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分层活检术在儿童顽固性便秘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陶波圆 陈凯 +7 位作者 曾纪晓 刘斐 徐晓钢 兰梦龙 梁子建 钟知足 林玉珍 林瑞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全层活检的新方法, 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 以提高顽固性便秘儿童病理取材的达标率。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儿童269例, 根据纳入标准对其中217例进行...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全层活检的新方法, 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 以提高顽固性便秘儿童病理取材的达标率。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儿童269例, 根据纳入标准对其中2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17例中, 采取传统直肠全层活检术92例(为传统组), 直肠分层活检术125例(为分层组)。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中取材达标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传统组与分层组手术年龄[(10.9±2.8)个月比(10.4±2.7)个月, t=1.400]、术中出血量[(4.6±1.9)mL比(5.1±1.7)mL, t=-1.875]、术后住院时间[(1.6±0.6)d比(1.7±0.5)d, t=-1.051]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材达标率[88.0%(81/92)比100%(125/125)]、手术时间[(29.3±6.6)min比(34.7±5.6)min, t=-6.525]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直肠分层活检术可以明显提高顽固性便秘儿童术中病理取材的达标率, 可避免因取材不足而导致病理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外科 儿童
下载PDF
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晓钢 曾纪晓 +5 位作者 罗媛圆 刘斐 陶波圆 兰梦龙 梁子建 王欣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总结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例14月龄HB患儿诊疗经过。该患儿肿瘤位于肝右叶S5、S6,大小约9... 目的总结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例14月龄HB患儿诊疗经过。该患儿肿瘤位于肝右叶S5、S6,大小约9.0 cm×6.9 cm×6 cm,行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总结术中Trocar布局、手术技巧、围术期处理情况以及治疗结局等。结果术中采用4条机械臂加1个辅助孔,未阻断第一肝门,使用超声刀及Hemo-lock凝断并结扎肝脏血管,完整切除肿瘤(S5、S6、部分S7及胆囊)。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量50 mL。术后无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胎儿上皮型HB,术后第7天达出院指征,术后第14天予C5V(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方案化疗。术后30 d、53 d及90 d血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分别为36.88 ng/mL、8.90 ng/mL、6.61ng/mL,超声检查未见新发病灶。经查新,此例为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HB。结论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可以在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情况下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儿童HB,手术安全、可行,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需继续积累病例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机器人手术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的近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斯锦 曾纪晓 +4 位作者 徐晓钢 兰梦龙 陶波圆 梁子建 刘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Kasai手术治疗后未发生胆管炎的Ⅲ型B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Kasai手术治疗后未发生胆管炎的Ⅲ型B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胆汁引流情况分为早期胆汁引流良好组(early bile drainage-good, EBD-G组, n=25)和早期胆汁引流不良组(early bile drainage-poor, EBD-P组, n=45), 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前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程度及术后自体肝生存(native liver survival, NLS)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儿70例, 男31例、女39例, 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NLS率分别为68.6%、51.4%、48.3%、48.3%。EBD-G组和EBD-P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NLS率分别为100%、95.8%、95.8%、95.8%和51.1%、26.7%、22.2%、22.2%;EBD-G组的NLS率较EBD-P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D-P组手术日龄[(69.60±14.82)d比(61.84±14.96)d]、体重[(4.95±0.69)kg比(4.57±0.66)kg]和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246.27±101.04)U/L比(178.20±64.45)U/L]水平大于或高于EBD-G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D-G组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水平高于EBD-P组[654.00(391.00, 803.00)U/L比340.00(160.00, 460.00)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胆汁引流是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NLS的重要影响因素, 手术日龄、体重、术前AST和GGT水平与术后早期胆汁引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炎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儿童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知足 陶波圆 +9 位作者 曾纪晓 吴强 王哲 余家康 刘斐 徐晓钢 兰梦龙 梁子建 李燕秋 刘凤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六病区共收治胆总管囊肿患儿498例,根据纳入标准对其中4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出现... 目的分析儿童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六病区共收治胆总管囊肿患儿498例,根据纳入标准对其中4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39例患儿作为并发症组,未发生并发症的425例患儿作为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464例患儿中,共39例(8.4%)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d-Dindo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无Ⅳ级和Ⅴ级并发症发生,以肠梗阻、胆漏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组39例中,19例(48.7%)行保守治疗,20例(51.3%)再次手术后痊愈。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在患儿的术时年龄、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creening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lnutrition in pediatrics,STAMP)评分、囊肿感染史、囊肿远端结石/蛋白栓、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AMP评分、囊肿感染史和手术时间是导致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Clavied-DindoⅡ、Ⅲ级为主,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STAMP评分、囊肿感染史、手术时间是导致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月胆总管囊肿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经脐单孔与标准三孔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欣星 曾纪晓 +4 位作者 徐晓钢 刘斐 梁子建 兰梦龙 陶波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下单孔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治疗效果和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单孔组(采取单孔腹腔...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下单孔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治疗效果和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单孔组(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标准组(采取标准三孔腹腔镜手术), 每组各40例, 均由同一名外科医师实施巨结肠根治术(Swenson-like)。随访时间36~48个月。收集所有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 包括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术后当天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 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前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无一例增加Trocar。单孔组和标准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7.36±19.21)min和(119.26±22.55)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7±1.06)mL和(4.20±0.89)mL, 切除肠管长度分别为(28.13±7.93)cm和(27.97±6.87)cm, 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1.50±4.07)h和(13.67±5.25)h, 术后当天疼痛评分分别为(2.20±0.63)分和(2.43±0.56)分,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0±0.66)d和(6.00±0.52)d, 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近期和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儿脐部均无可视性手术瘢痕, 切口满意度评分较标准组高[(1±1)分比(4±1)分, (P<0.05)]。结论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近期和中期手术效果与标准三孔腹腔镜手术相似, 前者术后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方案评价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术后腹腔灌洗在预防腹部术后腹盆腔粘连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陶波圆 曾纪晓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380-1383,共4页
腹部术后导致的脏器粘连是当今外科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严重的腹盆腔粘连可导致肠梗阻、慢性疼痛及不孕等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各种防粘连产品和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腹腔灌洗通过间断... 腹部术后导致的脏器粘连是当今外科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严重的腹盆腔粘连可导致肠梗阻、慢性疼痛及不孕等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各种防粘连产品和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腹腔灌洗通过间断或者连续将灌洗液经腹壁留置的管道送入及排出腹腔,完成对腹腔内各脏器的隔离和对残留组织、异物及各种炎症因子的清除,以起到控制粘连发生的作用。以下将术后灌洗在预防腹盆腔粘连中的作用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洗 腹盆腔 粘连 预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