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1个城市社区全科医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观念的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焰生 张宇清 +2 位作者 曾玲 周明明 祝墡珠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的全科医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PD)预防心血管疾病(CVD)的观念及其临床实践情况。方法以全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区划分,在全国11个城市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甄选350家CHC参与该项研究。每家CH...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的全科医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PD)预防心血管疾病(CVD)的观念及其临床实践情况。方法以全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区划分,在全国11个城市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甄选350家CHC参与该项研究。每家CHC选取1名全科医师,于2018年3月12日至4月20日展开调查,发放并收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诊CVD患者情况、CVD一级/二级预防中APD应用情况(方案与疗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APD的处方观念等。结果对350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全科医师日常接诊患者中,主要诊断为高血压者占46%(30%,60%),96.6%(338/350)的全科医师表示目前已经为患者开展了一级预防(主要对象为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出现颈动脉斑块者),一级预防用药者占34%(20%,45%);使用APD预防者仅47%(35%,60%),其中阿司匹林占87%(80%,95%),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8.0±1.4)分]和全科医师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获益不明确[(7.3±1.4)分]是其应用的主要阻碍因素。接诊患者中主要诊断为冠心病或脑卒中者分别占28%(20%,35%)和17%(10%,20%)。83%(80%,95%)的冠心病使用了APD进行二级预防,其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者82%(70%,95%),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药者18%(5%,30%),疗程11个月。83%(80%,95%)的脑卒中使用了APD进行二级预防,其中使用单药者占85%(80%,95%),使用双药者占15%(5%,20%),疗程9个月。与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在临床使用经验[(8.3±1.1)分]和治疗费用合理[(8.3±1.3)分]评分相对较高。能够坚持长期规律服用APD者中,冠心病占(68%±15%);脑卒中占(70%±17%)。全科医师认为患者对于疾病[(8.4±1.1)分]和规律服药的认知不足[(8.2±1.2)分]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全科医师对CVD的一级预防中使用APD不足,在二级预防的规范化方面差距较大,尤其是APD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程方面需加强对指南的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治疗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全科医师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栗佳男 王勇 +8 位作者 邱洪 郭婷婷 席子惟 师皓天 吴永健 窦克非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374-5379,共6页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SCAD患者4 8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SCAD患者4 8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出院时根据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697)和氯吡格雷组(n=4 197)。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出血事件。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4.0%比6.7%,风险比(HR)=0.55,95%置信区间(95%CI):0.32~0.79,P=0.019]。且替格瑞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1.6%比3.3%,HR=0.49,95%CI:0.21~0.84,P=0.037)。而两组患者TIMI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比4.3%,HR=1.35,95%CI:0.84~1.72,P=0.609)。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CAD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较低,而TIMI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玥 宋晨曦 +4 位作者 刘倩倩 张睿 尹栋 宋卫华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673-3677,共5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不同进程冠心病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图谱,探索与冠心病进展相关的特异性基因。方法经冠脉造影与血样质控,选择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界组),并根据性别、年龄匹配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心梗...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不同进程冠心病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图谱,探索与冠心病进展相关的特异性基因。方法经冠脉造影与血样质控,选择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界组),并根据性别、年龄匹配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心梗组),通过Illumina平台的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GO条目富集分析差异基因功能。结果临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169个DEGs,110个上调和59个下调(基因集1);心梗组与临界组相比,有376个DEGs,246个上调和130个下调(基因集2)。最显著富集的GO条目包括炎症反应及mRNA稳定性调节、蛋白结合、细胞核浆及分泌颗粒等条目。基因集1、2交集基因包括DKK3、NR4A1、HIP1和PAX8-AS1。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取了不同进程冠心病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图谱,发现DKK3、NR4A1、HIP1和PAX8-AS1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与冠心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界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DKK3 NR4A1
原文传递
XIENCE Xpedition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在真实世界患者中的安全性:XIENCE Epedition China研究2年随访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圣文 姜铁民 +3 位作者 杜志明 陈辉 李永军 乔树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678-3681,共4页
目的XIENCE Xpedition China(XIENCE Expedition Everolimus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批准上市后研究)旨在评估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EECSS)在真实世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XIENCE Expedition China试验是前瞻性、多中心、... 目的XIENCE Xpedition China(XIENCE Expedition Everolimus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批准上市后研究)旨在评估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EECSS)在真实世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XIENCE Expedition China试验是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单臂注册研究。共有2199例未经选择的患者接受EECSS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学术研究协会(ARC)定义的支架血栓(ST)。其他联合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或心肌梗死,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管重建),靶病变失败(TL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仅1例患者出现ARC明确和可能的亚急性支架血栓事件。2年随访未出现额外的晚期和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或任何心肌梗死、MACE和TLF的发生率分别为1.0%、1.4%和1.3%。结论XIENCE Expedition China试验证实EECSS在中国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支架 依维莫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