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漆小莉 熊明分 +2 位作者 陶宁 胡建平 黄柳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ASOPP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CVVH+HP组(n=60)和HP组(n=66)。观察疗效和治疗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4h...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ASOPP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CVVH+HP组(n=60)和HP组(n=66)。观察疗效和治疗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4h(T2)、24h(T3)、72h(T4)时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两组T1、T3时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对肝肾损伤相关指标[胱抑素(CysC)、前白蛋白(P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值,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VVH+HP组痊愈率为93.33%,高于HP组的78.79%(P<0.05);两组反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组阿托品、氯解磷定用量分别为(143.37±18.72)mg、(10.28±2.62)g,少于HP组的(154.18±21.47)mg、(19.57±4.31)(均P<0.05);CVVH+HP组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38±3.41)h、(7.26±1.58)d,短于HP组的(22.15±4.14)h、(8.42±1.74)d(均P<0.05)。T2~T4时,两组血清CHE水平逐渐升高,且CVVH+HP组升高幅度大于HP组(均P<0.05)。T1时,两组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和血清CysC、PA、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组血清IL-1β、IL-6、IL-10、TNF-α、CysC、PA、HMGB1的T1-T3差值大于HP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HP单用,CVVH+HP治疗ASOPP可提升治愈率,改善治疗情况,促进血清CHE活性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脏器损伤,且安全性良好,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重度 血液灌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下载PDF
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敏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6期140-141,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方法: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改善了医患关系,为临床治疗增效。
关键词 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陶宁 汪翼 +3 位作者 杜柯君 胡建平 王毅 何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33-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治疗时间为72h。动态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第1~7天ICP,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脑血流指标动态阻力(DR)、脉搏波速(Wv)、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CjvO2、CaO2。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6.324,P〈0.05);第2天开始,观察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第7天DR、Wv、CaO2均显著降低,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比较,观察组DR、Wv、CaO2显著低于对照组,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血流 脑氧代谢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SOCS-1、SOCS-3表达及与Th17/Treg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洁 陶宁 +2 位作者 赵利 何诚 胡建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2-466,471,共6页
目的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SOCS-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Th17/Treg失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治过敏性哮喘患者60例为哮喘组,另选取... 目的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SOCS-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Th17/Treg失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治过敏性哮喘患者60例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SOCS-3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IL-17+T细胞(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23、TGF-β1、IFN-γ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过敏性哮喘患者Th17/Treg比值与SOCS-1、SOCS-3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5.726、2.665、15.074,P均<0.01);哮喘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SOCS-3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上调(t=10.805、4.709,P均=0.0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7、IL-23、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6.648、11.963、6.844、58.921、8.900,P均=0.000);哮喘组患者FEV1、FVC、FEV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2.316、6.142、35.372,P均=0.000);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SOCS-1、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IL-6、IL-17、IL-23、TGF-β1水平均呈正相关(SOCS-1:r=0.576、0.365、0.525、0.478,P均<0.01;SOCS-3:r=0.463、0.427、0.364、0.415,P均<0.01),与IFN-γ水平均呈负相关(r=-0.549、-0.562,P均<0.01),SOCS-3 mRNA水平与SOCS-1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471,P<0.01);SOCS-1、SOCS-3 mRNA与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r=0.488、0.606,P均<0.0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SOCS-1、SOCS-3表达上调,与Th17/Treg失衡及炎性因子异常表达有关,可能参与过敏性哮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 Th17/Treg失衡
下载PDF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可慧 李阳安 +4 位作者 程康 秦龙 孔建 张林波 刘新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正压顺序循环疗法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SHS I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试验组... 目的探讨正压顺序循环疗法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SHS I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试验组正压顺序循环疗法后继续行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疼痛、肿胀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程度、肢体运动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压顺序循环疗法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SH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热冷水交替浸浴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中毒严重度评分对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分析与中药治疗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建平 龙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对急性乌头碱中毒的预后分析。方法乌头碱中毒患者入院后行PSS评分,同时观察记录其心肌酶变化,评价预后与PSS评分的关系,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急性乌头碱重度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均有升高趋势,且随者PSS... 目的探讨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对急性乌头碱中毒的预后分析。方法乌头碱中毒患者入院后行PSS评分,同时观察记录其心肌酶变化,评价预后与PSS评分的关系,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急性乌头碱重度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均有升高趋势,且随者PSS评分增加,心肌酶指标上升越明显,且患者住院时间与死亡率越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入院时PSS评分能有效评价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乌头碱中毒 PS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救治的ACS患者104例,按照成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小组的前后采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急救护...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救治的ACS患者104例,按照成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小组的前后采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急救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急救护理分流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及入院至首次行球囊扩张时间等;2组患者的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急诊分流时间、急诊滞留时间以及入院至行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处理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抗脑垂体抗体测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评价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宁 何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抗脑垂体抗体(APA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障碍诊断及脑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1年内出现垂体激素不同程度的下降。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 目的探讨抗脑垂体抗体(APA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垂体功能障碍诊断及脑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1年内出现垂体激素不同程度的下降。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垂体激素的水平和抗脑垂体抗体(APAs)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病患的APAs检测水平为(364.7±128.3)ng/L,远远高于B组(197.8±56.4)ng/L、C组(181.4±8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据的垂体激素水平结果显示,A组各类垂体激素水平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s水平与GCS评分、垂体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r=-3.43,-4.27,P<0.05)。结论 APAs的产生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急性脑损伤的程度越严重,APAs的水平越高。APAs对生长激素(GH)等垂体激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与GH水平表现出负相关。因此,通过测定APAs水平可以对急性脑脑损伤后脑垂体功能的下降程度及预后做出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垂体功能 GH 抗脑垂体抗体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胡建平 陶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29-1730,共2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治疗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心脏骤停综合征后脑复苏治疗病例50例,随机分配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使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治疗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心脏骤停综合征后脑复苏治疗病例50例,随机分配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使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14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的抢救过程中,可以将脑细胞的损伤将至最低,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脑复苏 依达拉奉
下载PDF
80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躬英 林霞 +2 位作者 何雅丽 张眉 周世恒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80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4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1h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术后40mg/d,治疗14d后改... 目的探讨80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4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1h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术后40mg/d,治疗14d后改为20mg/d进行长期治疗;观察组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术后40mg/d,治疗14d后改为20mg/d进行长期治疗,两组各72例,对比两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1);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取80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遂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扩张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11
作者 龙瀛 罗晓斌 +2 位作者 李蓉 姚宇 胡建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 分析遂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COPD防治支气管扩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0年遂宁地区三甲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 目的 分析遂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COPD防治支气管扩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0年遂宁地区三甲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91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支气管扩张分为对照组(不合并支气管扩张,n=242)和观察组(合并支气管扩张,n=4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脓性痰比例、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率等级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结果 AE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占16.84%(49/291);观察组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FV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OR=2.515)、GOLD分级III/IV级比例高(OR=3.654)、吸烟(OR=3.472)、糖尿病(OR=3.829)、细菌感染(OR=4.159)是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遂宁地区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风险较高,其肺功能下降较为明显,且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率较高。对于男性、GOLD分级III/IV级比例高、吸烟、糖尿病、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干预措施,可降低COPD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蔡国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93-194,共2页
重度颅脑外伤的发生通常较为突然,且患者病情极为复杂,随时可能恶化,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中国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车祸等外因所致的重度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医务工作者所面对的医护问题也日益严峻[1]。为了寻找... 重度颅脑外伤的发生通常较为突然,且患者病情极为复杂,随时可能恶化,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中国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车祸等外因所致的重度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医务工作者所面对的医护问题也日益严峻[1]。为了寻找一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对院前急救及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急救 快捷护理路径 预后
下载PDF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柯君 何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8期29-29,31,共2页
目的总结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3年收治的11起共84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给予患者催吐、洗胃、导泻、解毒药物、高浓度氧气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1起8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痊愈出院83例,死亡1例(现场死... 目的总结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3年收治的11起共84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给予患者催吐、洗胃、导泻、解毒药物、高浓度氧气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1起8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痊愈出院83例,死亡1例(现场死亡)。结论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发病迅速,应采取综合治疗,及时进行解毒治疗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中毒 抢救
下载PDF
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前血液灌流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4
作者 黄兆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5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紧急血液灌流(HP)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选取院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进行紧急抢救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保证血液灌流的顺利进行。结果...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紧急血液灌流(HP)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选取院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进行紧急抢救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保证血液灌流的顺利进行。结果:对并发症患者均做好预防及积极处理,保证HP治疗的顺利进行,治疗结束后患者均平稳转送至ICU。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紧急血液灌流治疗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积累治疗经验,确保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有机磷农药中毒 并发症
下载PDF
500例院外急救伤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阳安 胡可慧 王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500例意外伤害患者分布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川遂宁地区急救站500例院前急救意外伤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后果及外因分类,... 目的分析500例意外伤害患者分布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川遂宁地区急救站500例院前急救意外伤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后果及外因分类,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呼救时间、疾病谱等作为调查要素。结果500例意外伤害患者主要集中在18~40岁,占48.80%,意外伤害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男女比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伤害分布谱依次为交通事故伤、摔伤/碰撞伤、打架斗殴伤、高空坠伤;意外伤害发生部位主要是在颅脑部位、四肢、面部,其中颅脑在不同年龄段分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季节意外伤害发生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意外伤害发生主要集中在18∶00~23∶59和6∶00~11∶59时间段。结论四川遂宁地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特别是晚高峰时间段,以18~40岁患者居多,应积极加强安全和健康教育,通过全方位、多手段共同努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急救 分布谱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7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长兴 曹霖 +4 位作者 胥志亮 赵晓梅 唐坤伦 汪翼 葛颖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5,共1页
本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7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