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烹炮同理 食药相近--中医药的瑰宝“中药炮制”
1
作者 许康 刘艳菊 《大学科普》 2022年第3期65-67,共3页
什么是中药炮制?我们先从“炮制”说起。“炮制”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常常在媒体上出现,如“美国炮制新疆谣言”“某某炮制假新闻”类似的表达,自然大家会把“炮制”与坏东西联系在一起。奇怪了,这样一个贬义词怎么会是中医药的瑰宝呢?让... 什么是中药炮制?我们先从“炮制”说起。“炮制”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常常在媒体上出现,如“美国炮制新疆谣言”“某某炮制假新闻”类似的表达,自然大家会把“炮制”与坏东西联系在一起。奇怪了,这样一个贬义词怎么会是中医药的瑰宝呢?让我们慢慢道来。首先把“炮制”一词读准了,中药炮制的“炮”不能读作四声,那是炮火的“炮”了;它正确读作第二声即“pá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中医药 假新闻 第二声 食药 同理
下载PDF
浅析《医方考》炮制技术及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惠 汤世缘 +4 位作者 江张莉 孙佳惠 卞晓晖 刘亚男 窦志英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吴崑所著《医方考》集明代以前多部医方名著,书中关于炮制方法的记载较多且在复方中体现,为现代中药炮制理论发展及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归纳书中出现的炮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了解炮制与配伍复方用药之间的关联性,为炮制方法... 吴崑所著《医方考》集明代以前多部医方名著,书中关于炮制方法的记载较多且在复方中体现,为现代中药炮制理论发展及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归纳书中出现的炮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了解炮制与配伍复方用药之间的关联性,为炮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寻找文献支撑。整理本书中生熟异用药材,通过分析中药炮制前后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总结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药材的生熟异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考》 净制 切制 水制 火制 生熟异用
下载PDF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科
3
作者 许康 《大学科普》 2023年第4期17-18,共2页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科是由全国炮制学科创始人之一的陈绪纶教授创建。历经50多年的发展,先后培养出多位全国知名的中药炮制专家,包括郑祥银、毛维伦、刘艳菊等教授。炮制学术思想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学科拥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科是由全国炮制学科创始人之一的陈绪纶教授创建。历经50多年的发展,先后培养出多位全国知名的中药炮制专家,包括郑祥银、毛维伦、刘艳菊等教授。炮制学术思想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学科拥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第七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和继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湖北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学术思想 继承人 学科
下载PDF
基于“双思维”模式指导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思考
4
作者 黄雪梅 赵一航 +2 位作者 王鹏龙 李向日 雷海民 《药学教育》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传统学科,不仅蕴含着深邃的中医药理论精华,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亟需当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将中医药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即“双思维”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药炮制学教学。本...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传统学科,不仅蕴含着深邃的中医药理论精华,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亟需当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将中医药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即“双思维”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药炮制学教学。本文探讨了当前中药炮制学教学现状,通过引入“双思维”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思考,以期对未来中药炮制学课堂建设和中药炮制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思维 中医药思维 现代科学思维 中药炮制 人才培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炮制工艺
5
作者 徐国伟 王巍 +3 位作者 刘思翰 洪艺丹 张立强 鞠成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优选萸仙茅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最佳炮... 目的优选萸仙茅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萸仙茅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萸仙茅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加入等量吴茱萸汁拌匀,置密闭容器内,闷润至药汁被完全吸尽,于130℃炒制6min,取出,60℃干燥。每100kg仙茅用吴茱萸10kg。吴茱萸汁制法:取吴茱萸10kg,加12倍量水浸泡60min,煎煮50min,提取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kg。结论本研究优化所得萸仙茅的炮制工艺可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萸仙茅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法 炮制工艺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黄芩不同炮制品差异性研究
6
作者 刘思翰 李利华 +2 位作者 王巍 张一美 鞠成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黄芩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为黄芩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黄芩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进行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黄芩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为黄芩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黄芩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进行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其质量差异,寻找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成分。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生黄芩、微波酒黄芩、微波酒蜜黄芩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个黄酮类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HCA)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2个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有效将3种饮片明显区分,推测黄芩苷、汉黄芩苷2个成分为黄芩炮制前后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结果准确可靠,为进一步提高黄芩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HPLC 微波炮制 酒黄芩 酒蜜黄芩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菟丝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张雨婷 杨之童 +7 位作者 刘子路 汪梦婷 康悦 陈凯文 邓晨陽 吴德玲 金传山 汪小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菟丝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并初步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菟丝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并初步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菟丝子、清炒菟丝子、盐润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组,每组6只。以格列吡嗪为内标物,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UPLC-MS/MS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测定菟丝子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给药后大鼠血浆中3种黄酮类成分(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紫云英苷、金丝桃苷)的浓度,并计算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生菟丝子组比较,盐润菟丝子组和盐菟丝子组中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金丝桃苷的达峰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盐菟丝子组中紫云英苷的达峰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生菟丝子组比较,清炒菟丝子组、盐润菟丝子组和盐菟丝子组中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盐润菟丝子组和盐菟丝子组的金丝桃苷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与盐润菟丝子组比较,盐菟丝子组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紫云英苷的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广,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为盐菟丝子炮制机制的揭示和质量标志物的确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UPLC-MS/MS 黄酮类成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科研成果进课堂”驱动下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慧芬 张学兰 +3 位作者 战旗 崔伟亮 刘江亭 陈智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5期3-4,共2页
立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和我校炮制学科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炮制科研课题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潜在的教学资源,在"科研成果进课堂"驱动下,针对中药炮制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 立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和我校炮制学科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炮制科研课题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潜在的教学资源,在"科研成果进课堂"驱动下,针对中药炮制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为我校创"双一流"特色名校、打造特色专业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方式
下载PDF
基于炮制原理研究《中国药典》炒桃仁标准的合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翟为民 文佳 +8 位作者 徐新房 张海霞 李千 王煜杰 姜水蓝 刘艺淇 张欣悦 杨超 李向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6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炒桃仁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桃仁炒制过程中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测色计测定桃仁炒制中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 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炒桃仁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桃仁炒制过程中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测色计测定桃仁炒制中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的变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桃仁炮制过程中色差与其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桃仁燀后再炒,至见焦斑,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总苦杏仁苷含量基本一致;再炒,焦斑明显时D-苦杏仁苷含量下降。不同炒制程度桃仁中D-苦杏仁苷含量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燀桃仁微炒促进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转化,使D-苦杏仁苷含量增加,D-苦杏仁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故应避免炮制过度;桃仁炮制过程中颜色改变与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炒桃仁性状描述及含量测定限度规定合理,符合炮制目的,有助于保证炒桃仁饮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桃仁 炮制原理 苦杏仁苷 炮制火候 色差
下载PDF
仙茅盐蒸炮制工艺优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一美 王巍 +2 位作者 李利华 朱琳 鞠成国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盐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盐水比例、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结果 仙茅盐蒸...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盐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盐水比例、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结果 仙茅盐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盐水(盐水比例1∶17.5,每100 kg仙茅饮片用2 kg食盐)拌匀,闷润1 h,置于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即得。结论 优化所得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且仙茅盐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传统酒炙品和盐炙品,盐蒸工艺优于盐炙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 盐蒸工艺 炮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干姜拌捣五味子临方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筛选及其含量测定
11
作者 钟佩 薛江林 +6 位作者 赵权 刘产明 颜晓静 苏丹 宋永贵 陆兔林 黄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70-2876,共7页
目的筛选干姜拌捣五味子临方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炮制前(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和炮制后(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各10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Q-Marker“五原则”筛... 目的筛选干姜拌捣五味子临方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炮制前(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和炮制后(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各10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Q-Marker“五原则”筛选炮制前后样品的差异Q-Marker,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标定出22个共有峰,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和Q-Marker“五原则”筛选出差异Q-Marker为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10-姜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中8个差异Q-Marke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9.46、244.48、39.96、44.12、61.17、47.82、100.11、9.70μg/g,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样品中检出的4种差异Q-Marker(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2.58、19.01、26.74、5.98μg/g。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干姜拌捣五味子炮制前后样品的8个差异Q-Marker,其中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的含量相比炮制前升高,10-姜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为炮制后新检出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五味子 干姜拌捣五味子 差异质量标志物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思考
12
作者 陶冶 徐新房 +8 位作者 魏锋 张亚中 李向日 李千 张海霞 张欣悦 姜水蓝 刘艺淇 杨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43-1451,共9页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由来已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政策以来,各地区陆续发布趁鲜切制工作方案及品种目录,并开展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趁鲜切制品种和...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由来已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政策以来,各地区陆续发布趁鲜切制工作方案及品种目录,并开展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趁鲜切制品种和全国各地发布的趁鲜切制品种进行分析,立足趁鲜切制品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现状,发现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存在加工不规范、区域间缺乏流通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评估趁鲜切制品种的加工技术规范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趁鲜切制 安全性 有效性 存在问题 质量体系
下载PDF
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研究
13
作者 张一美 王巍 +2 位作者 李利华 朱琳 鞠成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优选酒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结果:仙茅酒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 目的:优选酒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结果:仙茅酒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密闭容器内,加入黄酒(每100 kg饮片加入黄酒20 kg)拌匀,闷润1 h,置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结论:优化所得酒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仙茅酒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酒蒸工艺优于传统酒炙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 酒蒸工艺 炮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优化
14
作者 姚怡 林桂梅 +2 位作者 余远盼 李医名 鞠成国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目的 优选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柠檬苦素和煎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 目的 优选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柠檬苦素和煎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吴茱萸汁的制备工艺的影响;以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皂苷B、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为评价指标,考察料液比、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远志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汁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提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的12倍,浸泡60 min,煎煮50 min。吴茱萸汁制远志的最佳工艺为取远志加入1.5倍量吴茱萸汁,140℃炒制8 min。结论 对规范吴茱萸汁制备工艺以及吴茱萸汁制远志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中药远志的炮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吴茱萸 药汁制法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脑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加富 叶先文 +7 位作者 张海霞 李千 任洪民 王旭星 程水清 王璇 文佳 徐新房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目的对现代文献中糖尿病脑病(DE)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为中医治疗DE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建库至2023年6月18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E相关文献。利用R4.3.0软... 目的对现代文献中糖尿病脑病(DE)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为中医治疗DE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建库至2023年6月18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E相关文献。利用R4.3.0软件tidyverse和reshape2包对原始数据进行提取,利用Excel2019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利用itemFrequency函数统计药物频次,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利用R语言factoextra包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利用psych包进行中药二分类变量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57首处方,涉及112味中药,用药频次420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黄芪、茯苓、甘草、人参、熟地黄、远志、黄连、川芎和当归;性味以甘温为主,苦寒、辛平辅之,主入脾经;大部分中药具有清热、开窍、安神、健脾等功效;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显示,川芎-当归-红花-桃仁相关性最强。结论中医治疗DE多从脾论治,治法以益气滋阴、清热生津为主,佐以祛瘀通络、涤痰通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脑病 认知功能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炮制化学生物学”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16
作者 刘蓬蓬 才谦 +4 位作者 史辑 许枬 高慧 曾克武 贾天柱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3-839,共7页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并极具特色的一项制药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阐释传统炮制理论及炮制作用的内涵将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提高,并能够获得更多原创性的中医药科研成果。中药炮制的突破在其原理研究,而炮制原理的解...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并极具特色的一项制药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阐释传统炮制理论及炮制作用的内涵将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提高,并能够获得更多原创性的中医药科研成果。中药炮制的突破在其原理研究,而炮制原理的解析在于化学成分转化机制和炮制转化成分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该文首次提出了“中药炮制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炮制转化的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研究其作用靶点及分子调控机制,阐明中药炮制影响机体生物学效应的科学原理。其研究成果亦为发现新活性组分、新活性先导化合物、创制新饮片、研制中药新药提供了新方向。该文详细介绍了中药炮制化学生物学的产生背景、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手段和展望,以期为中药炮制原理的解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中药炮制“四新八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化学生物学 中药炮制化学 中药炮制学
原文传递
基于差异成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
17
作者 翟为民 王旭星 +8 位作者 徐新房 张海霞 李千 王煜杰 姜水蓝 刘艺淇 张欣悦 杨超 李向日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比较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差异成分及其含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2种基原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方法: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识别不同基原肉苁蓉间的差异成分,并采... 目的:比较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差异成分及其含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2种基原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方法: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识别不同基原肉苁蓉间的差异成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差异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荒漠肉苁蓉饮片与管花肉苁蓉饮片之间的差异性化合物为肉苁蓉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其中松果菊苷是两者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为毛蕊花糖苷。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及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显著高于荒漠肉苁蓉(P<0.01),而在样本中并未检出肉苁蓉苷A。结论:荒漠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在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具有一定差异,肉苁蓉苷A可作为荒漠肉苁蓉的潜在差异性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是两者共有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肉苁蓉含量测定项的指标性成分,分别制定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2个成分合计的含量限度,体现了标准的客观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苷A 异毛蕊花糖苷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下载PDF
《肘后备急方》中药炮制技术临床应用
18
作者 江张莉 卞晓晖 +5 位作者 张惠 汤世缘 孙佳惠 任晓亮 王萍 窦志英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5期613-620,共8页
[目的]以《肘后备急方》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特色中药炮制技术,旨在从古籍经典中提炼中药炮制的精华,为现代中药炮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整理《肘后备急方》中所记载的中药炮制加工内容,按照炮制工艺进行分类归纳。通... [目的]以《肘后备急方》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特色中药炮制技术,旨在从古籍经典中提炼中药炮制的精华,为现代中药炮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整理《肘后备急方》中所记载的中药炮制加工内容,按照炮制工艺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对比不同炮制方法下药物治疗不同病症的疗效,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药性、功效及毒性的影响,探讨《肘后备急方》的特色炮制技术。[结果]研究发现,《肘后备急方》中应用了净制、切制、水飞等多种炮制技术。这些炮制方法能够显著改变药物的药性、功效及毒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结论]《肘后备急方》的特色炮制技术对中药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为现代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动中药炮制学科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后备急方》 中药炮制 临床用药
下载PDF
女贞子炮制前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学兰 宋梦晗 +4 位作者 姜秋 李慧芬 徐保鑫 栾茹乔 刁家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02-2604,共3页
目的:探讨女贞子蒸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LC-TOF/MS法,通过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文献参照,分析女贞子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oleopolynuzhenide A、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模拟清蒸品的化学成... 目的:探讨女贞子蒸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LC-TOF/MS法,通过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文献参照,分析女贞子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oleopolynuzhenide A、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模拟清蒸品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采用Diamonsil C18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B(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质谱使用Agilent 6230 LC-TOF/MS联用系统,Dual ESI离子源,在ESI/MS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4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模拟清蒸品中均检出了橄榄酸,oleonuezhenide模拟清蒸品中还检出了特女贞苷、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异构体,女贞次苷模拟清蒸品中还检出了红景天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与oleonuezhenide模拟清蒸品成分比较,女贞苷G13模拟清蒸品的成分增加了女贞次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oleopolynuzhenide A模拟清蒸品的成分增加了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和女贞次苷异构体。结论:oleopolynuzhenide A、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女贞次苷性质不稳定,加水、加热可使其水解生成其次级苷和苷元。女贞子酒蒸后补肝肾作用增强与女贞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转化机制 LC-TOF/MS
原文传递
2020年版《中国药典》毒性中药饮片先煎、久煎的商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萍 周逸群 +3 位作者 刘义钊 杨磊 蒯梦妮 张志国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4期762-768,共7页
先煎、久煎是毒性中药饮片煎煮的一大特色,然而考察毒性中药饮片先煎、久煎的研究现状时,发现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83种毒性中药饮片仅附子、制川乌、制草乌有先煎、久煎的要求,《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记载的27种毒性中药饮片... 先煎、久煎是毒性中药饮片煎煮的一大特色,然而考察毒性中药饮片先煎、久煎的研究现状时,发现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83种毒性中药饮片仅附子、制川乌、制草乌有先煎、久煎的要求,《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记载的27种毒性中药饮片中,11种可入煎剂,但未涉及先煎、久煎的要求,相关文献报道了16种毒性中药饮片可以先煎、久煎。目前对需先煎、久煎的毒性中药饮片以及先煎、久煎的要求缺乏基本的认识,从而出现因毒性中药饮片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及不良反应等问题。本文结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法规及文献,对先煎、久煎的毒性中药饮片品种、煎煮时间、毒性成分的变化等进行探讨,为煎药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保证临床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饮片 《中国药典》 先煎 久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