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芯片在食品生物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雨枫 徐婧婧 纪晗旭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6期187-189,共3页
生物毒素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微流控芯片可以集成和小型化从样品制备到检测的多种功能,在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生物毒素方面具有优势,逐渐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重要的分析手段。本文综... 生物毒素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微流控芯片可以集成和小型化从样品制备到检测的多种功能,在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生物毒素方面具有优势,逐渐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重要的分析手段。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在不同类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微流控芯片在食品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生物毒素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真菌毒素
下载PDF
江苏省内熟制鸡胚蛋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
2
作者 王灿 吴肖肖 +2 位作者 纪晗旭 杨淼 乔玲 《现代食品》 2022年第14期222-225,共4页
本文对江苏省内的熟制鸡胚蛋进行了食盐、挥发性盐基氮、重金属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理化指标检测,对真空包装样品进行了激素、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以及商业无菌微生物指标检测,并对非预包装样品进行了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 本文对江苏省内的熟制鸡胚蛋进行了食盐、挥发性盐基氮、重金属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理化指标检测,对真空包装样品进行了激素、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以及商业无菌微生物指标检测,并对非预包装样品进行了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60批样品的食盐含量均在2%以下,真空包装样品含盐量普遍高于非预包装样品;8批次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超过了15 mg/100 g,且全部为真空包装样品;真空包装样品中铅含量普遍高于非预包装样品。农药残留、激素、食品添加剂等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均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鸡胚蛋 检测 真空包装 非预包装
下载PDF
脂溶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迪尧 吴肖肖 徐婧婧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8期147-149,共3页
脂溶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在贝类脂肪组织中富集,具有热稳定性,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毒素。由于其具有脂溶性特征,所以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且不易被代谢和破坏,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危害。因此,高效、准确地检测这类毒素,对保证贝类食用安全是十分... 脂溶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在贝类脂肪组织中富集,具有热稳定性,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毒素。由于其具有脂溶性特征,所以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且不易被代谢和破坏,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危害。因此,高效、准确地检测这类毒素,对保证贝类食用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脂溶性贝类毒素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对比评估,旨在发现更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为脂溶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贝类毒素 检测技术 贝类
下载PDF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样品前处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晨 王云政 +2 位作者 张驰 吴肖肖 褚兰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3-170,共8页
赭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葡萄和咖啡等众多食品中,具有极强的肝肾毒性和致畸、致癌作用,可经食物链传播效应累积在人体血液及内脏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食品中快速、灵敏的赭曲霉毒素分析方法,保障食品安全、维... 赭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葡萄和咖啡等众多食品中,具有极强的肝肾毒性和致畸、致癌作用,可经食物链传播效应累积在人体血液及内脏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食品中快速、灵敏的赭曲霉毒素分析方法,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类的健康。食品基质复杂多样,且赭曲霉毒素在样品中含量极低,检测前需要高效的前处理技术对目标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本文总结了基于分子印迹材料、纳米石墨烯、生物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等新型分离介质的液相萃取、QuEChERS、固相萃取、免疫亲和层析和场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磁性固相萃取、超声辅助提取)等前处理技术,综述了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赭曲霉毒素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 样品前处理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校正光谱序列融合的小麦腥黑穗病籽粒分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琨 宋金鹏 +3 位作者 张驰 梅秀明 陈赵越 张靖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2,共10页
针对小麦腥黑穗病轻度患病籽粒易与健康籽粒混淆,人工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将校正光谱序列融合技术与深度学习模型相结合,实现小麦腥黑穗病籽粒快速、精准分类。以健康、轻度患病、重度患病各300粒小麦籽粒的高光谱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散... 针对小麦腥黑穗病轻度患病籽粒易与健康籽粒混淆,人工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将校正光谱序列融合技术与深度学习模型相结合,实现小麦腥黑穗病籽粒快速、精准分类。以健康、轻度患病、重度患病各300粒小麦籽粒的高光谱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散射校正算法(MSC)和标准正态变换算法(SNV)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利用二维相关光谱法(2D-COS)分析SNV与MSC算法处理后的光谱之间的互补性。使用校正光谱序列融合技术将原始光谱、SNV预处理光谱与MSC预处理光谱三者进行融合得到序列融合光谱,以充分利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数据间的互补信息。最终,利用序列融合光谱数据建立基于ResNet 50算法的小麦腥黑病分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序列融合光谱ResNet 50模型总体准确率最高为93.89%,F1值为93.87%,分类性能优于单一预处理光谱建立的ResNet 50模型。为进一步评估模型分类效果,使用序列融合光谱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支持向量机(SVM)以及集成学习算法模型随机森林(RF)与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SVM、PLS-DA、RF与XGBoost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1.67%、84.44%、89.44%与90.55%,F1值分别为81.59%、84.04%、89.49%与90.59%,ResNet 50总体准确率与F1值优于传统光谱分析模型。因此,本研究表明校正光谱序列融合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患病程度腥黑穗病籽粒的有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腥黑穗病 籽粒分类 校正光谱序列融合 二维相关光谱法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食用盐中铅含量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蒋迪尧 吴肖肖 徐婧婧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9期146-148,共3页
食用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调味品,主要成分为高纯度的氯化钠。铅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物,长期摄入会对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严重损害。因此,食用盐中的重金属铅含量检测日益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梳... 食用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调味品,主要成分为高纯度的氯化钠。铅作为一种重金属污染物,长期摄入会对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严重损害。因此,食用盐中的重金属铅含量检测日益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食用盐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旨在找到更加有效、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方法,为食用盐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盐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患腥黑穗病小麦籽粒分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金鹏 梁琨 +3 位作者 张驰 梅秀明 蒋鹏飞 袁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4-793,共10页
针对小麦腥黑穗病快速无损的检测需求,该文将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建立了小麦腥黑穗病籽粒的分类模型。采用多元散射校正算法(MSC)和标准正态变换算法(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噪音的影响,分别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 针对小麦腥黑穗病快速无损的检测需求,该文将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建立了小麦腥黑穗病籽粒的分类模型。采用多元散射校正算法(MSC)和标准正态变换算法(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噪音的影响,分别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随机蛙跳算法(RF)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特征波长提取。结果显示,特征提取算法可去除大量冗余信息,波段减少比率为93.7%~94.2%,有效降低了模型运行成本,并可防止模型过拟合。结果显示:MSC+CARS+VGG16模型训练集的准确率为96.39%,测试集准确率为91.67%,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最终建立的VGG16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健康、轻度患病和重度患病3类小麦籽粒的分类。对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VGG16模型能够充分提取光谱特征信息,更好地区分健康与轻度患病籽粒。该研究表明深度学习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患病程度腥黑穗病小麦籽粒的有效分类,为腥黑穗病小麦籽粒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深度学习 腥黑穗病 小麦
下载PDF
纳米纤维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奶中25种糖皮质激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肖肖 蒋迪尧 +3 位作者 梅秀明 康学军 李雨枫 张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819,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PS)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比表面积和接触角。经过色谱条件、萃取条件优化,建立了基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牛奶中25种糖皮质...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PS)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比表面积和接触角。经过色谱条件、萃取条件优化,建立了基于纳米纤维固相萃取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牛奶中25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PS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甲醇洗脱液用ACQUITY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双喷射流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5种糖皮质激素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S/N≥3)和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0.04~0.10μg/kg和0.13~0.33μg/kg。在3个不同浓度加标水平下,25种糖皮质激素的回收率为71.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应用该方法检测10批牛奶样品,有1批次检出微量氢化可的松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纳米纤维固相萃取 聚苯乙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牛奶
下载PDF
银杏叶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蒋迪尧 吴肖肖 梅秀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5期163-165,共3页
黄酮是银杏中重要的一类功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中,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降低血糖以及增加血流量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因此,研究并开发银杏叶中黄酮类功效成分的高效提取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梳理... 黄酮是银杏中重要的一类功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中,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降低血糖以及增加血流量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因此,研究并开发银杏叶中黄酮类功效成分的高效提取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当前银杏叶中黄酮成分常见的提取技术,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估,旨在找到绿色高效、便捷可靠的前处理方法,为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技术改良和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银杏叶 提取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灿 吴肖肖 +3 位作者 蒋迪尧 梅秀明 纪晗旭 杨淼 《现代食品》 2023年第4期157-158,219,共3页
全氟化合物(PFCs)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被用作生产保鲜膜、食品包装表面的防水防油涂层以及不粘锅炊具涂层等。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食品接触材料中的PFCs可能会污染与其接触的食品,并迁移到食品... 全氟化合物(PFCs)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被用作生产保鲜膜、食品包装表面的防水防油涂层以及不粘锅炊具涂层等。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食品接触材料中的PFCs可能会污染与其接触的食品,并迁移到食品中,从而进入人体。然而,PFCs非常稳定,难以被新陈代谢、生物降解,同时具有持久性、蓄积性和远距离迁移等特性,导致其可在食物链中累积放大,并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食品接触材料中PFCs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汇总,为国内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的PFCs的检测技术、风险评估/以及标准制修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技术 前处理方法
下载PDF
高内涵分析技术在食品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强雨薇 杨淼 李雨枫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1-757,共7页
高内涵分析技术结合自动化显微镜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对体外模型进行多参数分析,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多靶标的优点,现已被应用于体外毒理学研究领域。食品毒理学作为毒理学分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方面起到重... 高内涵分析技术结合自动化显微镜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对体外模型进行多参数分析,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多靶标的优点,现已被应用于体外毒理学研究领域。食品毒理学作为毒理学分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传统实验已难以满足当前急剧增长的食品中风险物质安全评价的需求,高内涵分析技术为其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高内涵分析技术在食品毒理学领域的应用,以期为食品安全评估方法及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分析 食品安全 食品毒理学 体外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PFOA的毒性及其在食品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12
作者 王灿 吴肖肖 +2 位作者 杨淼 蒋迪尧 梅秀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2期178-180,共3页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ate,PFOA)因其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纸张、不粘锅炊具涂层等材料中,可通过与食品接触而迁移到食品中,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在环境、人体和动物体内都发现了PFOA...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ate,PFOA)因其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纸张、不粘锅炊具涂层等材料中,可通过与食品接触而迁移到食品中,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在环境、人体和动物体内都发现了PFOA的存在,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PFOA的毒性及其在食品中的迁移规律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PFOA的污染情况、毒性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迁移规律的研究进行了简述,为开展食品接触材料中PFOA的风险评估研究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 毒性
下载PDF
银杏内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蒋迪尧 吴肖肖 梅秀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2期163-165,共3页
银杏内酯是银杏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树的叶片中,具有保护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增加血液循环和抗衰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因此,对银杏内酯这类功能成分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当前的... 银杏内酯是银杏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树的叶片中,具有保护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增加血液循环和抗衰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因此,对银杏内酯这类功能成分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当前的检测技术,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估,旨在找到更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银杏内酯检测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检测技术 功能成分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银杏叶保健食品中4’-O-甲基吡哆醇
14
作者 蒋迪尧 梅秀明 吴肖肖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8-333,共6页
基于超声辅助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检测银杏叶保健食品中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MPN)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对样品采用纯水超声辅助萃取,探究提取时间对目标物提取效率的影响。目标物经ACQUITY-UPLC BE... 基于超声辅助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检测银杏叶保健食品中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MPN)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对样品采用纯水超声辅助萃取,探究提取时间对目标物提取效率的影响。目标物经ACQUITY-UPLC BEH-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纯水超声辅助萃取10 min,提取效果最佳。MPN在1~500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6,方法检出限为0.2μg/kg,定量限为0.7μg/kg,加标回收率为97.49%~100.42%,方法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27%。在实际样品检测中,检出样品MPN含量为0.78~80.34 mg/kg。建立的超声辅助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操作简单、灵敏度与准确性高,选择性好,适用于银杏叶保健食品中MPN的高灵敏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O-甲基吡哆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银杏叶保健食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