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皮质量影响的多元评价研究
1
作者 毛腾霄 黄春燕 +4 位作者 伍欣然 张良 陈红 何江 黄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2,共8页
为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吸收剂量(0、5、10、20、30 k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样品,比较辐照前后样品微生物负载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水提物抑菌活性的变化,并建立... 为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吸收剂量(0、5、10、20、30 k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样品,比较辐照前后样品微生物负载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水提物抑菌活性的变化,并建立牡丹皮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为5 kGy时即可让微生物负载超标样品中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数量降至标准规定(《美国药典》USP-NF2023)以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牡丹皮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呈下降趋势;辐照后样品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与未辐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辐照与未辐照样品。鉴于不适宜的^(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可能会对牡丹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建议牡丹皮的辐照吸收剂量不超过5 kGy。本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皮辐照灭菌吸收剂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60)Co-γ辐照 指纹图谱 近红外光谱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绵学 伏毅 +4 位作者 郑宇 王艳 潘琳 李华 黄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7-83,共7页
为优化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方法,实现对假阳性样本的鉴别能力,降低模板量对鉴定结果的干扰效应。选择马铃薯作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12 kGy的60Co辐照、加热和冻融处理,通过转座子引物筛选、检出限分析、DNA损伤特征比较和剂量... 为优化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方法,实现对假阳性样本的鉴别能力,降低模板量对鉴定结果的干扰效应。选择马铃薯作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12 kGy的60Co辐照、加热和冻融处理,通过转座子引物筛选、检出限分析、DNA损伤特征比较和剂量曲线回归等方法,探究转座子引物的应用对马铃薯辐照鉴定结果的优化效果。结果显示,转座子引物组合LTR2-5\18S-8与LTR2-2\ACT-5可用于假阳性样本的鉴别,引物组合LTR2-5\18S-5可用于辐照鉴定。优化后方法中"初始循环数差值的指数函数-辐照剂量"标准曲线方程为Y=-0.1581X+4.611,线性关系R2为99.24%,优于"初始循环数差值-辐照剂量"的原有模式。通过转座子引物的应用与方法优化,增强了假阳性鉴别能力,消除了模板差异,增强了荧光定量PCR辐照鉴定技术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鉴定 转座子 马铃薯 DNA损伤
下载PDF
9种植物对钴的吸收转运特征研究
3
作者 伏毅 蒲磊 +3 位作者 卜姝文 王巍 黄雪晴 邱娅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Co胁迫条件下植物对重金属Co的吸收转运特征。[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田菁、紫花苜蓿、猪屎豆、毛苕子、大豆、绿花菜、番茄、红甜菜、空心莲子草9种植物在Co胁迫条件下对Co的吸收转运能力。[结果]Co胁迫条件下,各个植物地... [目的]探讨Co胁迫条件下植物对重金属Co的吸收转运特征。[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田菁、紫花苜蓿、猪屎豆、毛苕子、大豆、绿花菜、番茄、红甜菜、空心莲子草9种植物在Co胁迫条件下对Co的吸收转运能力。[结果]Co胁迫条件下,各个植物地上部、根部Co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中大豆(开8157)地上部Co含量增幅最大,是对照的26.5倍,增幅最小的是空心莲子草,是对照的5.7倍;空心莲子草根部Co含量增幅最大,是对照的567.4倍,增幅最小的是番茄,是对照的16.3倍。在Co胁迫处理条件下,除紫花苜蓿、大豆(丰豆5号)由于对照组根部Co含量低于检出值无法计算转移系数外,其他7种植物的Co转移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转移系数降低最多的为空心莲子草,仅为对照的1.0%,降低最少的为田菁,为对照的48.5%,4个品种大豆的转移系数均极显著降低,均小于等于0.10。[结论]除紫花苜蓿、大豆(丰豆5号)外,其余7种植物在Co胁迫条件下地上部、根部Co含量显著增加,转移系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 转移系数 吸收转运特征
下载PDF
基于X射线粉末衍射法研究机械力化学剥离六方氮化硼的晶体结构演变
4
作者 郭丹 张振琳 +4 位作者 侯鑫海 张萱 刘欣雨 胡钰琳 廖增强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使用机械力化学装置(行星球磨机)处理六方氮化硼(hBN)粉末,基于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等工艺条件对hBN晶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对hBN的(002)、(100)和(004)等晶面的特征衍射峰的分析发现:不同球磨工艺引起... 使用机械力化学装置(行星球磨机)处理六方氮化硼(hBN)粉末,基于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等工艺条件对hBN晶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对hBN的(002)、(100)和(004)等晶面的特征衍射峰的分析发现:不同球磨工艺引起hBN粉末XRD的面外(002)和(004)晶面的强度总体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面内(100)晶面的强度表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面内和面外晶面半峰宽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面外(002)强度和半峰宽的变化幅度尤其显著。球磨hBN粉末XRD的变化机制在于随着球磨的进行,hBN微粒从沿C轴择优取向分布导致面外晶面衍射增强,过渡到六方氮化硼微粒沿C轴剪切导致面内晶面衍射减弱的随机分布,再到hBN微粒剥离成二维纳米片导致面外晶面衍射半峰宽变宽的随机分布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揭示了基于机械力化学剥离宏量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晶体结构演变过程和机制,为机械力化学在剥离宏量制备六方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粉末衍射 六方氮化硼 纳米片 机械力化学剥离 球磨 晶体结构
下载PDF
60Co-γ辐照对中式传统菜肴方便食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谦 杨敏 +4 位作者 高鹏 吴琴 刘绵学 叶嘉伟 黄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249-253,262,共6页
以腊肉炒豇豆和笋子烧牛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及微生物指标筛选出最优辐照剂量,并以25℃储藏0、2、4周为采样条件,分析辐照对2种方便食品在贮藏0、2、4周时感官品质、粗脂肪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及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 以腊肉炒豇豆和笋子烧牛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及微生物指标筛选出最优辐照剂量,并以25℃储藏0、2、4周为采样条件,分析辐照对2种方便食品在贮藏0、2、4周时感官品质、粗脂肪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及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期中,2种食品的菌落总数和霉菌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始终低于检测限;2种食品的TBA值总体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储藏4周时TBA值明显低于CK及储藏0周样品组(P<0.05);辐照后腊肉炒豇豆粗脂肪含量升高,笋子烧牛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且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整个储藏期中,2种食品的感官品质均无明显变化,感官接受度较高。因此,5.00 kGy的辐照剂量适用于这2种方便食品的辐照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Co-γ辐照 中式传统菜肴 方便食品 食品品质
下载PDF
辐照结合复配保鲜剂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婵 许萍 +3 位作者 黄敏 熊光权 王炬光 廖涛 《肉类研究》 2021年第6期50-56,共7页
为延长大口黑鲈鱼片货架期,将新鲜鲈鱼片分别用无菌蒸馏水(对照)、大蒜素、4 kGy ^(60)Co-γ射线辐照、大蒜素+辐照、复配保鲜剂A(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和复配保鲜剂B(含0.3 g/100 m... 为延长大口黑鲈鱼片货架期,将新鲜鲈鱼片分别用无菌蒸馏水(对照)、大蒜素、4 kGy ^(60)Co-γ射线辐照、大蒜素+辐照、复配保鲜剂A(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和复配保鲜剂B(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茶多酚、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处理后,于4℃贮藏15 d,考察各处理对鲈鱼片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感官品质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经辐照的鲈鱼TBARs值、TVB-N含量较对照组略高,辐照加速了脂质氧化;而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减少菌落总数,延缓汁液流失率和pH值的升高,抑制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的下降;贮藏15 d时,2种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片菌落总数均未达到6(lg(CFU/g)),仍符合可食用标准,而复配保鲜剂B结合辐照处理组具有最好的保鲜效果;鲈鱼经辐照处理后货架期可延长6 d,而经过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均可延长9 d以上,表明辐照与复配保鲜剂在鲈鱼贮藏中具有协同保鲜作用,能有效延长鲈鱼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复配保鲜剂 鲈鱼 贮藏品质 货架期
下载PDF
重金属钴胁迫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伏毅 王巍 +2 位作者 邱娅璐 黄雪晴 卜舒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1期65-70,共6页
钴(Co)是锂电池阴极重要的金属元素,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Co的用量逐年增长,如果过量的Co释放到环境中,其重金属毒性会对植物、动物及人类造成威胁。文章阐述了Co胁迫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从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变化等方面总结了C... 钴(Co)是锂电池阴极重要的金属元素,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Co的用量逐年增长,如果过量的Co释放到环境中,其重金属毒性会对植物、动物及人类造成威胁。文章阐述了Co胁迫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从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变化等方面总结了Co胁迫对植物的负面影响。重点关注Co胁迫对植物DNA复制转录、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平衡、氮素固化、渗透调节等方面的毒性机理,并对Co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及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Co胁迫对植物毒性效应的下一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重金属 污染
下载PDF
9株野生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60)Co耐受·吸附性研究
8
作者 伏毅 刘绵学 +2 位作者 王艳 高鹏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1-5,共5页
从野生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生物活性好的根瘤菌进行种属鉴定,模拟检测其对^(60)Co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为放射性钴污染水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目标菌株。用平板培养法从不同植物根瘤中分离到根瘤菌株9株,使用多位点序列(16S... 从野生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生物活性好的根瘤菌进行种属鉴定,模拟检测其对^(60)Co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为放射性钴污染水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目标菌株。用平板培养法从不同植物根瘤中分离到根瘤菌株9株,使用多位点序列(16S-IGS、nifH、recA)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根瘤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检测理化性质,在不同浓度^(59)Co培养基中培养根瘤菌菌株,检测其对^(59)Co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并使用^(60)Co辐射源装置对根瘤菌株进行照射处理,检测其对放射性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9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1#、2#、6#、7#菌株为共生固氮菌、慢生菌,3#、4#、5#、8#、9#为联合固氮菌、快生菌;4#、5#、7#、8#、9#菌株具有氨苄抗性。经分子鉴定,1#、2#、6#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3#、8#为Sinorhizobium meliloti,4#、5#为Rhizobium sp.,7#为Bradyrhizobium yuanmingense,9#为Rhizobium huautlense;5#菌株对^(59)Co的耐受能力最好,7#最差。初始^(59)Co浓度为1 g/L和吸附时间1.5 h条件下,9#菌株对培养基中^(59)Co的残余量最低,说明该菌株的清除能力最强,达到15%。^(60)Co辐射源装置对9个根瘤菌株进行照射处理,所有菌株均不能耐受1~10 kGyγ射线辐照剂量处理。从试验结果来看,5#菌株和9#菌株对^(59)Co分别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吸附性,在修复低放射性^(60)Co污染水体、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根瘤菌 生物修复 分离鉴定 耐受性 吸附性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镍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瞿攀 伏毅 +2 位作者 刘绵学 王艳 黄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土壤健康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人类活动给土壤造成的污染亟待治理。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镍具有较大的毒性。目前我国土壤中镍污染比较严峻,应尽快响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改善土壤中镍污染状况。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 土壤健康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人类活动给土壤造成的污染亟待治理。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镍具有较大的毒性。目前我国土壤中镍污染比较严峻,应尽快响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改善土壤中镍污染状况。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在镍污染土壤中对植物生长状况、有效态镍含量以及植物吸收镍的影响,对寻找合适的植物和微生物修复镍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将有机酸运用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镍污染土壤中、建立PGPB库和寻找我国超富集植物等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 土壤修复
下载PDF
辐照对川芎等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彬 倪茂君 +2 位作者 王静霞 彭朝荣 陈竹平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以人参、黄连、黄芪、川芎、天麻、丹参为研究对象,通过60 Co-γ及电子加速器分别进行辐照辅助处理,研究辐照对中药材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溶剂法超声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考察辐照对人参皂苷、天麻苷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高效... 以人参、黄连、黄芪、川芎、天麻、丹参为研究对象,通过60 Co-γ及电子加速器分别进行辐照辅助处理,研究辐照对中药材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溶剂法超声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考察辐照对人参皂苷、天麻苷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结果显示,在一定吸收剂量处理下,可提高黄连、黄芪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改变人参中不同皂苷比例,川芎、天麻、丹参等有效成分含量则有所降低。辐照辅助处理有利于提高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或不易提取、纤维素含量高的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通过研究辐照工艺对六种中药材提取的影响,可为辐照加工技术在中药材提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中药材 提取得率 川芎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粉灭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明 王丹 +3 位作者 王钢 高鹏 黄敏 陈丽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75-2182,共8页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灭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0(CK)、5、7、9、11、13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天麻粉,测定天麻的微生物含量、色泽、理化性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9 kGy辐照处理后,天麻中均未检...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灭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0(CK)、5、7、9、11、13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天麻粉,测定天麻的微生物含量、色泽、理化性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9 kGy辐照处理后,天麻中均未检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辐照后天麻的L^(*)值降低,9 kGy剂量总色差值变化最小;辐照对天麻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9~13 kGy吸收剂量下天麻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天麻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5~0.998;辐照对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9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既能减少天麻微生物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品质不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天麻灭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电子束 灭菌 品质 HPLC指纹图谱
下载PDF
UPLC/Q-TOF/MS分析研究P.petiolosa抑菌提取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怡 易思君 +4 位作者 李姝 吴萌萌 房俊 黄敏 曹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2,共6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有柄石韦抑菌成分的方法,用乙酸乙酯和水获取有柄石韦粗提物,Intersustain C18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溶液和流动相B 0.1%甲酸水溶液等为色谱条件,正、负离子质量扫描范围均为50~1000,应用UP...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有柄石韦抑菌成分的方法,用乙酸乙酯和水获取有柄石韦粗提物,Intersustain C18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溶液和流动相B 0.1%甲酸水溶液等为色谱条件,正、负离子质量扫描范围均为50~1000,应用UPLC-XevoTM TQ MS进行物质鉴定。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山奈酚与圣草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测定。在柄石韦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其中山奈酚为高含量化合物之一,水提取物中鉴定出17种化合物,圣草酚为高含量化合物之一。山奈酚对S.aureus的MIC和MBC值分别是0.625 mg/mL和1.25 mg/mL,圣草酚分别是0.25 mg/mL和0.50 mg/mL。该UPLC/Q-TOF/MS法灵敏、准确、通量化,能为天然产物分析与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柄石韦 抑菌活性 乙酸乙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下载PDF
Pyrrosia petiolosa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晏仕英 刘怡 +4 位作者 吴萌萌 周洁 李姝 黄敏 赵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评估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P.petiolosa)水提取物(Pyrrosia petiolosa aqueous extract,PPAE)与乙酸乙酯提取物(Pyrrosia petiolosa ethyl acetate extract,PPEAE)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 【目的】评估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P.petiolosa)水提取物(Pyrrosia petiolosa aqueous extract,PPAE)与乙酸乙酯提取物(Pyrrosia petiolosa ethyl acetate extract,PPEAE)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云南白药组、PPAE组、PPEAE组),处理14 d后检测小鼠伤口愈合率、羟脯氨酸含量,对伤口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上皮形成程度,并检测PPAE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PPAE组小鼠创面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3%vs 45.6%)(P<0.05)。PPAE处理后创面组织总羟脯氨酸含量增至4.1μg/mg,且PPAE给药组小鼠伤口组织的组学分析也显示其上皮化程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强,同时PPAE对供试菌株表现出抗菌活性。PPEAE组伤口愈合率、羟脯氨酸含量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P.petiolosa提取物PPAE的局部外用可促进小鼠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伤口愈合 粗提物 抑菌 有柄石韦
下载PDF
^(60)Co-γ辐照对大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腾霄 黄晓婧 +2 位作者 黄敏 陈红 汪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24-3727,共4页
目的考察^(60)Co-γ辐照对大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经5、10、20、30 kGy剂量^(60)Co-γ辐照后,采用HPLC法测定辐照前后总蒽醌、5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管... 目的考察^(60)Co-γ辐照对大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经5、10、20、30 kGy剂量^(60)Co-γ辐照后,采用HPLC法测定辐照前后总蒽醌、5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管碟法检测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辐照后,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辐照剂量达到30 kGy时,相关成分色谱峰响应增加(P<0.01)。2种大黄水提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Co-γ辐照对大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均无影响,但在高剂量下会引起某些相关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60)Co-γ辐照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HPLC 管碟法
下载PDF
有柄石韦药膏制备及对大鼠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陈凯 严馨 +6 位作者 李天依 冯佰欢 张安东 李姝 王元宵 黄敏 曹玫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利用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P.petiolosa)试制药膏,在动物水平研究其抗菌及促伤口愈合的作用.将有柄石韦制备成药膏,构建大鼠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感染组.各组... 利用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P.petiolosa)试制药膏,在动物水平研究其抗菌及促伤口愈合的作用.将有柄石韦制备成药膏,构建大鼠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感染组.各组分别经自然恢复、P.petiolosa药膏、京万红软膏处理后检测大鼠体重与进食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大鼠体重与进食量无显著变化;创面愈合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P.petiolosa药膏可促进单纯创伤组及S.aureus感染组伤口愈合;ELISA结果显示P.petiolosa药膏在致创前期可明显降低炎性反应.结果表明,这款自主研发的以P.petiolosa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药膏具有很好的拮抗S.aureus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伤口愈合 药膏 抑菌 有柄石韦
下载PDF
石韦辐照保藏技术及抑菌活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洁 吴萌萌 +5 位作者 张安东 晏仕英 赵淼淼 吴道艳 黄敏 赵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研究辐照应用于石韦鲜药保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3,6,9,12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鲜石韦后,不同保藏条件下分析不同辐照条件对石韦原料保鲜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相比,辐照处理可有效杀灭石韦上的微生物,并确定石韦... 目的研究辐照应用于石韦鲜药保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3,6,9,12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鲜石韦后,不同保藏条件下分析不同辐照条件对石韦原料保鲜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相比,辐照处理可有效杀灭石韦上的微生物,并确定石韦的最佳辐照剂量为9kGy、常温条件下保藏1~30d石韦抑菌活性稳定。结论辐照技术有利于石韦鲜药的运输且不产生霉变,对石韦鲜药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韦 辐照保藏 酯提物 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在不同无水保活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婵 熊光权 +3 位作者 黄敏 曲畅 廖涛 张金木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寻求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无水保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不同无水保活温度(0℃、2℃、4℃、6℃和8℃)下斑点叉尾鮰保活5 h以及复苏24 h后的存活率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 为寻求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无水保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不同无水保活温度(0℃、2℃、4℃、6℃和8℃)下斑点叉尾鮰保活5 h以及复苏24 h后的存活率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的最佳保活温度在2℃~6℃,复苏24 h后存活率≥80%;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保活前(P <0. 05),复苏24 h后,2℃保活组ALT和AST分别可恢复至12. 52 U/L和16. 13 U/L;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尤其在6℃下;鱼肉总蛋白、粗脂肪、硬度、咀嚼性呈下降趋势(P <0. 05)。研究表明,在2℃下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丁香酚 温度 保活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对大口黑鲈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萍 黄敏 +5 位作者 廖涛 熊光权 张金木 王炬光 耿胜荣 白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5,共8页
为延长冷藏大口黑鲈的货架期,以新鲜大口黑鲈为材料,研究大蒜素、大蒜素复配茶多酚及葡萄籽提取物处理对冷藏条件(4℃)下贮藏15 d的鲈鱼鱼肉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结合鲈鱼鱼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 为延长冷藏大口黑鲈的货架期,以新鲜大口黑鲈为材料,研究大蒜素、大蒜素复配茶多酚及葡萄籽提取物处理对冷藏条件(4℃)下贮藏15 d的鲈鱼鱼肉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结合鲈鱼鱼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和感官评分指标表征大蒜素及其复配保鲜剂对鲈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大蒜素单独处理相比,复配保鲜剂有更好地保鲜和维持鱼肉品质的能力,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延缓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汁液流失率的升高,并保持鱼肉的pH值、感官评分和Ca^(2+)-ATPase活力。大蒜素处理组和复配保鲜剂处理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分别在第12天和第15天超过25.9 mg/100 g,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延长了鲈鱼的贮藏货架期3、6 d。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可有效抑制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的下降,贮藏15 d后对照组酶活力比贮藏初期显著下降了59.9%,而大蒜素和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组分别下降了47.6%、38.0%。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经济环保,对人体无害,可为以天然提取物为水产保鲜剂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茶多酚 葡萄籽提取物 复配 鲈鱼保鲜 货架期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对接种发酵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雪 吴梦西 +5 位作者 廖一漠 刘书亮 陈安均 高鹏 徐飞 敖晓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8-448,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S66CD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m-4作为发酵菌株,测定不同盐浓度(2%、5%、8%)条件下泡菜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以及感...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S66CD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m-4作为发酵菌株,测定不同盐浓度(2%、5%、8%)条件下泡菜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盐浓度下萝卜泡菜的风味物质差异。【结果】各组别泡菜感官评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2%、5%、8%盐浓度组,2%与5%盐浓度组泡菜感官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2%盐浓度发酵的泡菜中L-苹果酸和琥珀酸的总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5%盐浓度组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多、风味协调。【结论】采用接种发酵模式能降低泡菜中食盐的使用量且制备的泡菜风味和口感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泡菜 接种发酵 盐浓度 理化特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Pyrrosia petiolosa抗菌酯提物提取条件优化及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安东 王磊 +6 位作者 陶榆玮 宋丽菊 成娟 易思君 吴道艳 黄敏 赵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702,共6页
优化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提取条件,初步研究其拮抗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牛津杯法测定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拮抗S.aureus活性;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拮抗S.aureus的MIC和MBC值;扫描电镜观察PPEA... 优化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提取条件,初步研究其拮抗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牛津杯法测定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拮抗S.aureus活性;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拮抗S.aureus的MIC和MBC值;扫描电镜观察PPEAE处理S.aureus后形态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1/20 g/mL、提取温度60℃、浸提时间5 d为最优提取条件,优化后酯提物抑菌效率可提高25.7%.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浓缩至质量浓度分别为1和50 mg/mL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和24 mm,其MIC和MBC值分别为7.8和15.6 mg/mL.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处理后,S.aureus表面出现部分凹陷、皱缩.正交优化可显著提高酯提物抑菌物质提取效率,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具有较强的拮抗S.aureu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韦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交试验 提取优化 拮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