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柳丽丽 袁连方 +4 位作者 冯毅 孙东 刘文生 王毅军 任超逸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L组18例和L组14例。A+L组予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L组予单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统计患者...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L组18例和L组14例。A+L组予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L组予单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统计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临床干预措施的使用例数及比例,记录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统计各观察指标及肝功能异常率。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转成危重症病例各1例。A+L组肝功能异常14例(77.78%),L组8例(57.14%)。A+L组使用抗菌药物17例(94.44%),L组13例(92.86%)。A+L组使用糖皮质激素10例(55.56%),L组9例(64.29%)。与L组比较,A+L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t=-2.471,P=0.019)、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t=-2.918,P=0.007)、胸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t=-2.937,P=0.006)、连续2次病毒核酸转阴时间(t=-2.930,P=0.006)、住院时间(t=-2.785,P=0.009)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耐受性良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阿比多尔 连花清瘟胶囊 中西医治疗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CT与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冯毅 袁连方 +4 位作者 郑冲霄 刘文生 王毅军 任超逸 柳丽丽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病毒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38例COVID-19患者,追溯患者的核酸检测时间、CT阳性显示时间及CT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8例确诊病例中,首诊同步检测呼吸道...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病毒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38例COVID-19患者,追溯患者的核酸检测时间、CT阳性显示时间及CT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8例确诊病例中,首诊同步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核酸检测和胸部CT,核酸阳性9例,阴性29例;CT有肺炎表现37例,无肺炎表现1例;核酸阳性病例中,CT 9例均有肺炎表现。核酸阴性病例中,CT阴性1例。第2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病例25例,第3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病例4例。CT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感染肺炎表现,渗出及磨玻璃不透光影(GGO)改变多由肺部边缘开始,表现为棉絮状、片状、条索状、树枝状等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双侧或多发不典型分布,病程中以GGO改变为主要表现,重者有GGO大片融合及铺路石征,亦有典型蝶翼状表现,可进展为肺实变。结论核酸检测在操作过程中导致假阴性的因素较多,CT在早期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尽早实行全国范围内的以CT结合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等的临床诊断的实施,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避免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核酸检测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P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医学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齐安龙 王桐 +3 位作者 焦丽娜 翟建华 寿松涛 柴艳芬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P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以我院急诊医学科接收的58名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9,采用PBL联合MDT)和对照组(n=29,采用传统教学),对58例急诊规培学... 目的研究P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以我院急诊医学科接收的58名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9,采用PBL联合MDT)和对照组(n=29,采用传统教学),对58例急诊规培学员学习成绩及满意度等进行测评。结果PBL联合MDT实验组学习成绩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实施PBL联合MDT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理论成绩而且提高学员实际操作及病例分析能力,价值显著值得借鉴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临床教学模式 PBL联合MDT 理论成绩 病例分析能力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浩 张鑫鹏 +5 位作者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54±0.020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49±0.03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血管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收缩压 红细胞计数
下载PDF
腹腔镜Dor胃底折叠术治疗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大勇 吴瑜 +1 位作者 王帅 曹占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45-948,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Dor胃底折叠术(LDF)治疗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RE患者51例,其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观察组)19例,单纯RE(对照组,32例),均采用LDF进行... 目的:评价腹腔镜Dor胃底折叠术(LDF)治疗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RE患者51例,其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观察组)19例,单纯RE(对照组,32例),均采用LD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emeester评分、食管LES静息压、GERD-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LDF,术后早期症状均获得有效缓解,两者患者的GERD-Q和Demeester评分均低于术前,食管LES静息压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观察组反流症状复发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F治疗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RE安全且有效,但远期反流症状复发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RE患者应加强术后抗焦虑治疗,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Dor)胃底折叠术 反流性食管炎 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下载PDF
痛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聂秀玲 宋林凌 孙丽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痛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红蛋白的特征以及血红蛋白水平与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痛风患者537例,行腹部超声检查,根据NAFLD程度(无、轻、中重度)分为单纯痛风组、痛风合并轻度脂肪肝、痛风合并中重度脂肪... 目的:探讨痛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红蛋白的特征以及血红蛋白水平与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痛风患者537例,行腹部超声检查,根据NAFLD程度(无、轻、中重度)分为单纯痛风组、痛风合并轻度脂肪肝、痛风合并中重度脂肪肝3组。以血红蛋白水平四分位分组,Q1组(血红蛋白<135 g/L)、Q2组(135 g/L≤血红蛋白<145 g/L)、Q3组(145 g/L≤血红蛋白<154 g/L)、Q4组(血红蛋白≥154 g/L)。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抽取肘静脉血测血常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酶、尿素氮、肌酐、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3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显示,脂肪肝程度越重组年龄越小,体重指数、腰臀比越大;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CV)、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转肽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HOMA-IR均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F=3.08~34.85,均P<0.05)。病程、累及关节数、血小板、血尿素氮、血肌酐、碱性磷酸酶随着脂肪肝的加重而下降(F=3.46~14.54,均P<0.05)。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血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r=-0.153、-0.222、-0.134,均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酸、有无脂肪肝呈正相关(r=0.238、0.132、0.107、0.239,均P<0.01)。随着血红蛋白水平升高,NAFLD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而NAFLD的病变程度呈加重趋势(χ^2=25.57,P<0.001),Q1组~Q4组的NAFLD总患病率分别为16.2%、18.43%、21.6%和20.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发生NAFLD的风险明显增大。以Q1组作对照,Q2组的OR值为1.410(95%CI:0.848~2.345),Q3组的OR值为2.087(95%CI:1.619~4.532), Q4组的OR值为3.113(95%CI:1.748~5.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Q4组发生NAFLD的OR值为2.507(95%CI:1.382~4.548),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合并NAFLD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随着NAFLD的严重程度而呈明显升高趋势;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NAFLD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与NAFLD的发生有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血红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糖尿病足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俊 朱晓晴 +5 位作者 李梦君 王素 霍爱梅 陈志晖 吴卫辉 王鹏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8-01-01~2018-12-31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足病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中54株细菌培养报告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在药物敏感试验及菌落...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8-01-01~2018-12-31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足病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中54株细菌培养报告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在药物敏感试验及菌落复种培养后,交南开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逐一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固有pcrV基因检测,以明确铜绿假单胞菌。另收集非糖尿病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1株作为对照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3型分泌系统中毒力基因exoS和exoU进行检测及分析其与耐药的关系。对创面中连续2次(每次间隔1个月)及以上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随访。结果54株中筛查出8株不是铜绿假单胞菌,46株明确为铜绿假单胞菌。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中,主要致病基因均为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糖尿病足组为91.3%(42/46),耐药率为11.9%;对照组为76.2%(16/21),耐药率为6.3%。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中均占比较少,糖尿病足组中为8.7%(4/46),耐药率为25.0%;对照组中为23.8%(5/21),耐药率为20.0%。在糖尿病足组中,有6例患者连续2次及以上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合计19株。有5例患者感染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有2例培养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3.5%(4/17),均出现在治疗的初期和中期,在末次培养时均转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有1例患者创面中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50.0%(1/2),首次培养为耐药菌,末次培养为敏感菌。结论糖尿病足创面中取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含有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但是在耐药菌方面,含有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更高。同一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不会因为耐药与否出现exoS或exoU基因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铜绿假单胞菌 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
下载PDF
2019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预防与处理指南介绍及糖尿病足感染指南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徐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9-22,5,共4页
2019年5月22~25日,荷兰海牙阳光明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致力于糖尿病足工作的专家、教授、医生、护士、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参加4年才举办一次的盛会——第八届国际糖尿病足论坛(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Diabetic Foot... 2019年5月22~25日,荷兰海牙阳光明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致力于糖尿病足工作的专家、教授、医生、护士、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参加4年才举办一次的盛会——第八届国际糖尿病足论坛(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Diabetic Foot,ISDF)。5月25日上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颁布了2019版最新指南,此6项指南共汇集49位国际专家参加编写,这是目前糖尿病足领域最权威的指南。遵循PICOs(Paticipants,研究对象;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omparison,比较措施;Outcome,结果)原则,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根据GRADE(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分级,对2015版原有5个指南做出更新,并增加糖尿病足分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解读 糖尿病足 荷兰海牙 教育工作者 预防与处理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7-10,I0001,共5页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住院、截肢(趾)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保肢、促愈的目的。《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非常及时,结合我国国情,多学科一线医师撰写,具有很强...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住院、截肢(趾)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保肢、促愈的目的。《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非常及时,结合我国国情,多学科一线医师撰写,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本文对该共识逐条解读,帮助全国致力于糖尿病足诊疗的医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该疾病,并能熟练的进行诊疗,达到降低截肢(趾)率、促进愈合、预防复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学科合作 防治 解读
下载PDF
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4,22,共5页
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发布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指南是对2018年第1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更新。本版主要讨论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因为DFI是糖尿病足患者截... 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发布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指南是对2018年第1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更新。本版主要讨论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因为DFI是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一旦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生存率随之降低。《诊断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从基础科学入手,介绍了感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创面中的细菌生物膜,DFI中的微生物学,清创对DF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糖尿病学会 糖尿病足感染 细菌生物膜 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 创面愈合 截肢
下载PDF
MicroRNA21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兆虎 黄霄 邵海琳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1期195-198,共4页
伤口愈合是一个高度精心安排的多步骤过程。随着社会老龄化、肥胖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伤口愈合困难问题将表现得更为显著,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伤口愈合过程中有多种MicroRNAs(miRNAs)参与、相互协调、共... 伤口愈合是一个高度精心安排的多步骤过程。随着社会老龄化、肥胖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伤口愈合困难问题将表现得更为显著,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伤口愈合过程中有多种MicroRNAs(miRNAs)参与、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伤口的愈合,其中MicroRNA21(miR21)的作用明显。在正常皮肤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一般,在炎症及创伤发生及修复过程中,局部miR21在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可促进伤口愈合。miR21敲除后,胶原沉积受到抑制且伤口愈合出现障碍。该研究就miR21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MicroRNA21 综述
下载PDF
Vinculin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Vinculin(纽蛋白)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兼黏着斑组成蛋白,通过与多种黏着斑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 F-肌动蛋白相结合并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力-化学信号转导,在细胞黏附、伸展、运动、迁移、增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主要介绍... Vinculin(纽蛋白)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兼黏着斑组成蛋白,通过与多种黏着斑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 F-肌动蛋白相结合并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力-化学信号转导,在细胞黏附、伸展、运动、迁移、增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主要介绍Vinculin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Vinculin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发挥作用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Vinculin有望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新靶点,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CULIN 细胞骨架蛋白 肿瘤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早期脑电双频指数与乳酸清除率评估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姝梅 张何为 冉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与乳酸清除率对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并接受目标温度管...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与乳酸清除率对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并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昏迷患者进行早期BIS监测,计算乳酸清除率,观察6个月预后,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比预后良好与不良组,并分析绘制ROC曲线。结果目标温度管理后的BIS值、GCS评分较前升高,目标温度管理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之间BIS值和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57±8.28 vs. 51.43±9.66,(58.69±5.74)% vs.(42.91±8.52)%, P<0.05]。BIS值与GCS评分、乳酸清除率均呈正相关(r=0.902、0.631,P<0.001)。目标温度管理后BIS值与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优于GCS评分(AUC=0.989、0.935、0.890,P<0.001)。BIS值58.5与乳酸清除率54.5%是判断ROSC目标温度管理患者预后的最佳诊断点。结论 BIS是评估心肺复苏接受目标温度管理后昏迷程度及判定神经功能预后的有效指标;在判定预后方面,客观指标BIS与乳酸清除率优于主观指标GC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目标温度管理 脑电双频指数(BIS)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楠 付亚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896-3898,3904,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NC)是其特征性的心脏外表现,有时甚至是首要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临床上仍有很多医师对IE合并N...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NC)是其特征性的心脏外表现,有时甚至是首要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临床上仍有很多医师对IE合并NC的识别和诊断能力不足,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后发现,目前关于NC的大样本、系统性研究仍然相对较少,部分研究仅限于病例报道。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E合并NC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卒中 细菌性动脉瘤 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资源整合的探索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胜欣 强美英 《现代医院管理》 2020年第1期10-14,共5页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不断提高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天津市某三甲医院通过政策整合,打包宣传;课程整合,对接学分;多部门协作,临床需求整合,率先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进行资源整合的探索实践,有效提高了医...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不断提高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天津市某三甲医院通过政策整合,打包宣传;课程整合,对接学分;多部门协作,临床需求整合,率先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进行资源整合的探索实践,有效提高了医院继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依然存在待完善的环节。进一步提出通过整合学员考核结果、意见反馈;整合多项人事管理制度等手段提高医院继教管理质量的完善建议,旨在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优质高效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资源整合 实践 完善建议
下载PDF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鸥 侯志敏 崔冬青 《现代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代谢重编码满足了更高的营养需求,调控肿瘤的许多致癌过程,导致肿瘤恶变。支链氨基酸(BCAA),例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氮供体,生成核苷酸等大分子,是人类癌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BCAA代谢改变的细胞自主和非自主作用与癌症进展... 代谢重编码满足了更高的营养需求,调控肿瘤的许多致癌过程,导致肿瘤恶变。支链氨基酸(BCAA),例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氮供体,生成核苷酸等大分子,是人类癌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BCAA代谢改变的细胞自主和非自主作用与癌症进展有关,BCA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可能是人类癌症的预后和诊断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癌细胞中如何调控BCAA代谢重编码及其如何影响癌症进展,旨在为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测肿瘤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代谢重编码 癌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icroRNA-21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霄 郝兆虎 《医疗装备》 2020年第5期196-199,共4页
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对于编码蛋白质基因,DNA转录为mRNA后翻译成多肽链,并进行装配及加工形成最终蛋白质产物。以往,人们普遍关注着编码RNA的作用,而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到以MicroRNAs(miRNAs)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对于编码蛋白质基因,DNA转录为mRNA后翻译成多肽链,并进行装配及加工形成最终蛋白质产物。以往,人们普遍关注着编码RNA的作用,而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到以MicroRNAs(miRNAs)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它们是一个"大家族",属于小分子非编码RNA,其中MicroRNA-21(miR-21)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各器官组织中,包括心脏、肺部、脑、胰腺、小肠、结肠、乳腺和肾脏等。有研究发现,miR-21在肺癌、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糖尿病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小鼠棕色脂肪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方法的改良
18
作者 魏纯纯 王平 +3 位作者 林方兴 麻献华 章卫平 谢志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改良小鼠棕色脂肪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方法,以获得更好的线粒体和脂滴的超微结构。方法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固定方法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将前固定剂中多聚甲醛的浓度从2%提高到4%;将后固定剂四氧化锇的缓冲液换成咪唑缓冲液;... 目的改良小鼠棕色脂肪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方法,以获得更好的线粒体和脂滴的超微结构。方法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固定方法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将前固定剂中多聚甲醛的浓度从2%提高到4%;将后固定剂四氧化锇的缓冲液换成咪唑缓冲液;同时采用心脏灌注和浸泡结合的固定方式。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细胞超微结构(每组3只小鼠);并将改良后的方法应用于线粒体和脂滴的定量分析实验。结果与改良前相比,用改良后的方法制备的棕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嵴及其他膜性细胞器的结构更完整;脂滴呈现为高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用该方法观察到了冷适应后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嵴密度升高和脂滴增多现象。结论改良后的方法能更好地保存棕色脂肪细胞中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和脂滴的超微结构,可应用于研究该类型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超微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细胞 超微结构 固定方法 线粒体 脂滴 组织学 透射电子显微术 小鼠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炟 穆标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2期18-20,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归因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和坏死细胞凋亡的发生。祖国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肝病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归因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和坏死细胞凋亡的发生。祖国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可能成为NAFLD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草药治疗NAFLD以其广泛的可获得性、低不良反应和被证实的治疗机制和益处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单体和某些草药的功能性混合物被广泛地用于治疗NAFLD。在本文中,我们对近年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NAFL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NAFLD 进展
下载PDF
急性果糖摄入对健康青年人的血液抗氧化能力和肝酶的影响
20
作者 聂秀玲 张晶 +3 位作者 宋林凌 赵伟 成晓翠 孙蓓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讨一次果糖摄入对健康青年人血液抗氧化能力和肝酶的短期影响。方法2019年1—6月招募青年健康受试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g葡萄糖组、25 g果糖组、50 g果糖组和75 g果糖组,每组16例。各组受试者按分组分别服用相应量的葡萄... 目的探讨一次果糖摄入对健康青年人血液抗氧化能力和肝酶的短期影响。方法2019年1—6月招募青年健康受试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g葡萄糖组、25 g果糖组、50 g果糖组和75 g果糖组,每组16例。各组受试者按分组分别服用相应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和180 min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计算服糖后30、60、120和180 min ALT、AST和LDH较服糖前的变化值。结果50 g果糖组1例、75 g果糖组2例、75 g葡萄糖组1例因服糖后不良反应退出,最终75 g葡萄糖组15例、25 g果糖组16例、50 g果糖组15例和75 g果糖组14例完成研究。25 g果糖组、50 g果糖组和75 g果糖组服糖后ALT和AST增幅明显高于75 g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服糖后LDH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后180 mi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四组ALT、AST和LDH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服糖前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g果糖组和75 g果糖组服糖后60 min SOD及25 g果糖组、50 g果糖组和75 g果糖组服糖后180 min SOD明显低于75 g葡萄糖组[(4.84±1.88)和(4.38±1.12)μg/L比(6.25±1.65)μg/L、(4.46±1.66)、(5.22±1.66)和(3.99±0.96)μg/L比(6.55±1.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服糖前后JNK、GPX、MDA和8-OHdG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后180 min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5 g果糖组SOD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75 g葡萄糖组(9.06±1.88比12.74±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GPX、JNK、MDA和8-OH-dG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果糖摄入可导致健康青年人血液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损伤增强,以及肝酶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尿酸 丙氨酸转氨酶 转氨酶类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