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永建 唐得胜 马志刚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4期676-679,共4页
四川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省份之一,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年均发生地质灾害2600余处,全省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规模齐、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2018年年均因灾死亡失踪... 四川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省份之一,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年均发生地质灾害2600余处,全省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规模齐、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2018年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近80%,但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群发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通过分析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关键环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以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可以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形势 四川省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省市县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智林 陈高翔 +4 位作者 张浴阳 屈伯强 苏永超 刘艳辉 张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 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四川省自2003年起率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于2019年开始重点在预警模型分析和建立、系统设计与实现、分级预警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库、“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互联系统及分级预警机制。基本实现了基于雨量数据传输、预警模型分析运算、预警信息发布等“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分级预警的闭环管理,初步解决了市县缺平台、缺经费、缺技术的三缺问题及多头发布预警信息对基层造成的干扰问题。2023年四川省成功避险的案例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挥作用的占86%,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 预警模型 预警系统
下载PDF
四川凉山州地质灾害灾情特征与主要致灾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伟 郑玄 +4 位作者 欧文 铁永波 付小麟 宋钰朋 殷万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78-89,共12页
凉山州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为系统查明凉山州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灾情特征及主要致灾类型,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现场调查等方法,统计分析地质灾害数据、灾情数据和重大突发地质灾害... 凉山州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为系统查明凉山州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灾情特征及主要致灾类型,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现场调查等方法,统计分析地质灾害数据、灾情数据和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实例。结果表明:凉山州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为主,滑坡主要为中小规模土质滑坡,泥石流主要为中小规模沟道型泥石流;有记录以来共计发生24起死亡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2006—2020年,共发生46起地质灾害灾情,以泥石流为主。总结提炼了7种地质灾害主要致灾类型,红层滑坡是凉山州滑坡主要类型之一,遇水易软化解体,自稳能力差;复活型古滑坡,在凉山州多有分布,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冲刷等因素,古滑坡易变形和复活;库岸型滑坡,主要发育在木里县、布拖县、宁南县的水电站库区内,受库水位消落带影响斜坡塌岸隐患较多,坡体稳定性降低形成滑坡;含煤层型滑坡,主要发育在凉山州南部的煤系地层区域,斜坡前缘不合理开挖易诱发前缘滑塌并造成整体滑动;矿渣型泥石流是凉山州泥石流主要类型之一,矿渣、废石、尾砂等不合理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物源;凉山州常发生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遭遇暴雨后易诱发火后泥石流;在构造活动强烈、山势陡峭的沟谷上游发生崩滑灾害后,易沿沟运动冲出,堵塞河道形成链式灾害。研究成果可为凉山州针对性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灾情特征 红层滑坡 古滑坡 库岸型 矿渣型
下载PDF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50
4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7 位作者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石胜伟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甘伟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徐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县Ms6.8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控灾条件 演化趋势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喜德县地质灾害“点面双控”体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伟 铁永波 +5 位作者 王家柱 郑玄 白永健 徐如阁 梁东波 欧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各试点省份和地区均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展“点面双控”,并逐渐形成点面双控的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在归纳四川省喜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前期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各试点省份和地区均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展“点面双控”,并逐渐形成点面双控的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在归纳四川省喜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前期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喜德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现有地质灾害四大体系,提出了包含五个板块的点面双控体系:风险调查评价与动态调整板块,提高“点面双控”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监测预警与响应处置板块,提高“点面双控”监测覆盖面、预警准确度和响应效率;风险常态管理与防御板块,提升“点面双控”常态防御能力与管理水平,推动防御和管理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科普宣传与培训演练板块,提升“点面双控”全民认知水平和避灾能力;制度建设板块,完善责任体系,制定双控制度。通过上述工作,实现了喜德县风险隐患动态监测与常态化防御,提升了喜德县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可为其他地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喜德县 点面双控 隐患点 风险区
下载PDF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与防灾减灾效果评估
6
作者 刘霁茗 陈高翔 +1 位作者 曾阳益 徐嘉翊 《中国减灾》 2025年第4期56-57,共2页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作为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作为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灾害指挥救援经验,系统阐述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并科学评估了其防灾减灾效果,旨在完善灾害救援体系,提升紧急事件反应速度,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突发性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应急响应机制 生命财产安全 紧急事件 灾害救援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雅安市矿区生态修复治理规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雨浓 李琬欣 +2 位作者 杨显华 潘一茜 石浩林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289-293,共5页
为助力雅安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结合雅安市资源禀赋条件和实际需求,运用遥... 为助力雅安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结合雅安市资源禀赋条件和实际需求,运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规划编制及专题研究工作,通过对数据信息提取、分类、分析和评价,对雅安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价,合理划定矿山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并提出雅安市生态修复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评价 生态修复规划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识别——以四川省华蓥山区为例 被引量:75
8
作者 苏冲 董建权 +2 位作者 马志刚 乔娜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48-8956,共9页
优先区识别,是科学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的四川华蓥山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提取生态源地共1392.63 km^2,占华蓥山区总面积的35.60%;结合土地覆被类型与地质灾... 优先区识别,是科学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的四川华蓥山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提取生态源地共1392.63 km^2,占华蓥山区总面积的35.60%;结合土地覆被类型与地质灾害敏感性构建生态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电路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共84条,夹点区域0.1 km^2,含夹点廊道10条;生态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广安区境内,以及华蓥山西南端的夹点廊道。以生态修复模拟方法识别障碍点,确定生态修复优先区93.86 km^2,大致分两片。其中,广安区境内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破碎化生态空间,主要生态修复策略为植被恢复与退耕还林;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等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主要生态修复策略是矿山地质修复与植被恢复。本研究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模拟的思路,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电路模型 生态修复模拟 华蓥山区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9
作者 魏鹏 刘云 史歆晔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基于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模式,有序从生态、环境、地质、土壤、工程、社会以及管理等学科予以合理切入,深入阐述了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地质恢复、土壤改良、工程实践、公众参与、综合管理等工作内容,重点梳理了不同... 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基于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模式,有序从生态、环境、地质、土壤、工程、社会以及管理等学科予以合理切入,深入阐述了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地质恢复、土壤改良、工程实践、公众参与、综合管理等工作内容,重点梳理了不同学科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涉及工作的内在逻辑。未来,多学科交叉合作将从综合方案制定、强化社会参与、跨学科团队建立、创新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以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生态保护修复 理论研究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德阳市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王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9期0139-0144,共6页
地质灾害成因复杂,往往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育而成,只有理清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才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的放矢。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为例,逐条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阐明其与已有地质灾害的特征关系,并通过... 地质灾害成因复杂,往往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育而成,只有理清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才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的放矢。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为例,逐条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阐明其与已有地质灾害的特征关系,并通过信息量法和相关性系数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主控因子分析,经计算,提出主要控制性因子有斜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人类工程活动,该结论可为罗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丘区 地质灾害 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量法 相关性系数法
下载PDF
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鹏 王大国 +2 位作者 刘云 余晨 李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215,共7页
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部、各省级自然资源厅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对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为探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生态修复模式,在对四川省已经开展的近1000座... 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部、各省级自然资源厅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对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为探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生态修复模式,在对四川省已经开展的近1000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文件,阐述了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内涵,归纳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采场边坡、采场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排土场等主要生态修复模式,总结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经典案例,剖析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修复图斑范围、修复方向不准确,耕地概念不清楚,重地灾治理、轻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布置不合理等问题,以期为今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生态修复 修复模式 经典案例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降雨型滑坡灾害降雨阈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智昊 杨赛霓 +2 位作者 姚可桢 佟彬 唐得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四川省秦巴山区因其复杂地形和频发的极端降雨,成为中国滑坡灾害高发区,降雨是其主要自然致灾因素之一。尽管现有区域滑坡预警系统提供了基本的监测,但在准确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通过分析2000—2020年间1850起滑坡灾害及同期逐... 四川省秦巴山区因其复杂地形和频发的极端降雨,成为中国滑坡灾害高发区,降雨是其主要自然致灾因素之一。尽管现有区域滑坡预警系统提供了基本的监测,但在准确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通过分析2000—2020年间1850起滑坡灾害及同期逐时降雨数据,识别影响滑坡发生的关键降雨特征,采用混淆矩阵和技能得分等评价指标,拟合筛选确定最佳阈值曲线。研究表明:(1)拟合确定了诱发滑坡灾害的最佳降雨阈值曲线,并将其应用于2021年滑坡灾害预报,预测正确率达到87.72%。(2)通过滑坡隐患点编目数据进行滑坡危险性区划,中高及高危险性区域(4级和5级)的滑坡灾害点占比51.46%,中至高危险性区域(3级至5级)的灾害点占比91.23%,显示出阈值曲线在空间预测上的有效性。最佳降雨阈值曲线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滑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现行滑坡预警系统,提高灾害管理效率,可为滑坡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降雨阈值 气象预警 秦巴山区
下载PDF
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规划分区及管控策略研究
13
作者 陶培峰 刘建 +5 位作者 袁月 黄雪飘 杨光谱 敬钊 何彦良 肖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6-190,共5页
科学开展规划分区是对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以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为例,在掌握区域生态本底的基础上,识别突出生态问题,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生态廊道分区划定与管控策略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 科学开展规划分区是对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以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为例,在掌握区域生态本底的基础上,识别突出生态问题,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生态廊道分区划定与管控策略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主要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地质灾害、林地质量不高、耕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风险加剧等突出生态问题;(2)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生态功能以一般区为主,占比40.94%,极重要区占比26.62%,主要分布在长江屏山段、云阳—巫山段,岷江都江堰段,沱江绵竹段及乌江沿线的高海拔地区;(3)结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和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分别占比30.50%、15.26%和54.24%,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问题 服务功能 分区 管控策略
原文传递
四川巴中红层滑坡降雨阈值克里金插值法研究
14
作者 张群 肖智林 +5 位作者 马志刚 金圣杰 李俊峰 许钟元 曾普 张小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降雨阈值是目前最常用的降雨型滑坡预警判据之一,然而目前经验性降雨阈值主要是针对滑坡的区域性预警,对于该区域内随空间变化的单个滑坡的降雨阈值还缺乏探讨。基于巴中2014—2021年降雨型滑坡历史数据以及小时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 降雨阈值是目前最常用的降雨型滑坡预警判据之一,然而目前经验性降雨阈值主要是针对滑坡的区域性预警,对于该区域内随空间变化的单个滑坡的降雨阈值还缺乏探讨。基于巴中2014—2021年降雨型滑坡历史数据以及小时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提取2014—2020年各滑坡灾害的四类致灾短期雨量(1 h、12 h、24 h、72 h)和相应的长期雨量(滑坡发生前7 d),由此分成4类阈值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每组模型长期和短期致灾雨量阈值分布情况,并用2021年滑坡灾害数据验证所得的降雨阈值。研究结果显示4类阈值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布在40%~65%,表明4类阈值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预测准确率随短期降雨时长增加而提高,由72 h至7 d致灾雨量数据所计算的降雨阈值预测准确率最高,为62%;而1 h至7 d模型计算的降雨阈值预测准确率最低,为46%。基于模型的最高预测准确率,研究计算得到4类模型的最佳短期与长期致灾雨量的划分比例,从而定量划分了短期降雨致灾滑坡和长期降雨致灾滑坡。研究通过对致灾雨量空间分布的计算,可提取滑坡隐患点位上的降雨阈值,实现了区域一点一阈值的目标,丰富了现有降雨阈值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金插值 滑坡 短期降雨 长期降雨 降雨阈值
下载PDF
凉山州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
15
作者 徐伟 铁永波 +6 位作者 郑玄 殷万清 付小麟 欧文 白永健 Ireneusz Malik Małgorzata Wistub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92,共15页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川滇构造带南段,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影响,发育有地质灾害总数4016处,以中、小型土质滑坡和中、小型沟谷泥石流为主,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川滇构造带南段,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影响,发育有地质灾害总数4016处,以中、小型土质滑坡和中、小型沟谷泥石流为主,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分析等方法分析发现,按行政区分析,德昌县是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的县市,为387处;宁南县是灾害发育密度最高的县市,为17.7处/100 km^(2);按流域分析,安宁河流域的地质灾害数量最多,达779处;美姑河流域的灾害发育密度最高,达11.18处/100 km^(2)。以灾害发育密度为指标对不同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滑坡方面,划分为4个极高密度区和15个高密度区,滑坡发育受活动构造、易滑地层(红层、昔格达组等)控制作用影响较大;崩塌方面,划分为2个极高密度区和5个高密度区,崩塌沿河谷及支沟、活动构造呈带状分布,受水电站库区开发建设、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切坡影响较大;泥石流方面,划分为2个极高密度区和10个高密度区,泥石流发育受构造断裂、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凉山州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成兵 唐得胜 +2 位作者 肖宇月 佘猛 郝雷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2年第4期37-44,共8页
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干热河谷流域”地质灾害频繁成灾问题,在收集地质灾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控灾因素的关系,系统分析了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揭示了干热河谷区人类活... 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干热河谷流域”地质灾害频繁成灾问题,在收集地质灾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控灾因素的关系,系统分析了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揭示了干热河谷区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密切关系,总结了区内昔格达组特殊易滑地层对区域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征。研究成果为区域工程和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科学规避易滑地层等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及城乡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干热河谷 发育规律 城镇规划 攀枝花市
下载PDF
雅安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防治措施
17
作者 刘超 蹇代君 张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雅安市是四川省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通过对雅安市近10年来1242处地质灾害样本统计,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高程、坡度、坡面形态的相关性,总结出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雅安市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为主;高程较低(<1500m)... 雅安市是四川省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通过对雅安市近10年来1242处地质灾害样本统计,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高程、坡度、坡面形态的相关性,总结出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雅安市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为主;高程较低(<1500m)的区域、坡度10°~30°之间、直线型坡面利于地质灾害发育,整体上在中部和东部最为发育。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月份和降雨特征的分析,表明降雨诱发雅安市地质灾害主要因素,建议采用截排水工程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市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阜康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宇 罗西 +1 位作者 王磊 黄诗宇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年第18期174-176,共3页
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等方面对阜康市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阐述,归纳了阜康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地质灾害沿河流(道路)成条带状分布,同时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 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等方面对阜康市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阐述,归纳了阜康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地质灾害沿河流(道路)成条带状分布,同时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在中、低山区密集发育,在人类活动强烈区域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阜康市
下载PDF
什邡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治建议
19
作者 杜泽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92-95,共4页
什邡市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加之汶川地震的严重破坏和“8.10”等强降雨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有发育。统计全市37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已经销号点和未销号点)的信息... 什邡市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加之汶川地震的严重破坏和“8.10”等强降雨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有发育。统计全市37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已经销号点和未销号点)的信息分析,什邡市地质灾害的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的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蓥华镇、洛水镇、湔氐镇;滑坡主要是蠕滑-拉裂式滑坡,崩塌多为倾倒式崩塌。在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邡市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四川彭州市关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探讨
20
作者 王十川 张涌 +3 位作者 屈伯强 陈高翔 冯晋阳 张浴阳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9期145-147,共3页
2020年“8.11~8.12”强降雨后,白鹿镇关沟村6组爆发了泥石流。关沟泥石流造成挡拦坝及沟侧道路路基受损。通过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特征值计算等方法对关沟泥石流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沟泥石流属于暴雨沟谷型中高频粘性泥石... 2020年“8.11~8.12”强降雨后,白鹿镇关沟村6组爆发了泥石流。关沟泥石流造成挡拦坝及沟侧道路路基受损。通过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特征值计算等方法对关沟泥石流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沟泥石流属于暴雨沟谷型中高频粘性泥石流,易发程度属于易发性泥石流。最后,提出采用拦排结合的治理方式进行防治,减轻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沟泥石流 灾害特征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