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地段认定标准与保护利用研究——以四川省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密 李若凡 +2 位作者 蒲文 唐玉佳 周媛 《中国名城》 2024年第7期29-35,共7页
历史地段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新类型。基于四川省历史地段专题研究试点对历史地段的定义与认识,面对四川省数量众多、亟需保护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对四川省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历史地段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新类型。基于四川省历史地段专题研究试点对历史地段的定义与认识,面对四川省数量众多、亟需保护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对四川省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但仍有大量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未得到有效保护。15处三线建设历史地段研究样本中纳入工业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比例不高,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利用方法:顺应城市发展,确定保护目标;明确保护重点,加强特色营造;编制规划指南,促进活化利用;更新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加强保护宣传,彰显文化内涵,以期为历史地段和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这一特殊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四川省 三线建设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基于SP法的市民绿道游憩偏好实证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阮思念 张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99-105,共7页
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创造了开放的线形绿色空间.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tated-preference method,SP法),从市民游憩需求侧角度出发,通过构造离散选择模型,对市民的绿道游憩偏好需求进行了量化性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创造了开放的线形绿色空间.基于叙述性偏好法(stated-preference method,SP法),从市民游憩需求侧角度出发,通过构造离散选择模型,对市民的绿道游憩偏好需求进行了量化性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对于环境安静度、自然生态景观、沿线道路绿化、离家距离、公共交通接驳方式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于游憩健身设施、历史人文景观的关注程度较低;绿道离家距离越远其负效用增加越明显;绿道多样的交通接驳方式能显著增加绿道的正效用.最后,依据离散选择模型得到的拟合结果对未来成都绿道规划建设提出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游憩偏好 叙述性偏好法 离散选择模型
下载PDF
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消防改造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磊 杨志 +2 位作者 邵菲菲 袁满 丁鹏 《四川建筑》 2023年第6期49-51,共3页
深入调研四川省内典型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围绕其消防安全现状,以及活化利用消防改造在技术和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化利用 消防改造
下载PDF
我国城市与乡村韧性研究发展与热点比较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
4
作者 刘梦颖 王玲 田兵伟 《中外建筑》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城市和乡村两种地域系统下韧性研究发展和热点的差异性,文章以“城市韧性”“乡村韧性”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CNKI)选取了“建筑科学与工程”类核心期刊论文347篇,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城乡...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城市和乡村两种地域系统下韧性研究发展和热点的差异性,文章以“城市韧性”“乡村韧性”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CNKI)选取了“建筑科学与工程”类核心期刊论文347篇,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城乡韧性建设和融合发展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特定学科背景下我国城市韧性与乡村韧性研究发展历程存在差异:城市韧性的研究要早于乡村韧性,且前者的研究热度更高;城市韧性研究从概念起源、定义、内涵等方面掀起了城市韧性研究的热潮,并涌现出了“城市韧性优化策略”“城市防灾减灾”等热门研究领域;乡村韧性作为韧性研究的新领域在近5年逐步出现,现有研究呈现出数量少、主题分散等特点,研究围绕“乡村振兴”“乡村脆弱性”等展开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韧性 城市韧性 乡村韧性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隧道火灾中细水雾降温消烟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牛奕 黄钦 袁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细水雾系统因其良好的控烟作用在隧道火灾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气溶胶动力学机理提出细水雾降温消烟数值模型,通过模拟狭长通道细水雾阻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为探究细水雾粒径、雾化锥角、细水雾与排烟口间距对降温消烟效果的影响规律,... 细水雾系统因其良好的控烟作用在隧道火灾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气溶胶动力学机理提出细水雾降温消烟数值模型,通过模拟狭长通道细水雾阻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为探究细水雾粒径、雾化锥角、细水雾与排烟口间距对降温消烟效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采用该模型开展细水雾系统在大尺度隧道火灾中降温消烟效果研究。研究表明:细水雾液滴粒径越小,降温消烟效果越好,且消烟效率与粒径成反比,但当粒径小于100μm时,因液滴蒸发导致消烟效率有所降低;雾化锥角在60°时消烟效果最好,雾化锥角增大或减小都会降低细水雾系统的消烟效果;当细水雾系统与排烟系统间距较小时,由于细水雾液滴会被排烟系统抽出,导致消烟效果减弱,因此两者间距越大,消烟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细水雾 数值模拟 降温消烟 遮光度
下载PDF
高校校园韧性评价研究——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露 王玲 田兵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6期18-19,共2页
为提升高校防灾韧性水平,文章构建了高校校园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提出校园韧性优化重点及建议。结果如下:文化教育和组织制度是高校校园韧性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 为提升高校防灾韧性水平,文章构建了高校校园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提出校园韧性优化重点及建议。结果如下:文化教育和组织制度是高校校园韧性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计算其韧性水平为良好等级,与现状相符,可作为韧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予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校园韧性评价 韧性校园 全排列多边形法
下载PDF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标准国际比较研究
7
作者 郑佳欣 王玲 +2 位作者 田兵伟 梁蕊 吴元飞 《城市与减灾》 2023年第5期6-12,共7页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多重叠加给城市带来的风险和影响越发明显。据全球灾害数据平台监测,2022年全球自然灾害共造成2.6亿人受影响,而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将严重威胁到人民...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多重叠加给城市带来的风险和影响越发明显。据全球灾害数据平台监测,2022年全球自然灾害共造成2.6亿人受影响,而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将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镇应急过程中抵御自然灾害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生命庇护所”,其标准化建设对于推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事件 应急避难场所 城市公共安全 数据平台 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 应急过程 庇护所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刘鹏彦 《建筑经济》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十三五”末,我国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公租房依申请应保尽保,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租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2021年6月24日,国... “十三五”末,我国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公租房依申请应保尽保,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租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2021年6月24日,国家层面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明确基础制度和有关支持政策,各省市也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结合四川省实践经验,剖析新形势下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面临一些新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住房保障 保障性住房
下载PDF
江苏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9
作者 陈勇健 范路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传统村落在城市快速发展、城乡加速统筹的背景下,正面临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困境。为给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现实的指引,以江苏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市域和区县2个尺度下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 传统村落在城市快速发展、城乡加速统筹的背景下,正面临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困境。为给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现实的指引,以江苏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市域和区县2个尺度下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江苏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传统村落空间密度的冷热点区域在城市尺度下形成“南热北冷”的分布格局,而在区县尺度下则形成“小热大冷”的分布格局;传统村落可达性在城市尺度和区县尺度下,均大致呈“南高北低”的格局;传统村落可达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格局 可达性
下载PDF
困境中的中小城市ESG可持续更新建设策略探索——以广安城市更新建设规划为例
10
作者 甘新越 刘佳韵 +1 位作者 骆杰 张康 《四川建筑》 2024年第S1期68-72,共5页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超大城市在空间规模、人口体量以及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广安作为中小城市的典型,面临环境优势不突出、人口吸附能力弱、城市开发成本高等多样困境。从中小城市特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嫁接到城市...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超大城市在空间规模、人口体量以及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广安作为中小城市的典型,面临环境优势不突出、人口吸附能力弱、城市开发成本高等多样困境。从中小城市特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嫁接到城市发展中,提出中小城市ESG城市更新建设策略,从环境、服务和成本控制三个层面,探讨以“轻质改造”的环境提升和以“渐进更新”的服务优化,在建设层面实现广安的城市更新,为中小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ESG策略 可持续发展 中小城市
下载PDF
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运营科学管理风险研究
11
作者 刘鹏彦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5期147-149,共3页
近年来,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仍是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此类项目主要着力解决城镇低保、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当前,大多省、市均已基本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 近年来,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仍是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此类项目主要着力解决城镇低保、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当前,大多省、市均已基本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但在运营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风险,亟待有关部门持续创新运营管理理念及方法。基于此,着重分析当前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运营管理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 项目运营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下载PDF
存量背景下川北山地老旧社区更新路径研究——以广元市何家渡片区为例
12
作者 周艳 杨猛 +1 位作者 骆杰 尧帅 《四川建筑》 2024年第S1期171-174,177,共5页
川北山地老旧社区作为山地聚居空间的典型代表,是提升川北人民生活品质的实践场所。研究梳理了存量背景下川北山地老旧社区更新思维转型内涵,结合广元市何家渡片区改造实践,以鲜花为更新媒介,从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空间运营等方面系统... 川北山地老旧社区作为山地聚居空间的典型代表,是提升川北人民生活品质的实践场所。研究梳理了存量背景下川北山地老旧社区更新思维转型内涵,结合广元市何家渡片区改造实践,以鲜花为更新媒介,从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空间运营等方面系统性的提出了生态重塑,花香绘画境;诗韵蜀道,花香串文点;全时引擎,花香营活力的更新路径,来实现蓝绿相融、城景相融、活力相融的更新目标,以期对川北山地老旧社区的品质重塑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背景 川北山地 老旧社区 更新改造
下载PDF
基于精益设计理念的旧办公建筑改造策略研究——以C办公园区改造项目为例
13
作者 周宏莉 常颖 +1 位作者 李梅 贾云清 《四川建筑》 2024年第S1期120-122,共3页
精益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挖掘用户需求和持续提升价值,应用于旧办公建筑改造项目中,能够回应用户个性需求,并为建筑师统筹各项工作流程提供可靠思路。以C办公园区改造项目为例,重点介绍了排危优化、功能升级、造价控制以及工期优化等方面... 精益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挖掘用户需求和持续提升价值,应用于旧办公建筑改造项目中,能够回应用户个性需求,并为建筑师统筹各项工作流程提供可靠思路。以C办公园区改造项目为例,重点介绍了排危优化、功能升级、造价控制以及工期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展现了旧办公建筑改造中的精益设计理念和有效应用,为建筑师负责制下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办公楼改造 建筑师负责制 精益设计
下载PDF
混合交路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交路计划与时刻表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 蒋佳锟 +1 位作者 鲜楚逸 陈钉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混合交路模式由于运力利用效率高、客流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普遍基于不同交路列车的发车频率存在倍数关系,或设定单位时段内(往往为1 h及以上)列车的发车间隔一致,难以解决... 混合交路模式由于运力利用效率高、客流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普遍基于不同交路列车的发车频率存在倍数关系,或设定单位时段内(往往为1 h及以上)列车的发车间隔一致,难以解决运力供给与时变客流需求间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交路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交路计划与时刻表综合优化方案,即按照乘客行为的差异性确定分时段客流OD需求,构建混合交路模式下交路计划及时刻表综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分层优化算法,以实例验证优化后线路的满载率最大值下降0.397,满载率均衡度下降15.5%,满载率大于0.8区间的优化效果为100%,有助于提升运输能力对时变客流的适应性,实现高品质的快捷运输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混合交路 交路计划 时刻表 综合优化
下载PDF
“文脉修补”视角下古镇保护与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佳欣 王玲 田兵伟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212-214,共3页
古镇是聚落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建筑形式、空间格局、风俗文化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产物,汇聚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章以恩阳古镇为研究对象,梳理历史文脉要素,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挖掘恩阳古镇文... 古镇是聚落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建筑形式、空间格局、风俗文化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产物,汇聚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章以恩阳古镇为研究对象,梳理历史文脉要素,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挖掘恩阳古镇文化内核,从生态修补、文态修补、形态修补和业态修补四个方面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探讨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古镇保护与韧性发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文脉修补 保护 韧性发展 恩阳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住户空间使用及环境变化研究--以成都青杠树村为例
16
作者 王苇 李斌 李华 《住宅科技》 2022年第8期63-70,共8页
文章以成都青杠树村新型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14户居民家庭进行入户访谈与实地测绘,调查其动迁后住户空间使用及环境变化,得到如下结论:动迁后居民在住宅环境、村落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方面发生变化;居民因生产生活需要对住户空... 文章以成都青杠树村新型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14户居民家庭进行入户访谈与实地测绘,调查其动迁后住户空间使用及环境变化,得到如下结论:动迁后居民在住宅环境、村落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方面发生变化;居民因生产生活需要对住户空间进行改造,或因空间条件有限而改变生活行为,设计与使用之间矛盾突出;小规模组团式布局产生不规则宅间空地,居民对住宅周边环境改造的可行性受房屋位置条件和社区管理方的限制;不同程度的旅游产业开发引发不同居住点的差异。基于结论,对未来新型农村社区设计及管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住户空间使用 环境变化 动迁 青杠树村
下载PDF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薇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第S01期80-81,共2页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以成都为例,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城市周边的绿色系统规划方法提供...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以成都为例,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城市周边的绿色系统规划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系统规划 管理理念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功能耦合的复合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媛 黎贝 +5 位作者 李朋瑶 姚婧 陈明坤 唐密 张莉 陈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54-5866,共13页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电路理论等方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环境改善、游憩服务构建单因子网络,分析源地、廊道、生态战略点等空间要素特征,形成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层级、多功能复合生态网络优化格局。结果表明:(1)筛选出“源”-“汇”景观(生态159—29个,气候适应性30—14个,游憩208—40个)。生物迁徙廊道在研究区中部、西南部呈团簇状分布;气候适应性廊道呈中部集聚、东西稀疏的分布特征;游憩廊道相对密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四周扩散。(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中,总长度上,游憩廊道>生物迁徙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总面积上,生物迁徙廊道>游憩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一、二级廊道的适宜宽度为生态廊道200、100m,气候适应性廊道100、60m;游憩廊道60、30m。(3)叠加多目标廊道获得生态关键点753个,干扰点2371个。游憩源地中8.18%的面积应退让给生态廊道和气候适应性廊道。多功能耦合的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可激活不同景观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实现绿地资源在城市空间中的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热环境改善 游憩服务 绿地生态网络 多功能耦合
下载PDF
浅谈四川地区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构建工程设计测算方法
19
作者 郑良秋 谭春 李波 《四川建筑》 2022年第6期43-45,49,共4页
随着城市建设中水系统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城市景观水体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在工程设计合理构建水生态系统以保持缓流景观水体水质成为重要环节,需结合实际进行定量计算,为后期工程建设及水体运维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分析国内... 随着城市建设中水系统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城市景观水体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在工程设计合理构建水生态系统以保持缓流景观水体水质成为重要环节,需结合实际进行定量计算,为后期工程建设及水体运维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分析国内外水环境容量相关研究,总结提出了水环境修复模式和四川省缓流景观水体定量设计测算方法,旨在为四川地区景观缓流水体工程初步设计提供参考与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流景观水体 水环境修复 定量测算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创新发展研究
20
作者 张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175-178,共4页
本文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创新发展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创新的基本思维与关键点,介绍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再从绿地系统规划与国空规划的协调支撑 结构性绿地完善 平台建设,以及绿地优化等多方面... 本文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创新发展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创新的基本思维与关键点,介绍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再从绿地系统规划与国空规划的协调支撑 结构性绿地完善 平台建设,以及绿地优化等多方面探讨绿地系统规划的创新策略,最后阐述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旨意在为新起点上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创新发展 相关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