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BIRC6靶向miR-944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吕俊 黄可 +1 位作者 张恩霖 吴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573-1578,共6页
目的:探讨circBIRC6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miR-944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BIRC6与miR-944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si-NC组(转染si-NC)、si-circBIRC6组(转... 目的:探讨circBIRC6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miR-944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BIRC6与miR-944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si-NC组(转染si-NC)、si-circBIRC6组(转染si-circBIRC6)、miR-NC组(转染miR-NC)、miR-944组(转染miR-944 mimics)、si-circBIRC6+anti-miR-NC组(共转染si-circBIRC6和anti-miR-NC)、si-circBIRC6+anti-miR-944组(共转染si-circBIRC6和anti-miR-944)。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BIRC6与miR-944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BIRC6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miR-944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si-NC组相比,si-circBIRC6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和N-cadherin蛋白水平均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miR-NC组相比,miR-944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和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1)。结论:干扰circBIRC6可通过靶向miR-944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ircBIRC6 miR-944 E-CADHERIN N-CADHERIN
下载PDF
场景式扶镜法在3D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见 彭孟寅 +1 位作者 左强 吴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中场景式扶镜法的可行性。方法以流程图的形式制定场景式3D腹腔镜TaTME扶镜技术,2018年11月~2019年4月,30例直肠癌在3D腹腔镜TaTME中采用场景式扶镜技...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中场景式扶镜法的可行性。方法以流程图的形式制定场景式3D腹腔镜TaTME扶镜技术,2018年11月~2019年4月,30例直肠癌在3D腹腔镜TaTME中采用场景式扶镜技术(场景式组),2017年11月~2018年10月,33例3D腹腔镜TaTME中采用传统扶镜法(传统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场景式组手术时间(63.8±18.1)min,明显短于传统组(78.5±20.8)min(t=2.960,P=0.004);出血量(39.5±18.4)ml,明显少于传统组(74.0±22.1)ml(t=6.690,P=0.000)。场景式组和传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1.9±4.4)、(13.8±4.8)枚,术后住院时时间分别为(10.4±2.4)、(9.8±5.7)d,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5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随访3~12个月,场景组1例局部复发。结论场景式扶镜法在3D腹腔镜TaTME中相较于传统扶镜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者可获得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和更开阔的手术空间以及更佳的操作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式 3D腹腔镜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扶镜手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miR-29b、Ti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波 吴淼 +2 位作者 彭孟寅 李岗 左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29b(miR-29b)、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1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9b、Tiam...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microRNA-29b(miR-29b)、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1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9b、Tiaml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9b、Tiaml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29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iam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29b、Tiam1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癌组织中miR-29b与Tiam1表达呈负相关(r=-0.381,P<0.05)。结论miR-29b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而Tiam1呈现高表达,miR-29b和Tiam1表达与患者肿瘤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结肠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iR-29b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世呈 吴淼 罗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分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4例患... 目的分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42.25±5.48)min和(63.29±7.51)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5±0.4)d和(3.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8)d和(3.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1.4)d和(8.0±1.3)d。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并发症,实验组中发现2例麻痹性肠梗阻,对照组中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腹腔脓肿,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 溃疡 修补术
下载PDF
术前肠道支架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应用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孟寅 刘见 +3 位作者 杨晓波 袁远洪 张敬麟 吴淼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5期564-571,共8页
目的对于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肠道支架联合择期手术是一种方案选择,但对支架的应用价值至今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评价支架联合择期手术相较急诊手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 目的对于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肠道支架联合择期手术是一种方案选择,但对支架的应用价值至今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评价支架联合择期手术相较急诊手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对比分析肠道支架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在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永久造口率、一期吻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总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内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率(SSI)、死亡率、复发率。结果经过筛查后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含564例病人,其中支架组279例,285例行急诊手术;支架组中成功安置支架并有效缓解梗阻达80.28%(224例)。相较于急诊手术,支架序贯择期手术在永久造口率(RR=0. 73,95%CI:0.56-0.94)、一期吻合率(RR=1.34,95%CI:1.05-1.71)、总体并发生症发生率(RR=0.57,95%CI:0.37-0.86)、手术切口感染率(RR=0.43,95%CI:0.25-0.73)等方面有明显获益。两组之间吻合口瘘发生率(RR=0.85,95%CI:0.42-1.71)、腹腔感染率(RR=0.86,95%CI:0.32-2.30)、死亡率(RR=0.85,95%CI:0.42-1.71)、肿瘤复发率(RR=1.19,95%CI:0.87-1.63,P=0.27)无明显差异。结论肠道支架序贯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安全、可行,支架应用明显提高患者一期吻合率,降低永久造口率及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左半结肠癌 梗阻 手术 荟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媛 郑涛 +1 位作者 左强 吴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分为A、B、C3组.A组30例患者采用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常规化... 目的探讨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分为A、B、C3组.A组30例患者采用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B组30例患者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C组30例患者仅采用瑞戈非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等血清学指标变化、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结果3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CEA、CA242、CA199和CA125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A组的CEA指标差值与单独使用一种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3组间治疗前后CA242、CA199和CA125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B组(73.33%)和C组(66.67%)(P<0.05),但是3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戈非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比单独一种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联合靶向药物和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化疗 贝伐珠单抗 瑞戈非尼
下载PDF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吴英琼 范小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0期00178-00178,共1页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作为治疗肥胖症的常用方法,由于具有不改变胃肠道生理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作为治疗肥胖症的常用方法,由于具有不改变胃肠道生理结构、不造成营养缺乏的优势,临床上应用较广泛[2]2016年09月至2017年03月我科运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患者11例,术后患者减重明显且并发症少。本文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了临床护理体会,现报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护理
下载PDF
全麻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置放、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健 刘世呈 吴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理想时机。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例,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膀胱刺激症状及术后1,3,7 d尿中白细胞的改变。结果:80例术后患者7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理想时机。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例,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膀胱刺激症状及术后1,3,7 d尿中白细胞的改变。结果:80例术后患者75例均能自行排尿,仅5例再次置放尿管。术后第1天,发生膀胱刺激症状5例,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7天,发生膀胱刺激症状分别为2例和1例,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尿中白细胞>10/HP者分别为2,5,4例,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腹部手术,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不会导致排尿困难,能减少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麻醉 全身 导尿管插入术/并发症 排尿困难 膀胱刺激症状 尿路感染
原文传递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基于全国协作研究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顾磊 安勇博 +13 位作者 任明扬 王权 张宏宇 于刚 陈建志 吴淼 肖毅 傅志聪 张宏 童卫东 马丹 徐庆 姚宏伟 张忠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12,共8页
目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开展以来经历了最初的欣喜狂热到后来的冷静反思阶段,充满争议。而挪威卫生部叫停taTME,其原因之一就是较高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 目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开展以来经历了最初的欣喜狂热到后来的冷静反思阶段,充满争议。而挪威卫生部叫停taTME,其原因之一就是较高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了解我国ta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CTRC数据库中来自全国43家中心的1668例taTME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未行消化道重建的98例患者以及术后并发症资料不完整的109例患者,146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036例(70.9%),女性425例(29.1%);年龄(58.2±15.6)岁;体质指数(23.6±3.8)kg/m2。根据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定义吻合口漏及其严重程度,统计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单中心累计taTME手术例数的多少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了解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高流量中心在taTME开展初期的20例与近期开展的20例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461例接受taTME手术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103例(7.0%)。其中男性71例(68.9%),女性32例(31.1%);年龄(59.0±13.9)岁;体质指数(24.5±5.7)kg/m2;吻合口距肛缘(2.6±1.4)cm;ISREC A级39例(37.9%),B级30例(29.1%),C级34例(33.0%)。腹腔镜辅助taTME(Lap-taTME)组发生吻合口漏89例(7.0%,89/1263),单纯经肛taTME(pure-taTME)组14例(7.1%,14/198)。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吻合器吻合(P=0.004)和未行预防性造口(P=0.013)为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taTME手术登记数≥30例的中心有16个(37.2%),taTME手术累计例数1317例,发生吻合口漏86例(6.5%);而<30例的中心有27个,累计手术144例,发生吻合口漏17例(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中心有13个,前期的260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29例(11.2%),近期的260例发生吻合口漏12例(4.6%),前期与近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2,P=0.006)。结论taTME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及行预防性造口,以及积累足够的经验,可能会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病例登记协作研究 并发症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分析
10
作者 肖蔓 范小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10期153-153,共1页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6例)和观察组(6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6例)和观察组(6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观察组体质量(BWI)、前白蛋白(PA)、铁蛋白(TF)、血清蛋白(ALB0及血红蛋白(HGB)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术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