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跃 周德春 王美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 256例患者中共有100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6%。其中3例椎管内硬膜外渗漏患者和1例脊柱旁软组织渗漏患者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和脊髓受压迫症状,其余患者均无显著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主刀医师技术水平、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均会对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产生影响,因此,掌握PKP手术适应证、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注入适量的骨水泥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德春 胡豇 +1 位作者 程跃 吴庆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常规组(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常规组(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痛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强化组优良率(90.00%)高于常规组(70.00%)(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JOA、VAS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Cobb角度及骨密度有差异(P<0.05),强化组均优于常规组。强化组融合率高于常规组,内固定松动率低于常规组。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成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腰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螺钉 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 Cobb角度
下载PDF
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德春 胡豇 +1 位作者 程跃 吴庆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80例,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纳入前路组,将颈... 目的探讨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80例,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纳入前路组,将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L)纳入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颈椎脊髓损伤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DI)指数、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前路组43例,其中优28例(65.12%),良5例(11.63%),可7例(16.28%),差3例(6.98%),优良率为76.74%;后路组37例,其中优24例(64.86%),良3例(8.11%),可6例(16.22%),差4例(10.81%),优良率为72.9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DI指数、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路组患者的JOA评分、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前路组,前路组患者的生理曲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后路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手术在改善患者远期颈椎功能方面优势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颈椎病 手术入路 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