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林木种苗产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学勤 余敬华 +4 位作者 李国和 冯德宾 万涛 齐涛 段琼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3-25,共13页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林木种苗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及总体布局。
关键词 林木种苗 现状 总体思路 总体布局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林木良种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开志 吴春艳 +3 位作者 龚毅红 冯德宾 段琼 秦小舒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65-68,共4页
根据林木良种及良种基地建设的特点,总结回顾四川省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四川省 林木良种基地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氨基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7-12,共6页
以四川省26个县的182份核桃优树的风干种仁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种仁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仁氨基酸总量在16%-18%左右,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 以四川省26个县的182份核桃优树的风干种仁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种仁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仁氨基酸总量在16%-18%左右,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除胱氨酸外,不同气候类型核桃仁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气候条件对核桃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气候类型Ⅱ的核桃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均最高。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形成。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O.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的形成,谷氨酸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赖氨酸与大于1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7月平均气温与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核桃仁中氨基酸的积累可能取决于核桃成熟期的温度情况,核桃成熟期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仁 氨基酸含量 气候类型
下载PDF
四川核桃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蒲光兰 肖千文 +3 位作者 吴开志 孙权 罗永飞 韦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以四川省15个核桃产区411份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性状指标的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四川核桃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①果枝率、坚果外观、缝合线、取仁难易和壳厚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53... 以四川省15个核桃产区411份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性状指标的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四川核桃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①果枝率、坚果外观、缝合线、取仁难易和壳厚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53.2%、34.4%、37.4%、25.7%和23.4%,品种选育中宜将果枝率、缝合线、坚果外观、取仁难易及坚果壳厚作为主要参考指标;②在15个核桃产区中,石棉产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综合表现以巴塘产区的最好;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5时,四川15个核桃产区可聚为2类,第Ⅰ类分布于甘孜州和阿坝州,第Ⅱ类分布于凉山州、绵竹和石棉。四川核桃表型特征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果枝率可作为核桃区划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四川
下载PDF
基于RAD-SNPs分析的四川核桃良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闫思宇 朱鹏 +6 位作者 龚伟 王景燕 吴开志 吴春艳 李海平 龚毅红 段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为了解四川核桃(Juglan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D二代测序技术对42份核桃良种资源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获得70G clean data,Q30平均为96.3%,并获得160 309个多态性SNPs。聚类、遗传结构和主成分分析... 为了解四川核桃(Juglan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D二代测序技术对42份核桃良种资源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获得70G clean data,Q30平均为96.3%,并获得160 309个多态性SNPs。聚类、遗传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一致,42份种质资源聚为两大类,基本反映了两个原始祖先血统,即普通核桃类(AJR,33份)和泡核桃类(AJS,9份),两类群具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285),且分类与地理位置分布和种群相关;且修正了‘威薄01’、‘白龙1号’和‘石棉巨核’3个品种的类群认定。AJS和AJR类群中分别有9和14个良种为纯血统且亲缘关系较远,而其余的良种均为两个血统的混杂。42个核桃良种资源的核苷酸多样性[Pi(π)]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029和0.286,表明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AJR类群,AJS类群的杂合率(He)与核苷酸多态性更大,而SNP数更少,AJS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这些为四川的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杂交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SNP 普通核桃 泡核桃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凉山州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俊 胡庭兴 +3 位作者 冯德宾 万涛 武卫国 李进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98-501,共4页
对凉山州8个县(局)苗圃的14个树种苗木分别进行小样方随机抽样,调查苗木生长及根系现状,在各样方苗木性状精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x-±s划分苗木等级,确定各树种的分级标准。其中主要树种1年生华山松Ⅰ级苗苗高9cm,地径0.23cm,Ⅱ级苗... 对凉山州8个县(局)苗圃的14个树种苗木分别进行小样方随机抽样,调查苗木生长及根系现状,在各样方苗木性状精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x-±s划分苗木等级,确定各树种的分级标准。其中主要树种1年生华山松Ⅰ级苗苗高9cm,地径0.23cm,Ⅱ级苗苗高范围在9~7cm,地径范围在0.23~0.20cm。3年生云杉Ⅰ级苗苗高37cm,地径0.86cm,Ⅱ级苗苗高范围37~32cm,地径范围0.86~0.6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 苗木分级标准 凉山州
下载PDF
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的分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涂利华 胡庭兴 +3 位作者 冯德宾 万涛 李仁洪 徐嘉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50-53,共4页
对2006年雅安各县苗圃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调查,以地径(D)和苗高(H)作为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其中有些树种的苗木分级标准为首次研究。标准中各指标均大于现... 对2006年雅安各县苗圃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调查,以地径(D)和苗高(H)作为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其中有些树种的苗木分级标准为首次研究。标准中各指标均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为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质量 分级 逐步聚类 主要造林树种 雅安
下载PDF
四川桤木优树选择与育苗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勇军 肖前刚 +8 位作者 陈斌 廖兴勇 吴春艳 龚毅红 谢文娟 苏万楷 吴开智 张林成 谢权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60-62,共3页
在四川金堂和平昌两县四川桤木资源清查基础上,对两县桤木进行了优树选择,分析了桤木在适应性、生长性和生态方面的特性。采用5株优势木比较法进行了优树选择,筛选出优良单株。并就四川桤木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关键词 四川桤木 优树选择 育苗技术
下载PDF
影响林木优良新品种推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四川省林木优良新品种推广使用的3个主要因素:流通供应渠道、新品种的优异特性和使用者的个人偏好。认为林木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应当具备某些优异特性,主要表现在该产品的时效性很强,一方面各种性状指标确实... 本文分析了影响四川省林木优良新品种推广使用的3个主要因素:流通供应渠道、新品种的优异特性和使用者的个人偏好。认为林木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应当具备某些优异特性,主要表现在该产品的时效性很强,一方面各种性状指标确实表现优良且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指能够通过快速繁殖提供充足的数量满足市场需求。四川省目前大部分树木种子都是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影响推广使用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林木良种产量低和性状指标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已成为推广使用的限制因子。传统的遗传改良目标过多注重生产力指标,往往未考虑使用者的个人偏好、复合农林系统中特定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指标,很难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最后就如何推广林木优良新品种,提高良种使用率和实现绿化造林良种化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新品种 林木 推广
下载PDF
林木种子检验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奇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74-76,共3页
本文阐述了林木种子检验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当前林木种子检验工作中存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林木种子检验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构建种苗“五大”体系全力做好良种壮苗基础保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春艳 《绿色天府》 2017年第3期32-33,共2页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种苗是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保障,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大规模绿化全川及脱贫攻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构建种苗“五大”体系,已成为保障大规模绿...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种苗是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保障,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大规模绿化全川及脱贫攻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构建种苗“五大”体系,已成为保障大规模绿化全川对良种壮苗需求的最基本要求。一、构建完备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林木种质 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意识不强、措施不力,造成流失严重,许多野生种质资源面临濒危甚至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苗 基础保障 良种选育 体系 林木种质资源 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四川核桃良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于波 朱鹏 +3 位作者 龚伟 王景燕 闫思宇 吴开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4-1261,共8页
为构建四川核桃良种指纹图谱,分析遗传多样性,增强品种间的区分能力,该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四川29个核桃良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1个基因型和8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273个等位基因和1... 为构建四川核桃良种指纹图谱,分析遗传多样性,增强品种间的区分能力,该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四川29个核桃良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1个基因型和8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273个等位基因和11个基因型。(2)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44,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64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18,平均香农信息指数为1.5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0。(3)采用引物组合法利用引物wga001、wga032和zmz02构建了29个核桃品种的指纹图谱。(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9个核桃品种按照品种类型优先聚类,四川本地核桃品种聚类关系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认为,选用的11个SSR标记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四川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PIC>0.5);29个四川核桃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相对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良种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3
作者 李奇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4,共2页
本文阐述了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原则、职能、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 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发展现状 职能 开放式实验室 开放式培训基地 国际实验室认可 社会公益性技术服务机构
下载PDF
强化基础保障 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
14
作者 吴春艳 《绿色天府》 2018年第1期24-25,共2页
2017年:全省林木种苗工作紧紧围绕省厅“162”发展思路和全省林业中心工作,准确把握林业发展新常态、新要求,切实加强种质资源普查、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工作,为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的源头基础。
关键词 林木良种化 基础保障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林木种苗工作 进程 林业发展 中心工作 资源普查
下载PDF
四川巨桉优良种质资源选择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天宇 李晓清 +3 位作者 曾平安 冯得宾 侯大彭 杜建强 《桉树科技》 2000年第1期48-55,共8页
巨桉是四川短周期纤维工业原料重要树种之一。在种源、家系/种源引种试验中,根据群体和个体的生长量、干形、枝下高、分枝角度、胸径/树高比、造林保存率等多性状,选择出优良种源、家系和单株。优良种源表型蓄积增益为23-26.5%,比对照... 巨桉是四川短周期纤维工业原料重要树种之一。在种源、家系/种源引种试验中,根据群体和个体的生长量、干形、枝下高、分枝角度、胸径/树高比、造林保存率等多性状,选择出优良种源、家系和单株。优良种源表型蓄积增益为23-26.5%,比对照种大叶桉大81.3%,优良家系表型蓄积增益为56.65%,优良单株表型蓄积增益为170.4%,为良种繁育基地的营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种源 家系 群体 个体
下载PDF
巨桉芽器官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石大兴 石轶松 +2 位作者 王米力 曾平安 刘碧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了以巨桉 (Eucalyptusgrandis)优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 ,对培养过程中新芽及丛生芽的发生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试验 ,确定了巨桉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 :(1 )初代培养基 :S +BA0 ... 研究了以巨桉 (Eucalyptusgrandis)优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 ,对培养过程中新芽及丛生芽的发生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试验 ,确定了巨桉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 :(1 )初代培养基 :S +BA0 5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2 )丛生苗诱导培养基 :S +BA1 0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3 )有效苗诱导培养基 :S+BA0 5mg·L- 1 +NAA0 1mg·L- 1 +生物素 2 0 +蔗糖 4% ;(4 )壮苗培养基 :MS(铁盐、有机物 1 5倍 ) +蔗糖 4% ;(5 )生根培养基 :1 2MS +ABT生根粉 (1号 ) 1 0mg·L- 1 +蔗糖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繁体系 巨桉 芽器官 离体培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5 位作者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4,共7页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a)缩短0.090,0.816和0.709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养分释放 慈竹林 凋落物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1
18
作者 徐永杰 韩华柏 +3 位作者 王滑 陈凌娜 马庆国 裴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12个实生居群386个实生单株为试材,单株为1个样本,分别对每个样本坚果(每样本选30个均匀坚果)12个表型性状变异和坚果播种苗(每个样本选1株播种苗)16个等位基因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5%~34.36%之间,平均为30.60%,小果型(单果质量小于6 g)资源占有一定比例;居群遗传性状Shannon指数介于1.112~1.546,平均为1.324;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612~0.718,平均为0.688。说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均比较丰富。2)居群间的坚果表型分化和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1 5和0.063 2,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大巴山区核桃在长期的实生繁殖和多样的立地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是我国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区域。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实生选种和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居群 表型性状 遗传性状 多样性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波 吴福忠 +2 位作者 秦嘉励 吴庆贵 杨万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5-1271,共7页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并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冬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均表现出受冻结初期土壤冻融循环影响显著降低,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在融化期急剧增加至融化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在融化期具有一个明显的年高峰值。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相关显著。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山森林 季节性冻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冬季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