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湾海洋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木壮 梁修权 +1 位作者 王宏斌 陈俊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52,共6页
根据地球物理、声学探测及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详细分析 ,发现北部湾油气勘探开发区具有近岸、水浅等优越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存在潮流沙脊与潮沟、海底沙波、埋藏古河道、浅层气、埋藏古陡坡、... 根据地球物理、声学探测及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详细分析 ,发现北部湾油气勘探开发区具有近岸、水浅等优越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存在潮流沙脊与潮沟、海底沙波、埋藏古河道、浅层气、埋藏古陡坡、滑塌断层及可能的砂土液化层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 ,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尤其在东部 ,海底坎坷不平 ,活动性的潮流沙脊、侵蚀沟槽、海底沙波及浅层气等很发育 ,是海底工程建设的危险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灾害地质 北部湾 海洋工程 浅层气 潮流沙脊 侵蚀沟槽 海底沙坡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底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鲍才旺 姜玉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31,共8页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海底,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底各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海底滑坡、埋藏古河道、海底沙波、崩塌和塌陷、侵蚀沟槽、浅层气及活动断层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为海洋...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海底,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底各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海底滑坡、埋藏古河道、海底沙波、崩塌和塌陷、侵蚀沟槽、浅层气及活动断层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为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质灾害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机制 危害性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南海区域岩石圈的壳-幔耦合关系和纵向演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能友 曾维军 +2 位作者 杜德莉 李振五 吴新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8,共8页
南海区域岩石圈由地壳层和上地幔固结层两部分组成。具典型大洋型地壳结构的南海海盆区莫霍面深度为9~13km,并向四周经陆坡、陆架至陆区逐渐加深;陆缘区莫霍面一般为15~28km,局部区段深达30~32km,总体呈与水深... 南海区域岩石圈由地壳层和上地幔固结层两部分组成。具典型大洋型地壳结构的南海海盆区莫霍面深度为9~13km,并向四周经陆坡、陆架至陆区逐渐加深;陆缘区莫霍面一般为15~28km,局部区段深达30~32km,总体呈与水深变化反相关的梯度带;东南沿海莫霍面深约28~30km,往西北方向逐渐增厚,最大逾36km。南海区域上地幔天然地震面波速度结构明显存在横向分块和纵向分层特征。岩石圈底界深度变化与地幔速度变化正相关;地幔岩石圈厚度与地壳厚度呈互补性变化,莫霍面和岩石圈底界呈立交桥式结构,具有陆区厚壳薄幔—洋区薄壳厚幔的岩石圈壳-幔耦合模式。南海区域白垩纪末以来的岩石圈演化主要表现为陆缘裂离—海底扩张—区域沉降的过程,现存的壳-幔耦合模式显然为岩石圈纵向演化产物,其过程大致可分为白垩纪末至中始新世的陆缘裂离、中始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早期的海底扩张和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区域沉降等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耦合模式 构造演化 岩石圈 南海区域
下载PDF
南海万安盆地的构造样式与构造圈闭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光学 杨木壮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大量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南海万安盆地发育有潜山披覆、基底张性断块、挤压背斜和骨牌式构造等4类典型构造样式,并形成背斜型和断块型两类主要的构造圈闭,构成了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圈闭 万安盆地 南海 油气圈闭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含油气区圈闭类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宝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 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 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 构造运动 成因 含油气区 南海 类型
下载PDF
南海磁异常对比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6
作者 曾维军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2期39-47,共9页
南海海盆区的磁异常(△T)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并可有效地分离为浅源和深源两种异常。浅源异常的磁源体埋深稳定在5km左右,正演拟合计算表明是由层2A引起,与大洋扩张磁条带模型的可对比性更佳。受此启迪,提出应以浅源异常作为鉴别磁... 南海海盆区的磁异常(△T)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并可有效地分离为浅源和深源两种异常。浅源异常的磁源体埋深稳定在5km左右,正演拟合计算表明是由层2A引起,与大洋扩张磁条带模型的可对比性更佳。受此启迪,提出应以浅源异常作为鉴别磁条带序列的依据,并开发了相应的解释方法,从而为解决南海(特别是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代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磁条带 浅源磁异常 深源磁异常 地磁
下载PDF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充载系统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振湖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5期339-344,共6页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一第四系,其最大厚度达1200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并...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一第四系,其最大厚度达1200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万安盆地 油气充载系统 特征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进民 《海洋地质》 1999年第2期1-11,共11页
根据地震剖面和地质、钻井资料分析,详细讨论了万安盆地的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成因:包括晚白垩世内部的燕山末期运动(Tg)、中/晚始新世间的西卫运动(T5)、早/晚第三纪间的西南海盆运动(T4)、早/中中新世间的南沙运动(T... 根据地震剖面和地质、钻井资料分析,详细讨论了万安盆地的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成因:包括晚白垩世内部的燕山末期运动(Tg)、中/晚始新世间的西卫运动(T5)、早/晚第三纪间的西南海盆运动(T4)、早/中中新世间的南沙运动(T3^1)、中/晚中新世间的万安运动(T3)及中新世/上新世间的广雅运动(T2)。并以T5、T3为界,划分出Ⅰ、Ⅱ、Ⅲ三大构造层,分别与自下而上的超层序Ⅲ、Ⅱ、Ⅰ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万安盆地 地质时代 构造运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生物礁的地震鉴别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邱燕 《海洋地质》 1999年第2期12-21,共10页
在海区生物礁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南海新生代盆地大量的地震资料为基础,阐述了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各种反映特征和鉴别生物礁的方法,尤其对如何在剖面上判别各类型的生物礁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排... 在海区生物礁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南海新生代盆地大量的地震资料为基础,阐述了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各种反映特征和鉴别生物礁的方法,尤其对如何在剖面上判别各类型的生物礁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排除与生物礁的反射具有相似地震异常的其它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藏 地震勘探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人海后的延伸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万玲 姚伯初 吴能友 《南海地质研究》 2000年第12期22-32,共11页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南海西部地区新的海洋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外在该区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红河断裂带人海经莺歌海盆地延至海南岛南部,在17°30′N,109°E附近被近S-N向的南海西缘断裂右行截断,之后在16°N,110...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南海西部地区新的海洋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外在该区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红河断裂带人海经莺歌海盆地延至海南岛南部,在17°30′N,109°E附近被近S-N向的南海西缘断裂右行截断,之后在16°N,110°E处沿西沙西南的中建南断裂继续往南东方向延伸,直达西南海盆。这一提法不同于传统的东延和南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红河断裂带作为印支板块滑移边界中的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中建南断裂带 南海 海洋地质 构造作用
原文传递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分布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
11
作者 刘振湖 吴能友 +1 位作者 杜德莉 陈强 《南海地质研究》 1999年第0期67-76,共10页
万安盆地存在有基岩潜山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生物礁岩隆型油气藏和背斜型油气藏四大类型。在纵向上,油气产出的层位主要为中新统砂岩,其次为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或礁灰岩和渐新统砂岩,个别见于基岩储层。在横向上,油气藏主要分布... 万安盆地存在有基岩潜山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生物礁岩隆型油气藏和背斜型油气藏四大类型。在纵向上,油气产出的层位主要为中新统砂岩,其次为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或礁灰岩和渐新统砂岩,个别见于基岩储层。在横向上,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西北断阶带、北部隆起、中部坳陷和中部隆起,少数含油气构造分布于西部坳陷,而在南部坳陷和东部隆起上仅见油气显示。据研究,万安盆地发育了渐新统-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并根据其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差异,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含油气系统:万安中、北部亚含油气系统和万安南部亚含油气系统。研究表明,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明显地受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和性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油气分布 含油气系统
原文传递
南海万安盆地油气分布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
12
作者 刘振湖 吴能友 《南海地质研究》 2000年第11期67-76,共10页
万安盆地存在有基岩潜山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生物礁岩隆型油气藏和背斜型油气藏四大类型。在纵向上,油气产出的层位主要为中新统砂岩,其次为中 ̄上中新统碳酸盐岩或礁灰岩和渐新统砂岩,个别见于基岩储层。在横向上,油气藏主要... 万安盆地存在有基岩潜山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生物礁岩隆型油气藏和背斜型油气藏四大类型。在纵向上,油气产出的层位主要为中新统砂岩,其次为中 ̄上中新统碳酸盐岩或礁灰岩和渐新统砂岩,个别见于基岩储层。在横向上,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西北断阶带、北部隆起、中部坳陷和中部隆起,少数含没气构造分布于西部坳陷,而在南部坳陷和东部隆起上仅见油气显示。据研究,万安盆地发育了渐新统-中新统含油气系 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油气分布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