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内科患儿入院时咽拭子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海冬 陈祥鹏 +5 位作者 王红 李奇 史明睿 覃菲 谢正德 黑明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背景肠道病毒(EV)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了解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住院患儿入院时肠道病毒(EV)咽拭子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状况。设计横断面研... 背景肠道病毒(EV)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了解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住院患儿入院时肠道病毒(EV)咽拭子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状况。设计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的患儿,于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采用CA16、EV71、EV通用型核酸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进行EV核酸检测。计算EV核酸检测阳性率,统计疾病分布情况,并比较EV阳性组与阴性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主要结局指标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结果①共纳入1095例新生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91.2%),其中男婴605例(55.3%),足月儿976例(89.1%),入院中位日龄为11(4,19)d,第一入院诊断的前3顺位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住院中位时间为8(6,12)d。②EV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1‰(10/1095),感染性疾病患儿中E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8.6‰(9/483)。以呼吸道症状(5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症状(2例)为首发症状。10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③EV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是否早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存在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日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阳性组(60.0%)在发病前感染接触史的发生率高于EV阴性组(7.0%);EV阳性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0%)高于EV阴性组(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阳性组感染性疾病患儿比例(90.0%)高于阴性(4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病理性黄疸、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EV阳性组和阴性组血WBC总数、Hb、PLT减少发生率、心肌酶和ALT升高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内科患儿入院时的E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无特异性改变;家庭成员传播可能是新生儿咽拭子EV核酸检测阳性的主要原因;EV核酸检测阳性患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与神经预后分析
2
作者 吴彦彦 王馨 +7 位作者 卜琪琪 刘大鹏 郭静 王彩君 王颍源 张晓媛 杜娟 康文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征及18月龄神经发育结局。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30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轻型和中...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征及18月龄神经发育结局。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30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轻型和中型)及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在18月龄应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ges stages questionnaires,ASQ-3)随访神经发育结局。结果共纳入97例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儿,男53例(54.6%),早产儿4例(4.1%)。其中轻症组66例(68.0%),重症组31例(32.0%)。重症组中发热(100%比81.8%)、热程>72 h(32.3%比9.1%)、气促(54.8%比31.8%)、纳差(71.0%比48.5%)、发绀(93.5%比0.0%)、休克(22.6%比0.0%)的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C反应蛋白升高(12.9%比0.0%)、降钙素原升高(16.1%比1.5%)、心肌酶升高(35.5%比13.6%)及血小板减少(9.7%比0.0%)的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97例患儿中91例(93.8%)18月龄ASQ-3结果高于界值,6例(6.2%)接近界值,两组ASQ-3总分和各能区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以轻、中型多见,重症感染易出现热程>72 h、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心肌酶增高、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在18月龄时未发现神经发育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生儿 临床特征 神经发育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营养支持实践指南(2024版) 被引量:2
3
作者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生命支持学组 黑明燕 冯琪 林振浪 刘雅莉 史源 彭小明 容志惠 黄勋 刘仕祺 杜娟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21-331,共11页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对肠造瘘术后新生儿进行营养管理,制订本循证指南。本指南就肠内营养管理、肠外营养管理、随访与关瘘3个方面的10个临床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证据合成与评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对肠造瘘术后新生儿进行营养管理,制订本循证指南。本指南就肠内营养管理、肠外营养管理、随访与关瘘3个方面的10个临床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证据合成与评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最终形成22条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肠造瘘 营养 指南
原文传递
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程与并发症发生的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陈璐 华敏敏 +4 位作者 郑旭 杨子馨 彭亚光 徐发林 黑明燕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birth weight infant,ELBWI)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的留置时程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我国27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并接受UVC的ELBW... 目的探讨我国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birth weight infant,ELBWI)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的留置时程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我国27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并接受UVC的ELBW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UVC实际留置时程分为短时程组(≤7 d)和长时程组(>7 d),比较两组患儿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数据、UVC留置时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不同留置时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发生情况进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共纳入458例ELBWI,胎龄(27.9±2.0)周,出生体重885(800,950)g,UVC留置时程为7(6,10)d,其中短时程组238例、长时程组220例。UVC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栓/堵管、尖端移位和CLABSI。短时程组血栓/堵管(25.9/1000导管日、13.9%)和尖端移位(14.9/1000导管日、8.0%)发生率、百分率均明显高于长时程组(3.9/1000导管日、4.1%,0.4/1000导管日、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LABSI发生率和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程1~6 d、7~10 d和≥11 d的CLABSI百分率分别为0.0%、2.7%和3.7%,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ELBWI的UVC留置时程一般为7 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堵管,多在UVC留置1周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并发症 留置时程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营养支持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5
作者 黑明燕 林振浪 冯琪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38-342,共5页
本文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营养支持实践指南(2024版)》的制订背景和内容进行概述,并针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肠液回输、营养支持特异性监测指标、关瘘时间等问题的推荐意见及证据进行解读和说明,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 本文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营养支持实践指南(2024版)》的制订背景和内容进行概述,并针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肠液回输、营养支持特异性监测指标、关瘘时间等问题的推荐意见及证据进行解读和说明,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肠造瘘 营养 指南 解读
原文传递
以胸腔占位起病的新生儿慢性肉芽肿1例
6
作者 李雪琪 任力 +2 位作者 翁景文 何乐健 黑明燕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29-430,共2页
本文报道1例因肺部感染起病后肺部影像学发现胸腔占位而转诊的危重新生儿,行肿物穿刺活检,并经呼吸爆发试验、基因检测确诊慢性肉芽肿,根据肿物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调整急性期抗感染用药,病情好转后应用复方新诺明、伏立康... 本文报道1例因肺部感染起病后肺部影像学发现胸腔占位而转诊的危重新生儿,行肿物穿刺活检,并经呼吸爆发试验、基因检测确诊慢性肉芽肿,根据肿物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调整急性期抗感染用药,病情好转后应用复方新诺明、伏立康唑及利奈唑胺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 穿刺活检 宏基因 复方新诺明 新生儿
原文传递
KCNQ2基因变异致新生儿癫痫15例临床和基因分析
7
作者 李雨聪 杨子欣 郑侠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KCNQ2基因变异导致新生儿癫痫患儿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KCNQ2基因变异导致的新生儿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共纳入15例,发... 目的:探讨KCNQ2基因变异导致新生儿癫痫患儿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KCNQ2基因变异导致的新生儿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共纳入15例,发病日龄0~24 d。发作类型为强直发作7例(7/15)、癫痫性痉挛发作4例(4/15)、阵挛发作2例(2/15)、自动症2例(2/15);脑电图表现发作间期局灶或多灶性放电6例(6/15)、暴发-抑制4例(4/15)、高度失律3例(3/15)、低电压2例(2/15)。共检测出15种不同的KCNQ2基因杂合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3例(13/15)、移码变异2例(2/15),变异来源为新发变异14例、母源性1例。临床表型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9例(9/15)、自限性新生儿癫痫5例(5/15)、自限性家族性新生儿-婴儿癫痫1例(1/15)。使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苯巴比妥13例、左乙拉西坦6例、奥卡西平5例、托吡酯5例。加用奥卡西平或托吡酯时间为1.0(0.3~3.0)月龄,发作减少或控制时间为2.5(1.0~12.0)月龄,停药时间为6.0(6.0~12.0)月龄。平均随访时间25.5(11.0~48.0)个月,发作控制或减少12例(12/15),其中6例自限性家族性新生儿-婴儿癫痫及自限性新生儿癫痫发作均控制,死亡3例(3/15)。结论:KCNQ2基因变异导致的新生儿癫痫,新发变异较遗传性变异更常见,临床表型多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如单用苯巴比妥控制发作效果不佳,可尽早加用奥卡西平或托吡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癫痫 KCNQ2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现状与发展
8
作者 蒋思远 曹云 +14 位作者 黑明燕 孙建华 李晓莺 张华岩 马晓路 武辉 王来栓 孙慧清 史源 周伟 陈超 杜立中 周文浩 Shoo K.Lee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09-815,共7页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每年纳入超过万例早产儿,开展数据驱动的协作性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完成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CHNN在合作共享、数据驱动、持续改进、国际接轨的原则指引下,已成为国内新生儿医学临床和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协作网 极早产儿 质量改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家庭参与式照护实践指南 被引量:6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9 位作者 黑明燕 周文浩 史源 何雯雯 郑旭 刘雅莉 夏世文 张谦慎 高喜容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家庭参与式照护(FICare)旨在打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是更符合生物-医学-人文理念的管理模式。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FICare实践指南,回... 家庭参与式照护(FICare)旨在打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是更符合生物-医学-人文理念的管理模式。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FICare实践指南,回答13个关于FICare准备、操作实施、对患儿预后影响、特殊疾病FICare注意事项等重要临床问题,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实施FICare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会 新生儿学 临床医护人员 预后影响 家庭参与 儿科学分会
原文传递
不同尖端位置早产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程及其并发症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子馨 王鸿雁 +4 位作者 郑旭 陈璐 杜娟 易彬 黑明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尖端位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的留置时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为 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44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接受UVC的3 020例早产儿。收集早产儿的人口学... 目的探讨不同尖端位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的留置时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为 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44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接受UVC的3 020例早产儿。收集早产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一般基线数据、UVC留置时程及拔除原因、并发症类型及发生时间, 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低位组(置入深度3~5 cm)和高位组(处于靠近右心房入口、第8~9胸椎水平)。采用Mann-WhitneyU 检验比较组间UVC留置时程和并发症发生率(例次/导管日表示), 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特征, Cox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风险,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置管时程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3 020例早产儿中男1 624例(53.8%), 出生胎龄29.9(28.4, 31.6)周, 出生体重(1 264±301)g, 高位组2 172例(71.9%)。高位组与低位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不良孕产史、胎膜早破时间>18 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母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经UVC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位组UVC的留置时程长于低位组[7(6, 10)比4(3, 7)d, U=23.42, P<0.001]。高位及低位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及70.8例次/1 000导管日, 高位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导管尖端移位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3、3.5、3.0例次/1 000导管日), 低位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尖端移位(45.8、6.3、5.4例次/1 000导管日)。ROC曲线结果显示, 高位组及低位组UVC留置时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及4.5 d;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高位及低位组均随着UVC留置时程的延长, 堵管、导管尖端移位、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例升高, 其中高位与低位组的堵管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8, P=0.024), 导管尖端移位和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的UVC并发症以堵管为主;低位UVC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建议低位UVC的留置时程超过4.5 d。留置UVC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脐静脉置管 位置 并发症 留置时程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家庭参与式照护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黑明燕 周文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实践指南”的发表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实施家庭参与式照护(FICare)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该指南推荐意见等信息,本文针对该指南的制订背景、对定性研究...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实践指南”的发表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实施家庭参与式照护(FICare)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该指南推荐意见等信息,本文针对该指南的制订背景、对定性研究同时进行质量评价和信度分级、几个未能详细阐述的特殊情况、局限性的进一步说明4个方面进行解读及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指南解读 实践指南 临床医护人员 家庭参与 推荐意见 规范实施 照护
原文传递
中国极早产儿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现状
12
作者 陈春 党丹 +9 位作者 顾昕玥 杜娟 Shoo K.Lee 杜立中 曹云 周文浩 蒋思远 杨传忠 周建国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7-1014,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各参与医疗机构收治的极早产儿中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delivery roo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RCPAP)的应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医疗机构间差异,并探讨DRCPA... 目的研究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各参与医疗机构收治的极早产儿中产房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delivery roo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RCPAP)的应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医疗机构间差异,并探讨DRCPAP对我国极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回顾性纳入2019年至2021年参与CHNN的79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本院内出生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周+0~31周+6)。描述不同医院、不同出生胎龄及年度的DRCPAP使用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或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DRCPAP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最终纳入极早产儿18048例,其中DRCPAP组3666例(20.3%),非DRCPAP组14382例(79.7%)。(2)各医疗机构极早产儿DRCPAP使用率范围从0.0%~94.5%。14家医疗机构未使用DRCPAP,55家使用率在30%以下。极早产儿DRCPAP使用率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13.8%(818/5916)上升至2021年的26.0%(1583/6097)(χ^(2)_(趋势)=122.00,P<0.001)。(3)DRCPAP组母亲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足疗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前硫酸镁使用和剖宫产率高于非DRCPAP组[20.3%(744/3665)与17.6%(2529/14369),χ^(2)=14.45;23.0%(695/3021)与16.4%(1956/11926),χ^(2)=72.57;57.1%(2090/3660)与54.3%(7766/14302),χ^(2)=9.55;23.0%(844/3669)与20.7%(2969/14342),χ^(2)=9.77;8.7%(319/3666)与7.0%(1006/14371),χ^(2)=12.51;87.1%(3186/3657)与82.0%(11736/14312),χ^(2)=81.38;63.5%(2327/3664)与60.7%(8722/14369),χ^(2)=9.59;P值均<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未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低于非DRCPAP组[17.1%(626/3660)与22.6%(3183/14084),χ^(2)=44.70;14.2%(520/3661)与19.7%(2814/14284),χ^(2)=57.34;P值均<0.05]。DRCPAP组出生体重和胎龄较小,1和5 min 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转运稳定指数评分较低[(1308±314)g与(1325±315)g,t=2.90;(29.5±1.7)周与(29.7±1.6)周,t=3.96;(7.9±1.8)分与(7.6±1.9)分,t=-9.80;(9.0±1.1)分与(8.7±1.3)分,t=-13.01;(11.0±9.4)分与(13.1±9.8)分,t=11.31;P值均<0.05]。DRCPAP组EOS发生率高于非DRCPAP组[1.8%(68/3578)与1.3%(193/14296),校正OR(95%CI):1.417(1.028~1.955)],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死亡率、入院低体温、Ⅲ~Ⅳ级颅内出血和≥3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低于非DRCPAP组[22.6%(830/3666)与36.9%(5310/14374),校正OR(95%CI):0.499(0.448~0.555);53.1%(1947/3666)与58.3%(8388/14377),校正OR(95%CI):0.764(0.697~0.836);30.1%(1104/3662)与43.9%(6307/14366),校正OR(95%CI):0.539(0.487~0.595);7.4%(274/3666)与10.6%(1526/14342),校正OR(95%CI):0.709(0.601~0.836);57.5%(2103/3657)与66.5%(9501/14287),校正OR(95%CI):0.722(0.661~0.788);3.0%(101/3366)与5.9%(763/12932),校正OR(95%CI):0.525(0.412~0.669);2.2%(65/2954)与3.3%(367/11121),校正OR(95%CI):0.692(0.505~0.947);P值均<0.05]。2组纠正胎龄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结扎术、自发性肠穿孔和气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国内,DRCPAP的应用可能与有创通气需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和死亡率降低有关,但未减少纠正胎龄36周时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近年来我国极早产儿DRCPAP使用有所增多,但总体使用率仍偏低,医疗机构间差异大,需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产房 复苏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钠通道阻滞剂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玉平 邓劼 +5 位作者 傅征然 陈春红 王晓慧 王旭 翁景文 沈艳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总结钠通道阻滞剂(SCB)类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尤其新生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6月龄以内发病并使用SCB治疗的118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 目的总结钠通道阻滞剂(SCB)类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尤其新生儿局灶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6月龄以内发病并使用SCB治疗的118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SCB应用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等资料。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及综合征、起病年龄、病因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18例患儿中男65例、女53例,起病年龄为56(4,114)日龄。60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39例自限性新生儿和(或)婴儿癫痫,19例非综合征性局灶性癫痫。106例患儿使用奥卡西平,2例使用拉考沙胺,9例由奥卡西平转换为拉考沙胺或二者联用,1例使用奥卡西平、拉考沙胺及拉莫三嗪;46例以奥卡西平作为首选。应用SCB的年龄为103(53,144)日龄。随访6个月至6年,89例(75.4%)患儿SCB治疗有效,其中70例(59.3%)达到无发作。单纯局灶性发作组无发作率高于局灶合并其他发作类型组[64.4%(65/101)比4/17,χ^(2)=9.99,P<0.05];>3~6月龄起病组有效率及无发作率均高于>1~3月龄起病组[84.4%(38/45)比62.5%(20/32),73.3%(33/45)比46.9%(15/32),χ^(2)=4.85、5.58,均P<0.05];除外PRRT2基因变异组,钠或钾通道基因变异组的有效率和无发作率均高于其他基因变异组[86.2%(25/29)比45.5%(10/22),62.1%(18/29)比22.7%(5/22),χ^(2)=9.65、7.82,均P<0.05]。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一过性低钠血症66例(55.9%);有9例出现皮疹,6例停用奥卡西平改为拉考沙胺后皮疹消退;7例出现心电图异常,1例停用奥卡西平改为拉考沙胺后好转。结论SCB治疗6月龄以内婴儿的局灶性癫痫有效并且可耐受,对于钠或钾通道基因变异、仅局灶性发作及>3~6月龄起病的患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钠通道阻滞剂 有效性 局灶性癫痫 抗发作药物
原文传递
NICU气管切开患儿的住院结局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绯 郁洁 +5 位作者 翁景文 彭亚光 周婧婧 陈岩 张杰 黑明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新生儿气管切开术(以下简称气切术)的住院结局及随访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NICU住院,初始入院日龄<28 d或纠正年龄不超过44周,有气切术指征的患儿。根据是...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新生儿气管切开术(以下简称气切术)的住院结局及随访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NICU住院,初始入院日龄<28 d或纠正年龄不超过44周,有气切术指征的患儿。根据是否实施气切术分为气切组和非气切组(家长签字拒绝气切术)。收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数据、住院及诊断信息、手术指征、出院后3/6/12月龄时遵医嘱随访和随访结局,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例患儿,气切组和非气切组患儿分别为14例和12例,胎龄分别为(37.7±3.80)周和(38.99±1.83)周,出生体重分别为(2823.57±948.89)g和(3320.83±378.76)g,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日龄、入院时体重、确诊日龄、入院时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组患儿的最常见手术指征为双侧声带麻痹(50.0%)和咽喉部先天结构畸形(21.4%),非气切组患儿的最常见手术指征为双侧声带麻痹(50.0%)和声门/声门下肿物(2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组和非气切组患儿的提前出院率分别为7.14%和66.67%(P=0.003),气切组与非气切组的总随访率分别为88.9%和38.9%,两组在3月龄、6月龄、12月龄时的随访率分别为100.0%比50.0%、83.3%比41.7%、81.8%比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气切组患儿死亡3例,4例成功拔除气管套管,5例仍未拔除气管套管,失访2例。结论双侧声带麻痹是NICU新生儿气切术最常见的手术指征,气切组家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非气切组,气切术后对家长进行看护技能的培训有助于改善患儿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 手术指征 随访率
原文传递
脐静脉置管尖端X线定位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旭 张远 +3 位作者 杜娟 罗婧洁 刘雅莉 黑明燕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 探讨X线进行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UVC尖端定位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由2... 目的 探讨X线进行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UVC尖端定位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排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应用QUADAS-2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累积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的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12个诊断性试验(n=1 055),其中1篇X线定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余下11个研究(n=951)X线定位的合并敏感度为0.7[5%CI(0.6,0.8)]、合并特异度为0.8[95%CI(0.7,0.9)]、阳性似然比为4.0[95%CI(2.0,8.1)]、阴性似然比为0.4[95%CI(0.2,0.6)]、诊断优势比为11[95%CI(3,36)],SROC曲线下面积为为0.8[95%CI(0.8,0.9)]。以第8~9胸椎、第9~10胸椎、膈面+椎体+心影为UVC尖端位置标准进行亚组分析,敏感度分别为0.8[95%CI(0.5,0.9)]、0.5[95%CI(0.4,0.7)]、0.8[95%CI(0.6,0.9)],特异度分别为0.8[95%CI(0.6,0.9)]、0.8[95%CI(0.6,0.9)]、0.91[95%CI(0.79,0.96)],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CI(0.8,0.9)]、0.7[95%CI(0.6,0.7)]、0.92[95%CI(0.89,0.94)]。结论 应用X线进行UVC导管尖端定位存在一定误差,通过膈面+椎体+心影综合评估比单独评估椎体的诊断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X线 新生儿 META分析 诊断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