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创伤外科临床研究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予彬 李国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42-1544,共3页
国内运动创伤外科发展很快,近年来,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使运动创伤的损伤机制,早期诊断,微创手术修复重建,康复治疗与术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四肢大关节运动损伤后的诊断和微创... 国内运动创伤外科发展很快,近年来,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使运动创伤的损伤机制,早期诊断,微创手术修复重建,康复治疗与术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四肢大关节运动损伤后的诊断和微创治疗,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力的促进了运动创伤的临床研究,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创伤 微创外科 肩袖损伤 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定 膝关节损伤 肩关节损伤
下载PDF
现代康复支具在运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敏杰 王予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关键词 运动创伤 治疗 康复支具 概念 应用程序 分类 功能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作者 孙婧怡 高奉 +4 位作者 钱驿 赵盈绮 贺忱 果森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次随访中术侧膝关节轴移试验(PST)结果进行分组。最终纳入66例参与随访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其中32例表现为PST阴性,组成稳定组;34例表现为PST阳性,组成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观功能评分以及重返运动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表现方面,单脚跳(P=0.028)、三连跳(P=0.024)和交叉跳(P=0.044)肢体对称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稳定组的前交叉韧带伤后重返运动心理评分[(70.44±22.82)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53.44±21.74)分](P=0.003)。稳定组健侧与患侧的KT-2000测试差值[(0.53±1.02)mm]显著小于不稳定组[(2.06±2.31)mm](P=0.001)。而Lyshol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估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Tegner和Marx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43.8%,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14.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6.3%;而不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35.3%,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8.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2.9%。两组60°/s等速肌力、患侧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Y平衡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LR术后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会造成较差的单脚跳、三连跳及交叉跳的运动表现,更低的心理准备和更多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在ACLR中短期随访中,无论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如何,重返运动率仍然较低,大部分人未达到安全重返运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稳定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表现 重返运动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员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4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娄志堃 李方祥 +3 位作者 解强 崔颖 贺忱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2006年10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员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4例,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结果:随访5~46个月,优12例,良1... 目的: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2006年10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员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4例,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结果:随访5~46个月,优1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9%,术后2.5个月后重返赛场。结果显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多发生在创伤后,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建议对伤后无骨折脱位、踝关节反复肿痛、活动后加重的病例,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效果不佳者,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行关节镜手术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关节镜 手术治疗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原文传递
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员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疗效与重返赛场情况
5
作者 高奉 贺忱 +6 位作者 钱驿 果森 胥皞 郝悦 杨京伦 王雪松 周敬滨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4期215-220,225,共7页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国运动员股骨髋臼撞击征(FAI)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患者重返赛场的情况。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运动员FAI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国运动员股骨髋臼撞击征(FAI)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患者重返赛场的情况。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运动员FAI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8例;手术年龄为(26.7±6.9)(19~33)岁。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髋关节α角、外侧中心边缘(LCE)角、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髋关节日常运动能力量表(HOS-S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比较,并对患者重返赛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前与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22±2.06)分和(1.58±0.78)分,mHHS评分分别为(61.13±10.27)分和(89.31±6.09)分,HOS-SSS评分分别为(40.38±13.06)分和(87.55±8.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与术后LCE角分别为(35.81±6.12)°和(32.66±5.43)°,α角分别为(62.57±8.09)°和(47.13±5.96)°,术后均有显著减小(P=0.013,<0.001)。14例患者(93.3%)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为(7.6±4.5)个月。术前症状持续时间与重返赛场时间呈正相关(r=0.53;P=0.008);其中存在较严重软骨损伤的患者,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无严重软骨损伤患者(P<0.001);健将级及以上运动员重返赛场时间较一级运动员短(P=0.027)。结论 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国运动员FAI患者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者术后重返赛场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髋臼撞击征 关节镜检查 运动员 治疗结果 重返赛场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冰颖 张霄瀚 +3 位作者 钱驿 唐文博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35,共8页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 本文主要综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的研究进展,梳理了4个主要阶段(RICE原则、PRICE原则、POLICE原则、PEACE&LOVE原则)的理念保留和更新。传统的加压抬高和休息保护仍有保留的价值,但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早期主动康复在组织愈合过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冷疗仍有益处,因此无须完全放弃。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软组织急性疼痛、肿胀和改善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及医务人员使用偏好高,故临床应用利大于弊。最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开始融入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个体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可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运动损伤 处理原则 运动康复
下载PDF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康复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予彬 王惠芳 +3 位作者 李文峰 张伟佳 朱良雁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5 8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盂唇损伤的范围 ,关节囊撕裂、松弛的范围和关节不稳定的程度 ,分别选择康复治疗(3 9例 )、康复治疗无效改成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影响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5 8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盂唇损伤的范围 ,关节囊撕裂、松弛的范围和关节不稳定的程度 ,分别选择康复治疗(3 9例 )、康复治疗无效改成手术治疗 (5例 )与手术治疗 (1 4例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 2 4个月 ,康复治疗组 4例剧烈活动后肩部不适 ,3例后伸受限 1 0°,1例前屈受限 2 0°。康复治疗无效改成手术治疗组 5例 ,手术治疗组 1 4例 ,其中后伸活动受限 2例(1 0°) ,剧烈活动后肩前部不适 1例 ,其余病例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康复治疗可避免手术创伤 ,疗效满意 ,但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效果受病程长短、患者配合治疗的情况以及肩关节盂唇、前关节囊损伤程度的影响。康复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或者前关节囊明显撕裂、盂唇撕脱、肩关节明显不稳定者需采用手术治疗。肩关节盂唇、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不破坏正常关节稳定结构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稳定结构的损伤程度 ,如前关节囊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予彬 张伟佳 +2 位作者 李方祥 解强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设计、应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术 ,提出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新型研制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法 ,修复、重建 89例膝关节韧带损伤 ,其中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 74例 ,后交叉韧带 (PCL) 13例 ,外侧副韧... 目的 :设计、应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术 ,提出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新型研制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法 ,修复、重建 89例膝关节韧带损伤 ,其中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 74例 ,后交叉韧带 (PCL) 13例 ,外侧副韧带 2例。韧带重建术后第 2日由专科治疗师实施康复计划。结果 :89例患者均一次固定成功。 2例套栓、3例移植腱在骨隧道内牵拉受阻 ,套栓退出后清理骨隧道 ,重新牵拉套栓经骨隧道顺利通过 ;1例套栓在骨隧道内嵌顿 ,不能退出 ,镜下取出套栓 ,重新缝合移植、修复的韧带 ,闭合固定成功。本组病例平均随访 19个月 (6个月~ 4 9个月 ) ,7例关节内韧带重建术后较对侧稍松动 ,但较术前功能明显改善 ,2例膝部劳累后胀痛 ,3例关节屈曲受限 2 0度 ,其余病例关节稳定 ,关节功能正常。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 ,术前 5 6± 8,术后 89± 5 (P <0 .0 1)。结论 :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法 ,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无副作用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韧带损伤 超高分子聚乙烯套栓闭合韧带固定术 韧带重建术 临床研究 注意事项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不同股骨隧道位置单束韧带重建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霄瀚 钱驿 +3 位作者 贺忱 高颀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使用3种不同股骨隧道位置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术后5年主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收治的165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股骨隧...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使用3种不同股骨隧道位置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对术后5年主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外科收治的165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股骨隧道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位中心(LC)组、高位中心(HC)组和高位前内(HAM)组,对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的ACL-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平均随访(60.2±1.52)个月(57~64个月)。术后5年LC、HC、HAM组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分别为(80.80±10.82)、(77.36±14.36)、(85.33±7.42)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均=0.002),术后5年HAM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22,P=0.008)。术后5年LC、HC和HAM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0.87±10.83)、(77.67±15.23)、(86.10±7.68)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02),术后5年HAM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20,P=0.022)。术后5年LC、HC和HAM组的ACL-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分别为(70.39±17.26)、(73.58±16.81)、(83.73±11.10)分,HAM组显著高于LC组和HC组(P=0.014,P=0.038)。结论HAM点作为单束ACL股骨隧道重建位置,术后5年膝关节主观功能更好。因此,推荐HAM点做为ACL重建术的首选股骨隧道的定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股骨隧道定位 主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技巧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予彬 李文峰 +2 位作者 李方祥 解强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总结 3 0 8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的技巧和经验。方法 :根据 3 0 8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 ,归纳半月板修复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该项技术的操作技巧。根据缝合修复的特点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结果 :3 0 8例半月板缝合全... 目的 :总结 3 0 8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的技巧和经验。方法 :根据 3 0 8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 ,归纳半月板修复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该项技术的操作技巧。根据缝合修复的特点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结果 :3 0 8例半月板缝合全部在镜下完成 ,无 1例改用切开操作 ,其中缝合 2针 1 96例 ,4针 96例 ,6针 1 2例 ,8针 3例 ,1 2针 1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 :缝线打结断裂 8例 ,缝线拽脱 4例 ,缝合针弯曲 5例。缝合时间 3 0~ 90分钟 ,平均 60分钟 ,其中以Ⅱ区缝合时间最短 ,平均 40分钟 ;Ⅰ区 (前角区 )、Ⅳ区 (后角区 )最长 ,平均 65分钟。全部病例经 6个月~76个月随访 (平均 2 6个月) ,膝关节无症状率达 92 %。Lysholm评分 :术前 5 2±1 1 ,术后 92± 8(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手术 半夜板缝合术 缝合技巧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清理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予彬 王惠芳 +1 位作者 李文峰 李国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29-831,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 3 2例 ,男 13例 ,女 19例。年龄 :48~ 69岁 ,平均 5 7岁。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术后结合康复训练。结果 :3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 3 2例 ,男 13例 ,女 19例。年龄 :48~ 69岁 ,平均 5 7岁。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术后结合康复训练。结果 :3 2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血膝。平均随访 2 8个月。治疗有效 3 1例 ,有效率 96%。Lysholm评分 :术前 5 4± 12 ,术后 87± 6(P <0 .0 1)。结论 :膝关节镜下清理、刨削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可以明显缓解、消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清理刨削 髌外侧减压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皱襞与股骨关节面软骨损伤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晓柠 邓展生 +2 位作者 李方祥 崔颖 高嵩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病程与滑膜皱襞病变和相应软骨面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有滑膜皱襞的58个膝关节,对患者的年龄、病程与滑膜皱襞病变程度和软骨损伤程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8个膝关节中有68个滑膜皱襞,其中病理性滑膜皱襞54个(79... 目的研究年龄、病程与滑膜皱襞病变和相应软骨面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有滑膜皱襞的58个膝关节,对患者的年龄、病程与滑膜皱襞病变程度和软骨损伤程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8个膝关节中有68个滑膜皱襞,其中病理性滑膜皱襞54个(79.4%),造成相对应软骨面损伤的45个(66.2%)。年龄与滑膜皱襞病变程度之间,年龄与软骨损伤程度之间,病程与滑膜皱襞病变程度之间,病程与软骨损伤程度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滑膜皱襞病变程度和软骨损伤程度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9,P=0.000)。结论病理性滑膜皱襞可导致与其相对应的软骨面损伤,软骨损伤程度与滑膜皱襞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膝关节创伤以及关节反复屈伸的机械刺激是导致滑膜皱襞病变及相应软骨面损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滑膜皱襞 软骨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围手术期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解强 李方祥 王予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839-4839,共1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后使用不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的镇痛效果。方法术后通过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镇痛,全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1,3,6,12h进行评分。结果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后使用不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的镇痛效果。方法术后通过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镇痛,全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1,3,6,12h进行评分。结果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在术后6h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时间段VAS评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各组具有相同镇痛效果,但新型NSAIDs环氧化酶抑制剂的使用效果明确、副作用小,应用于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半月板手术 围手术期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预牵张对移植物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晓柠 邓展生 +2 位作者 李方祥 解强 崔颖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预牵张对其长度的影响。方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13例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物施以67N力行预牵张20min。当67N应力施加到移植物上后,立即测量移植物的长度和移植物缝合端至缝线标记点之间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预牵张对其长度的影响。方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13例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物施以67N力行预牵张20min。当67N应力施加到移植物上后,立即测量移植物的长度和移植物缝合端至缝线标记点之间的长度,此后每5min测量一次,每次测量后即调整牵张力至67N。结果本组预牵张后移植物平均被延长(6.0±1.2)mm,延长比例为5.7%±1.1%,预牵张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5)。预牵张后移植物缝合端至缝线标记点之间的长度平均延长(3.8±0.9)mm,预牵张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物施以67N的力预牵张20min,可以消除移植物的粘弹性蠕变及缝线的滑移,术后短期内关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预牵张 粘弹性蠕变
下载PDF
创伤及手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和药物选择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予彬 贺忱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3年第8期21-21,共1页
创伤及手术后,机体全身或局部的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使过多液体在肢体组织间隙中积聚,最终导致肢体肿胀,若不能及时消除则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营养物质的供给和创伤及手术的愈合,严重者可引起皮肤青紫。
关键词 手术创伤 肢体肿胀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七叶皂苷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创伤及手术后肢体肿胀的机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予彬 贺忱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3年第7期21-21,共1页
创伤及手术后会引起疼痛、恶心、呕吐、肿胀等诸多不适症状,其中肢体肿胀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减轻或消除肢体肿胀是创伤及手术修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节我们将对创伤及手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关键词 创伤 术后 肢体肿胀 分子生物学 中性白细胞
原文传递
MRI和KT-2000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予彬 李方祥 +4 位作者 张伟佳 解强 周竞滨 崔颖 胥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研究MRI及KT 2 0 0 0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  4 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由 1名专科医师按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查体要求进行物理检查 ,同时进行MRI检查和KT 2 0 0 0测量。所有患者在三周内得到... 目的 研究MRI及KT 2 0 0 0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  4 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由 1名专科医师按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查体要求进行物理检查 ,同时进行MRI检查和KT 2 0 0 0测量。所有患者在三周内得到确诊 ,并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结果 查体膝肿胀 38例 ,疼痛 4 2例 ,关节积液 32例 ,Lachman试验阳性 38例。 19例行前抽屉试验检查 ,阳性 12例。MRI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信号异常 ,其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 9例 ,弥漫性改变 19例 ,信号扭曲、波形变 14例。KT 2 0 0 0检查 :患、健差值 >2 5mm者 33例 ,<2 5mm者 9例。结论 临床检查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重要基础。MRI和KT 2 0 0 0有助于判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早期诊断 查体 阳性 患者 临床意义 KT 试验 临床检查
原文传递
七叶皂苷钠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王予彬 解强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3年第9期20-21,共2页
手术时肢体缺血、灌注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和止血带反应等,是关节镜下手术后肢体肿胀及关节积液的主要原因.手术创伤可导致组织水肿、关节液代谢循环障碍.关节灌注液泵的使用,为关节内修复、重建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如果使用... 手术时肢体缺血、灌注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和止血带反应等,是关节镜下手术后肢体肿胀及关节积液的主要原因.手术创伤可导致组织水肿、关节液代谢循环障碍.关节灌注液泵的使用,为关节内修复、重建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如果使用经验不足,易导致液体外渗.止血带造成的肢体缺血可能引起组织细胞渗透压改变.术后肢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关节腔积液使组织愈合推迟,影响患肢关节的功能恢复及康复计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临床应用 膝关节积液
原文传递
中国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与关节病分会专家组 +3 位作者 薛庆云 黄公怡 李国平 裴福兴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对接受手术患者的医疗过程进行干预,降低手术创伤及由此造成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⑵。ERAS理念已在人工髓...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对接受手术患者的医疗过程进行干预,降低手术创伤及由此造成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⑵。ERAS理念已在人工髓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肩关节外科在国内起步与发展较晚,肩关节疾病需要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病例相对较少。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参与健身及运动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此外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肩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量必将相应增长⑷。为了提高肩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改善术后康复质量,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将ERAS理念应用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是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膝关节置换手术 医疗保障体系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 应激反应 民众生活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