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与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兆荣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7,共10页
人类学与原始艺术的缘分是天然的,这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文明背景,决定了"艺术"无论在"名"或"类"上都差异甚殊;而人类学对艺术的研究是在"原始主义"的语境中切... 人类学与原始艺术的缘分是天然的,这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文明背景,决定了"艺术"无论在"名"或"类"上都差异甚殊;而人类学对艺术的研究是在"原始主义"的语境中切入,而"原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由欧洲中心的"话语"所制定的无法开解的"结",这也促使人类学家进行各种反思性的实验。在今天可能出现最大的误区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与区隔,然而,在人类学家眼里,二者是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原始艺术 技术
下载PDF
民族学人类学专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研究
2
作者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3-23,共1页
主持人语:从2018年开始,我们将借《百色学院学报》这一学术阵地,以“乡土中国”(费孝通语)为名,连续对我国的传统村落、村寨进行专题和个案研究。这也是人类学、民族学擅长之处。我们选择一些村落和村寨进行前期调研,以“解剖麻雀”的... 主持人语:从2018年开始,我们将借《百色学院学报》这一学术阵地,以“乡土中国”(费孝通语)为名,连续对我国的传统村落、村寨进行专题和个案研究。这也是人类学、民族学擅长之处。我们选择一些村落和村寨进行前期调研,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逐一进行分析,一期一村。希望我们的认识和认知,即——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乡土之中——能够引起学者的共鸣,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我们今天的保护村落这一家园遗产,与保护大熊猫等生物多样性一样,都在进行“留住我们的根”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 人类学 民族学 专题 生物多样性 乡土中国 前期调研
下载PDF
重新发现的“原始艺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原始"已是一个不易言说的概念,"原始艺术"则更加难以周延圆满地辨析。人类学这一门学科恰巧与之结伴而行,并成为对待这一问题的行家里手。艺术遗产的研究显然无法与之撇开干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透视艺术遗产,不... "原始"已是一个不易言说的概念,"原始艺术"则更加难以周延圆满地辨析。人类学这一门学科恰巧与之结伴而行,并成为对待这一问题的行家里手。艺术遗产的研究显然无法与之撇开干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透视艺术遗产,不仅可以建立更具学理性的认知逻辑,同时,可以借鉴相关的知识传统,借助民族志的方法,在新的语境中去重新发现"原始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 “原始主义” 人类学 艺术遗产
下载PDF
回归·弥合·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兆荣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耕读传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家园遗产”的重要形制,其中包含着特殊的农耕文明的因子。在这些文化因子中,历史性地存在着几种矛盾与悖论。今天,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上需要使耕读传统得以“回归”;同时,对这... “耕读传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家园遗产”的重要形制,其中包含着特殊的农耕文明的因子。在这些文化因子中,历史性地存在着几种矛盾与悖论。今天,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上需要使耕读传统得以“回归”;同时,对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中的矛盾与悖论,需要进行厘清与辨析,使其“弥合”;进而对其进行选择性“传承”;使之成为“新耕读传统”,以更加符合新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传承机理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耕读传统 家园遗产 宗族伦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土的表述 永远的秦腔——贾平凹小说《秦腔》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兆荣 杨娇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共8页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述无疑是"乡土文学"。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系列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变迁的形貌,尤以《秦腔》最具代表性。秦腔既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现...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述无疑是"乡土文学"。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系列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变迁的形貌,尤以《秦腔》最具代表性。秦腔既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场演出",融历史、现实、认知、象征于乡土文学之中;小说全方位地折射出秦腔之于那一隅土地上的人民的生命体验和表达,她也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以此为例,尝试进行文学民族志的解读与阐释,以就教于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土文学 生命共同体 变形
下载PDF
生生不息:乡土景观模型的建构性探索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我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城镇化"使得传统乡土社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命运的抉择。以农耕传统为背景的中华文明正在接受挑战,抢救快速消失的乡土景观考验着当代学者的责任与能力。据此,我们尝试着"生生不息的乡土景观模型... 我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城镇化"使得传统乡土社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命运的抉择。以农耕传统为背景的中华文明正在接受挑战,抢救快速消失的乡土景观考验着当代学者的责任与能力。据此,我们尝试着"生生不息的乡土景观模型"的建构,将有助于在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保持传统乡土景观的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不息 乡土社会 城镇化 景观模型
下载PDF
天下田理——关于“田”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概念,因为,中国"道理"之大者从"田"而来;"田理"不仅涉及社稷国家的政治,与传统社会认知、伦理价值相通缀,更关乎民...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概念,因为,中国"道理"之大者从"田"而来;"田理"不仅涉及社稷国家的政治,与传统社会认知、伦理价值相通缀,更关乎民生大计。以"田"为切入口,可以透析我国一些重要领域与之历史关系,确定今日"传统创新"之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界 井田 城邑 里甲 邻里
下载PDF
文学民族志:一种学科协作的方法论范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兆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96-103,共8页
文学创作素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圭臬,却缺乏“回于生活”之一环。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历史性地演化成了“话语权力”;“书写文化”将其他表述方式挤压,甚至使之“失声”。文学民族志致力于以人类学田野作业的方法,不仅补充了... 文学创作素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圭臬,却缺乏“回于生活”之一环。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历史性地演化成了“话语权力”;“书写文化”将其他表述方式挤压,甚至使之“失声”。文学民族志致力于以人类学田野作业的方法,不仅补充了文学“回于生活”的失缺,而且有助于在“生活”的现场找到和体验多种表述:口述的、音声的、仪式的、器物的、体姿的、图像的等,充实文字作品的单一性表述。文学民族志范式还有助于体会作家作品中的原型,即将作品“回归”到生活的现场,一方面确认作家对生活本源的认知、体验、感受的“部分选择”;另一方面,现场的“参与观察”有助于对作品的体认和理解,使得文学与生活得以互证。文学民族志在“取证”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是笔者提出“文学民族志”以来的首次完整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民族志 田野作业 回归生活 方法论
下载PDF
论乡土社会中之诸二元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兆荣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65-74,共10页
我国正在进行"振兴乡村战略",这需要对传统乡土社会的内在"乡土性"有完整的了解,其中包含着历史存在的和在新形势下出现的诸种二元关系,如"农本/农贫"、"生态/社会"、"城市/乡村"、&... 我国正在进行"振兴乡村战略",这需要对传统乡土社会的内在"乡土性"有完整的了解,其中包含着历史存在的和在新形势下出现的诸种二元关系,如"农本/农贫"、"生态/社会"、"城市/乡村"、"趋新/怀旧"、"自然/人工"等;乡土景观作为外在的形态显现,不同的学科、学者和专家见仁见智,各具特色,却都在管中窥豹,因此需要建立"三学"(学科、学者和学术)的协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乡村战略 乡土性 乡土景观 二元关系
下载PDF
“文明对话”中的几个关键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兆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27,共3页
“文明”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印证,人类认知的逻辑性表述,不同民族、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创造与认同,也是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结果。文明不是独大,更不能霸凌;而是平等、尊重、互助、对话、交流、学习和采借。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明... “文明”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印证,人类认知的逻辑性表述,不同民族、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创造与认同,也是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结果。文明不是独大,更不能霸凌;而是平等、尊重、互助、对话、交流、学习和采借。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明对话”在新的语境中有了全新的含义。文章将文明的几个关键词简化为1(“一人/二人”)、2(两个“中心”)、3(三元/二元)、4(四面八方)、5(“五互”原则)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西方文明 文化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论我国“丘墟”的崇高性视觉形象--兼教于巫鸿先生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兆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3-170,共8页
我国传统的"丘""墟""台""坛"等,表现为以山岳自然形态为原型的视觉形象,并以其特有的"崇高性"文化表述范式凸显"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却又不乏务实精神。"崇高性"... 我国传统的"丘""墟""台""坛"等,表现为以山岳自然形态为原型的视觉形象,并以其特有的"崇高性"文化表述范式凸显"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却又不乏务实精神。"崇高性"不仅表现为帝王攀附"天"的权威性,也表现为"巫"的通天交流技术,更反映出"祖先在上"的世系关怀与庇佑。这一视觉形象在建筑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功能特点。我国并不存在像欧洲那样以个人英雄为典范的石质建筑的纪念碑,因此也难以产生所谓"纪念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墟 崇高性 纪念碑性 造型视觉
下载PDF
振兴乡土 回归民俗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兆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8,187,共5页
中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土民俗不啻为一个重要的进入路径。因为传统乡土社会和文化的基本表述不是其他,正是民俗。民俗不仅表现为日常活动和事像,也是不可替代的遗产类型。民俗包含最为基本和基层的人民智慧,历经漫长岁月而存续,... 中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土民俗不啻为一个重要的进入路径。因为传统乡土社会和文化的基本表述不是其他,正是民俗。民俗不仅表现为日常活动和事像,也是不可替代的遗产类型。民俗包含最为基本和基层的人民智慧,历经漫长岁月而存续,涵化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民俗的根本属性表现为草根性。同时,它也是"正统""经典"的认知和知识源泉。中国的乡土民俗有一个特点:既俗且圣,这与西方民俗有着重要差异。在今天的大众旅游中,民俗又转换和转化为旅游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守护好活态性民俗遗产,也成为保障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民俗 民间智慧 草根性
下载PDF
作为政治景观的广场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兆荣 田沐禾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广场作为政治景观与国家的属性保持着某种关联,西方国家的原生形态来自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的卫城即为典型代表。其空间形制不仅是西方现代国家形态的原型,也是"政治"的原型。我国的政治来源于"农正"(政),三农... 广场作为政治景观与国家的属性保持着某种关联,西方国家的原生形态来自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的卫城即为典型代表。其空间形制不仅是西方现代国家形态的原型,也是"政治"的原型。我国的政治来源于"农正"(政),三农为本。我国传统的乡会庙台的民俗构成了乡土社会自治政治的独特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政治景观 空间形制 乡会庙台
下载PDF
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兆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再一次率队走访江村,重走费先生一生致力乡土研究中最重要的那一隅土地。我们深信,费先生对江村等村落的调研,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乡土社会智慧、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当下的乡...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再一次率队走访江村,重走费先生一生致力乡土研究中最重要的那一隅土地。我们深信,费先生对江村等村落的调研,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乡土社会智慧、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当下的乡村振兴具有特别的借鉴价值,对于某些"认知偏差",即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策动力源于城市,具有矫正作用。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却何以造成"农贫",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费孝通这位中国"乡土之子"穷其毕生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总结的"乡土之道"分外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江村 乡土中国 家园 城镇化
原文传递
被误解的“艺术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兆荣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3,共6页
艺术往往被人们简单地认为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曲,这种现代戕害的罪魁之一来自于分析时代的分工细致化,加之学科专业的形制约束,扩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也撕裂了艺术知识谱系的历史裂痕,导致了艺术理念与工艺制作的分离,仿佛形... 艺术往往被人们简单地认为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曲,这种现代戕害的罪魁之一来自于分析时代的分工细致化,加之学科专业的形制约束,扩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也撕裂了艺术知识谱系的历史裂痕,导致了艺术理念与工艺制作的分离,仿佛形成"井水"与"河水"之势。这不仅对当代艺术的整体形制造成伤害,对艺术创作也同样有害,对于建构当代艺术院校完整的艺术教育体制,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方面尤其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遗产 艺术理论 知识谱系 图像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为逝者的艺术
16
作者 彭兆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7,89,共9页
人生与人死皆不可违背。生死两界在艺术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命话题。中国的丧葬文化遵循"死事若生事"的主旨,形成了独特的墓葬艺术的表现形制,树碑立传既是活人对逝者的盖棺论定,也是文化传承之垂范,而这些无不在地... 人生与人死皆不可违背。生死两界在艺术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命话题。中国的丧葬文化遵循"死事若生事"的主旨,形成了独特的墓葬艺术的表现形制,树碑立传既是活人对逝者的盖棺论定,也是文化传承之垂范,而这些无不在地下得到保存和反映。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我国地上的遗存大半被毁,地下反而相对完整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难得的艺术遗产,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事若生事” 墓葬画 树碑立传 视觉性
原文传递
艺者 农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兆荣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今天我国艺术(学)界对“艺术”概念、定义、分类、话语、学科等,多以西方Art为原型、为根据、为范畴、为形制、为体系。总体上未能回归中国农耕传统中的“農-藝”的本来、本义、本源、本象、本真,既未能彰显“農-藝”原始之道理,亦没能... 今天我国艺术(学)界对“艺术”概念、定义、分类、话语、学科等,多以西方Art为原型、为根据、为范畴、为形制、为体系。总体上未能回归中国农耕传统中的“農-藝”的本来、本义、本源、本象、本真,既未能彰显“農-藝”原始之道理,亦没能很好地善待和传承。中华文明传统之根于农,“社稷”乃其原象,艺(藝)根植于农耕土壤田畴。这一份中式“藝術遗产”,嘱吾辈好自为之,好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 艺术遗产
原文传递
寓教于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兆荣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40,共6页
艺术教育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至为重要。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向自然学习"是第一位的;而"模仿"——无论模仿自然,抑或是"描红"经典对于学习者都是重要的。在我国,临摹可视为一种"附遗产",许多遗... 艺术教育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至为重要。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向自然学习"是第一位的;而"模仿"——无论模仿自然,抑或是"描红"经典对于学习者都是重要的。在我国,临摹可视为一种"附遗产",许多遗产的真迹已经失传,幸得有了历史上的墨拓。艺术的社会化素有传统,然中西方各有轨迹。中国的近现代艺术受益、受害于西方甚多,今天,一个重要的任务即重新反省、反思和"质检"这一艺术历史的"话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模仿 描红 教化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从“走运”到“转运”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兆荣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3,共3页
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她包含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文化的因素,融中国智慧、知识、经验、技艺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今天,大运河进入历史的转型期(转运),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活态资源",是摆在... 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她包含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文化的因素,融中国智慧、知识、经验、技艺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今天,大运河进入历史的转型期(转运),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活态资源",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运”道理 活化与非遗 中式艺术 旅游
原文传递
库克船长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兆荣 《金融博览》 2020年第13期26-27,共2页
有一种说法,夏威夷是英国库克船长"发现"的,他最后也是死在了他的"发现地",也就是夏威夷的可爱岛Kaua'i。这故事听起来不“可爱”,挺诡异。迄今为止,库克船长之死都是个“谜”,一直托举着人们的"好奇感&qu... 有一种说法,夏威夷是英国库克船长"发现"的,他最后也是死在了他的"发现地",也就是夏威夷的可爱岛Kaua'i。这故事听起来不“可爱”,挺诡异。迄今为止,库克船长之死都是个“谜”,一直托举着人们的"好奇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克 夏威夷 船长 可爱 好奇 发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