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96
1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10 位作者 李建康 赵芝 于扬 代晶晶 陈郑辉 李德先 屈文俊 邓茂春 付小方 孙艳 郑国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稀有 稀散 战略研究 进展
下载PDF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61
2
作者 李厚民 王登红 +3 位作者 李立兴 陈靖 杨秀清 刘明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80,共22页
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 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0个矿床式,并建立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大庙式岩浆型、蒙库式海相火山岩型、大西沟式沉积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划分了36个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编制了成矿区带图,总结了不同类型铁矿和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类型的时间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7个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成因类型 矿床式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大厂矿区尾矿稀散资源分布规律与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皮桥辉 王登红 +5 位作者 缪秉魁 张青伟 陈云 荆元 王婵 夏志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许多矿山开采和选矿排放的尾砂中蕴藏丰富的伴生金属资源,随着这类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尾砂伴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大厂矿集区茶山、车河、长坡和绿荫塘四个尾矿库中铟、镉、镓、锗等稀散元素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 许多矿山开采和选矿排放的尾砂中蕴藏丰富的伴生金属资源,随着这类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尾砂伴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大厂矿集区茶山、车河、长坡和绿荫塘四个尾矿库中铟、镉、镓、锗等稀散元素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评价其潜在经济价值。调查结果表明,解放前修建的绿荫塘老尾矿库尾砂稀散元素铟、镉、锗均远超过工业品位,具有一定开采价值。70年代修建的长坡尾矿库铟、镉达到工业品位;90年代修建的车河、茶山尾砂库只有铟达到工业品位。四个尾矿库中稀散元素含量与尾砂来源和选矿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生次生淋滤富集作用。对环境有毒害的稀散元素镉尽管含量较高,但其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并没有释放到土壤环境中产生污染。这些调查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元素 尾矿库 资源评价 大厂矿区 广西
下载PDF
对华南矿产资源深部探测若干问题的探讨-以若干超大型矿床深部找矿突破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登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5-1598,共14页
华南是中国近百年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地区,形成了赣南钨矿、桂北锡矿、湘南铅锌矿等一大批老矿山。随着已探明资源的快速消耗,"深地"探测、深部找矿已是大势所趋。基于对华南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企业矿山生产情... 华南是中国近百年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地区,形成了赣南钨矿、桂北锡矿、湘南铅锌矿等一大批老矿山。随着已探明资源的快速消耗,"深地"探测、深部找矿已是大势所趋。基于对华南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企业矿山生产情况的了解,文章对矿产资源的深部探测问题,从探测的目标、理论、深度、程度、效益等诸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1坚持国家目标、科学目标和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宜灵活运用各种成矿理论,充分发挥"五层楼+地下室"等勘查模型的作用,把"层状含矿地质体"作为矿产资源深部探测的主要目标;2坚持从已知到未知和由浅入深的原则,重点在老矿区和浅部地质与矿产资源比较清楚的工作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优先部署工作,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满足现实需要;3宜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2000 m、3000 m乃至于5000 m深钻的部署,宜相应地部署在矿床、矿田和矿集区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区,达到立体探测和"透明化"的目的;4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综合调查、综合评价、综合研究,学科也要综合,避免单打一,避免单学科冒进。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合理的探测深度和工作程度,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布设工作量,才能取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探测 矿产资源 综合探测 深部找矿 华南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被引量:137
5
作者 王登红 赵芝 +5 位作者 于扬 赵汀 李建康 代晶晶 刘新星 何晗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6-802,共7页
稀土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真正引起世人瞩目的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尤其是其中的中稀土、重稀土成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中国极其重要、全球罕见的矿床类型,自1969年发现至今的四十多年来,对其成矿机制、富集规律、开采方式、环境保... 稀土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真正引起世人瞩目的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尤其是其中的中稀土、重稀土成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中国极其重要、全球罕见的矿床类型,自1969年发现至今的四十多年来,对其成矿机制、富集规律、开采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及矿政管理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合理评价资源储量、储量优化开采利用方案、加强稀土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现行的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修改;当前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实行不分单元素矿种的资源分类方式也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单元素稀土矿种的评价、管理体系;对于矿业权设置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今后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成矿机制 勘查技术 开采方式 矿政管理
下载PDF
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成辉 王登红 +4 位作者 黄凡 徐珏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5-1142,共18页
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由于其产出对时代、地层、构造甚至岩浆岩都没有特别的选择性而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又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常某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如花岗-绿岩型金矿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周缘,而卡林型金... 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由于其产出对时代、地层、构造甚至岩浆岩都没有特别的选择性而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又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常某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如花岗-绿岩型金矿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周缘,而卡林型金矿集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两大金三角。根据这一特点,通过综合研究,本文在III级成矿区带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金矿类型、典型矿床成矿条件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参照区域成矿要素,初步划分出阿尔泰、准噶尔、东天山—北山等32个金矿集区,总结了各金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胶东、小秦岭、燕辽、滇黔桂4个金矿集区的成矿条件,总结了其成矿规律并探讨了各自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并根据近年来金矿勘查的新进展,对今后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集区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潜力评价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明玉 王成辉 +4 位作者 王登红 李立兴 张建 王国瑞 周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5-1006,共12页
铬是中国最紧缺的矿种之一,长期以来依靠进口,资源安全难以保障,但国家对于铬铁矿的找矿工作一直是很重视的。2006年以来全国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潜力评价工作中就包括铬,本文通过对全国铬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划分出13个矿集区,认为西藏... 铬是中国最紧缺的矿种之一,长期以来依靠进口,资源安全难以保障,但国家对于铬铁矿的找矿工作一直是很重视的。2006年以来全国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潜力评价工作中就包括铬,本文通过对全国铬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划分出13个矿集区,认为西藏罗布莎、新疆达拉布特和内蒙古贺根山3个矿集区成矿条件最好,找矿潜力最大,目前宜深入研究其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加强对深部控矿条件的分析,总结深部探测的经验,力争通过攻深找盲来取得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矿集区 蛇绿岩 达拉布特 罗布莎 贺根山 找矿方向
下载PDF
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钨铋(碲)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曾载淋 张永忠 +5 位作者 陈郑辉 陈毓川 朱祥培 童启荃 郑兵华 周瑶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958,共10页
盘古山钨铋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的赣县-于都钨多金属矿集区,为一赋存于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大型钨铋(碲)矿床。笔者采集了该矿区内2条不同地质产状黑钨矿-石英脉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 盘古山钨铋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的赣县-于都钨多金属矿集区,为一赋存于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大型钨铋(碲)矿床。笔者采集了该矿区内2条不同地质产状黑钨矿-石英脉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157.75±0.76)Ma(MSWD=0.99)和(158.8±5.7)Ma(MSWD=1.7)。测试结果显示,这2组矿脉是同一时期的成矿产物,均形成于燕山早期,属南岭EW向构造-岩浆带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 成矿时代 辉钼矿 盘古山钨铋矿床 江西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托莫尔特铁(锰)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富全 郭旭吉 +4 位作者 黄承科 刘锋 柴凤梅 耿新霞 张保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6-914,共9页
新疆托莫尔特中型铁(锰)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本研究利用硫同位素和年代学,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火山沉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和区域... 新疆托莫尔特中型铁(锰)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本研究利用硫同位素和年代学,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火山沉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和区域变质期。火山沉积期为铁和锰主要成矿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形成少量铁和铜矿化。火山沉积期黄铁矿的δ34S变化于6.2‰~13.1‰和-20‰,表明硫主要来自火山岩,也有少量来自细菌还原海水中的硫酸盐。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1.8‰~8.5‰,主要集中在-1.8‰~3.8‰,表明硫主要来自黑云母花岗斑岩脉。含矿岩系变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06.7±4.3)Ma,穿切矿体的黑云母花岗斑岩脉锆石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U-Pb年龄为(401.6±0.6)Ma,表明托莫尔特铁矿火山沉积期形成的Fe-Mn矿化及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期形成的Fe-Cu矿化出现在早泥盆世(407~401 Ma),为火山喷发沉积和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托莫尔特 阿尔泰
下载PDF
小岩浆大流体成大矿与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以东秦岭-大别山成矿带钼矿床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欣祥 罗照华 +4 位作者 黄凡 梁涛 黄丹峰 韩宁 高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54-1570,共17页
岩浆活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备受国内外矿床学家的关注。表现为它们在时空上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成矿与岩浆岩有关,成矿物质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这便是著名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也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该理论把内生金属... 岩浆活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备受国内外矿床学家的关注。表现为它们在时空上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成矿与岩浆岩有关,成矿物质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这便是著名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也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该理论把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看作是一个理想系统。东秦岭-大别山地区的钼矿-花岗岩关系研究表明,钼成矿与小岩体(小岩浆)关系密切,而大岩体/基与钼矿没有成生联系;地质事实表明,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热液(流体)蚀变(大流体),具有大的流体/岩浆比,其矿化蚀变范围是小岩体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表明成矿过程中必有外来流体的广泛参与。由于小岩体往往没有经过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小岩浆体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含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因此,成岩与成矿有本质的区别,成矿系统应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性动力学系统。研究表明,东秦岭-大别山小斑岩体来源较深(下地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幔,二者呈双层结构;岩浆实际上是沟通深部和浅部的通道,这种非岩浆分异的外来成矿流体我们称之为透岩浆流体。小岩体不是成矿的必备的条件,只有出现大流体时才能成大矿。东秦岭-大别山地区有200多个小岩体,但大型、超大型钼矿矿床仅有10余个,只有小岩浆(小岩体)大流体(强蚀变)成大矿,其余众多小岩体由于没有流体(蚀变)或流体少(弱蚀变)而不成矿或成小矿。由此可见,岩浆成矿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流体(挥发分)过饱和系统或熔体-流体流及流体对熔体的强相互作用。当岩浆系统被加入大量源自地幔的高温高压含矿流体之后,系统将具有极大的活动能力,从而深部含矿流体沿裂隙快速上升到地壳浅部卸载成矿。为解释上述成矿特征,作者引入并厘定了透岩浆流体的概念。透岩浆流体被重新定义为透过岩浆活动并导致岩浆系统行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外来流体。据此,输入了含矿流体的岩浆可成矿,未输入含矿流体的岩浆不成矿。这种认识可以解释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或只形成小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浆 大流体 双层结构 透岩浆流体 钼矿 东秦岭-大别山
下载PDF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作用及制约条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岳清 赵芝 王成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29-431,共3页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所特有的稀土资源,它的发现是对传统矿产形成条件认识的一次革命,是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做出的重大贡献,其采、选、冶的优越性远超越了其他稀土矿床,它产品曾一度占据了世界稀土市场的绝对...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所特有的稀土资源,它的发现是对传统矿产形成条件认识的一次革命,是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做出的重大贡献,其采、选、冶的优越性远超越了其他稀土矿床,它产品曾一度占据了世界稀土市场的绝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 稀土 风化壳 成矿作用 制约条件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四大问题 被引量:86
12
作者 陈毓川 王登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1,共7页
通过对矿床成矿系列30多年的长期研究,认为华南是我国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有色、稀土、稀有金属、铀等矿床成矿系列发育最完善的成矿省之一,并且形成了以武夷-云开构造-岩浆-成矿带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成岩成矿时代逐渐变年... 通过对矿床成矿系列30多年的长期研究,认为华南是我国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有色、稀土、稀有金属、铀等矿床成矿系列发育最完善的成矿省之一,并且形成了以武夷-云开构造-岩浆-成矿带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成岩成矿时代逐渐变年轻的区域性分带格局。这样的分带格局受到了区域性水平方向构造运动和垂直方向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共同制约,而壳幔相互作用程度的不同和表壳构造的差异也是华南出现不同成矿系列(亚系列)以及成矿系列叠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的成矿系列 岩浆活动 中生代 区域分带
下载PDF
中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83
13
作者 张长青 吴越 +4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芮宗瑶 娄德波 陈郑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52-2268,共17页
中国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铅锌矿产地有3000多处,铅锌金属储量1亿多吨,铅、锌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鉴于铅锌矿床分类一直以来极具争议,本次在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提出了以成矿作用为一级要素,... 中国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铅锌矿产地有3000多处,铅锌金属储量1亿多吨,铅、锌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鉴于铅锌矿床分类一直以来极具争议,本次在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提出了以成矿作用为一级要素,容矿围岩为二级要素的5类13亚类铅锌矿床类型划分方案。总结了全国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提出多期次、多旋回的造山带环境是铅锌矿床发育的最有利部位,元古宙是火山岩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时期,古生代是沉积型铅锌矿床发育的重要时期,中、新生代是岩浆型铅锌矿床发育的全盛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并认为对成矿时代的确定、对成矿关键地质要素的厘定、对构造环境的判定是影响成矿类型划分、时空分布规律总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构造环境 铅锌矿床 中国
下载PDF
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6
14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1 位作者 陈郑辉 陈振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14-2827,共14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是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此类矿床的成矿规律开展过大量研究,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为了解目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2011~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三稀...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是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此类矿床的成矿规律开展过大量研究,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为了解目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2011~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三稀项目组对52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介绍稀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广泛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南岭最为发育,近些年在越南、老挝、泰国及美国也有发现。矿床主要产在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风化壳中,近几年也在变质岩和灰岩风化壳中有所发现,但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规模较大,品位较高,仍是最为重要的一类(亚类)稀土矿床;(2)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范围较宽,锆石U-Pb年龄集中在461~384Ma、228~242Ma和189~94Ma三个区间。相对于LREE型成矿花岗岩,HREE型更加富硅,富HREE,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普遍高Rb,低Ti、Zr、Hf、Nb、Ta、Ba、Sr等微量元素,暗示HREE型成矿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LREE型成矿花岗岩相对富集HREE,特别是富集Y,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多介于1~3之间,风化易形成HREE型风化壳,这很可能是今后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3)成矿花岗岩中稀土矿物的成因多样,有岩浆成因(如榍石、褐帘石、独居石、磷钇矿等)、流体交代成因(稀土氟碳酸盐类)和表生成因(水磷铈矿、水磷镧矿等),稀土元素的内生矿化很大程度上受流体交代作用影响;(4)发育完整的风化壳垂向剖面中稀土元素含量呈"弓背式"分布,即表土层和半风化层中含量低,全风化层中含量高,但受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稀土含量变化曲线呈多种形态。垂向上LREE和HREE可分层富集,即全风化层上部富集LREE,下部富集HREE,也可以同时富集在全风化层下部。华南大量成矿母岩和风化壳样品的化学风化蚀变指数(CIA)与稀土元素总量(∑REE)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当CIA<85%时,CIA与∑REE呈正相关,当85%<CIA<100%时,CIA与∑REE呈负相关;(5)表生过程中,母岩中易风化的稀土矿物不断释放出可交换性吸附态的稀土元素,酸性淋滤作用是稀土元素迁移的动力,黏土矿物是稀土元素赋存的载体,风化程度影响稀土元素的次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花岗岩 风化壳 稀土元素 稀土矿物 南岭
下载PDF
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41
15
作者 应立娟 陈毓川 +3 位作者 王登红 唐菊兴 陈郑辉 王成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16-2226,共11页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本文在对全国814处铜矿床及其他5000余个矿(化)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中国铜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分为10个类型,认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其中又以斑岩型铜矿资源最主要,集中分布于冈...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本文在对全国814处铜矿床及其他5000余个矿(化)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中国铜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分为10个类型,认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其中又以斑岩型铜矿资源最主要,集中分布于冈底斯、昌都-三江、德兴、东天山等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中生代最为重要。系统搜集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铜矿床的成矿年代学资料,划分为4个铜的主要成矿期;厘定出27个以铜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提升了我国铜矿成矿规律研究的程度,为我国铜矿资源的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斑岩型 预测类型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下载PDF
南岭东段北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3 位作者 陈振宇 陈郑辉 赵正 郭娜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2-324,共13页
为了探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特征,在系统搜集前人成果基础上,对南岭东段北部产萤石花岗岩和非产萤石花岗岩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EPMA)与对比。结果表明:产萤石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 为了探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特征,在系统搜集前人成果基础上,对南岭东段北部产萤石花岗岩和非产萤石花岗岩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EPMA)与对比。结果表明:产萤石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副矿物组合中常见萤石;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均具有形成萤石矿床的可能性,以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潜力最大。与非产萤石花岗岩相比,产萤石花岗岩具较高的Mo含量和较低的Th/U比值;其黑云母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铁叶云母,比非产萤石花岗岩的黑云母(主要为铁白云母和铁叶云母)更富TiO2、MgO、Cl、F而贫Al2O3、FeO+Fe2O3;黑云母的F与Cl含量呈正相关,而与Al2O3含量呈负相关;产萤石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压和高氧逸度的环境,岩浆来源主要为地壳,但有少量幔源,与钨多金属矿床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萤石矿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黑云母 电子探针 成矿专属性
下载PDF
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丁建华 邢树文 +3 位作者 肖克炎 马玉波 林健宸 邓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2-1412,共21页
文章通过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和综合分析,结合找矿新理论和该区找矿新进展,重新划定(修定)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边界。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在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 文章通过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和综合分析,结合找矿新理论和该区找矿新进展,重新划定(修定)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边界。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在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裂解、拼合、造山等构造运动,相应地发生过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致使此带形成了众多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是矿产勘查突破的有利区带。作者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带内最新的找矿进展,修订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深化了对本成矿带的成矿规律认识;新一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证实,带内仍然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在本带划分了19个远景区,其中9个为重点远景区,10个为一般远景区;提出了带内可能发现新矿床类型(如:砂岩型铀矿、斑岩型金矿等)和新矿种(如稀有稀散金属等);建议本带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Ni、Cu、Mo、Au、W,兼顾Pb、Zn、Ag、Fe和Mn;建议本带主攻类型为基性-超基性岩型镍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银矿以及沉积型锰矿等。该项工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北山 成矿地质特征 潜力分析 成矿远景区划
下载PDF
中国成菱镁矿区带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正 白鸽 +2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6-2338,共13页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目前位居世界首位。类型上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便于开发利用。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其次为成因上与超镁铁质杂岩密切相关的...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目前位居世界首位。类型上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便于开发利用。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其次为成因上与超镁铁质杂岩密切相关的热液交代型和风化残积型,青藏班公湖成矿带可作为我国湖相沉积型菱镁矿找矿的重要靶区。本次在对全国62处菱镁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菱镁矿的成矿规律,进一步划分了菱镁矿的矿床类型,并划分出13个成菱镁矿带,编制了"中国菱镁矿成矿规律图"、"中国菱镁矿成矿体系图"和"中国成菱镁矿带分布图"等图件,为我国菱镁矿资源潜力评价的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我国辽东超大型菱镁矿的成因机制问题和菱镁矿中镁的物质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沉积变质矿床 成矿规律 超镁铁岩 科学问题
下载PDF
成矿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9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4 位作者 徐志刚 陈郑辉 沈保丰 汤中立 裴荣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系统地研究一定时空范围内成矿作用的各种产物,包括矿床及其示踪成矿过程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标志,即是成矿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区域成矿学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大陆成矿体系就是指在目前中国境内大陆地壳漫长的形成、发... 系统地研究一定时空范围内成矿作用的各种产物,包括矿床及其示踪成矿过程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标志,即是成矿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区域成矿学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大陆成矿体系就是指在目前中国境内大陆地壳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大陆地壳的演变而形成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有机整体及其在四维时空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十多年来的努力,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们首次划分了涵盖全国国土范围的94个Ⅲ级成矿区带,对各个主要成矿区带的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厘定和研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建立了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成矿体系,总结了中国大陆阶段性演化的模式和规律;探索建立了数字化和系统化的中国成矿体系专家系统,为地质大调查和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成矿体系 成矿预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南岭东段岩前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正 陈毓川 +4 位作者 曾载淋 陈郑辉 王登红 赵斌 张家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8-1839,共12页
岩前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与滨太平洋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南岭成矿带东段北部。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脉型黑钨矿,矿体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内。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 岩前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与滨太平洋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南岭成矿带东段北部。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脉型黑钨矿,矿体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内。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方法,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前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中辉钼矿进行精确定年,获得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0.6±0.72)Ma,黑钨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为(159.2±2.3)Ma。这一成果揭示,花岗岩的就位年龄与含矿石英脉的形成几乎在相同热过程完成。结合前人研究,进一步得出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成岩成矿作用与华南地区东部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构造运动力学背景有关。岩前钨矿与区内盘古山、画眉坳、柿竹园等著名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相似的成矿条件,属同一个成矿亚系列,预测岩前钨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重点突破对象为内接触带石英脉型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矽卡岩型白钨矿 燕山期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