNA 载体 表征 转染
下载PDF
纳米粒载体传输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李文婷 段醒妹 夏厚林 《中药与临床》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制备纳米粒载体DMP,对其进行表征的测定,研究DMP介导的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进行测定;通过Q-PCR法检测mRNA的含量,检测DMP递送Bcl-xlsiRNA入C26细胞的基因沉默效果;通过MTT法研究DMP/si RNA... 目的:制备纳米粒载体DMP,对其进行表征的测定,研究DMP介导的Bcl-xl siRNA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对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进行测定;通过Q-PCR法检测mRNA的含量,检测DMP递送Bcl-xlsiRNA入C26细胞的基因沉默效果;通过MTT法研究DMP/si RNA对C26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测定其对C26细胞的肿瘤抑制作用;用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证明DMP/siRNA能够抑制C26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来分析经过DMP/siBcl-xl治疗的C26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粒径和电位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其IC50为3.7μg﹒mL^(-1)。Q-PCR结果显示DMP/siBcl-xl有效地降低了Bcl-xl信使RNA的水平;MTT结果显示DMP/siBcl-xl(50 n M和100 n M)的生存率分别为69.6%±3.3%,56.3%±1.9%,低于DMP组;克隆形成实验表明DMP/siBcl-xl能够抑制C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凋亡实验结果显示DMP/siBcl-xl的细胞凋亡率为33.0%±3.8%,与对照组、DMP组、DMP/Scramble siRNA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地增加了。结论:纳米粒DMP具有良好的粒径和电位,并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DMP/siBcl-xl能够沉默Bcl-xl基因,引发C26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实现抑制C26细胞生长的治疗作用。实验表明纳米粒DMP能够作为有效的载体递送siRNA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RNA干扰 BCL-XL SIRNA C26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远 何霞 +3 位作者 串俊兰 钟磊 喻冬柯 熊萱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为例,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搜索和分析可能导致(艾司)西酞普兰个体化差异的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因和位点选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常用免费生物信息学数据库GeneCards、UniProtKB和Ph... 目的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为例,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搜索和分析可能导致(艾司)西酞普兰个体化差异的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因和位点选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常用免费生物信息学数据库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以"西酞普兰OR艾司西酞普兰"用于基因的筛选。利用将筛选到的基因名称输入ClinVar数据库,筛选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以"西酞普兰OR艾司西酞普兰AND基因多态性"的搜索方式搜索PubMed和CBM文献数据并统计和比较搜索到的基因名称及出现频率。结果从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选取了共有的4个基因,在ClinVar中搜索到了这4个基因与临床药物应答相关的共19个多态性位点。而从PubMed上搜索到的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个基因与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搜索到的共有基因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利用GeneCards、UniProtKB、PharmGKB搜索基因+ClinVar搜索多态性位点的模式,能更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相关性更大的基因和多态性位点,相比搜索文献数据库的方式,能节约更多时间和精力,对研究设计阶段和统计阶段的数据降维处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临床药师在骨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岷 李获 +1 位作者 龙恩武 陈鸣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2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考察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化用药流程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305例各类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9例和对照组146例。前... 目的:考察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化用药流程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305例各类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9例和对照组146例。前者按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制订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化用药流程"即多模式镇痛方案给药,后者行常规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和用药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36,48,72 h,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字评价量表法(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而两组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化流程能够有效缓解手术切口疼痛,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以优化镇痛规范化流程,对加快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规范化流程 多模式镇痛 超前镇痛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一种苯并咪唑酮类GSK-3抑制剂的纯度研究
5
作者 陈换飞 邹静 +5 位作者 白兰 贾贵清 彭婷 陈婷 吴小愚 张梅 《中药与临床》 2018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建立苯并咪唑酮类新型GSK-3抑制剂的纯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110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目的:建立苯并咪唑酮类新型GSK-3抑制剂的纯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110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苯并咪唑酮类GSK-3抑制剂(化合物5b)的含量在20~10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4%,RSD为0.78%。结论:该纯度测定方法简便高效、实用可靠,可用于指导苯并咪唑酮类新型GSK-3抑制剂的合成及系列衍生物的纯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3抑制剂 苯并咪唑酮衍生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纯度测定
下载PDF
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洪涛 喻冬柯 +3 位作者 韩丽珠 尹琪楠 石慧 童荣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研究羟氯喹亚麻酸酯(AHQ)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色谱柱:ASB C18(50 mm×2. 1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 5%甲酸水溶液=55∶45,流速:0. 4 m L·min^(-1),进样量:50μL。12只SD大鼠单次静脉注射或灌胃... 目的研究羟氯喹亚麻酸酯(AHQ)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色谱柱:ASB C18(50 mm×2. 1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 5%甲酸水溶液=55∶45,流速:0. 4 m L·min^(-1),进样量:50μL。12只SD大鼠单次静脉注射或灌胃给予羟氯喹亚麻酸酯10 mg·kg^(-1),用沉淀蛋白-LC/MS/MS测定羟氯喹亚麻酸酯及主要代谢产物(羟氯喹)在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用Win Nonlin 6. 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在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 1±0. 2) h,Cmax为(1055. 0±251. 2) ng·m L^(-1);与相同剂量静脉注射后的达峰浓度相比,羟氯喹亚麻酸酯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消除,其t1/2为(2. 7±0. 3) h,羟氯喹的转化率为50%。不同组织中羟氯喹亚麻酸酯/羟氯喹的分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肝>肾>小肠>肺>心脏>胃>脾>脑。结论羟氯喹亚麻酸酯经灌胃后,吸收快、消除半衰期短和组织分布广泛,且在不同组织中均能够良好的转化为羟氯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羟氯喹亚麻酸酯 沉淀蛋白-LC/MS/MS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羟氯喹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丽珠 石慧 +1 位作者 肖洪涛 陈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022-2025,共4页
羟氯喹作为传统抗疟疾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并且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溶酶体功能,抑制细胞自噬,调节免疫,影响相关蛋白及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内涵体功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化疗增敏... 羟氯喹作为传统抗疟疾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并且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溶酶体功能,抑制细胞自噬,调节免疫,影响相关蛋白及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内涵体功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化疗增敏等。本文拟对羟氯喹的抗肿瘤机制及其抗肿瘤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肿瘤 机制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