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为例
1
作者 杨荣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本科专业为例,结合自身情况及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英文占比...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本科专业为例,结合自身情况及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英文占比和教学评估侧重点3个方面对“转基因食品与安全”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选择合适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双语教学 本科教学
下载PDF
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骆前程 谢再斌 +1 位作者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在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提升四川轻化工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在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提升四川轻化工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食品工程 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 提升培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永杰 代露 +1 位作者 华进 周亚宾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近年毕业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探讨,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措施,对该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培...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近年毕业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探讨,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措施,对该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培养措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食品质量与安全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初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例
4
作者 周亚宾 杨荣 华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9期136-137,140,共3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主线,梳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知识传授...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主线,梳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与安全 思政教育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5
作者 龚利娟 周丽洪 +1 位作者 王风青 马振兵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 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校企协同教学则是培育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现状和不足,从学生、学校和企业3方互惠发展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互惠型
下载PDF
机制与人工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向军 明红梅 +4 位作者 马浩 江东材 朱和琴 陈园 胥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大曲核心微生物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各部位的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种大曲曲块不同部位的真菌构成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样,机制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种大曲中的主要差异微生物为曲霉属、地霉菌属、复膜孢酵母属、双足囊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葡萄球菌属。2种大曲的核心微生物中嗜热真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坯心和包心,而芽孢杆菌属、伊萨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表层和中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是影响2种大曲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芽孢杆菌属、根毛霉属、丝孢酵母属、复膜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和伊萨酵母属是主要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和酒化力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理化生化指标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王双慧 马世源 +5 位作者 李子健 宋川 代汉聪 邵燕 黄丹 罗惠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态位变化,利用零模型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装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物种组成减少;实验组的微生物群落生态位宽度降低、特化种类群的相对含量升高;在共现网络中,实验组网络主要模块中特化种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网络的复杂性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均主要受随机过程主导,但实验组生态漂移和均匀质扩散对群落构建的重要性降低,使微生物的群落演替更具确定性。本研究揭示了酿酒酵母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对白酒发酵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酒酵母 生态位 群落演替
下载PDF
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马世源 李子健 +3 位作者 罗惠波 孙跃鹏 李津 黄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通过分析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组成及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生态网络、挥发性代谢物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作用。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酒醅的酿酒酵母(Y1)扰动酒醅固态发酵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 通过分析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组成及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生态网络、挥发性代谢物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作用。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酒醅的酿酒酵母(Y1)扰动酒醅固态发酵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构成和挥发性代谢物组成,利用随机森林学习算法计算能够表征试验组与空白组间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共现性网络模型分析试验组与空白组的微生物生态网络差异,采用PLS-DA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别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差异代谢物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最后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以及通路富集分析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5种细菌和15种真菌可以作为表征酿酒酵母扰动酒醅中微生物组成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提高了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复杂性;挥发性代谢物的组成发生了改变,共有18种差异代谢物,部分挥发性代谢物的含量得到提高,绝大多数生物标志物与差异代谢呈显著相关。此外,酿酒酵母的扰动效应导致微生物群落出现180个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与物质的代谢有关。这些结果为酿酒酵母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及优化酒醅发酵过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酿酒酵母 共现性网络 生物扰动 挥发性代谢物 功能预测
下载PDF
基于绿色纸基包装材料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洪霞 丁春跃 +3 位作者 李东 李文俊 刘建容 刘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7-139,共3页
新限塑令下,绿色纸基包装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可持续包装材料之一,深刻影响着造纸行业和包装行业,对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新的发展形势,为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本科人才,对轻化工程专业的人... 新限塑令下,绿色纸基包装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可持续包装材料之一,深刻影响着造纸行业和包装行业,对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新的发展形势,为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本科人才,对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结合学校定位与造纸行业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进行了修订。实践证明,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纸包装类课程和包装相关内容,提升了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拓宽了学生就业的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 包装材料 轻化工程 制浆造纸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酿酒工程为例
10
作者 毛祥 肖雄峻 +1 位作者 温雪瓶 冯治平 《酿酒科技》 2023年第8期136-140,共5页
酿酒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传统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地方高校如何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承担起服务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责任,培养适应新时代白酒产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重点和难点... 酿酒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传统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地方高校如何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承担起服务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责任,培养适应新时代白酒产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四川轻化工大学酿酒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其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几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工程 地方高校 现代产业学院 办学模式 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不同颜色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比较
11
作者 黄娜 张明 +4 位作者 李子健 饶家权 邹永芳 黄丹 罗惠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由于固态发酵的异质性,导致酱香型大曲常常出现黑色、褐色及黄色3种不同类型大曲,为了解其质量差异,对不同颜色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利用线性判别分析... 由于固态发酵的异质性,导致酱香型大曲常常出现黑色、褐色及黄色3种不同类型大曲,为了解其质量差异,对不同颜色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利用线性判别分析研究了3种颜色大曲微生物差异,通过PICRUSt2对其功能差异进行了预测,并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微生物与酶活力和风味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了理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黄曲的特征微生物为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副球菌属(Paracoccus)、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unclassified_Nectriaceae,褐曲的特征微生物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黑曲的特征微生物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镰刀菌属(Fusarium);3种颜色的大曲微生物的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糖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螯台球菌属主要影响苯甲醇、苯乙醇、苯酚和邻苯二甲醚的合成;被孢霉属与十六酸乙酯和酯化力呈正相关;嗜热子囊菌属和镰刀菌属是引起大曲高酯化力的关键微生物,黑曲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黄曲和褐曲,而水分、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黄曲和褐曲。该研究阐明了3种颜色大曲质量差异,其结果可为评价酱香型大曲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颜色大曲 微生物群落结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功能预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利用竹基纤维素为碳源生物转化L-乳酸的潜力研究
12
作者 杨春柳 管秀琼 +2 位作者 刘春 何明雄 刘林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3,共7页
以竹材制浆厂备料工段产生的废弃竹屑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且提取半纤维素后的竹基纤维素为碳源,同时对预处理前后竹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用分步水解发酵工艺,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L-乳酸... 以竹材制浆厂备料工段产生的废弃竹屑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且提取半纤维素后的竹基纤维素为碳源,同时对预处理前后竹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用分步水解发酵工艺,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L-乳酸工艺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该碳源生物转化L-乳酸的潜力。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提高了原料酶解还原糖释放量,在总固体(total solids,TS)质量浓度140 g/L、酶添加量60 FPU/g、酶解54 h条件下糖化,总糖质量浓度可达31.19 g/L。将糖化液用于发酵试验,在起始糖质量浓度19.43 g/L,发酵初始pH 6.5、菌株接种量5%、发酵17 h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6.28 g/L,其糖酸转化率高达80.87%。综上,该实验为竹基纤维素的利用提供了高值化途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竹屑 蒸汽爆破预处理 分步水解发酵 纤维素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莫玉婷 袁思棋 +5 位作者 周帅 税梁杨 杨明永 刘君 杨周林 范宏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3,共9页
为生产高品质浓香型白酒,以新型生物反应容器和传统窖池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及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I)对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 为生产高品质浓香型白酒,以新型生物反应容器和传统窖池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及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I)对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酒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实验组II升温更快,顶点温度高于对照组(30.0℃),分别为33.2℃、35.5℃,实验组II升温效果最优且保持适宜温度时间更长,实验组水分含量、淀粉及还原糖消耗量更高,实验组II下层酒醅酸度最高(4.24 mmol/10 g)。实验组II酒醅在发酵后优势细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92.44%、97.59%;优势细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92.30%)。RDA结果发现,实验组II酒醅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反应器 浓香型白酒 酒醅 微生物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下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符长彪 明红梅 +5 位作者 张宿义 李德林 张程 杜向军 马世源 马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3,共9页
为探究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学方法统计分析,对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车间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酿造方式的不同环境区域的... 为探究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学方法统计分析,对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车间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酿造方式的不同环境区域的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机械化酿造方式的环境真菌类群主要分布在摊晾区,细菌类群在不同环境区域均衡分布;传统酿造方式的环境真菌类群主要分布在摊晾、窖池及上甑周围环境区域,而细菌类群在不同环境区域的分布较为均衡。两种酿造方式的各环境区域共有46种真菌属,占真菌属总种类的13.90%;共有229种细菌属,占细菌属总种类的23.32%。机械化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有25种特有真菌属、62种特有细菌属,而传统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有14种特有真菌属、35种特有细菌属,但这些特有的微生物在各环境区域的相对丰度均<1%。从两种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检测到的假丝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魏斯氏菌属、短杆菌属等白酒酿造的重要微生物,其相对丰度均>1%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与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环境条件不同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车间 环境微生物 群落结构 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解析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的异质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芮 刘文虎 +6 位作者 张立强 杨阳 魏阳 王松涛 冉茂芳 王世宽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3年第5期70-77,共8页
高温大曲为酱香型白酒生产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对基酒的质量及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曲堆不同位置曲坯的温湿度、水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美拉德褐变反应程度差异明显,进而形成黑、黄、白三... 高温大曲为酱香型白酒生产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对基酒的质量及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曲堆不同位置曲坯的温湿度、水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美拉德褐变反应程度差异明显,进而形成黑、黄、白三种颜色且风格不同的高温大曲。本文应用宏基因组学探究了不同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黑曲中的微生物以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曲霉属(Aspergill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等真菌为主,具有较强的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辅助氧化还原酶(Auxiliary Activities,AAs)生成能力;与黑曲相似,黄曲中的微生物以罗萨氏菌属、篮状菌属(Talaromyces)、曲霉属等真菌为主,黄曲中可能积累较高含量的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Glycosyl Transferases,GTs);白曲中的微生物以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Kroppenstedtia)、链孢子菌属(Desmospora)、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细菌为主,可以合成较多的糖基转移酶、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和多糖裂合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本文研究了不同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差异,为深入研究高温大曲发酵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为制定合理的高温大曲生产应用方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异质性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贮存期微生物群落演替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机制
16
作者 徐千惠 饶家权 +3 位作者 邹永芳 张明 罗惠波 黄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25-234,共10页
为探究浓香型大曲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原因,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贮存过程中曲皮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糖化力及液化力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挥发... 为探究浓香型大曲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原因,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贮存过程中曲皮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糖化力及液化力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零模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贮存期间大曲微生物菌群的形成机制以及代谢物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浓香型大曲贮存过程中大曲微生物群落重新平衡,酶活力及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丰富和转化;其间,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同时也受确定性过程影响,其中变量选择发挥较大作用,生态位差异也产生一定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及风味物质的变化与微生物群落演替息息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曲贮存期间微生物、酶活力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机制,可为大曲的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大曲贮存期 微生物群落 代谢产物 群落演替机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多菌共酵体系下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曾鹏 李子健 +4 位作者 刘丹 陈杰 唐世超 黄丹 罗惠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20,共9页
研究接种大曲中优势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后在混菌发酵下微生物群落改变,分析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S-SPME-GC-MS、PLS-DA分析接种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差异,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接种前后微生物与差... 研究接种大曲中优势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后在混菌发酵下微生物群落改变,分析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S-SPME-GC-MS、PLS-DA分析接种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差异,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接种前后微生物与差异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为Bacillus从76.56%降为0.04%,Enterobacter从0.01%上升为71.53%,Pichia从62.17%降为12.89%,且由LEFSE分析可知接种后群落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产物分析中,接种前后代谢产物有明显差异,己酸乙酯、2,3,5,6-四甲基吡嗪、乙酸乙酯等19种代谢物是显著差异代谢产物,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代谢产物的变化与接种后有显著变化的微生物有关,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会影响微生物的变化,从而使代谢产物产生变化。该研究揭示了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混菌发酵下群落结构与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在多菌共菌发酵体系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枯草芽孢杆菌 微生物群落 代谢产物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窖龄及位置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理化因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琴 何平 +3 位作者 周瑞平 刘超 袁思棋 赵金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65-174,共10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等方法,分别对5、10 a和20 a窖龄及不同空间位置窖泥的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微生物和微生物...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等方法,分别对5、10 a和20 a窖龄及不同空间位置窖泥的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微生物和微生物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 a的窖泥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均高于10 a和20 a窖龄的窖泥;所有样品中,原核微生物共检出37个门、83个纲、176个目、306个科、629个属,其中优势菌门5个;真核微生物共检出12个门、37个纲、74个目、160个科、282个属,其中优势菌门3个,优势菌属15个;经LEfSe差异微生物分析,原核差异微生物12种(属水平),真核差异微生物共15种,各样品的差异微生物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种;窖泥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样品pH值变化范围为3.66~5.20,不同位置的窖泥有效磷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RDA结果显示,Lactobacillus、unclassified_f__Aspergillaceae、Thermomyces与水分、氨态氮和有效磷呈负相关,Methanobacterium、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Caproiciproducens、Methanobrevibacter、Cryptococcus_f__Tremellaceae、Apiotrichum与水分、pH值、氨态氮、有效磷呈正相关。本研究系统研究不同窖龄、不同空间位置的窖泥原核、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借助微生物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不同窖龄及位置浓香型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差异及两者的联系,为建立日常窖泥养护和优质窖泥驯化、制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高通量测序 原核和真核微生物 理化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酿造阶段添加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对梨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姣 刁体伟 +3 位作者 赖晓琴 魏鑫 冷银江 马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在不同酿造时间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g-IDY)对梨酒品质的影响,以库尔勒香梨为原料,分别在乙醇发酵前、苹果酸-乳酸发酵前及陈酿前添加10、20、30 mg/L g-IDY进行梨... 为探究在不同酿造时间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g-IDY)对梨酒品质的影响,以库尔勒香梨为原料,分别在乙醇发酵前、苹果酸-乳酸发酵前及陈酿前添加10、20、30 mg/L g-IDY进行梨酒酿造,待各组梨酒陈酿2个月后,对梨酒总酚及单体酚含量、抗氧化活性、有机酸含量、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乙醇发酵前或陈酿前添加g-IDY能显著提高梨酒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降低颜色指数(P<0.05);添加g-IDY能提高梨酒中苹果酸、乳酸及柠檬酸等主要风味有机酸含量及提高梨酒总风味物质含量,在乙醇发酵前或陈酿前添加g-IDY有利于芳香族等香气化合物的形成并有助于减少部分不良气体的产生,但会导致更多H_(2)S生成。总体表明:在乙醇发酵前添加20 mg/L g-IDY所酿梨酒品质最好,总酚质量浓度为282 mg/L,总风味物质质量浓度为13453.22 mg/L,感官评价达到88.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酒 品质 富含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 乙醇发酵 苹果酸-乳酸发酵 陈酿
下载PDF
卵黄抗体咀嚼片配方优化及生物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陆峙金 郭蓉 +3 位作者 陈健伟 周全 张智 李再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以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脱脂奶粉和硬脂酸镁等为原辅料混合直接压制成卵黄抗体咀嚼片。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IgY咀嚼片压制配方;体外探讨不同温度、pH、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对咀嚼片中... 以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脱脂奶粉和硬脂酸镁等为原辅料混合直接压制成卵黄抗体咀嚼片。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IgY咀嚼片压制配方;体外探讨不同温度、pH、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对咀嚼片中IgY效价的影响并模拟胃肠道消化;通过灌喂小鼠,探究IgY咀嚼片的体内消化代谢。IgY咀嚼片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45%、硬脂酸镁1.9%、矫味剂45%、微晶纤维素6.1%。IgY咀嚼片在60℃温度处理1 h,IgY咀嚼片抗体效价为阴性。在pH 4~8之间IgY咀嚼片效价稳定;在pH 1.2条件下处理3 h,抗体失活率53.63%;胃蛋白酶消化2 h,抗体失活率19%;胰蛋白酶消化3 h,抗体失活率91.03%。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5 h,IgY咀嚼片无抗体活性。小鼠体内消化代谢高中剂量组,灌喂0.5~1 h,在胃、十二指肠内检测抗体效价阳性;灌喂3 h,在空肠中检测抗体效价阳性;灌喂6 h,在回肠中检测抗体效价阳性;灌喂12 h,在消化道内均检测抗体效价阴性。IgY咀嚼片适口性好,可以在消化道内保存一定的生物稳定性,为IgY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咀嚼片 消化 效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