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2023年湖北省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分析及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1
作者 熊碧 刘小红 +3 位作者 杨清清 唐琳 闻胜 李永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113-119,共7页
目的 了解2022—2023年湖北省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特征和居民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在湖北省17市州采集887份蔬菜样品,测定其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结合湖北省居民蔬菜消费量,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湖北省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总体检... 目的 了解2022—2023年湖北省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特征和居民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在湖北省17市州采集887份蔬菜样品,测定其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结合湖北省居民蔬菜消费量,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湖北省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总体检出率为33.4%,超标率为1.58%。超标率前三位的农药是噻虫胺(1.01%)、啶虫脒(0.23%)和吡虫啉(0.23%)。超标率前三位的蔬菜品种是鲜豆类(6.06%)、块根和块茎类(4.48%)和瓜菜类蔬菜(2.00%)。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湖北省居民不同新烟碱类农药的慢性暴露危害商均小于1,慢性暴露风险较低,8种新烟碱类农药的累积暴露量占指示化合物吡虫啉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2.78%,累积暴露风险较低。结论 2022—2023年湖北省居民通过蔬菜的新烟碱类农药慢性暴露风险较低,但蔬菜中存在新烟碱类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且超标的蔬菜品种与与传统农药存在不同,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鲜豆类、块根和块茎类、瓜菜类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新烟碱类 膳食暴露评估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
2
作者 唐艳 闻胜 +7 位作者 曹文成 刘潇 雷承霖 程青云 陈海川 刘翎 刘小方 周妍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6,共8页
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和SPE柱进行前处理,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检测方法。准确称取0.5 g样品,用5 mL乙腈超声萃取;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用HMR-Lipid SPE柱进行净化... 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和SPE柱进行前处理,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检测方法。准确称取0.5 g样品,用5 mL乙腈超声萃取;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用HMR-Lipid SPE柱进行净化,待测分析物经C 18色谱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2,2-二(氯甲基)-1,3-丙二醇双[双(2-氯乙基)磷酸酯]酯(V6)采用外标法定量,其他7种化合物(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丙酯(TPrP)、磷酸三丁酯(TnB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和磷酸三苯酯(TPHP))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2≥0.9900;各物质检出限为0.01~0.87μg/kg,定量限为0.02~2.62μg/kg;在2、20、100μg/kg 3个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5%~117.8%;RSD≤14.8%(n=6)。按此方法分析了12种动物源性食品样品(草鱼、鲈鱼、小龙虾、牛乳、奶粉、酸奶、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鸡蛋和鸭蛋),其中化合物TnBP和TCIPP的检出率为100%,TEP、TCEP、TPHP和TDCIPP的检出率高于50%,TPrP和V6未检出。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适用于多种动物源性食品中OPEs的快速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动物源性食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BlueScreen 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
3
作者 李敏 林珺 +2 位作者 吴炜亮 隋海霞 杨杏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80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建入嘌呤霉素和高斯荧光素酶(Gluc)双标记的慢病毒质粒pEZX-LvPG04中,并用慢病毒感染人淋巴母细胞TK6,获得稳转细胞系TK6-Gluc。以甲基磺酸甲酯(MMS,终浓度0,1.56,3.13,6.25,12.5,25.0和50.0 mg·L^(-1))为非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环磷酰胺(CTX,终浓度0,0.78,1.56,3.13,6.25,12.5和25.0 mg·L^(-1))为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0.35,0.69,1.38,2.75,5.5和11.0 g·L^(-1))为阴性物质,分别在非活化和活化条件下验证构建的BSHC。将改性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MS/PBA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积分数4%乙酸及10%,20%,50%和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40℃、浸泡24 h获得5份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并用DMSO作为溶剂复溶得到5份多组分迁移溶液作为受试物。以终浓度为0,0.38,0.76,1.53,3.05,6.10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在活化和非活化2种条件下处理TK6-Gluc细胞。非活化条件下作用48 h;活化条件下,在添加体积分数1%大鼠肝S9代谢活化系统的同时,作用3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采用Secrete-Pair^(TM)Gaussia 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Gluc化学发光强度。另外,采用终浓度为3.05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进行微量波动Ames试验以及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与BSHC遗传毒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BSHC法,将相对细胞活性80%定义为生长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阈值,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80%提示化合物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将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0%定义为出现细胞毒性,此时将不考虑遗传毒性。在无细胞毒性前提下,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8倍时,非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5倍时,判定为遗传毒性阳性;反之认为无遗传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阴性物质DMSO所有浓度均未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MS 12.5,25.0和50.0 mg·L^(-1)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CTX 6.25,12.5和25.0 mg·L^(-1)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6.10和12.20 g·L^(-1)和MS/PBAT的50%乙醇迁移物12.20 g·L^(-1)组细胞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非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12.20 g·L^(-1)和MS/PBAT的4%乙酸迁移物6.10,12.20 g·L^(-1)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微量波动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5种多组分迁移物3.05和12.20 g·L^(-1)作用于TA98和TA1002种菌株,致突变阳性孔的数量均不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即均未产生致突变作用;作用于CHL细胞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BSHC,提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低有效浓度,并应用更多种类混合物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多组分迁移物 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水产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估
4
作者 蔡宜家 刘小方 +4 位作者 刘潇 曹文成 吴磊 周妍 闻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水产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人群暴露PCBs的健康风险。方法选取中国7个主要水产品生产省份的22种共计100份水产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7种指示性PCBs(PCB 28、52、... 目的调查中国水产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人群暴露PCBs的健康风险。方法选取中国7个主要水产品生产省份的22种共计100份水产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7种指示性PCBs(PCB 28、52、101、118、138、153、180)的含量,并分析其污染特征。结合我国水产类的消费量数据,评估我国居民通过水产品暴露指示性PCBs的健康风险。结果22种水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_(7)PCBs)的含量范围为3.62~1755.23 pg/g,在全球属于偏低的水平且均低于GB 2762-2022规定的水产品限值。指示性PCBs的含量水平在物种间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海水鱼、蟹类显著高于淡水鱼、虾、贝类(P<0.05)。通过指纹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发现PCB 153和PCB 138为主要的指纹特征,且大部分样品有着相似污染源。6个省份水产品中∑7PCBs的日均暴露量范围为0.02×10^(-7)(辽宁)~2.40×10^(-6) mg/(kg·d)(浙江),危害商(HQ)值为0.01×10^(-2)~1.20×10^(-1),CR值为0.04×10^(-7)~4.79×10^(-6)。结论中国水产品中∑_(7)PCBs的污染水平和日均暴露量均较低。HQ值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较低;中位数污染水平下,福建省水产品中∑_(7)PCBs的致癌风险值为1.79×10^(-6),超过了1.0×10^(-6),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指示性多氯联苯 污染水平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7种抗氧化剂残留
5
作者 陈锂 张恺 +2 位作者 杨杭 黎星 夏金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55-62,共8页
目的建立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3,5-二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和2,6-二叔丁基苯酚7种抗氧化剂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食... 目的建立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3,5-二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和2,6-二叔丁基苯酚7种抗氧化剂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食用油用乙腈溶液提取,取上清液经QuEChERS净化后过有机滤膜直接上机测定,采用HP-5MS色谱柱分离,在电子轰击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能有效地区分7种抗氧化剂包括其对应异构体,目标化合物在1~300μg/L范围内线性和峰形良好(r2≥0.99),检出限为0.11~2.77μg/kg,定量限为0.36~9.23μ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51%~116.33%,相对标准偏差为0.36%~5.82%(n=8),实际样本中2,4-二叔丁基苯酚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准确度高,可以有效区分叔丁基苯酚类抗氧化剂,适用于食用油中多种抗氧化剂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QUECHERS 食用油
原文传递
2022年湖北省猪肝中有机磷酸酯和多氯联苯污染水平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
作者 刘小方 刘潇 +4 位作者 周妍 陈海川 程青云 曹文成 闻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8-863,共6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猪肝中7种有机磷酸酯(OPEs)和6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方法2022年在湖北采集51份猪肝样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分别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目的调查湖北省猪肝中7种有机磷酸酯(OPEs)和6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方法2022年在湖北采集51份猪肝样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分别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HRGC-HRMS)测定猪肝样品中OPEs和PCBs的含量水平。通过分析其指纹特征,探索污染来源。根据湖北居民每日膳食摄入量(EDI)和危害指数(HI),评估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结果猪肝中7种OPEs(Σ_(7)OPEs)的浓度范围为15.6~262 ng/g,平均数为89.7 ng/g(P50=88.4 ng/g);6种PCBs(Σ_(6)PCBs)的浓度范围为3.67~19.5 pg/g,平均数为9.02 pg/g(P50=8.21 pg/g)。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和PCB 52分别为猪肝中OPEs和PCBs的主要特征污染物。部分OPEs之间呈正相关(r=0.278~0.841,P<0.05),不同PCBs之间均呈正相关(r=0.367~0.942,P<0.01)。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Σ_(7)OPEs和Σ_(6)PCBs的平均EDI值分别为2.76 ng/kg·BW/d(P_(95)=5.83 ng/kg·BW/d)和0.28 pg/kg·BW/d(P_(95)=0.58 pg/kg·BW/d),通过与参考剂量值比较,HI值均远小于1。结论尽管OPEs和PCBs在猪肝中普遍检出,但污染水平较低。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多氯联苯 猪肝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茯苓的健康声称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莹 赵雅琳 +5 位作者 曹恰 杨灵玉 胡颖俊 樊柏林 张久亮 黄文 《生物资源》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应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中成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等多个领域,在中国药食两用物质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综述了茯苓药理作用、保健功能、食疗养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肿瘤、增...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应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中成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等多个领域,在中国药食两用物质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综述了茯苓药理作用、保健功能、食疗养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保护肾脏等,并对茯苓的使用安全性进行总结。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分析,建议茯苓的健康声称为:有助于维持机体免疫力和改善睡眠质量。针对食药物质的健康声称,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普通食品健康声称监管体系的建立,促进茯苓等药食两用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茯苓 食疗作用 健康声称
原文传递
基于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技术鉴别咖啡掺伪
8
作者 吴婉琴 江丰 +7 位作者 范小龙 黎星 朱松松 汪薇 张莉 张亚珍 朱晓玲 冯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71-177,共7页
对咖啡及其掺伪物黑豆、黑玉米以及不同比例掺伪咖啡样品进行评估,采用快速蒸发电离质谱(REIMS)采集各样品一级全扫质谱数据,构建样品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模型,并进行leave-20%-out模式验证。结果表明,咖啡粉、黑豆粉及黑... 对咖啡及其掺伪物黑豆、黑玉米以及不同比例掺伪咖啡样品进行评估,采用快速蒸发电离质谱(REIMS)采集各样品一级全扫质谱数据,构建样品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模型,并进行leave-20%-out模式验证。结果表明,咖啡粉、黑豆粉及黑玉米粉样品的识别正确率为100.00%,咖啡粉、黑豆粉及不同比例黑豆粉掺伪咖啡粉样品的识别正确率为97.07%,咖啡粉、黑玉米粉及不同比例黑玉米粉掺伪咖啡粉样品的识别正确率为96.60%,可以较好地区分咖啡、黑豆、黑玉米以及不同比例掺伪咖啡样品,构建的模型可实现样品的瞬时实时识别。采用Live ID软件对随机的原料样品和不同比例(5%、10%、20%、30%、40%、50%)掺伪咖啡样品进行实时识别,结果表明各样品均被正确识别,掺伪比例检出限最低可达5%。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准确地监测咖啡掺伪情况,有效满足咖啡样品中掺伪黑豆和黑玉米的鉴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蒸发电离质谱 咖啡 掺伪 PCA-LDA模型
下载PDF
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9
作者 张书婧 周庆红 +3 位作者 姜伟 刘英华 张静 钱智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且高敏感性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在CRC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当前CR...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且高敏感性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在CRC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当前CR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