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瓜氨酸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潜在价值
1
作者 杨星月 钟隽镌 +1 位作者 许芳 叶秀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以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较高。公认的治疗方法除呼吸机支持有效通气外,还需要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如吸入一氧化氮、西地那非等,各有其优势。近年来,L-瓜...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以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较高。公认的治疗方法除呼吸机支持有效通气外,还需要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如吸入一氧化氮、西地那非等,各有其优势。近年来,L-瓜氨酸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在PPHN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旨在探讨L-瓜氨酸治疗PPHN方面的可能潜力,从治疗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L-瓜氨酸 治疗
原文传递
血流动力学监测质量改进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液体超负荷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马冬菊 钟隽镌 +5 位作者 林颖仪 张静 莫镜 帅春 王越 叶秀桢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质量改进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液体超负荷(fluid overload, FO)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无创心排量监测及功能性心脏超声项目实施前后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病例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质量改进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液体超负荷(fluid overload, FO)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无创心排量监测及功能性心脏超声项目实施前后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病例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改进前组,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改进后组, 改进前组常规进行液体复苏, 经验性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改进后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和(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较两组患儿休克后24 h、48 h、72 h的FO、扩容量、有创呼吸支持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休克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284例患儿, 改进前组136例, 改进后组148例;改进后组虽然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时体重均低于改进前组(P<0.05), 但48 h、72 h的FO、72 h内扩容量、肺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低于改进前组[48 h FO(%):29.0(-11.3, 73.7)比52.5(11.3, 79.0), 72 h FO(%):8.6(-30.9, 67.2)比38.3(-8.5, 76.1), 72 h内扩容量(ml/kg):11.3(0.0, 34.1)比39.4(12.2, 67.5), 肺出血:12.2%(18/148)比23.5%(32/136),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7%(4/148)比8.1%(11/13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的FO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肺出血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质量改进可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FO, 降低肺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超负荷 质量改进 血流动力学监测 脓毒性休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