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信德 谢韬 +1 位作者 连宗德 金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对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6例。根据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48例及非DVT组108例。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对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6例。根据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48例及非DVT组108例。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指标(TNF-α、IL-1β、IL-6、IL-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可能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截断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TNF-α、IL-6、IL-8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清TNF-α浓度升高可能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值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相应的预测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2.7%;TNF-α水平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相应的预测敏感度为72.3%,特异性为83.1%。结论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TNF-α水平升高对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 血常规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健 汪求精 +5 位作者 赵政辉 李西锋 何旭英 欧伟洋 叶远良 段传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9例CVST合并脑出血病人病例资料,血管内介入治疗(抗凝+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局部溶栓) 14例,单纯抗凝治疗15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9例CVST合并脑出血病人病例资料,血管内介入治疗(抗凝+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局部溶栓) 14例,单纯抗凝治疗15例,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介入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预后良好情况均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CVST合并脑出血能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颅内出血 SolitaireAB支架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及破裂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邓汉顺 王清华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5期3018-3022,3028,共6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的机制十分复杂,某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后天性因素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流动力学特征...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的机制十分复杂,某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后天性因素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血管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等均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因素,此外性别、年龄、高血压等也是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甚至破裂都是先天性因素及后天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破裂 后天性因素 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下载PDF
人流术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东媛 李正良 +7 位作者 刘妮英 汪向红 杜美玲 陈小奇 张红波 张世忠 李明昌 陈谦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1期591-592,共2页
人工流产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不适宜妊娠对母体的损害和终止畸形胎儿的发生。人流手术应用于胎儿和母体因素异常不能继续妊娠者,手术对母体仍有一定损伤,引起机体全身机能改变,并发症并不少见。人流术后脑梗死是妊娠... 人工流产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不适宜妊娠对母体的损害和终止畸形胎儿的发生。人流手术应用于胎儿和母体因素异常不能继续妊娠者,手术对母体仍有一定损伤,引起机体全身机能改变,并发症并不少见。人流术后脑梗死是妊娠罕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较少,容易忽视,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人流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 人流综合征 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眶上外侧手术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视功能和肿瘤切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云涛 张红波 +5 位作者 张世忠 白萌萌 谈胤求 李明昌 陈谦学 穆林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7-368,共2页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病变临近蝶骨平台、前床突、鞍隔视神经管和视神经,往往伴有视力障碍,显微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眶上外侧入路由Hernesniemi等首先提出,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开颅时间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病变临近蝶骨平台、前床突、鞍隔视神经管和视神经,往往伴有视力障碍,显微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眶上外侧入路由Hernesniemi等首先提出,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开颅时间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探讨该入路肿瘤切除情况与视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视功能保护 手术入路 外侧入路 肿瘤切除 视神经管 视力障碍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及侧脑室体积与STN—DBS针道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忠 卢凤飞 +4 位作者 薛杉 汪浩源 姚晨 何骁征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侧别、侧脑室体积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针道角度差异构建出相应的针道角度参考表,以提供安全的进针角度。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40例PD患者术前MR...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侧别、侧脑室体积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针道角度差异构建出相应的针道角度参考表,以提供安全的进针角度。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40例PD患者术前MRI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侧脑室、STN三维重建,测量Evans指数,重建侧脑室体积,并取不同Ring角度(50~60°,共11组),截取相应侧脑室和STN平面,测量该截面对应的slide角度。比较年龄与侧脑室体积的相关性,并按年龄分为A组(60~69岁)、B组(40~59岁),比较其进针角度的差异;同时比较左右侧进针角度差异,并按Evans指数分组,比较其针道角度差异。最后结合临床,总结出针道角度参考表。结果年龄与总侧脑室体积、左侧脑室体积、右侧脑室体积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384、0.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不同Ring角测得的进针角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进针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体积及Evans指数与针道角度均呈正相关,而且不同Evans分组之间针道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侧别不同Evans分组,计算针道角度的95%置信区间,并取其上限,得到最终的针道角度参考表。结论PD患者侧脑室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不同侧别、侧脑室体积与针道角度有关;本研究提供的针道角度参考表能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侧脑室 三维重建 针道角度
原文传递
不同分化时间对体外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凤兰 杨璐军 +1 位作者 法志强 肖志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8-90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化时间对体外单层贴壁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胎鼠大脑皮层原代NSC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2代神经球和吹散成单细胞的NSCs中巢蛋白、Sox2的... 目的研究不同分化时间对体外单层贴壁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胎鼠大脑皮层原代NSC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2代神经球和吹散成单细胞的NSCs中巢蛋白、Sox2的表达;(21取P2代神经球吹散成单细胞,接种于圆玻片上培养过夜,次日更换诱导分化培养基,分别继续培养ld、3d、5d,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l、Tuj1的表达,分析神经元突起的平均数量、平均最长长度和平均分枝水平;(31取接种于12孔细胞培养板上的NSCs分化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SCs不同分化时间点巢蛋白、GFAP、TujlmRNA的表达。结果(1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神经球、单层贴壁培养细胞几乎均为巢蛋白和Sox2双阳性细胞,说明培养的细胞几乎全部是NSCs。(21分化3d组、分化5d组NSCs中GFAP’细胞比例高于分化ld组,分化5d组NSCs中Tuil’细胞比例高于分化1d组、分化3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3d组、分化5d组所分化神经元突起的平均数量、平均分枝水平均高于分化1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1;分化1d组、分化3d组、分化5d组所分化神经元突起的平均最长长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分化1d组、分化3d组比较,分化5d组NSCs中巢蛋白mRNA的表达降低,GFAP、TujlmRNA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分化时间的增加,体外单层贴壁培养的NSCs分化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增多,细胞形态变复杂,神经元突起也越来越成熟,巢蛋白mRNA的表达降低,GFAP和Tuj1 mRNA的表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细胞突起
原文传递
30~40mL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疗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育胜 柯以铨 +4 位作者 洪映标 蔡少明 黄正华 黄谷 谢乐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30-40mL高血压脑出血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30-40mL)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家属的治... 目的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30-40mL高血压脑出血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为30-40mL)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锁孔血肿清除术组(n=31)和内科保守疗法组(n=27),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院时、3个月后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以及恢复结果。结果锁孔血肿清除术组平均住院时间[(7.4±2.3)d]、住院费用[(36296.28±5292.12)元]与内科保守疗法组[(14.5±5.1)d、(41769.48±6342.83)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锁孔血肿清除术组恢复良好29例,恢复较差2例;内科保守疗法组恢复良好20例,恢复较差7例,其中2例因脑水肿加重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3个月后锁孔血肿清除术组生活自理16例、轻度偏瘫11例、中重度偏瘫4例.内科保守疗法组则分别为9、1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9,P=0.001)。结论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30-40mL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时,较内科保守疗法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以及有更好的近期、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锁孔血肿清除术 内科保守疗法
原文传递
脂蛋白(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孙权 官秀英 +2 位作者 周帅 王清华 赵建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mL,送检验科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Lp(a)水平的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组Lp(a)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浆Lp(a)水平[(170.50±144.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4.28±57.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血浆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浆Lp(a)水平与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Lp(a)是SSAH发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脂蛋白(a) 血脂
原文传递
微小RNA-497在恶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97表达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5例胶质瘤组织,16例非肿瘤病变正常脑组织组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97表达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5例胶质瘤组织,16例非肿瘤病变正常脑组织组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miR-497、Wnt3a表达,线性相关分析miR-497与Wnt3a之间的关系。根据miR-497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分析miR-497表达与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胶质瘤组织和非肿瘤正常脑组织中miR-497平均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中各个细胞株ΔCt值的差异(One-way ANOVA)。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iR-497的表达(1.29±0.61)低于正常脑组织(5.76±1.45,t=3.2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织中miR-497和Wnt3a基因RNA之间表达明显相关,miR-497和Wnt3a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高表达miR-497组与低表达miR-497组胶质瘤患者的Kaplan-Meier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7,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中miR-497表达下调,Wnt3a表达上调。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miR-497表达水平可能与恶性胶质瘤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耐替莫唑胺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及耐药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斌 李云涛 +5 位作者 刘东媛 陈小奇 张红波 谈胤求 陈谦学 张世忠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耐替莫唑胺(TMZ)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和细胞周期与耐药敏感性基因之间的作用。方法采取替莫唑胺浓度递增法缓慢刺激诱导U87细胞株建立耐TMZ胶质瘤模型(U87-TMZ),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耐药细胞株增殖,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耐替莫唑胺(TMZ)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和细胞周期与耐药敏感性基因之间的作用。方法采取替莫唑胺浓度递增法缓慢刺激诱导U87细胞株建立耐TMZ胶质瘤模型(U87-TMZ),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耐药细胞株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U87.TMZ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a)谷胱甘肽-8-转移酶(GST-π)、甲鸟苷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表达。结果替莫唑胺浓度稳定在20μg/ml时间断刺激U87胶质瘤细胞6个月,成功构建U87.TMZ模型。与对照组(DMSO组)和空白组(Blank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实验组)40μg/ml作用U87-TMZ模型,24h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明显降低(P=0.014)。白藜芦醇组抑制U87-TMZ细胞周期的时期较对照组不同,导致G1期延长,分裂期减少。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U87-TMZ组(实验组)和U87组(对照组)后细胞周期蛋白及耐药基因表达不同,细胞周期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0.023),耐药基因TOPOⅡa、GST-π、MGMT表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7、0.031)。白藜芦醇对U87-TMZ组(实验组)作用前后,耐药基因P-gP表达变化不明显,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1.043)。U87.TMZ组CyclinD蛋白含量变化与白藜芦醇耐药基因变化有关,上调CyclinD的表达后,TOPOⅡa、GST-π、MGMT、P-gP表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影响CyclinD蛋白表达调控U87-TMZ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胞瘤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耐药基因TOPO1I仅、GST-π、MGMT表达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耐药
原文传递
miR-124通过p38α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志远 卢国辉 +2 位作者 叶勇义 何骁征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讨miR-124对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梯度脂多糖(LPS)和不同时间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活化,RT-qPCR检测BV.2细胞中miR-124的表达。(2)将细胞均分为4组:PBS组、LPS组、LPS+ctrl-... 目的探讨miR-124对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梯度脂多糖(LPS)和不同时间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活化,RT-qPCR检测BV.2细胞中miR-124的表达。(2)将细胞均分为4组:PBS组、LPS组、LPS+ctrl-模拟物组(LPS刺激后转染含无义序列的ctrl-模拟物);LPS+miR-124模拟物组(LPS刺激后转染miR-124模拟物)。RT-qPCR和ELISA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α、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3)在上述分组基础上增设4组:LPS+VX702组、LPS+miR-124抑制剂组、LPS+VX702+miR-124模拟物组、LPS+VX702+miR-124抑制剂组,后2组将BV-2细胞经p38α特异性抑制VX702预处理后.转染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LPS刺激其活化。ELISA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1)LPS刺激后BV-2细胞中miR-124表达明显下降,与未刺激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与LPS+ctrl-模拟物组相比,LPS+miR-124模拟物组细胞TNF-α和IL-1β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38α及p-p38α的表达量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ERK及p-ERK的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0)VX702预处理后,LPS+vX702+miR-124模拟物组细胞与LPS+VX702组细胞相比,TNF-α和IL-1β的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VX702+miR-124抑制剂组与LPS+VX702组相比,TNF-α和IL-1β的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124可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38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miR-124 p38α
原文传递
微小RNA-497负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3a-mut 3’UTR与miR-497共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检测处理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验证Wnt3a是miR-497作用靶点。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转染miR-497后Wnt3a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后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和/或瞬时转染Wnt3a质粒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97与Wnt3a的3’UTR野生型结合位点(WT),与突变型Wnt3a质粒转染的U251细胞比较,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miR-497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Wnt3a的表达,miR-497与Wnt3a呈负相关,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95±0.23、0.31±0.09,P<0.05)。慢病毒载体转染miR-497建立稳定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LV-miR-497转染后miR-497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6±0.14、8.51±1.32,P<0.05)。MTT检测胶质瘤细胞转染miR-497后增殖,结果提示过表达miR-497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41、0.54±0.22、0.60±0.09,P<0.05)。LV-miR-497处理的U251细胞比用LV-ctrl处理的细胞形成更小和更少的集落,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35、0.61±0.14、0.59±0.11,P<0.05)。结论 miR-497直接作用Wnt3a基因靶点,高表达miR-497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497 WNT3A 增殖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肿瘤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东媛 刘妮英 +4 位作者 汪向红 杜美玲 陈小奇 李正良 张红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911,共3页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影响.方法 白藜芦醇4个药物浓度(0、50、100、200 μg/ml)处理肿瘤Hela细胞,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24、48、72 h作用后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Hoechst3325...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影响.方法 白藜芦醇4个药物浓度(0、50、100、200 μg/ml)处理肿瘤Hela细胞,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24、48、72 h作用后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改变.结果 白藜芦醇0、50、100、200 μg/ml 4个浓度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递增关系(P=0.031).24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9、0.87、0.78、0.60,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9、0.84、0.67、0.48,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9、0.83、0.66、0.4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0).Hoechst33258染色显示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随白藜芦醇药物作用于Hela细胞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bcl-2逐渐降低,bax逐渐升高(P=0.024).结论 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白藜芦醇浓度增加,增殖率逐渐降低,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宫颈癌 增殖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