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
1
作者 罗淑娴 杨传俊 陈章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224-224,共1页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对预防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作用。方法运用我院护理部修订的《住院患者坠床辕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相应防范护理措施。结果使用《住院患...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对预防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作用。方法运用我院护理部修订的《住院患者坠床辕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相应防范护理措施。结果使用《住院患者坠床辕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后,我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2年的0.08%降低至2013年0.03%。结论使用《住院患者坠床辕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能提高护患双方的护理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骨科住院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跌倒风险评估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永光 旷甫国 +2 位作者 徐頔 何勇 张建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D组)4例,硬膜外血斑修补法(Maycock法)(E组)3例,手术修补硬脊膜法(F组)7例,比较6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10例(33.3%)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5d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B组:12例(6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8.5d消失,4例出现并发症。C组:5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时间平均8.0d,无并发症出现。D组:4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1.0d,引流时间平均6.0d,无并发症出现。E组:3例(66.6%)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3.5d,1例无效,无并发症出现。F组:7例(100%)获得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若术中硬脊膜修补不满意,在手术结束时,应立即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若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尽早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路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永光 胡云洲 +3 位作者 杨运梁 旷甫国 廖大勇 徐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5岁(78~89岁)。均为新鲜骨折。... 目的评估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5岁(78~89岁)。均为新鲜骨折。EvansⅢ型11例,Ⅳ型18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8.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平均住院23 d,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平均出血量310 mL,无一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0例术后7~10 d下床负重行走,9例21 d后开始负重,平均13.5 d。Harris评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1例,总优良率79.3%。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现象。结论应用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不稳定 关节置换
下载PDF
LPS介导TLR4/NF-κB信号转导对小鼠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頔 刘永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介导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对小鼠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模型,分为对照组与LPS组,均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不予LPS刺激;LPS组...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介导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对小鼠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模型,分为对照组与LPS组,均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不予LPS刺激;LPS组在正常培养1 d后,加入10 mmol/L LPS,分别在培养4、6、12、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细胞培养液TLR4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成骨细胞活性及成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培养不同时间后,LPS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 <0.05);(2)LPS组培养4~24 h时的成骨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LPS组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上升(P <0.05)。结论 LPS可介导TLR4/NF-κB通路活化,上调TLR4和NF-κB mRNA表达,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成骨细胞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7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光 旷甫国 +2 位作者 杨玉樑 廖大勇 徐頔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69-771,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170例。结果 148例获平均随访1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85~150min,术中平均出... 目的评价应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170例。结果 148例获平均随访1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85~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ml。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个月。术中、术后观察到并发症2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具有损伤小、失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对患者有益,是新鲜股骨干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臭氧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光 旷甫国 +2 位作者 徐頔 何勇 张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臭氧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13例患者,采用臭氧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0个月,平... 目的观察臭氧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13例患者,采用臭氧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0个月,平均16个月。臭氧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比我院传统的处理方式创口愈合提前了20 d。结论臭氧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疗效满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骨折 内固定 早期感染
下载PDF
臭氧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光 旷甫国 +4 位作者 颜屈伦 徐頔 何勇 张建 叶西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观察臭氧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患者7例,采用臭氧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臭氧治疗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 目的观察臭氧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患者7例,采用臭氧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臭氧治疗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比单纯置管冲洗引流的处理方式,创口愈合提前了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在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满意,避免了取出内固定,治疗时间较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椎后路 内固定 早期感染
下载PDF
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光 杨玉樑 +2 位作者 旷甫国 廖大勇 徐頔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791-793,F000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16例病例资料,骨缺损长度4.5~12.0em,平均7.0cm。采用自体腓骨5.5—16.0cm,平均11.0cm;... 目的:评价应用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16例病例资料,骨缺损长度4.5~12.0em,平均7.0cm。采用自体腓骨5.5—16.0cm,平均11.0cm;7例同时行自体髂骨植骨。以外固定架、钢板螺钉或螺钉结合石膏托固定。结果:全部患者获得平均2年11个月(1~8年)的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外,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X线片示术后4~8个月移植腓骨与受体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6.6个月。患肢开始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4—8个月。1例移植骨于术后1年因完全负重而骨折。自体腓骨联合髂骨移植者术后10个月-2年患肢完全负重,单用自体腓骨移植者术后1.5~3年患肢完全负重,均无移植骨骨折。结论:吻合血管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具有骨愈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联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促进移植骨增粗塑形,早日恢复负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骨缺损 修复 骨移植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7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旷甫国 刘永光 +2 位作者 杨玉樑 廖大勇 徐頔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8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170例。男114例,女56例,平均34.4岁。骨折按AO分型:A型40例,B型47例... 目的:评价应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8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170例。男114例,女56例,平均34.4岁。骨折按AO分型:A型40例,B型47例,C型83例。结果:148例获平均随访19个月。手术时间各型平均为85—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ml。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个月。术中、术后观察到并发症2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具有损伤小、失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新鲜股骨干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固定术 髓内钉
下载PDF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盟森 颜屈伦 +4 位作者 张普 陈金家 景向 方沙沙 李玉凤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6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手指钝性离断伤实施断指再植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指钝性离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实施断指再植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断指再植完全成活40例(80.0%)、部分成... 目的分析手指钝性离断伤实施断指再植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指钝性离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实施断指再植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断指再植完全成活40例(80.0%)、部分成活7例(14.0%)、失败3例(6.0%),成功率为94.0%。结论断指再植术应用在手指钝性离断伤中具有可行性,彻底清创、准确吻合并修复血管和神经组织,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离断伤 断指再植术 失败原因
下载PDF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11
作者 旷甫国 刘永光 +1 位作者 廖大勇 徐頔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19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0例,女9例。患者平均年龄51.5岁(32-84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7.5周(7-12周...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19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0例,女9例。患者平均年龄51.5岁(32-84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7.5周(7-12周),无不愈合。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8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84.2%。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单、微创、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骨板
下载PDF
网球肘怎么治疗
12
作者 刘永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年第1期58-58,共1页
几个月前,我因打羽毛球不慎得了网球肘,打了一次封闭,做了一次冲击波,现在又痛起来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关键词 网球肘 治疗 打羽毛球 冲击波
下载PDF
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被引量:7
13
作者 颜屈伦 刘永光 +5 位作者 旷甫国 何勇 徐頔 张建 叶西 周盟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腕舟骨切开复位,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2例。结果术后10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30个月;2例失访。... 目的探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腕舟骨切开复位,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2例。结果术后10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30个月;2例失访。术后8.16周(平均11.8周)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已消失,原坏死囊性变区域已有骨小梁通过。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促进骨不连愈合效果好,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 骨瓣
原文传递
指端血管球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屈伦 刘永光 +4 位作者 旷甫国 徐頔 叶西 张建 赵礼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手指端血管球瘤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14例指端血管球瘤患者,均在显微镜视下手术切除。肿物行病理切片检查,术后门诊随访,通过主、客观评价进行评估。即典型疼痛三联征:间歇性剧痛、...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手指端血管球瘤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14例指端血管球瘤患者,均在显微镜视下手术切除。肿物行病理切片检查,术后门诊随访,通过主、客观评价进行评估。即典型疼痛三联征: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以及疼痛有冷敏感性。诊断测试:Love试验、Hildreth试验和冷敏感试验。结果14例患者切除的肿瘤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血管球瘤,其中1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平均16.6个月。14例均治愈,术前症状消失。结论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一种较为彻底和精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显微外科手术 指端
原文传递
微波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森林 张闻力 +4 位作者 方向 杨红胜 余泽平 旷甫国 段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技术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2例微波消融辅助治疗骨盆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59.5±10.1)岁(范围:43~79岁)。手术方式选择微波...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技术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2例微波消融辅助治疗骨盆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59.5±10.1)岁(范围:43~79岁)。手术方式选择微波消融、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塞,当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面,影响负重弓时加钢板螺钉内固定重建。12例中8例在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骨水泥填塞加钢板螺钉内固定,4例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单纯使用骨水泥填塞。术后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hort-Form 36,SF-36)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功能评分。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SF-36评分,对随访>3个月者进行MSTS功能评分。结果12例随访4~27个月,平均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中死亡7例,生存5例,6个月生存率81.8%,1年生存率为40.9%,2年生存率为27.3%;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为8.8个月(范围:5~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8.3%(1/12),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4个月。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21)min,术中出血(295±108)ml。12例术前VAS评分中位数为7.5(7,8)分,术后1周VAS评分5(4,5)分,术后3个月5(4,5.7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前SF-36评分中位数23(21,24.75)分,术后1周为47(46,54)分,术后3个月为50.5(47,55.2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中位数为20.5(16.25,21.75)分,其中优16.7%(2/12),良50%(6/12),可16.7%(2/12),差16.7%(2/12),总体优良率66.7%(8/12)。结论微波消融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可以明显缓解局部疼痛,重建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选的骨盆转移瘤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骨盆 肿瘤转移 刮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