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与韵——浅谈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 1
-
-
作者
孙贵山
-
机构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眉山市美术家协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
文摘
尚是憎懂少年时,我就喜欢上了画画,见什么画什么,年纪小小,却画得有模有样,13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这无疑给了我无比巨大的动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有幸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宋守洪老师(当时已是很有名的水彩画家)举办的函授面授班,我至今都还十分清楚地记得宋老师画的每一笔,带给我的强烈的震撼感,让当时的我一下子就迷上了水彩画。后来大学期间,学习国画专业的我同时也深深被西画专业潘道生老师的水彩画吸引,潘老师那透明、轻快、水色淋漓的神奇曼妙,足以迷倒每一位看客,而我可能是最痴迷的那一个。从此,我就这样游走在国画与水彩之间……
-
关键词
水彩画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山东艺术学院
国画专业
震撼感
有模有样
艺术魅力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罗瑜:感受生命之美——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 2
-
-
作者
罗瑜
-
机构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
遂宁市美术家协会
遂宁市水彩画家协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4年第9期59-59,共1页
-
文摘
美育,即通过美学元素的引导和艺术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传递美的能力。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美育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进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美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中学的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绘画技巧的训练,而应包括但不仅限于美术史、美学理论、创意表达和多元文化理解的综合性教育过程。
-
关键词
全面发展的教育
综合性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
生命之美
美学元素
美感体验
创意表达
美学理论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艺术与生活相融共生——聊聊我的水彩创作
- 3
-
-
作者
林雪松
-
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
文摘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皆是艺术创作的来源。艺术是以普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为基础,表现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绘画方面,我始终认为题材是艺术情感的载体,是生活经验的选择,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任何题材都可以用富有艺术性的形式或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
关键词
艺术情感
艺术创作
水彩创作
客观存在
艺术与生活
相融共生
艺术性
高于生活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刘炜作品
- 4
-
-
作者
刘炜
-
机构
四川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0年第2期27-27,共1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人生浮云映夕阳--王培秋的诗情画意
- 5
-
-
作者
王培秋
-
机构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3年第3期44-47,共4页
-
文摘
“人生浮云映夕阳”,是最近王培秋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使我联想到杜甫的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极似王老师对自己的人生写照,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不管岁月的沧桑、风云的变幻,他始终视功利如浮云,过着清风淡泊的生活。同时,王老师诗句中的“夕阳”,更是激励步人晚年后的自己,要像夕阳一样进发出绚丽的光芒,要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
关键词
诗情画意
一篇文章
夕阳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