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继柏辨治泄泻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晖 资桂平 +2 位作者 吴东升 邹博 高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21-23,共3页
泄泻临床发病率高,病因主要由有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主要以风寒、湿、热侵犯肠胃较为多见,内伤则有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脏虚衰等多种因素,上述病因导致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泄泻临床发病率高,病因主要由有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主要以风寒、湿、热侵犯肠胃较为多见,内伤则有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脏虚衰等多种因素,上述病因导致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直趋肠道,而致泄泻。熊继柏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熟读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具有丰厚的临证经验,专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熊教授认为,泄泻多由外感风寒湿暑、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病后体虚、脏腑虚弱所致。泄泻有虚实之分,病程有急缓之别,暴泻、急性泄泻多为实证,慢性泄泻多为虚症。辨治泄泻过程当中,应当要系统诊治,首分暴泻久泄,再辨寒热虚实。辨治泄泻常分为6种证型,其中暴泻分为3种证型,分别为感受外邪、湿热阻滞、饮食伤中;久泻分3种证型,分别为肾阳亏虚,脾虚湿困,肝郁脾虚,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熊教授反复强调“中医之生命在于临床,临床之根基在于经典”,熊教授在临床辨治泄泻时,常结合经典条文及经方进行诊治。此外,熊教授认为临床辨治泄泻时需注意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若仅注意补虚而不祛邪,则健脾、止泻亦不能取效,以致邪气犹存而正气仍虚。文章从泄泻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泄泻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继柏 泄泻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基于PI3K/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和泛素蛋白积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王华 谭超 +2 位作者 王子焱 张涛 李鑫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461-1467,1472,共8页
目的基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究三七总皂苷调控自噬和泛素蛋白积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三七总皂苷高剂... 目的基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究三七总皂苷调控自噬和泛素蛋白积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进行肾缺血再灌注造模,三七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在缺血造模前1 h尾静脉注射三七总皂苷10 mg/kg、20 mg/kg,之后连续3 d尾静脉注射等剂量三七总皂苷。实验结束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凋亡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和泛素化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和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BUN、Cr、IL-1β、IL-6、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病理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和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肾组织中MDA、ROS、LDH含量和p-mTOR、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酶3(Caspase-3)、Bcl-2关联蛋白X(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SOD含量和p-Akt、PI3K、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和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肾组织中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8(ATG8)、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因子6(TRAF6)、Beclin-1调节自噬蛋白-1(AMBRA1)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因子4(NEDD4)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促进泛素蛋白酶系统的表达并诱导自噬以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 三七总皂苷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泛素蛋白
下载PDF
病证结合SP与PBL结合培养中医类本科生临床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超 范伏元 +3 位作者 刘建和 陈彤 曾艳 莫美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7期312-314,共3页
目的:改革传统见习模式,摸索更适合中医类本科生的中内见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中医四诊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级7年制中医临床专业85名学生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第1学期采用病室见习... 目的:改革传统见习模式,摸索更适合中医类本科生的中内见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中医四诊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级7年制中医临床专业85名学生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第1学期采用病室见习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第2学期采用病证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果:学生对新型中内见习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兴趣度更高,新见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临床能力的提高。结论:病证结合SP与PBL结合的中内见习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临床能力,值得提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SP PBL 中医内科学 见习课 中医临床能力
下载PDF
芍药汤通过抑制HIF-1α调节Th17/Treg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东升 曹晖 +2 位作者 张彧 李梓菡 芦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抑制剂组(2-甲氧基雌二醇,0.015 g·kg^(-1)),芍药汤+抑制剂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抑制剂及芍药汤+抑制剂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和IL-23显著升高(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降低(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降低(P<0.01),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芍药汤组及芍药汤+抑制剂组RORγt,FoxP3及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芍药汤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来调节Treg/Th17的重新平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UC) 芍药汤 辅助性T细胞17(Th17) 调节性T细胞(Treg)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