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龚涛 孙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1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儿科患者6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大隐静脉留置针和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对2组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在护理的过程中,观...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儿科患者6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大隐静脉留置针和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对2组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了4例脱落留置针的情况,均为患者人为造成,再次行静脉穿刺,情况正常;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在进行正常的穿刺之外,有56例患者进行了再次穿刺,有32例的患者进行了多次穿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穿刺次数,降低了儿科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效果,可以在儿科护理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留置针 儿科 护理
下载PDF
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子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2月-8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组建品管圈,内容包括:主题确定、活动目的及流程、解析问题与实施对策等,并就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护理差错问题以及...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2月-8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组建品管圈,内容包括:主题确定、活动目的及流程、解析问题与实施对策等,并就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护理差错问题以及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满意度、护士综合成绩显著提高(P〈0.05,P〈0.01),病历书写错误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够提高护士沟通协作能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 手足口病 护理
下载PDF
静疗小组在儿科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玉兰 胡安慧 母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年第7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科室静疗小组在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静疗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8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2019年1月-2019年6月(静疗小组成立后)住院的30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科室静疗小组在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静疗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8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2019年1月-2019年6月(静疗小组成立后)住院的30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静疗小组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比较科室静疗小组成立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3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满意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发现对照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不满意人次为144人次,观察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不满意人次为30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静疗小组能有效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疗小组 儿科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广元地区0~14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青 徐磊 +1 位作者 任静 徐哲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1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广元地区0~14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情况。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元地区随机抽取1767名0~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结果1767名受试儿童血清25-(OH)D中毒占比为0.2... 目的探讨广元地区0~14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情况。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元地区随机抽取1767名0~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结果1767名受试儿童血清25-(OH)D中毒占比为0.28%,充足占比为42.73%,不足占比为39.39%,缺乏占比为17.60%;性别与血清25-(OH)D浓度及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无关(P>0.05);学龄期组的VitD缺乏及不足构成占比高于学龄前组和婴幼儿组,春季、夏季及秋季均高于冬季(P<0.05);消瘦组的血清25-(OH)D浓度低于肥胖组(P<0.05)。结论广元地区0~14岁儿童VitD不足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学龄期轻体重儿童,要注意在冬季补充Vi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地区 儿童 维生素D浓度 25-羟基维生素D 年龄 季节 体格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兴元 徐哲 鄢程程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非典型病原微生物。世界各地均存在MP感染,且每隔数年出现一次流行。MP感染后可引起轻度或重症感染,导致肺内、外多系统出现并发症。儿童作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动态...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非典型病原微生物。世界各地均存在MP感染,且每隔数年出现一次流行。MP感染后可引起轻度或重症感染,导致肺内、外多系统出现并发症。儿童作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动态监测各地区MP流行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耐药现状及原因,对预测流行趋势、预防MP感染大流行、降低我国MP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近年MP流行病学特点、MP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及耐药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耐药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下载PDF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舒小华 何青 徐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生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同期154例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一般情况、身高、体重等信息,检测两组儿... 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生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同期154例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一般情况、身高、体重等信息,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收集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炎发生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18.36±2.42)vs(20.92±2.65)] ng/mL,且维生素D不足/缺乏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组[(45/78) vs(24/130),P<0.05],且血清25(OH)D_3水平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603, P<0.05)。户外活动时间≥2h及维生素D补充是发生支气管肺炎的保护因素(OR<1, P<0.05),而维生素D不足/缺乏是支气管肺炎的危险因素(OR>1, P<0.05)。转归良好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21.04±2.87)vs (19.03±2.47)] ng/mL,且维生素D不足/缺乏率低于转归不良组[(22/67 vs 23/11),均有P<0.05],且血清25(OH)D_3水平与支气管肺炎的转归良好呈显著正相关(r=0.586, 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支气管的发生呈负相关,与临床转归良好呈正相关。支气管肺炎易感儿童应保持机体储存充足的维生素D,以预防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支气管肺炎 儿童 转归 相关性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7
作者 毛秀秀 徐哲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6期19-22,共4页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占比日益增加,难治性与耐药性MP感染的报道也逐渐增多。MP感染引起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严重者可出现肺栓塞、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甚至导致死亡。目前MP感染实验...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占比日益增加,难治性与耐药性MP感染的报道也逐渐增多。MP感染引起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严重者可出现肺栓塞、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甚至导致死亡。目前MP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培养法、血清学检测、分子核酸检测。不同检测方法各有优劣,核酸检测因其高灵敏度、短周转率,被认为是新型诊断金标准。本文对MP感染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实验室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哲 陈华英 +6 位作者 马兵 石平 聂永红 冯德刚 刘亚军 文虹 刘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例),≥6岁组(79例)。根据肺炎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组(94例),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92例)。≥6岁患儿按肺炎轻重程度分为支气管肺炎组(25例),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31例),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2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转化率。结果≤2岁组、3~5岁组、≥6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支气管肺炎、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组、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住院时间、CRP水平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MPP患儿,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且肺损伤症状较重。肺损伤程度与当时诊断性IgM抗体是否缺失及淋巴细胞计数是否降低有关。因此,快速配对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下载PDF
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0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泰 龚涛 张莉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取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 目的探讨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取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5周。结果两组患儿溃疡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在清除HP方面优于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低,是较理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血清1,25-(OH)_2D_3和MMP-9对哮喘患儿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云 焦德清 周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6-90,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D_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哮喘患儿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根据严...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D_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哮喘患儿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17)和中重度组(n=45),并选取同期因呼吸道异物或先天畸形住院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以及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MMP-9水平。根据血清1,25-(OH)_2D_3水平将所有哮喘患儿分为维生素D(VD)正常组(>30μg/L,n=9)、VD不足组(20~30μg/L,n=15)及VD缺乏组(<20μg/L,n=38),比较3组的血清、BALF的MMP-9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探讨哮喘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血清、BALF的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及BALF的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中重度组患儿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低于轻度组。血清及BALF的MMP-9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3)VD正常组的血清与BALF的MMP-9水平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正常组低于另外两组。VD不足组的血清与BALF的MMP-9水平与VD缺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不足组低于VD缺乏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哮喘患儿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呈负相关,与BALF的MMP-9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下降,而血清及BALF的MMP-9水平升高,两者共同参与了患儿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过程,提高VD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哮喘 呼吸道重塑
下载PDF
新生儿宫内感染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玲 赵智勇 +5 位作者 葛昌玲 贾淑华 焦德清 侯晓华 母方 户建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病因及临床影响,提高对宫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对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及临床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26.47%),其他依次为乙肝病毒(19.11%)、人乳头瘤病毒(16.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病因及临床影响,提高对宫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对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及临床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26.47%),其他依次为乙肝病毒(19.11%)、人乳头瘤病毒(16.17%)、衣原体(11.76%)、支原体(8.82%)、单纯疱疹病毒(7.35%)、风疹病毒(4.41%)、淋球菌(2.94%)、梅毒(1.47%)、弓形虫(1.47%)。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引起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分娩异常,脑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等危害。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复杂多样,以病毒感染为主,临床影响大,后果严重,应引起产、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病原微生物 新生儿 临床危害
下载PDF
黄疸的中医病机及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德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111-111,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孕妇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断脐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10s内断脐,观察组在胎儿娩出180s后断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分析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孕妇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断脐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10s内断脐,观察组在胎儿娩出180s后断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d,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175.8±24.7)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4.7±22.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黄疸15.09%,对照组1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4d内,观察组发生贫血3.77%,明显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以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断脐 快速断脐 新生儿黄疸 影响
下载PDF
铁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血红蛋白,同时测定IgG、IgA、Ig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血红蛋白,同时测定IgG、IgA、Ig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IgG、IgA、IgM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铁缺乏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免疫功能的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缺乏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
下载PDF
40例小儿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树泉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7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0例甲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保肝降酶及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 目的探讨小儿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0例甲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保肝降酶及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抗-HAVIgM均呈阴性。结论阻断粪口途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传染源对防控甲型病毒性肝炎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小儿 诊治 预防
下载PDF
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55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树泉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55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2周后基本消失,恢复良好,随访6个...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55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2周后基本消失,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3例患儿大脑广泛脱髓鞘病变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例患儿因大面积脱髓鞘病变并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结论: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神经系统表现多样,脑脊液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临床特点 激素 预后
下载PDF
血清IL-4、INF-γ及1,25-(OH)2D 3在婴幼儿哮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鄢程程 徐哲 +5 位作者 梁秦 刘亚军 丁艺 李敏 陈雄英 何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婴幼儿哮喘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NF-γ)、1,25二羟基维生素D 3[1,25-(OH)2D 3]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63例为哮喘组,随... 目的通过检测婴幼儿哮喘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NF-γ)、1,25二羟基维生素D 3[1,25-(OH)2D 3]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63例为哮喘组,随访3年,失访3例,以随访3年后是否仍有哮喘发作为界,分为哮喘Ⅰ组(仍有哮喘发作,28例)、哮喘Ⅱ组(无哮喘发作,32例);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婴幼儿2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IL-4、INF-γ、1,25-(OH)2D 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1);哮喘Ⅰ组患儿血清1,25-(OH)2D 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Ⅰ组干预率高于哮喘Ⅱ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血清IL-4水平持续升高,1,25-(OH)2D 3水平持续降低,当IL-4/INF-γ比值持续升高时,应尽早进行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哮喘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1 25二羟基维生素D 3
下载PDF
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林 赵婧 +3 位作者 徐哲 尹琳琳 鄢程程 梁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确诊为MPP的患儿80例,根据是否使用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分为研究组4... 目的观察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确诊为MPP的患儿80例,根据是否使用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90 d内再次因MPP入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研究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肺部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0 d内因MPP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459)。结论与常规单独使用阿奇霉素相比,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缓解MPP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因MPP再入院率,且未发现增加不良反应,其安全性、稳定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糖皮质激素 小剂量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概述
18
作者 梁秦 徐哲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4期33-35,50,共4页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引起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体之一,其呼吸道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常无特异性。除呼吸道表现外,还可导致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当肺外并发症作为单一表现存在时,极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目前诊断肺炎原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引起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体之一,其呼吸道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常无特异性。除呼吸道表现外,还可导致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当肺外并发症作为单一表现存在时,极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目前诊断肺炎原支原体感染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本文主要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的识别及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
下载PDF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庞利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1197-1198,共2页
目的 探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9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未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前收治的44例患儿予以常规性的护理(常规组),之后收治的45例患儿予以肢体... 目的 探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9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未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前收治的44例患儿予以常规性的护理(常规组),之后收治的45例患儿予以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个性化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个性化组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个性化组的家长对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水平、沟通水平、护理舒适度、应急能力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小儿护理 效果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及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玉华 赵智勇 段玉龙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70例为... 目的 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再将其按照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值进一步分为:轻度亚组(n=32),血清TBIL为(220.6~342.0)μmol/L;重度亚组(n=38),TBIL>342.0 μmol/L.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选取同期广元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 μmol/L)为对照组(n=3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元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高胆红素血症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及窒息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ys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尿β2-MG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度亚组新生儿血清CysC、尿β2-MG平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亚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TBIL与血清CysC、尿β2-MG存在正相关性,血清CysC与尿β2-MG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在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肾脏损害.血清CysC及尿β2-MG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