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出生胎龄22~25周超早产儿出院预后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思远 杨传忠 +9 位作者 田秀英 陈冬梅 杨祖铭 石静云 徐发林 莫艳 顾昕玥 Lee Shoo K. 周文浩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描述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各单位收治的出生胎龄22~25周超早产儿的出院预后和治疗现状以及3年变化趋势。方法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的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2021年CHNN各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963例出生... 目的描述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各单位收治的出生胎龄22~25周超早产儿的出院预后和治疗现状以及3年变化趋势。方法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的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2021年CHNN各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963例出生胎龄22~25周的超早产儿。排除出生24 h后入院及转运至非CHNN医院治疗的超早产儿。根据出生胎龄和入院年份分组,描述不同组超早产儿围生期救治、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治疗情况。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Armitage和Jonckheere-Terpstra趋势检验进行不同年份间趋势分析。结果963例超早产儿中男588例(61.1%),出生胎龄25.0(24.4,25.6)周,出生体重770(680,840)g。出生胎龄22、23、24、25周的超早产儿分别有29例(3.0%)、88例(9.1%)、264例(27.4%)、582例(60.4%)。2019—2021年3年间超早产儿病例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85、312、366例)。母亲产前激素和硫酸镁的应用率分别为67.7%(615/908)和51.1%(453/886)。产房中无创呼气末正压和气管插管应用率分别为20.8%(200/963)和69.5%(669/963),延迟脐带结扎和脐带挤压应用率分别为19.0%(149/784)和30.4%(241/794)。2019—2021年3年间母亲产前激素、产前硫酸镁应用、产房无创呼气末正压应用率均有增加趋势(均P<0.05)。349例(36.2%)超早产儿未接受完整治疗自动出院,392例(40.7%)接受积极治疗存活,222例(23.1%)接受积极治疗后死亡。积极治疗后存活率在出生胎龄22、23、24、25周超早产儿中分别为10.3%(3/29)、23.9%(21/88)、33.0%(87/264)和48.3%(281/582)。2019—2021年3年间自动出院率、积极治疗后存活率和病死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积极治疗后存活超早产儿中,仅11.5%(45/392)出院时无并发症存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67.3%(264/392)]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61.5%(241/392)]是常见的两类并发症,重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旁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3%(60/392)、5.9%(23/392)和19.1%(75/392)。积极治疗后存活超早产儿中,83.7%(328/392)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长为22(10,42)d。存活超早产儿的住院时长为97(86,116)d。结论CHNN各单位NICU收治的出生胎龄22~25周超早产儿数量2019—2021年逐年增加,但出院时存活率尤其是无并发症存活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项可改善超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床实践实施情况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存活率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现状与发展
2
作者 蒋思远 曹云 +14 位作者 黑明燕 孙建华 李晓莺 张华岩 马晓路 武辉 王来栓 孙慧清 史源 周伟 陈超 杜立中 周文浩 Shoo K.Lee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09-815,共7页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每年纳入超过万例早产儿,开展数据驱动的协作性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完成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CHNN在合作共享、数据驱动、持续改进、国际接轨的原则指引下,已成为国内新生儿医学临床和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协作网 极早产儿 质量改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达全肠喂养时间分析
3
作者 付芬芬 王瑾 +5 位作者 李文丽 杨洁 曹云 袁琳 周文俊 徐发林 《中华儿科杂志》 2025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达全肠喂养时间(TFEF)。方法对CHNN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CHNN 89家参研单位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出生胎龄<32...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达全肠喂养时间(TFEF)。方法对CHNN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CHNN 89家参研单位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出生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 g、生后24 h内收治入NICU、住院时间≥7 d且出院前达全肠喂养的16155例早产儿。按照出生体重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描述不同出生胎龄、入院危重程度、达全肠喂养前NICU治疗措施以及相关早产儿并发症情况下TFEF的分布特征。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16155例早产儿中男8505例(52.6%)。超低出生体重儿组3374例早产儿TFEF为32(22,46)d,其中351例(10.4%)为≤2周、1050例(31.1%)为>2~4周、964例(28.6%)为>4~6周、1009例(29.9%)为>6周;极低出生体重儿组12781例早产儿TFEF为22(15,32)d,其中439例(3.4%)为≤1周、2565例(20.1%)为>1~2周、5526例(43.2%)为>2~4周、4251例(33.3%)为>4周。625例出生胎龄≤25周早产儿TFEF为36(23,52)d,2606例出生胎龄31周早产儿TFEF为20(13,28)d。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两组参研单位本院出生者较外院出生转入者、母乳喂养较配方及混合喂养者TFEF均更短(均P<0.001);开奶时间越早,TFEF均更短(均P<0.001);全肠喂养前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及输血和血制品者较未应用者,TFEF均更长(均P<0.001);并发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较无相应并发症者,TFEF均更长(均P<0.001)。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TFEF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早产儿出生胎龄、治疗措施、并发症情况不同TFEF也不同。应进一步质量改进以缩短TF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肠内营养 达全肠喂养时间
原文传递
中国极早产儿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现状
4
作者 陈春 党丹 +9 位作者 顾昕玥 杜娟 Shoo K.Lee 杜立中 曹云 周文浩 蒋思远 杨传忠 周建国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7-1014,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各参与医疗机构收治的极早产儿中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delivery roo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RCPAP)的应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医疗机构间差异,并探讨DRCPA... 目的研究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各参与医疗机构收治的极早产儿中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delivery roo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RCPAP)的应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医疗机构间差异,并探讨DRCPAP对我国极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回顾性纳入2019年至2021年参与CHNN的79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本院内出生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周+0~31周+6)。描述不同医院、不同出生胎龄及年度的DRCPAP使用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或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DRCPAP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最终纳入极早产儿18048例,其中DRCPAP组3666例(20.3%),非DRCPAP组14382例(79.7%)。(2)各医疗机构极早产儿DRCPAP使用率范围从0.0%~94.5%。14家医疗机构未使用DRCPAP,55家使用率在30%以下。极早产儿DRCPAP使用率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13.8%(818/5916)上升至2021年的26.0%(1583/6097)(χ^(2)_(趋势)=122.00,P<0.001)。(3)DRCPAP组母亲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足疗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前硫酸镁使用和剖宫产率高于非DRCPAP组[20.3%(744/3665)与17.6%(2529/14369),χ^(2)=14.45;23.0%(695/3021)与16.4%(1956/11926),χ^(2)=72.57;57.1%(2090/3660)与54.3%(7766/14302),χ^(2)=9.55;23.0%(844/3669)与20.7%(2969/14342),χ^(2)=9.77;8.7%(319/3666)与7.0%(1006/14371),χ^(2)=12.51;87.1%(3186/3657)与82.0%(11736/14312),χ^(2)=81.38;63.5%(2327/3664)与60.7%(8722/14369),χ^(2)=9.59;P值均<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未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低于非DRCPAP组[17.1%(626/3660)与22.6%(3183/14084),χ^(2)=44.70;14.2%(520/3661)与19.7%(2814/14284),χ^(2)=57.34;P值均<0.05]。DRCPAP组出生体重和胎龄较小,1和5 min 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转运稳定指数评分较低[(1308±314)g与(1325±315)g,t=2.90;(29.5±1.7)周与(29.7±1.6)周,t=3.96;(7.9±1.8)分与(7.6±1.9)分,t=-9.80;(9.0±1.1)分与(8.7±1.3)分,t=-13.01;(11.0±9.4)分与(13.1±9.8)分,t=11.31;P值均<0.05]。DRCPAP组EOS发生率高于非DRCPAP组[1.8%(68/3578)与1.3%(193/14296),校正OR(95%CI):1.417(1.028~1.955)],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死亡率、入院低体温、Ⅲ~Ⅳ级颅内出血和≥3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低于非DRCPAP组[22.6%(830/3666)与36.9%(5310/14374),校正OR(95%CI):0.499(0.448~0.555);53.1%(1947/3666)与58.3%(8388/14377),校正OR(95%CI):0.764(0.697~0.836);30.1%(1104/3662)与43.9%(6307/14366),校正OR(95%CI):0.539(0.487~0.595);7.4%(274/3666)与10.6%(1526/14342),校正OR(95%CI):0.709(0.601~0.836);57.5%(2103/3657)与66.5%(9501/14287),校正OR(95%CI):0.722(0.661~0.788);3.0%(101/3366)与5.9%(763/12932),校正OR(95%CI):0.525(0.412~0.669);2.2%(65/2954)与3.3%(367/11121),校正OR(95%CI):0.692(0.505~0.947);P值均<0.05]。2组纠正胎龄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结扎术、自发性肠穿孔和气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国内,DRCPAP的应用可能与有创通气需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和死亡率降低有关,但未减少纠正胎龄36周时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近年来我国极早产儿DRCPAP使用有所增多,但总体使用率仍偏低,医疗机构间差异大,需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产房 复苏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