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毅铭 赵峥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7期118-130,共13页
本研究聚焦于当前数字化领域中研究主题趋同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2010—2024年SSCI和CSSCI数据库中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了关键词共现分... 本研究聚焦于当前数字化领域中研究主题趋同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2010—2024年SSCI和CSSCI数据库中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了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共被引文献分析以及突变率检测等多种科学计量方法,探索和比较了国内外数字化研究的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主题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20年以来,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更是呈现出急剧增加的态势。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更加侧重于数字技术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而国外研究则强调技术创新及其在行业应用中的拓展。未来研究可能关注的新兴技术包括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预示着这些技术将成为数字化研究的新兴热点。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深入理解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科技和政策互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CITESPACE 文献计量 演进脉络 可视化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的演变——基于国务院政策文件库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伟进 顾天安 李健 《社会建设》 CSSCI 2022年第5期3-15,共13页
功能定位及由此决定的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研究缺乏历史演变维度以及对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基于对国务院政策文件库提及社会组织的各领域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功能定... 功能定位及由此决定的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研究缺乏历史演变维度以及对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基于对国务院政策文件库提及社会组织的各领域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随着国家发展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服务于搞活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四个阶段,逐渐从经济主体、社会建设主体向国家全方位建设主体转变。相应地,社会组织管理先后经历了宽松放养体制、双重管理体制确立、双重管理体制小突破、后双重管理体制四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发展利用社会组织的逻辑日益超越管制防控逻辑,国家对改革发展与风险管控两大任务的平衡影响着社会组织管理政策的具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双重管理 后双重管理 国家治理
下载PDF
超大城市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挑战与路径——基于北京的调查研究
3
作者 赵峥 杨晓东 杨永恒 《中国经济报告》 2022年第6期33-38,共6页
本文梳理总结了典型的超大城市北京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结合北京推动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相关政策建议,以为全国城市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共同富裕 参考和借鉴 做法和成效 挑战 北京 面临的问题 推动
下载PDF
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与老年照护服务需求发展趋势 被引量:133
4
作者 李建伟 吉文桥 钱诚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共21页
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预测,2022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前后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不断上升,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及其比例将由2020年的4564万人和... 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预测,2022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前后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不断上升,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及其比例将由2020年的4564万人和17.11%上升到2030年的6953万人和17.44%,至2050年进一步上升到12606万人和22%。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引发老年照护服务需求激增,按照90%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家庭照护、10%由机构照护估算,照护机构护工需求将由2020年的33.8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52.2万人和2050年的101万人。考虑到家庭小型化趋势和“421”家庭普遍化趋势,未来由社区、家政、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提供照护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将会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所需护工的规模还会成倍增加,当前的护理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远不能满足未来老年照护服务的需求。满足未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多层次照护服务需求,亟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护理人才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深度老龄化 老年照护服务需求 老年照护服务体系
下载PDF
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实现路径——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佐军 赵峥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第3期5-10,共6页
超大城市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增长极,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我国超大城市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协调城乡关系,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北京是典型的超大城市,集都与市、城与乡于一... 超大城市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增长极,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我国超大城市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协调城乡关系,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北京是典型的超大城市,集都与市、城与乡于一体,具有“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空间特点。面向未来,需要准确把握北京市情,处理好“都”与“城”、“城”与“乡”、投入与产出、保护与发展、市权与区权的关系,城市发展做减法,乡村发展有条件做加法,以制度保障、试点突破、规划引领、载体提升、产权改革、金融创新来充分释放乡村价值,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改革 金融创新 超大城市 增长极 投入与产出 空间特点 乡村价值 深度融合
下载PDF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伟 赵峥 《法治与社会》 2020年第3期67-69,共3页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并尽快开展疫情产生的经济社会成本与风险的评估工作。应组织专业机构,利用国家权威部门数据,量化分析疫情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成本和风险,为疫情防控和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支撑。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国家权威部门 应急管理体系 医疗救助机制 后续工作 量化分析
下载PDF
我国共享发展的主要成效、重要经验与推进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峥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第12期63-69,8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共享 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生福祉 推进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历程、方向与路径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伟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66,共5页
智慧社区是依托数字化工具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社区新形态。近年来,我国在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政府主动、企业布局、社会激活等发展路径。但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功能设计与居民需求脱... 智慧社区是依托数字化工具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社区新形态。近年来,我国在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政府主动、企业布局、社会激活等发展路径。但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功能设计与居民需求脱节、数据采集质量不高和共享不充分、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和欠规范、建设和运维人才短缺、统筹协调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需要强化社区智能化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数据采集和共享能力,扩大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和挖掘管理服务人才,健全社区统筹协调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其在支持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和社区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基层治理 社区服务 社区经济
下载PDF
“逝有所安”:我国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内涵
9
作者 王伟进 刘鑫淼 《中国发展观察》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公共服务是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顺应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拓展的范畴。老龄化加速带来“逝有所安”的巨大现实需求,有效推动殡葬改革和治理须强化“逝有所安”。当前建立“逝有所安”殡葬服务体系面临... 公共服务是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顺应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拓展的范畴。老龄化加速带来“逝有所安”的巨大现实需求,有效推动殡葬改革和治理须强化“逝有所安”。当前建立“逝有所安”殡葬服务体系面临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市场秩序不佳、体制不完善等难题。地方围绕“逝有所安”殡葬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建议研究将“逝有所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殡葬服务 殡葬改革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市场秩序 公共服务 人的全面发展 供给数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建设:理论阐释、历史方位与重要举措
10
作者 王伟进 张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加强社会建设,需加深对一般性现代化历程的理论认识,厘清社会建设在促进社会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和社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价值。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建设的历...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加强社会建设,需加深对一般性现代化历程的理论认识,厘清社会建设在促进社会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和社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价值。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方位,把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社会韧性提升中的短板,向着公平正义、安全有序、活力韧性的美好社会目标,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畅通社会协同机制,创新居民自治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建设 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 社会韧性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PPP模式的财政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星 包雅钧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29,共3页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对于缓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财政压力、放大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量PPP项目推进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规范性的...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对于缓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财政压力、放大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量PPP项目推进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规范性的政策操作指南及系统的风控体系,政策变迁、投资过剩、地方债务等因素都可能对PPP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加大财政风险。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杠杆作用,降低PPP模式在运行中的财政风险,应当运用PPP的理念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完善PPP项目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控制投资规模,合理设计PPP模式的风险收益分担与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项目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财政效应 财政风险
下载PDF
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应急治理效能:经验、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峥 《中国经济报告》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应急治理水平的一次检验,也是进一步推进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通过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了我国近年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效。疫情防控过程中积累的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应急治理水平的一次检验,也是进一步推进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通过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了我国近年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效。疫情防控过程中积累的应急治理重要经验需要长期坚持,显现出的问题与短板也亟待解决和补足,这突出体现在基层社区应急治理、基本民生物资保障和地方应急处置三个方面。基层社区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哨点”“卡点”“支点”,但应急治理体系仍需健全;“寓治理于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得以充分体现,但基本民生物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严格的防疫措施具有成效,但地方应急处置能力仍需提升。应把疫情防控作为提升应急治理效能的重要契机,在防控实践中检验应急治理成效,以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应急治理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优化民生物资保障机制、提高地方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应急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效能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疫情防控 基层社区治理 应急治理 防疫措施 公共卫生 应急处置
下载PDF
当前社会治理政策的若干认识和判断
13
作者 包雅钧 《团结》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由于政策本身是治理的重要工具,社会治理政策内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判断,预示了这些问题的发展走向。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政策进行一些专业评估,有助于人们更好认知和改进社会治...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由于政策本身是治理的重要工具,社会治理政策内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判断,预示了这些问题的发展走向。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政策进行一些专业评估,有助于人们更好认知和改进社会治理实践。结合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的观察和研究,以下一些认识和判断似可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评估 治理政策 若干认识 党和政府 判断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实践路径和历史逻辑
14
作者 赵峥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第11期74-7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的论述,蕴含着深刻的价值逻辑、行动逻辑和历史逻辑,构成了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为我们认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景性框架,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指南针、路线图和时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价值逻辑 逻辑严密 指南针 有机整体 路线图
下载PDF
从三维逻辑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提升路径
15
作者 赵峥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第2期36-39,57,共5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提升路径 繁荣兴盛 精神家园 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 民族
下载PDF
稳中求进 固本开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6
作者 赵峥 《时事报告》 2025年第4期14-21,共8页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明确了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5年 政府工作报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有效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7
作者 王伟进 黄金 《国家治理》 2024年第23期68-71,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持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主要表现为部分新业态处于安全监管模糊甚至空白地带、安全监管能力亟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持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主要表现为部分新业态处于安全监管模糊甚至空白地带、安全监管能力亟待科技赋能、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一线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较弱,等等。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健全新领域新业态协同监管机制,持续提高安全监管智慧化水平,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机制,着力提升劳动者安全生产综合素质,加快补齐安全生产短板,有效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智慧监管 资金投入 风险防范
原文传递
新兴技术介入社会治理的逻辑及其困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进 熊鸿儒 赵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2,共10页
科技支撑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新兴技术介入社会治理主要源自社会复杂性增加与政府治理能力有限的双重需要。得益于新技术的数据性、连通性和敏捷性,技术介入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社会维度上的风险管控、政府维度上的... 科技支撑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新兴技术介入社会治理主要源自社会复杂性增加与政府治理能力有限的双重需要。得益于新技术的数据性、连通性和敏捷性,技术介入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社会维度上的风险管控、政府维度上的集成政务、市场维度上的赋权资本,这为发展预防性治理、集成性治理、敏捷性治理提供了可能。新技术介入也伴生技术风险增加、技术权力扩张和技术资本入侵困境,这些源于社会的复杂性、权力的扩张性和资本的逐利性,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这些特性。当这些无法或未被及时认识、规范和引导,技术失灵的社会治理困境就不可避免。对待技术介入社会治理应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并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社会治理 数字治理 治理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我国再分配制度:成效、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峥 冯文猛 王炳文 《改革与战略》 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
完善再分配制度,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国再分配制度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税制合理、税负稳定、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的现代税制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转... 完善再分配制度,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国再分配制度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税制合理、税负稳定、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的现代税制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结构合理化程度持续提高。但也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再分配制度存在的税收结构仍需优化和征管能力仍需提升、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仍需完善、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效率仍需提升等挑战,我国再分配制度改革应进一步健全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和完善税收调节体系;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增强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再分配 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理论价值、五维内涵和现实路径
20
作者 赵峥 钱诚 邱英杰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2年第4期46-51,共6页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是优化人才空间发展布局,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才友好型城市,倡导城市与人才良性互动、共同成长,应从环境友好、制度友好、发展友好、民生友好和文化友好...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是优化人才空间发展布局,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才友好型城市,倡导城市与人才良性互动、共同成长,应从环境友好、制度友好、发展友好、民生友好和文化友好等“五个友好”维度理解认识。未来将人才工作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进程中,“谋”字开路,加强人才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改”字当先,破除城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壁障;“用”字立基,拓宽城市人才成长和价值实现平台;“优”字入手,提升城市人才公共服务品质;“融”字支撑,营造城市爱才敬才文化氛围,加快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友好型城市 理论价值 五维内涵 现实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