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定量构效关系的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
1
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5 位作者 霍东辉 阎爱侠 孙凤 彭晓霞 倪鑫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利用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和药物的构效关系开展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DIIT)风险信号挖掘及毒性评价研究。方法使用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利用改良的实验室极端异常比例失衡法挖掘儿... 目的利用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和药物的构效关系开展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DIIT)风险信号挖掘及毒性评价研究。方法使用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利用改良的实验室极端异常比例失衡法挖掘儿童DIIT潜在信号;基于多来源信息构建DIIT基准数据库,并利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和药物分子描述符(ECFP4和CORINA),构建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基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分子指纹开展DIIT的毒性评价研究。结果基于电子病历数据挖掘18个儿童DITP阳性信号药物。其中制霉菌素和拉氧头孢钠是儿童和成人的2个新的DITP阳性信号(DITP风险分别为OR:1.75,95%CI:1.37~2.22和OR:1.61,95%CI:1.38~1.88),另发现6个儿童尚未报告的新的阳性信号药物: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基于1319种化合物所构建的9个不同的QSAR模型中效果最优的前3个模型分别为SVM-ECFP4+CORINA模型、RF-ECFP4+CORINA模型及XGBoost-ECFP4模型,其外部验证集上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7、0.732及0.712。经3个最优模型所组成的共识模型可准确预测出在第一步中发现的7种潜在阳性信号。结论真实世界信号挖掘方法与QSAR模型相结合可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性评价 信号挖掘 定量构效关系 真实世界数据 制霉菌素 拉氧头孢钠
下载PDF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济南 吴昀效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品的利用及其效应的科学,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离不开规范的方法学支撑。2024年,中国药学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品的利用及其效应的科学,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离不开规范的方法学支撑。2024年,中国药学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工作。本次指南的制订/修订依托于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牵头并提供方法学指导,联合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基于指南第1版的制订经验,工作组通过定性系统综述,汇总全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指南的关键信息,初步形成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意见;随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定性访谈,结合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完善并形成指南修订稿,最后通过名义小组法专家共识会达成共识,完成定稿,形成一套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用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指南第2版共包含41个条目,其中8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13个三级条目,全面覆盖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研究报告撰写、研究结果发表等核心环节,同时涵盖具体应用场景、特定应用主题,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等专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学 指南 专家咨询 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及其系列解读(1):概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昀效 颜济南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的交叉学科。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保障研究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制订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的交叉学科。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保障研究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制订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但至今已超过5年未更新。国际上,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在指南制订与更新方面已取得较多进展。因此,考虑我国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广泛需求,更新指南极为必要。本次指南更新经系统综述、实践调研和多学科协作等过程形成第2版,相比第1版,在研究设计、数据源、具体应用场景等方面有诸多重要变更,并增加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等全新内容。本文旨在强调指南更新的必要性,并遴选重要变更内容制定解读计划,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全面理解与应用新版指南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科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方法学 指南 解读 概述
原文传递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系列解读(3):全球指南的对比
4
作者 颜济南 吴昀效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1-259,共19页
自2019年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以来,已近5年未更新,亟待修订完善。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全面检索全球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指南,梳理其制定情况,提取各指南的框架与核心要... 自2019年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以来,已近5年未更新,亟待修订完善。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全面检索全球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指南,梳理其制定情况,提取各指南的框架与核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指南的不足之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务实可行的完善建议,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供参考。本研究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以及17个国际药物流行病学术组织、欧美日中等国家/地区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相关指南或标准的筛选,最终纳入33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或标准。采用定性整合方法,通过主题归纳和内容总结,提炼各指南的核心要素,并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指南第1版在不良反应报告和研究结果发表方面的指导较为完善,但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实施中的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具体研究场景等方面还缺乏部分或全部指导。本研究综合借鉴各国最新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或标准,平衡全面性、实用性与用户友好等各方面,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出了修订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方法学指南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35例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成海燕 杨深 +6 位作者 蔡思雨 伏利兵 秦红 马晓莉 孙宁 张潍平 王焕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35例MRTK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 35例MRTK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发病年龄11(2~122)个月。肉眼血尿(20例... 目的分析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35例MRTK患儿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 35例MRTK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发病年龄11(2~122)个月。肉眼血尿(20例)为主要原发症状,其次为初诊或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破裂11例。28例患儿肿瘤组织进行INI1免疫组化检测,阴性26例,弱阳性2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协作组(NWTS)分期标准:Ⅰ期、Ⅱ期肿瘤各为2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V期1例;在13例Ⅳ期肿瘤患儿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8例)。MRTK患儿采取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22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9例予以诱导化疗后均未见瘤灶缩小,行延期肿瘤切除术;3例因肿瘤侵犯严重仅行活检手术;另1例V期患儿因肿瘤累及椎管内,仅行椎管内减瘤姑息术。术后24例行化疗,4例进行原发部位的放疗。本组35例患儿中,4例存活、27例死亡、4例失访,1年总体生存率仅为12.9%,27例死亡患儿均为肿瘤快速的复发进展所致。结论 MRTK易发生于婴幼儿及小年龄儿童,临床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易发生肿瘤破裂。远处转移常见于肺、脑、肝等部位,治疗上采取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但对化疗不敏感,易发生肿瘤的快速复发而死亡,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 临床特征 治疗策略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毅菁 李涛 +11 位作者 刘军廷 黄贵民 钟旭丽 林爱华 潘守东 李龙 白东升 占小俊 刘振江 任韡 聂晓璐 邰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787-790,共4页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运用单臂观察性研究的方法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为该药的安全使用和风险管控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儿童用药真实世界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挖掘技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运用单臂观察性研究的方法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为该药的安全使用和风险管控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儿童用药真实世界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挖掘技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模型,监测2014年2月25日至2021年1月2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住院儿童电子病历,系统报警病例经人工评价并汇总统计,获得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5720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所致皮疹、呕吐、头痛、过敏性休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8%、0.003%、0.003%、0.003%,未见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用药天数、给药方式、单次给药剂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药品安全性评价,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获得了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儿童用药安全性情况,各不良反应均较为罕见,药品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血凝酶 注射 儿童 安全性 真实世界数据 自动监测 模型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使用常规收集医疗卫生数据开展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版)RECORD-PE规范中文版(上) 被引量:9
7
作者 聂晓璐 武泽昊 +3 位作者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彭晓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0-198,212,共10页
在药物流行病学中,从电子医疗记录中常规收集的数据(包括初级卫生保健、注册登记和医疗保险数据库)是用以研究评估真实世界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源。目前已有针对使用常规收集数据(非随机对照试验来源)的研究报告规范,尤其是使用常规... 在药物流行病学中,从电子医疗记录中常规收集的数据(包括初级卫生保健、注册登记和医疗保险数据库)是用以研究评估真实世界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源。目前已有针对使用常规收集数据(非随机对照试验来源)的研究报告规范,尤其是使用常规收集医疗卫生数据开展观察性研究(reportingof studies conducted using observational routinelycollected health data, RECORD )和加强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studies in epidemiology, STROBE)的报告规范,但是均没有体现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医疗数据 观察性研究 报告规范 药物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使用常规收集医疗卫生数据开展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版)RECORD-PE规范中文版(下) 被引量:2
8
作者 聂晓璐 武泽昊 +3 位作者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彭晓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63-272,共10页
10方法(数据来源)10. 1 RECORD-PE规范条目8. a描述产生药物暴露记录的卫生保健系统及其机制。明确处方产生的临床场景。10. 2解释卫生保健系统的种类、可获得用药数据的患者特征和患者处方药报销的范围均可影响药物使用的可能性和研究... 10方法(数据来源)10. 1 RECORD-PE规范条目8. a描述产生药物暴露记录的卫生保健系统及其机制。明确处方产生的临床场景。10. 2解释卫生保健系统的种类、可获得用药数据的患者特征和患者处方药报销的范围均可影响药物使用的可能性和研究数据中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的可能性——如法规限制可能妨碍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医疗数据 观察性研究 报告规范 药物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高危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进展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深 蔡思雨 +3 位作者 彭晓霞 马晓莉 秦红 王焕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中高危NB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NB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并住院进行治疗的原发病灶位于腹部的中高危N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病情进展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分析NB相关指标在两组患儿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寻找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因素。结果 MYCN基因扩增(P=0.001)及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P=0.01)与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明显相关,是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当发生肿瘤进展时,经过治疗后已趋于正常的肿瘤标记物水平又会出现急剧上升(P=0.001)。结论 MYCN基因扩增与首诊时发生骨髓转移是中高危NB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肿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可提示病情进展,因此在NB诊疗过程中监测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进展 MYCN基因 骨髓转移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构建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邰隽 于淼 +7 位作者 张琳 雷毅 刘军廷 李涛 黄贵民 程毅菁 聂晓璐 王青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以期为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揭示和挖掘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实体识别技术对2014年2月25日至2021年1月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并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方法,以期为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揭示和挖掘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实体识别技术对2014年2月25日至2021年1月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并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35720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不良反应主动监测,采用查准率(precision,P)、查全率(recall,R)和F1值3个指标来评估实验结果。结果经过3轮分析,查准率、查全率和F1值3个指标均达到了100%。结论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真实世界大样本儿童病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血凝酶 注射剂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主动监测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临床研究概述与挑战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耀龙 孟文勃 彭晓霞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6,15,共7页
1临床研究的概念临床研究的概念、范畴和意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针对人类作为受试者开展的研究均定义为临床研究,包括:围绕患者开展的研究,如直接与患者互动或利用患者组织、标本和认知现象开展的研究,旨在针对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 1临床研究的概念临床研究的概念、范畴和意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针对人类作为受试者开展的研究均定义为临床研究,包括:围绕患者开展的研究,如直接与患者互动或利用患者组织、标本和认知现象开展的研究,旨在针对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治疗措施开展临床试验,或研发临床诊疗新技术;流行病学和行为学研究;结局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1]。中国针对临床研究的定义,更强调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报告规范
下载PDF
儿童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翾 蔡思雨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11-14,共4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儿童安宁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儿童临终照护的关键所在。有效的ACP可以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偏好,为患儿提供符合本人意愿的医疗和照护服务。此外,ACP还可以改善家属丧亲后心理疾...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儿童安宁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儿童临终照护的关键所在。有效的ACP可以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偏好,为患儿提供符合本人意愿的医疗和照护服务。此外,ACP还可以改善家属丧亲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目前,国内外在儿科领域的ACP实践均十分有限。成功的ACP需要包括敏感的谈话、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未来的研究应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探索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阶段各维度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构建适用于我国患儿的ACP模式,并开发相关辅助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安宁疗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下载PDF
真实世界数据在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与策略
13
作者 尉耘翠 彭晓霞 +4 位作者 聂晓璐 贾露露 曹旺 赵一鸣 王晓玲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年第11期83-87,共5页
药物性肾损伤(DIKI)是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等临床症状。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比成人更易发生DIKI,且预后风险更大。真实世界研究的迅速发展为儿童DIKI监测与评价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当前自发报告... 药物性肾损伤(DIKI)是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等临床症状。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比成人更易发生DIKI,且预后风险更大。真实世界研究的迅速发展为儿童DIKI监测与评价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当前自发报告系统与电子健康数据均在儿童DIKI监测中取得一定应用进展,为儿童DIKI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未来还应持续推动建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同时深入探索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与共享机制,完善儿科药品安全智能监管体系,提升儿童药物警戒水平,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伤 安全性评价 真实世界数据 主动监测 儿童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构建药品不良反应基准数据库
14
作者 聂晓璐 孙凤 +2 位作者 阎爱侠 彭晓霞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0-15,36,共7页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优势与局限性;利用多源信息汇总构建DITP基准数据库,使用Kappa值评价各来源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利用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ATC)编码分析DITP风险药物在解剖学分类中的分布情况与差异。结果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的多源信息来源方法构建了包含1765种药物的DITP基准数据库(DITPst)。在DITPst数据库中,按照ATC编码解剖学分类划分,最常发生DITP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药物,77.17%(196/254)可引起DITP。结论利用多源信息构建ADR基准数据库可为药物研发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及药品上市后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基准数据库 多源信息 计算模拟研究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类药物 安全合理用药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亨 徐玮涵 +12 位作者 刘金荣 彭芸 彭晓霞 温潇慧 唐晓蕾 徐慧 刘辉 申月琳 张晓艳 杨海明 彭亚光 李惠民 赵顺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5,共7页
目的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等不同表现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部二病区住院的505例MPP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数据等资料... 目的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等不同表现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部二病区住院的505例MPP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数据等资料。根据是否遗留下气道闭塞分为重症和非重症组,分析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根据重症组影像学表现为单个肺叶≥2/3的肺实变(大叶实变)的患儿是否发生肺组织坏死分为肺组织坏死亚型及肺组织未坏死亚型,比较两个亚型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和全血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对两个亚型的CRP等炎症指标进行单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505例MPP患儿中,男254例、女251例,起病年龄(8.2±2.9)岁。重症组233例,其中影像学表现为大叶实变206例,弥漫性细支气管炎27例;非重症组272例,影像学表现均有斑片、云絮影或单个肺叶<2/3的不均匀实变或局限性细支气管炎。206例大叶实变患儿中,肺组织坏死亚型88例、肺组织未坏死亚型118例;持续高热206例(100.0%),支气管镜下存在炎性分泌物阻塞和塑形性支气管炎203例(98.5%)。88例肺组织坏死亚型中呼吸困难42例(47.7%),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39例(44.3%),病程中明确合并肺栓塞35例(39.8%),另有34例(38.6%)高度可疑,支气管镜下可见气道较为广泛的黏膜坏死46例(52.3%);肺组织坏死亚型的全血CRP水平高于肺组织未坏死亚型[131.5(91.0,180.0)比25.5(12.0,43.1)mg/L,U=334.00,P<0.001],称为"肺实变-不张-坏死型"。118例肺组织未坏死亚型中呼吸困难27例(22.9%),中-大量胸腔积液0例,支气管镜下可见塑形性支气管炎65例(55.1%),可见气道黏膜少量坏死32例(27.1%),称为"肺实变-不张型"。ROC曲线分析示病程第6~10天的全血CRP 67.5 mg/L对于在大叶实变患儿中识别出"肺实变-不张-坏死型"的灵敏度0.96,特异度0.89,曲线下面积0.97。结论儿童重型MPP的影像学表现为大叶实变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其中大叶实变可分为"肺实变-不张-坏死型"和"肺实变-不张型"两个亚型,病程第6~10天的全血CRP 67.5 mg/L可作为两个亚型的早期区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重症 表型 下气道闭塞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的检验医学临床教学方式与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启亮 金洪 +4 位作者 荣钰 刘颖 杨塔娜 聂晓璐 宋文琪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为了检验医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检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检验学科开展了基于循证的检验医学临床教学方式。检验学科凭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平台,利用丰富的病例资源和优秀的专家团队,从临床问题入手,... 为了检验医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检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检验学科开展了基于循证的检验医学临床教学方式。检验学科凭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平台,利用丰富的病例资源和优秀的专家团队,从临床问题入手,凝练科学问题,围绕科学问题展开教学。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临床病例资料查询、文献阅读、临床专家访谈及实验数据收集等循证医学的方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研究案例的实施,教师把循证医学方法、临床和科研思维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和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 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信号挖掘与分析
17
作者 孙熙木 周涵 +2 位作者 李雁铭 郭鹏 聂晓璐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不良事件(AE)信号挖掘,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FAERS数据库2011年第1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ICIs相关血小板减...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不良事件(AE)信号挖掘,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FAERS数据库2011年第1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ICIs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共获得ICIs为首要怀疑药物(PS)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AE报告共2050份,多见于男性(52.29%)和老年(44.73%)人群。报告最多的国家为日本(19.95%),适应证多分布于肺部(33.41%)和皮肤(13.41%)。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外,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血小板减少症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上均检测到阳性信号。血小板减少症阳性信号按照信息成分(IC_(025))分类为弱强度信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阳性信号除西米普利单抗(IC_(025)=0.07)和阿维鲁单抗(IC_(025)=0.57)外均为中等强度信号,尤其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联合方案ROR值最高[ROR=26.15(13.04~52.45)]。结论医务人员应警惕ICIs可能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不良事件并及时予以预防或治疗方案,以提高ICIs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小板减少症 药品上市后安全监测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0~19岁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疾病负担分析
19
作者 王心雨 蔡思雨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0~19岁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疾病负担趋势,为该群体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21),分析中国(不含中国台湾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疾病负担,包括发病率、...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0~19岁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疾病负担趋势,为该群体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21),分析中国(不含中国台湾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疾病负担,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DALY由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两部分组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综合评价1990—2021年中国儿童白血病疾病负担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21年中国0~19岁人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7.33/10万、51.46/10万、1.72/10万和142.14/10万;其中,男性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高于女性;0-岁群体的各项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高于其他白血病分型。1990—2021年,0~19岁人群的白血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未呈现明显增长或下降趋势(AAPC=-0.32%,95%CI:-0.66%~0.02%);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AAPC=3.05%,95%CI:2.68%~3.42%);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4.27%,95%CI:-4.53%~-4.01%;AAPC=-4.30%,95%CI:-4.56%~-4.05%)。结论 1990—2021年,中国0~19岁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患病负担在增加,死亡负担在减少,总的DALY负担在下降。该群体的白血病负担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分型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疾病负担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专病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初步验证
20
作者 刘钊 李惠民 +4 位作者 聂晓璐 彭亚光 吴小会 赵顺英 彭晓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背景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EMR)用于研究时常受非结构化数据影响,无法直接应用,需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进行结构化转化,以便符合临床研究数据的质量要求。目的基于儿童结核病病例的电子病历、住院病案首页等真实世界数据构建专病... 背景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EMR)用于研究时常受非结构化数据影响,无法直接应用,需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进行结构化转化,以便符合临床研究数据的质量要求。目的基于儿童结核病病例的电子病历、住院病案首页等真实世界数据构建专病数据库,从而为其临床特征、诊断策略的效果与效率、预后及预后因素等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系统检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4年1月的住院病历,提取ICD-10编码为A15-A19(结核病)的所有患儿信息,以基于多学科专家意见构建的儿童结核病病例报告表为基础,参考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行业标准和编码标准建立儿童结核病标准数据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专病数据库。完成数据处理后,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0%的病历数据,由两人独立进行与原始病历的比对核查,核查准确率要求>95%。主要结局指标准确率=正确识别的实体数/识别出的实体数×100%。结果本专病数据库共纳入8097例(12957例次)因结核住院诊治的患儿,其中确诊单纯肺结核患儿1397例,单纯肺外结核患儿554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儿553例,以上三种诊断中有467例(18.6%)为疑似结核病例;其余5593例为结核感染病例。8097例结核病患儿中,57.6%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3±4.7)岁,来自北京地区患儿占18.6%,未接种卡介苗的患儿275例(3.4%),仅有921例(11.4%)患儿有明确结核病例接触史。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字段的准确率均>95%。结论儿童结核病专病数据库的建立为儿童结核感染病例的预防性治疗效果评价、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风险评价等重要问题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儿童 真实世界数据 专病数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