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出院半年内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勇 黄美琳 廖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半年内的营养状况。方法将67例NICU出院早产儿分成宫外生长正常组和宫外生长迟缓组,分别随访监测各组1、2、3、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并与同期足月儿进行比较。结果宫...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半年内的营养状况。方法将67例NICU出院早产儿分成宫外生长正常组和宫外生长迟缓组,分别随访监测各组1、2、3、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并与同期足月儿进行比较。结果宫外生长迟缓组1、2、3、6月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均明显慢于宫外生长正常组和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月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较宫外生长正常组和足月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仍然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生长正常组与足月儿组比较,1、2月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月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月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与足月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早产儿容易发生宫外生长迟缓,早产会影响婴儿6个月以内的营养状况,尤其是对宫外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影响更大,应加强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减少早产对婴儿期营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营养 宫外生长迟缓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集束化管理预防患儿非计划拔管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何婧 罗碧如 +4 位作者 张勇 刘蓓蓓 罗敏 何敏 王雪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入住我院NICU置管的患儿765例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包括:充分循证,制定预防非计划拔管的集束化管理策略,运用3 T安...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入住我院NICU置管的患儿765例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包括:充分循证,制定预防非计划拔管的集束化管理策略,运用3 T安抚镇静,使用安全护理评估表评估管道危险因素,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培训所有护士,经考核合格后参与实施集束化护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置管的患儿598例为对照组,采用各种管道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共1167例次,非计划拔管发生66例次(5.66%);对照组置管共940例次,非计划拔管发生164例次(17.45%),两组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5.65,P<0.01)。结论实施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预防NICU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保证了患儿治疗效果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 非计划拔管 联合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下载PDF
初乳口腔涂抹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34周早产儿营养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婧 罗碧如 +5 位作者 张勇 何敏 王肜 李翔宇 杨文爽 钱淑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涂抹初乳对小于34周早产儿营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小于34周早产儿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6)和对照组(n=84)。试验组使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涂抹,每3 h涂抹1次,每次总量02 ml,... 目的探究口腔涂抹初乳对小于34周早产儿营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小于34周早产儿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6)和对照组(n=84)。试验组使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涂抹,每3 h涂抹1次,每次总量02 ml,连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涂抹,其余干预措施与试验组一致。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禁食天数、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胃道营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天数早于对照组(P<0.05),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纯母乳喂养天数、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改善小于34周早产儿的营养进程,缩短患儿静脉营养时间和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NEC的发生,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天数更长,出院时纯母乳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初乳 口腔涂抹 营养 纯母乳喂养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母体甲减与新生儿甲减的关系及TSH达标治疗对患儿甲减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彦青 叶飘 石境懿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甲减与新生儿甲减的关系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达标治疗对患儿甲减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58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孕妇和67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分别作为... 目的探讨孕妇甲减与新生儿甲减的关系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达标治疗对患儿甲减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58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孕妇和67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分别作为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选取同期医院孕检的6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125例妊娠合并甲减或亚甲减孕妇中,95例接受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治疗(L-T4治疗组),其中71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达标(达标组),24例TSH未达标(未达标组),30例未接受L-T4治疗(非L-T4治疗组)。比较L-T4治疗组、非L-T4治疗组及对照组产妇终止妊娠时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指标,并记录各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结果非L-T4治疗组孕妇、新生儿TSH高于L-T4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L-T4治疗组和对照组孕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L-T4治疗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23.33%高于L-T4治疗组8.42%和对照组0.00%,L-T4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为4.23%,低于未达标组20.83%(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会增加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给予L-T4治疗,可降低新生儿甲减发生率,尤其是TSH达标孕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促甲状腺激素 左旋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蓓蓓 叶飘 +1 位作者 蒲杰 韩彦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6期947-949,共3页
目的介绍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报道1例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的早发型GBS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例为一例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要... 目的介绍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报道1例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的早发型GBS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例为一例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早发型GBS败血症,先后经积极1周青霉素及4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治愈出院,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GBS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重要的致病菌,青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必要时也可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建议对孕妇开展产前GBS筛查并进行预防性治疗,尤其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测以减少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和远期严重后遗症。免疫预防和疫苗预防有望成为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败血症 化脓性脑膜炎 早发型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持续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婧 刘德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应用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导管相关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我科2011年1~12月住院患儿58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导管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765例新生儿为...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应用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导管相关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我科2011年1~12月住院患儿58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导管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765例新生儿为试验组,采用CQI方法包括改进管理模式、定期分析导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操作流程和检查标准,比较两组实施不同导管护理管理后管道意外拔管、粘贴伤、压伤及渗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管道损伤发生率对照组为9.04%,试验组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9,P<0.001)。导管护理合格率从2011年的92.5%上升至2012年的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01)。结论 NICU应用CQI的管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患儿管道护理中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损伤 护理
下载PDF
换血术对新生儿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敏 张勇 +2 位作者 刘德松 罗欢欢 彭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新生儿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实施单次换血术的106例新生儿,通过病历系统回查相关资料,记录新生儿性别、出生方式、胎龄、入院年龄、体重、病因、换血术红细胞血...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新生儿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实施单次换血术的106例新生儿,通过病历系统回查相关资料,记录新生儿性别、出生方式、胎龄、入院年龄、体重、病因、换血术红细胞血浆比、补钙情况、动脉置管部位,换血术前、换血至总量一半时、换血术结束的血常规、肝功、电解质、血糖值等。结果换血前后血清钠、总二氧化碳、乳酸、血红蛋白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钙、血清钾、白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及血糖显著升高(P<0.05);换血后血小板减少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换血术能快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换血术并不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率,不建议常规补钙;应密切观察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表现,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血术 新生儿 胆红素
原文传递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何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堵塞中的应用效果,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方法从2011年1—12月PICC置管早产儿共98例为对照组(RCA实施...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堵塞中的应用效果,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方法从2011年1—12月PICC置管早产儿共98例为对照组(RCA实施前),2012年1~12月PICC置管早产儿157例为试验组(RCA实施后),应用RCA找出PICC导管堵塞原因,比较两组PICC堵管发生率。结果应用RCA后试验组PICC堵管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9,P〈0.05)。结论应用RCA管理PICC,可有效降低管道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堵塞 新生儿
下载PDF
NIPBL基因新生突变致德朗热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衡 曾兰 +3 位作者 李桂霞 韩彦青 朱书瑶 陈艾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64-665,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女,出生17 min,因“出生后气促17 min”于2022年5月16日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个人史:G2P1,孕37周,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2.47 kg,羊水Ⅲ°粪染,呈胎粪样改变,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 1临床资料患儿,女,出生17 min,因“出生后气促17 min”于2022年5月16日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个人史:G2P1,孕37周,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2.47 kg,羊水Ⅲ°粪染,呈胎粪样改变,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分10分-10分-1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APGAR评分 出生体质量 住院治疗 临床资料 剖宫产 新生突变
下载PDF
母乳气味刺激用于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肜 何婧 +1 位作者 于玲 张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5,39,共4页
介绍新生儿嗅觉发育机制,母乳气味刺激传导机制,母乳气味刺激在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关于母乳气味的嗅觉刺激对新生儿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新生儿临床照护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 新生儿 母乳 嗅觉刺激 疼痛 非药物镇痛 综述文献
下载PDF
rhu-EPO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损伤及Caspase-3、ACT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境懿 夏利 +1 位作者 张衡 朱书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HIE)氧化应激损伤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protease-3,Caspase-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HIE)氧化应激损伤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protease-3,Caspase-3)、内源性激活素A(endogenous activin A,ACT A)的影响。方法将130例HIE患者随机分为A组(rhu-EPO辅助常规治疗)与B组(常规治疗)各65例,并选择65例同期健康新生儿纳入C组,比较A组与B组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差异及3组在治疗当天、治疗1周、治疗4周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Caspase-3、ACT 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的差异。结果A组疗效(92.3%)高于B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C组SOD、MDA、Caspase-3、ACT 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A、B组SOD水平显著增高,3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ACT A水平逐渐增高,且B组高于A、C组,3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aspase-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MDA水平逐渐下降,3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NBNA评分逐渐升高,3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低于B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spase-3及ACT A均参与HIE病理生理过程,且通过rhu-EPO辅助治疗HIE,有利于降低该病氧化应激损伤及Caspase-3、ACT 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魏小燕 何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KMC护理。出生后第4 d及出生后30 d,评估...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00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KMC护理。出生后第4 d及出生后30 d,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出生时及出生后30 d评估新生儿体格发育,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30 d后母乳喂养率,干预前及干预3 d后评估新生儿母亲心理状态。结果出生后30 d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高于出生第4 d,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0 d两组体重、身长均高于出生时,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得分及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0 d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 d后,两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KMC能促进新生儿发育,改善产妇母乳喂养和产后焦虑抑郁,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袋鼠式护理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丹 石境懿 +1 位作者 张勇 邹志慧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9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5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对象入组后均抽取...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9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75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对象入组后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对PCT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别将观察组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APTT、D-D及PCT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不同感染类型患者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D-D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患者PT及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D-D及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T、D-D、PCT与NCIS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P<0.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P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APTT、D-D及PCT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联合检测可有助于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APTT、D-D、PCT与NCIS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严重情况及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指标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NIPBL基因突变致德朗热综合征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研究分析
14
作者 张衡 汤蓓 +6 位作者 朱书瑶 韩彦青 曾兰 王锦 邓艺 陈艾 罗泽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对我国NIPBL基因突变的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1型患儿进行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方法以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本研究共纳入41例CdLS1型患者,其中1例来自... 目的对我国NIPBL基因突变的德朗热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1型患儿进行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方法以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本研究共纳入41例CdLS1型患者,其中1例来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个案报道,其余40例均来自文献综述。回顾性分析这41例CdLS1型患者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特征。结果我国CdLS1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特殊颅面畸形100.0%(41/41)、肢体畸形100.0%(41/41)、智力障碍100.0%(21/21)、矮小症97.1%(33/34),偶有先天性心脏病(5例)、肾囊肿(3例)、隐睾(2例)、腭裂(2例)、癫痫(2例)等表现,尚无合并先天性膈疝病例报道。诊断年龄为生后胎儿期至12岁,产前诊断6.1%(2/33),新生儿期诊断30.3%(10/33)。本研究CdLS1型患儿中移码突变26.8%(11/41)、剪切突变24.4%(10/41)、错义突变22.0%(9/41)、无义突变22.0%(9/41),CdLS1患者基因型与表现型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005,P=0.391)。结论本研究CdLS1型患者中,经典型80.5%,非经典型14.6%,疑似4.9%,尚未发现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总结并分析CdLS1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分型,可为临床上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朗热综合征 NIPBL基因 突变 家系人类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核因子κB表达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玲 陈娟 廖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其HIBD后NF-κ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HI)模型组,各24只。HI组大鼠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其HIBD后NF-κ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HI)模型组,各24只。HI组大鼠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h取脑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海马区的表达、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不作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NF-κB。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NF-κB表达,且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a>0.05);HI组NF-κB的表达在6h后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2h(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细胞凋亡在6h即开始增加,在24、48、72h逐渐增加,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HI组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各时点的r=0.478,0.552,0.641,0.627Pa<0.05)。结论HIBD后NF-κ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对促进神经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缺氧缺血 脑损伤 核因子ΚB 凋亡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区细胞调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玲 陈娟 廖志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 目的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 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鼠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坏死 凋亡
下载PDF
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鼠肺水通道蛋白3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涛君 王旎颖 +3 位作者 陈玲玲 周越 杨佳 张勇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鼠肺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孕龄14日的SD大鼠随机分成ICP组和对照组。ICP组利用17α-乙炔基雌二醇(EE)诱导处理建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模型。于预产当日行剖宫产娩出新生鼠,并...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鼠肺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孕龄14日的SD大鼠随机分成ICP组和对照组。ICP组利用17α-乙炔基雌二醇(EE)诱导处理建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模型。于预产当日行剖宫产娩出新生鼠,并断头处死孕鼠。取新生鼠肺组织进行干湿重测定,HE染色行Holfbauer病理评分,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荧光定量PCR检查AQP3表达。结果ICP组新生鼠肺脏湿/干比(3.27±0.35)与对照组(1.98±0.07)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Holfbauer病理评分(1.60±0.52)分与对照组(0.80±0.63)分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凋亡指数(10.31±5.35)%较对照组(1.03±0.4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ting、荧光定量PCR检测均提示ICP组新生鼠肺AQP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以新生鼠肺细胞凋亡率为一变量,肺组织免疫荧光检测AQP3表达量(IOD值)为另一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鼠肺组织凋亡与肺细胞AQP3表达量呈负相关(R=-0.621,P<0.01)。结论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导致新生鼠肺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新生鼠 肺损伤 细胞凋亡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CHOP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鼠心肌细胞表达水平变化
18
作者 杜涛君 张勇 +3 位作者 陈燕 陈玲玲 谢成彬 伍金林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CHOP在孕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鼠心肌细胞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清洁级孕龄14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ICP组和对照组,ICP组利用17α-乙炔基雌二醇诱导建立ICP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妊娠第21天新生鼠心脏的病理改变,TUNE... 目的探讨CHOP在孕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鼠心肌细胞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清洁级孕龄14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ICP组和对照组,ICP组利用17α-乙炔基雌二醇诱导建立ICP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妊娠第21天新生鼠心脏的病理改变,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CHOP水平。结果ICP组新生鼠心肌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空泡样变性,核固缩;IC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20.8±6.1)%]较对照组[(5.0±1.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鼠心肌细胞CHOP表达免疫荧光染色(IOD值108.96±21.82)较对照组(62.12±11.09)明显增加,Western Blot(IOD值1.17±0.04)较对照组(0.81±0.00)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心肌细胞CHOP表达量呈正相关(r=0.780,P<0.01),新生鼠心肌细胞凋亡率(r=0.835,P<0.01)和CHOP表达量(r=0.650,P<0.05)与孕鼠死胎率均呈正相关,且新生鼠心肌细胞凋亡率(r=0.740,P<0.01)和CHOP表达量(r=0.801,P<0.01)、孕鼠死胎率(r=0.736,P<0.01)与孕鼠总胆汁酸呈正相关。结论CHOP在孕鼠ICP新生鼠心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孕鼠ICP时胎鼠心肌细胞凋亡可能由CHOP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新生鼠 细胞凋亡 内质网 CHOP
下载PDF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蒯钰 郝静梅 +4 位作者 汤蓓 朱书瑶 唐笠 曾兰 熊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6期581-585,591,共6页
目的 总结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患儿表现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020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经家系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诊断的RSTS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结果。以“Rubinstein-Taybi and China”“Rubinstei... 目的 总结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患儿表现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020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经家系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诊断的RSTS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结果。以“Rubinstein-Taybi and China”“Rubinstein-Taybi综合征”为索引词,分别应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选取中国RSTS患儿CREBBP基因突变阳性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2岁5月,自幼全面发育落后,小头畸形,颅面畸形,宽拇指/趾、并指及小下颌等特征性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CREBBP基因存在新生杂合突变c.4648G>A突变,该突变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报道,Sanger测序未发现其父母、哥哥携带上述突变。通过对既往文献复习,总结了中国52例RSTS患者以颅面畸形、智力发育迟缓、苦笑面容、宽拇指/趾为主要表现,患者胎儿期诊断困难,基因突变方式以截断突变为主。结论 报道1例新发CREBBP基因突变致病的RSTS,扩展了RSTS突变相关患者的基因型谱。文献复习发现国内无产前诊断病例,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CREBBP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OL4A1基因相关脑穿通畸形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蒋琼 朱会 +6 位作者 王齐艳 罗泽民 龙萍萍 曾兰 石镜懿 周家吉 朱书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4期370-372,387,共4页
本文报道1例COL4A1基因变异相关的脑穿通畸形患儿。该患儿为2岁9月男性,胎儿期超声示双侧脑室不等大,生后全面发育落后,反复癫疒间发作,偏瘫,社交障碍、兴趣单一,MRI示脑穿通畸形。脑电图可见多灶性棘波/尖波。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本文报道1例COL4A1基因变异相关的脑穿通畸形患儿。该患儿为2岁9月男性,胎儿期超声示双侧脑室不等大,生后全面发育落后,反复癫疒间发作,偏瘫,社交障碍、兴趣单一,MRI示脑穿通畸形。脑电图可见多灶性棘波/尖波。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重度异常。家系Trio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OL4A1基因存在c.2245G>A(p.G749S)新生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未发现其父母携带上述突变。该突变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2个家系报道,国内尚无报道。COL4A1基因变异是婴儿脑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常有癫疒间,偏瘫,全面发育落后,需及时完成基因测序以提供有效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4A1 基因变异 脑穿通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