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组学数据集成分析
1
作者 吴玥 李璐 +5 位作者 张阳 王珏 冯婷婷 李依桐 王凯 孔琪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7-373,共17页
目的分析各个公共数据库中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组学数据资源情况,包括数据分布、数据集数量、数据类型、物种、品系、研究内容等,从而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目的分析各个公共数据库中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组学数据资源情况,包括数据分布、数据集数量、数据类型、物种、品系、研究内容等,从而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定义特定病毒名称、时间范围和物种等检索策略与纳入排除标准,检索GEO、ArrayExpress等大型公共组学数据库。根据不同字段类型进行二次过滤,获取更精确的数据列表。建立组学数据文本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共现网络图,分析不同研究主题、技术方法和涉及物种之间的关联强度。同时,分析研究涉及的细胞类型、器官和参与的生物途径,以进一步阐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致病相互作用。结果含有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的公共数据库有20余个,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组学数据为主。常用物种为人、小鼠、仓鼠和猴,常用病毒株为Wuhan-Hu-1和USA-WA1/2020。此外,人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气道上皮细胞和Calu-3细胞,动物模型(如小鼠、猕猴与雪貂)则多采用肺组织。表达谱数据显示感染后参与炎症、细胞因子反应、补体途径、细胞损伤、增殖和分化等通路基因显著上调。蛋白组学研究揭示,在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样本中磷酸化蛋白质组、泛素组和全蛋白质组具有显著变化。特定蛋白质类别,包括病毒受体和蛋白酶、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凝血系统相关蛋白、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及纤维化标志物等六类蛋白均在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改变。此外,代谢组数据提示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花生四烯酸和油酸可作为潜在的代谢标志物。表观组学研究结果显示,m6A甲基化在新冠病毒复制、感染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对宿主细胞-病毒互作产生影响。N、S、非结构蛋白2和3泛素化最为显著。微生物组学研究趋势表明,肠道和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正在成为新的研究重点。结论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类型丰富,模型与细胞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病毒的特征,造模物种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有差异性。研究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多组学数据可以揭示宿主-病原体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发现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提供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组学数据 SARS-CoV-2 SARS-COV MERS-CoV 集成分析
下载PDF
辐射损伤动物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管博文 张俊伶 孟爱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104,共14页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就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辐射损伤的基础上,对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辐射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两种呼吸道感染途径建立豚鼠结核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雨 李海凤 +3 位作者 王煜 屈沛杰 王俊飞 占玲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2,共10页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的滴鼻和气管内定量气溶胶感染途径的豚鼠结核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标准化豚鼠呼吸道感染结核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方法雌性哈氏豚鼠2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只,气管内定量气溶胶和滴鼻途径感染豚鼠均用两个剂量,均分为...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的滴鼻和气管内定量气溶胶感染途径的豚鼠结核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标准化豚鼠呼吸道感染结核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方法雌性哈氏豚鼠2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只,气管内定量气溶胶和滴鼻途径感染豚鼠均用两个剂量,均分为3个组(A、B、C组,D、E、F组)。气溶胶感染途径分为3组:A组(气溶胶对照组,未感染对照)、B组(气溶胶低剂量感染组,5×10^(2)CFU)和C组(气溶胶高剂量感染组,5×10~3 CFU);滴鼻感染途径也分为3组:D组(滴鼻对照组,未感染对照)、E组(滴鼻低剂量感染组,1×10^(4)CFU)和F组(滴鼻高剂量感染组,5×10^(4)CFU)。结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豚鼠后观察其一般表现,第14天解剖,取肺、脾、肝组织,记录大体病变,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组织中结核肉芽肿病变,采用抗酸染色分析原位菌的分布和数量,菌分离培养分析脏器荷菌量。结果4个感染组(B、C、E、F组)豚鼠的肺、脾、肝均有肉眼可见的结核病灶及HE染色后可见结核肉芽肿病变。抗酸染色和荷菌量提示,B、C组的菌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少数分布在脾和肝,荷菌量为104~10^(5)CFU/mL;E、F组的菌在肺、脾、肝均有分布,荷菌量为104~10^(5)CFU/mL。B、C、E、F组的病变和荷菌量,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B、C、F组内病理学及病原学指标的标准差较小。结论两个剂量的气溶胶和滴鼻途径均能制备豚鼠急性结核模型,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分析表明,气溶胶5×10^(2)CFU Mtb即可成功制备该模型,且模型均一性较好;滴鼻途径5×10^(4)CFU Mtb也可制备更均一的豚鼠急性结核模型,然而气溶胶5×10^(2)CFU比滴鼻途径5×10^(4)CFU发展为更严重的急性结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豚鼠模型 气溶胶 滴鼻
下载PDF
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基因转录调控分析
4
作者 黄智滨 潘吉荣 +6 位作者 张伶燕 赵大路 王谦 魏承志 马旭 白琳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4,共9页
目的探讨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将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Cckbr+/+、Cckbr+/-、Cckbr-/-3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无... 目的探讨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将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Cckbr+/+、Cckbr+/-、Cckbr-/-3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无创血压分析系统测量小鼠血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CCKBR蛋白表达变化,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致病相关通路。结果3个特定小鼠品系(A/J、LOT、FIM)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Cckbr-/-组较Cckbr+/+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及IHC发现高血压对小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肾损伤。通过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新陈代谢与昼夜节律调节等方面。结论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在血压表型、病理特征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有效模拟了人群的遗传异质性对疾病表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小鼠 Cckbr 原发性高血压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无菌金黄地鼠模型建立
5
作者 郭亚茜 杜晓鹏 +2 位作者 刘凯慧 王昭华 朱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3,共7页
目的使用剖宫产净化(cesarean section purification)方法建立无菌金黄地鼠模型。方法供胎母鼠选择SPF级金黄地鼠,雌雄按1∶1进行交配,见栓后与雄鼠分开饲养。代乳母鼠的合笼时间应早于供胎母鼠一周。怀孕的金黄地鼠临产时在超净工作台... 目的使用剖宫产净化(cesarean section purification)方法建立无菌金黄地鼠模型。方法供胎母鼠选择SPF级金黄地鼠,雌雄按1∶1进行交配,见栓后与雄鼠分开饲养。代乳母鼠的合笼时间应早于供胎母鼠一周。怀孕的金黄地鼠临产时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子宫摘除术,传入净化用隔离包内,剥离子宫获得待净化乳鼠,分别使用无菌级ICR小鼠和无菌级SD大鼠进行代乳,成功离乳后转入饲养用隔离包内。每月对饲养用隔离包进行无菌状态检测。结果共实施3次剖宫产手术,第1次和第2次代乳失败,第3次代乳成功,获得仔鼠18只,存活率88%,离乳存活率66%,依照GB/T 14926.41-2001进行无菌金黄地鼠状态检测均为合格。结论通过剖宫产净化技术,使用无菌级ICR小鼠和无菌级SD大鼠进行代乳,达到微生物净化目的,获得无菌化金黄地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地鼠 无菌动物 剖宫产净化 隔离器
下载PDF
人工哺乳技术在啮齿无菌动物培育中的应用
6
作者 杜晓鹏 郭亚茜 朱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近年来,无菌大鼠、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开展无菌啮齿动物实验的需求与日俱增,建立合格的无菌动物种群是相关动物生产设施将要面临的问题。在培育第一代种用无菌动物的过程中,利用人... 近年来,无菌大鼠、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开展无菌啮齿动物实验的需求与日俱增,建立合格的无菌动物种群是相关动物生产设施将要面临的问题。在培育第一代种用无菌动物的过程中,利用人工哺乳技术饲喂啮齿动物幼崽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本文将对哺乳方法、人工乳的配制及灭菌方法等人工哺乳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综述,回顾与总结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人工哺乳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动物 人工哺乳 人工乳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吉荣 张玲 +5 位作者 王谦 赵大路 黄智滨 魏承志 马旭 秦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754-4763,共10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阐述了构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这些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疾病的遗传背景、病理特征以及进程.传统疾病模型构建方法常常缺乏疾病特异性、表型稳定性和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一致性.得益于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动物模型能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预防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工具.本文还探讨了新的动物模型开发进展,这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筛选新的药物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的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限制将会得到改善,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 转基因小鼠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移植途径及粪便状态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的影响
8
作者 刘凯慧 郭亚茜 +2 位作者 杜晓鹏 王昭华 朱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2-1542,共11页
目的评估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无菌小鼠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新鲜粪便灌胃移植组(A组)、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组(B组)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组(C组)。分别于移植后2、4和6周采集粪便,并于... 目的评估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对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无菌小鼠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新鲜粪便灌胃移植组(A组)、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组(B组)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组(C组)。分别于移植后2、4和6周采集粪便,并于6周时处死各组小鼠分别取小肠内容物和大肠内容物。通过16 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及菌群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α多样性分析,与B组相比,A组和C组小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均显著升高(P<0.001)。β多样性分析,A组和B组小肠的各样本聚类在相同区域,其微生物群组成具有相似性(P>0.05),大肠的各样本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B组和C组的小肠和大肠各样本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A组中占相对优势,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B组中占相对优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C组中占相对优势。基于重建未观察状态群落系统发育调查(PlCRUSt2)功能预测显示,粪便状态和移植方式没有引起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改变。结论与冷冻粪便灌胃移植相比,新鲜粪便灌胃移植和冷冻粪便直肠移植提高了大肠微生物多样性。粪便状态不影响菌群的肠道功能和定植趋势,而移植方式影响菌群定植趋势,但不影响菌群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人源化菌群模型 16 S rRNA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特殊染色方法比较与优化
9
作者 王亚恒 马嘉昕 +2 位作者 雷雨 张连峰 吕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目的 对目前已有心肌纤维化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弥补目前心肌纤维常用染色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胶原纤维漏读及误读等问题,为心肌纤维化半定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心肌组织特异性cTnT~(R141W)基因突变致扩张型心... 目的 对目前已有心肌纤维化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弥补目前心肌纤维常用染色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胶原纤维漏读及误读等问题,为心肌纤维化半定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心肌组织特异性cTnT~(R141W)基因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心脏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马松三色(Masson’s trichrome, Masson)染色法、天狼星红(picric sirius red, PSR)染色法、天狼星红-品红(van Gieson, VG)染色法、天狼星红-固绿(sirius red/fast green staining, SR/FG)染色法染色,利用Image J 2.1.0软件对胶原纤维面积进行定量比较,并从染液浓度、染色时间、酸性溶液预染3个方面对SR/FG染色法进行优化,对后续的胶原纤维定量分析进行应用验证。结果 4种特染方法均可实现胶原纤维的分布观察,其中,优化后的SR/FG染色法,即0.1%天狼星红-苦味酸酸性溶液预染5 min,随后于0.1%天狼星红-苦味酸与0.04%固绿的混合液中染色1 h,在软件识别中具有更低的漏读率和遗失率。结论 本文优化后的SR/FG染色法较其他传统胶原纤维特染方法,胶原纤维与心肌组织着色鲜亮、颜色对比明显、稳定性佳、方便快捷,更适用于后续胶原纤维占比定量分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特殊染色方法 天狼星红-固绿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新冠病毒是否经消化道传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严一苇 戚菲菲 鲍琳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进行传播,此外,流调显示公共卫生间可能是部分确诊病例的风险点,有研究者在COVID-19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但是SARS-CoV-2是否存在消化道传播的可能,目前尚无定论。基于此,本文汇总COVID-19病例的消化道排毒情况,总结SARS-CoV-2消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SARS-CoV-2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并进行风险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动物模型 传播途径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促进幽门螺旋杆菌SS1在小鼠胃内的定植
11
作者 闫硕 李雪 +5 位作者 王超 徐嘉莉 程俣 张丽萍 苏磊 龚佳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寻找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小鼠胃部定植效率的方法。明确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泮托拉唑是否能够作为定植辅助剂促进Hp在小鼠胃部定植,为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建立Hp悉尼株(Sy... 目的寻找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小鼠胃部定植效率的方法。明确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泮托拉唑是否能够作为定植辅助剂促进Hp在小鼠胃部定植,为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建立Hp悉尼株(Sydney strain 1,SS1)固体平板和液体培养体系并进行鉴定;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对小鼠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利用快速脲酶检测实验、细菌平板培养和TaqMan qPCR分析单独接种Hp或联合泮托拉唑预处理对Hp定植效率的影响。结果PPI预处理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p在小鼠胃部定植。结论PPI能够作为定植辅助剂提高Hp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