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清萌 谢言之 +1 位作者 沈建忠 马晓溦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2-933,共12页
食源性致病菌(foodborne pathogen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强大的侵袭和定植能力,可污染多... 食源性致病菌(foodborne pathogen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强大的侵袭和定植能力,可污染多种蔬果及动物源性食品,并可沿“农场-餐桌链”传播。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抗菌药物逐渐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导致食源细菌性疾病面临治疗药物选择受限、生物利用度差、毒性难以控制等诸多挑战。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种微纳材料(micro/nano materials)逐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优异的治疗性能。微纳材料主要指平均粒径在微米或纳米级的一系列复合材料。抗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研究中的微纳材料主要是指将微米材料与纳米材料结合而成的药物递送系统,兼具微米和纳米尺度材料的优势,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靶向性药物递送、可控与长效释放及多重抗菌作用等多种优势。笔者综述了微纳材料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独特优势及微纳材料在各种抗食源性致病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微纳材料在应对多种食源性细菌感染、缓解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中的应用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应用瓶颈,以期为微纳材料在食源细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纳米材料 微米材料 微纳材料
下载PDF
PB2基因在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和哺乳动物适应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雨欣 周栋梁 +1 位作者 蒲娟 张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3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病例的不断增加,对其跨物种传播和哺乳动物适应性的研究备受关注。作为RNA聚合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PB2蛋白在流感病毒转录复制和宿主适应性中发挥关键作用。PB2的特定氨基酸位点突变以及不同亚型流感病...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病例的不断增加,对其跨物种传播和哺乳动物适应性的研究备受关注。作为RNA聚合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PB2蛋白在流感病毒转录复制和宿主适应性中发挥关键作用。PB2的特定氨基酸位点突变以及不同亚型流感病毒间的交换重组,能够改变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进而影响病毒的宿主范围和致病性,促进病毒跨物种传播的能力。此外,PB2蛋白还通过与宿主关键因子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的宿主适应性。文章对P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哺乳动物适应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揭示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及相关防控手段的完善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PB2基因 跨物种传播 哺乳动物适应性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和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赵传阔 李甜 +1 位作者 董金泽 蒲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7,共8页
为研究临床监测中分离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enan/F1108/2019及A/chicken/Shandong/F07/2021跨种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试验构建了H9基因系统发生树,采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及固相结合试验测定两株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 为研究临床监测中分离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enan/F1108/2019及A/chicken/Shandong/F07/2021跨种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试验构建了H9基因系统发生树,采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及固相结合试验测定两株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探究两株病毒对小鼠感染性及致病性。结果显示:A/chicken/Henan/F1108/2019及A/chicken/Shandong/F07/2021与近些年人及禽分离毒株进化关系较近;A/chicken/Henan/F1108/2019主要结合α-2,3唾液酸,而A/chicken/Shandong/F07/2021主要结合α-2,6唾液酸;A/chicken/Henan/F1108/2019在小鼠鼻甲及肺脏中的复制能力及致病性均强于A/chicken/Shandong/F07/2021。研究表明具有α-2,3唾液酸受体结合特性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仍然存在,且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 AIV HA蛋白 受体结合特性 致病性 小鼠
原文传递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蛋白哺乳动物适应性变异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4
作者 郭雨欣 蒲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研究旨在鉴定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基因进化产生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并明确其在哺乳动物宿主中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试验通过建立中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氨基酸序列库、利用多态性分析以及聚合酶活性检测,筛选出PB2基因演化出的... 研究旨在鉴定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基因进化产生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并明确其在哺乳动物宿主中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试验通过建立中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氨基酸序列库、利用多态性分析以及聚合酶活性检测,筛选出PB2基因演化出的潜在适应性位点,并进一步利用哺乳动物细胞以及小鼠模型明确新突变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结果显示:PB2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2个具有明显多态性的位点,其中PB2-340K、PB2-588V以及PB2-627V的变化趋势与自2015年起人感染病例增加呈正相关,并表现明显的人宿主偏好;这3个突变中,PB2-E627V显著增强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人源293T细胞中聚合酶活性,并且显著提高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能力以及在小鼠中的病毒载量和致病性。以上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PB2蛋白表现出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特点,并且能够增强对小鼠的致病性,带来跨宿主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哺乳动物适应性 PB2基因 E627V 聚合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