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影响内关穴干预MCAO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沙 樊小农 +9 位作者 罗丁 张亚男 魏媛媛 张海涛 陈建飞 贺妮娜 常晓波 王舒 孟智宏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参数对内关穴经穴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基础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针刺组以及内关短时间组(5秒)、中时间组(60秒)和长时间组(180... [目的]探讨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参数对内关穴经穴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基础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针刺组以及内关短时间组(5秒)、中时间组(60秒)和长时间组(180秒)共7组,内关穴3组针刺参数是固定1次/秒频率分别应用5、60、180秒的针刺时间,并每12 h针刺1次持续6次。观察效应指标即动物神经功能情况、缺血局部微循环血流量、脑组织梗死率和机制指标包括微循环血管输入支、输出支管径,以及脑组织苏木-伊红HE染色的细胞形态学指标。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即刻,后4组在造模后72 h观察指标。[结果]内关3个组在效应指标的改善上优于模型组、非针刺组(P<0.05),机制指标中,内关皮质、海马、纹状体的微血管数、正常神经细胞数(P<0.05)增加,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以中长时间较优。[结论]针刺内关穴可获得较好效应,针刺时间可影响经穴效应,慢频率下应用较长针刺时间可相对获得更好效应,其内在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调节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针刺时间 效应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丁 樊小农 +2 位作者 赵海英 齐兆双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组MCAO大鼠BdrU+、nestin+和BrdU+/nestin+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nestin在海马和皮质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缺血缺氧能引起MCAO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针刺人中穴能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MCAO 神经干细胞 BRDU NESTIN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婷 刘健 +1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实验动物科学》 2013年第6期57-60,共4页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是一种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模型亦越来越多地构建成与其他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用于医学研究,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综合征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动物模型 应用概况
下载PDF
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万基伟 刘健 +1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202-2204,共3页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体脑、心、肾等重要组织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西药治疗高血压存在难以避免的副作用,而针刺降压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石学敏院士提出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降压技术,在临...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体脑、心、肾等重要组织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西药治疗高血压存在难以避免的副作用,而针刺降压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石学敏院士提出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降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该文从古代文献、现代解剖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了针刺人迎穴降压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迎穴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学习探讨“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希法 余亮 +4 位作者 张晓纬 邝丽侠 武春慧 刘健 樊小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0-844,882,共6页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经取穴规律并基于此学习、探讨、领会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技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文...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经取穴规律并基于此学习、探讨、领会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技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腧穴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6篇,腧穴84个,其中奇穴11个,腧穴总使用频次872次,主穴634次,配穴238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十四经均有涉及但其重要程度不一,其中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所用腧穴频次最多,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等;使用频次前五的腧穴依次为太冲(104次)、曲池(86次)、足三里(64次)、风池(60次)和合谷(45次);身体各部位腧穴选用频次最多的是下肢部(389次),其次为上肢部(175次)和头面颈项部(175次);选用特定穴的频次(735次)远高于非特定穴频次(137次),其中特定穴中五输穴(385次)、原穴(202次)和交会穴(199次)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石学敏院士创立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选用的5对腧穴,4对与研究结果一致(足厥阴肝经及手足阳明经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和原穴,如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等穴),其所属的3条经脉亦与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惟一不属于高频率的经穴人迎穴,不仅有中西医理论支持而成为处方中的主穴,而且从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所在部位(头面颈项部)、特定穴(交会穴)方面都符合研究结果。结论: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技术,是大继承基础上的大创新,故对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必须重视对中医经典、疾病中西医知识和前人成果的深入掌握、融会贯通和锲而不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灸 规律 气海理论 石学敏
下载PDF
学习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的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一淳 徐希法 樊小农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1期78-80,共3页
通过对“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理论内涵的挖掘、名称治则演变的梳理,以及对该技术针刺操作的规范,认为习术易,习理难。术者,技艺、方法也,即如何在特定处方穴位上进行特定操作,有一定中医基础即可学习。而术因理而存,故学习名老中医... 通过对“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理论内涵的挖掘、名称治则演变的梳理,以及对该技术针刺操作的规范,认为习术易,习理难。术者,技艺、方法也,即如何在特定处方穴位上进行特定操作,有一定中医基础即可学习。而术因理而存,故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技术蕴含的医理可帮助学习“术”,可帮助更加深刻地理解“术”,可帮助因理而施“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石学敏 气海理论 “司气海 调血压” 针刺技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临床医案 被引量:3
7
作者 陶丽 徐美婷 +1 位作者 樊小农 刘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7期59-61,共3页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很多高血压患者伴有失眠。石学敏院士创立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对此类患者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病案分析对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进行浅析。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失眠 病案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浅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余亮 徐希法 +1 位作者 刘健 樊小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石学敏院士从"气海理论"出发,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立足于"气海理论",从中医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气、血、脉之间的关系和现代医学... 石学敏院士从"气海理论"出发,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立足于"气海理论",从中医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气、血、脉之间的关系和现代医学中心排血量、交感神经活性、血管等方面阐释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二者在对高血压形成的认识中达到了较完美的契合,体现本针刺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外,文中还详细介绍了石学敏院士根据《内经》中气海理论和"无风不作眩"等理论提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气海失司"的思想源流以及本针刺技术的穴位选择——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重点论述了各个穴位针刺的量学操作规范,并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研究阐述各个穴位的选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学敏 气海理论 针刺降压 人迎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